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心杉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红心杉林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红心杉林分,其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均存在差异,林分年龄与土壤类型的交互效应均极显著。pH和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在林分年龄和土壤类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碱解氮、全氮、速效钾含量在林分年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土壤类型间无显著差异;全磷含量在林分年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土壤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红心杉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在20、40年生的变化很小,而根际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差异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人工输水影响下青土湖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距水面不同距离、不同土层的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pH和电导率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面形成干扰,土壤溶液电导率、全氮、速效钾、全钾、速效磷、全磷、有机质在距水面50m和250m处达到最大值,较平地距水面距离的各养分最大值向水缘推近了50m;白刺灌丛沙堆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明显,总体上是表层的养分最高,并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青土湖水面的形成,使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养分上移在土壤表层聚集;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全磷、速效钾、电导率间呈显著正相关;电导率和全氮、全磷、速效钾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一直是森林培育过程中受到关注的问题之一。采用典型样地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树木园不同针阔叶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立地条件下,人工造林后土壤养分的表聚性明显,且树种不同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栽植针叶树种主要是改善浅层土壤全氮含量,并明显提高0~40 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影响不明显,甚至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而栽植阔叶树种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且对改善土壤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的效果明显好于针叶树种。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增加表层0~5 cm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阔叶树种对增加全磷、速效磷含量好于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龄组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差异进行研究,探明南酸枣根际养分的差异及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情况,为培育南酸枣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3年生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之间仅全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15年生南酸枣与30年生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之间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3年生南酸枣根际土壤仅全氮存在富集作用,15年生南酸枣与30年生南酸枣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均存在富集作用。3)根际全氮与水解氮、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全氮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P 0.05),全磷与有效磷、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全钾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 0.05)。非根际全氮与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全氮与水解氮呈显著正相关(P 0.05),水解氮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 0.05),全钾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 0.05)。随着树龄与胸径的增加,南酸枣根际效应更加明显,个体间根际土壤的差异性也越大;根际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是相互影响的,三者同时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5.
不同火烧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对不同火烧年份(2003年和2012年)和不同火烧程度(轻度和重度)火烧迹地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1年,相较于对照样地,轻度火烧后,土壤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p H值、全磷、碱解氮含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但差异性不显著。重度火烧后,p H值、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全磷和全钾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火烧后10年,相较于对照样地,除重度火烧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其他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火烧后也不同程度降低,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连翘根系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科学化指导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连翘基地生态种植样地、露地栽培样地、野生样地进行,比较分析其土壤pH值、容重、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生态种植模式的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高于野生和露地栽培模式,土壤pH值低于其他两种种植模式,野生样地土壤全钾含量高于生态种植及露地栽培样地。表明生态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酸碱度,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使当地土壤更适合连翘生长。综合分析认为:不同种植模式对0~20cm土层土壤养分影响较大。因此,生态种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壤养分,改善生态环境,利于连翘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化土地治理区有林地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化土地治理区有林地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治理区有林地与未治理沙化土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存在明显差异,在土壤养分改善过程中,呈现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钾养分指标同步上升的规律,表明人工的治理措施以及植被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较强;有林地与对照样地PH值差异相对较小,表明人工的治理措施以及植被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在土壤的酸碱性上较弱。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5,(4):84-91
为客观地评价青海省林地土壤养分,选择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与速效钾为评价指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量获得土壤养分数据,将偏相关法与物元分析结合构建模型,对青海省72个样地开展林地土壤养分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林地整体土壤养分状况良好,等级分布主要集中在三级水平以上;单项评价指标除速效磷含量极贫乏,其余指标均含量丰富;各地区中西宁市养分状况最好,海西最差,其余地区较好;海西地区有机质与氮素等级低,导致地区整体养分差,表明有机质与氮素是影响整体土壤养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干扰类型下白桦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在内蒙古根河市选取3种干扰类型的白桦次生林样地的不同土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量分析,探究不同干扰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在不同干扰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工条带改造后的白桦次生林土壤pH值增大,火烧后白桦次生林容重增大,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人工条带改造后显著增高,采伐干扰样地白桦次生林样地土壤含水量、速效氮含量最高。不同干扰类型的白桦次生林样地土壤理化性质间相关性不同。人工条带改造干扰样地白桦次生林土壤综合指数较高,火干扰样地白桦次生林土壤综合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桂东、桂南、桂西、桂中4个区域试验点6 a生台湾桤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台湾桤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状差异显著;不同区域台湾桤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状均处于中等变异程度,大部分偏向于较弱变异性。(2)不同区域台湾桤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其它指标均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全磷含量和p H值变化规律不一;不同区域台湾桤木人工林土壤化学性状均处于中等变异程度以下。(3)广西不同区域台湾桤木6 a人工林土壤透水性、通气性和持水能力比较协调;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处于缺乏状态,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存在缺乏或过量现象。  相似文献   

12.
凤阳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不同坡向(东坡、西坡)与不同层次(0~10cm,10~30cm,30~60cm)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东坡和西坡只在pH、铵态氮、有效磷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其余差异均不显著,西坡和山谷在pH、铵态氮、全磷上存在差异显著;各养分因子中只有pH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大,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养分指标均表现出A层〉B层〉C层的趋势,且AB层、AC层差异显著;各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表现为,pH与多数养分均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相关,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之间多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全磷与全氮、C/N与有机质也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综合土壤主要肥力因子发现,东坡土壤质量优于西坡,能较好地满足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本试验对枇杷林地、蔬菜地和荒草地3种土地类型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10 cm和10 cm~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表现为:荒草地枇杷林地菜地,枇杷林地菜地荒草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土壤有机质差异不大。(2)0~10 cm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菜地荒地林地,全磷、有效磷含量荒草地菜地枇杷林地,土壤全钾含量菜地枇杷林地荒草地,速效钾含量菜地荒草地枇杷林地。(3)10 cm~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菜地枇杷林地荒草地,而碱解氮、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均为枇杷林地菜地荒草地;土壤全钾含量菜地枇杷林地荒草地,速效钾含量荒草地菜地林地。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怀宁县皖河滩地杨树林为研究对象,对修枝前后林木与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一定修枝强度下,修枝对杨树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影响显著(P〈0.05),但随着修枝强度增大对树高生长的影响是先增大后减小,而对胸径的影响是一直增大。(2)修枝会降低林地土壤全氮含量,但对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钾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3)修枝对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养分影响不显著(P〉0.05),但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少,钾、钙、镁含量基本相同;同一修枝强度下,各种养分含量在不同方向基本持平,只有钙的含量在每个方向都是以轻度修枝最大。(4)植物各器官中,全氮含量以根最高,3种修枝强度下,随着年龄增大枝的全氮含量降低,根的全氮含量增加。同时,修枝对上部枝的全氮含量影响显著(P〈0.05);修枝强度对中部枝和大于5mm根的全氮含量影响显著(P〈0.05);修枝对植物各组分全磷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除中部枝的钙含量在轻度修剪与强度修剪有显著差异外(P〈0.05),修枝对植物钾、钙、镁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随着枝的生长钾、钙、镁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随着根的生长,钾、钙、镁的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抚育方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割灌除草(Ⅰ)、间伐+割灌除草(Ⅱ)、间伐+半割灌除草(Ⅲ)、抚育间伐(Ⅳ)4种抚育措施为研究对象与不抚育(CK)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抚育能加快林内枯落物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方差分析显示,土壤容重在不同抚育方式间达显著差异水平,土壤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土壤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在不同抚育方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抚育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大于不抚育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抚育方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土壤速磷含量、pH值在不同抚育方式间则没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对科学合理经营杉木人工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不同坡向(东坡、西坡)与不同层次(0~10cm,10~30cm,30~60cm)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东坡和西坡只在pH、铵态氮、有效磷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其余差异均不显著,西坡和山谷在pH、铵态氮、全磷上存在差异显著;各养分因子中只有pH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大,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养分指标均表现出A层〉B层〉C层的趋势,且AB层、AC层差异显著;各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表现为,pH与多数养分均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相关,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之间多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全磷与全氮、C/N与有机质也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综合土壤主要肥力因子发现,东坡土壤质量优于西坡,能较好地满足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37-143
对冀北山地黑桦(Betula da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lan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等6种天然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变异以及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pH值介于5.04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0cm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中,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为强变异性,其他养分含量各层均为中等变异。3)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速效钾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速效磷与全磷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显著相关关系,全磷与有机质、速效钾有显著相关关系;速效磷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8.
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油茶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油茶成林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得出在不同土层林地土壤养分含量随林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在林地0~2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氮、全钾含量呈递增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反,全磷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2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钾、速效磷含量呈递增趋势,全氮含量相反,全磷、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相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管理对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的影响,本文以苏木山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林中设置了凋落物不同处理(堆积和平铺),分析不同处理下0~1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凋落物不同处理下土壤呈酸性,与对照相比凋落物管理下土壤pH值显著下降(P0.05)。凋落物平铺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了19.57%、18.86%、78.37%、38.38%,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堆积和对照2个处理上未呈现显著差异。凋落物不同管理对土壤全磷(堆积对照平铺)、全钾(对照堆积平铺)、速效氮含量(平铺对照堆积)的影响不显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进行短期管理后平铺处理效果最好,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改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性状和维持林地养分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沙地银杏造林土壤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大兴区沙地银杏树木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施肥处理间银杏生长量、叶片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探讨适合北京地区沙地银杏生长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改善土壤中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促进银杏胸径、树高、冠幅生长;按春、夏两季施肥,每株次施用0.5 kg复合肥对银杏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可以作为北京地区沙地银杏培育的施肥依据;2年试验周期内,复合肥的施用效果明显优于有机肥。土壤中养分含量与银杏叶片中养分含量、银杏生长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揭示施肥通过改良土壤、增加叶片中养分含量,进而促进银杏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