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变异类型杜仲叶片含胶性状的变异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弄清不同变异类型杜仲叶片含胶特性的变异规律,同时为了给杜仲胶优良资源的选择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和含胶率的测定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异类型杜仲叶片的形态特征和含胶性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4个变异类型叶长存在显差异,而叶竟、叶形指数、叶面积、单叶质量、叶片含胶率和单叶含胶量的差异都达到极显水平;叶片含胶率和单叶含胶量都是浅纵裂型最高,深纵裂型最低.  相似文献   

2.
杜仲不同器官含胶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杜仲高产胶优良无性系选择的指标,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树皮和叶片内含胶率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变异类型以及不同无性系的各器官杜仲胶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果实〉树皮〉叶片;不同变异类型果实含胶率是叶片含胶率的4.34~4.89倍;不同产地果实含胶率是叶片含胶率的3.79~5.47倍;不同无性系果实含胶率是叶片含胶率的2.98~6.75倍;杜仲果实内杜仲胶的开发利用潜力远远大于杜仲叶,果园化栽培是今后杜仲综合利用的主导栽培模式,利用杜仲果实提取杜仲胶是今后杜仲胶产业化发展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今后杜仲培育技术重点研究的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3.
杜仲叶内杜仲胶的形成积累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杜仲叶内杜仲胶形成与积累的动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探索杜仲叶含胶性状年变化和逐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不同着生部位叶片含胶率随叶龄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年的不同季节中,叶片含胶率差异很大,春季展叶时,叶片含胶率最低,6月下旬达到最大值。着生在枝条不同部位的叶片虽然展叶时问不同,但是叶片含胶率都是在展叶时最低,在叶龄50~65d时,含胶率几乎都达到最大值,杜仲叶片含胶率与叶龄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杜仲叶片古胶率随着树龄的增大含胶率总体呈提高的趋势并逐步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杜仲高产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杜仲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杜仲无性系成枝力、单枝结果数、果实含胶率和单株产果量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每年的单枝结果数的差异显著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连续2年单枝结果数及其变佰比较结果,9503、9516、9501、9532、9505、9526等无性系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果性能;不同无性系闯历年单株产果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对不同无性系单株历年产果量、历年总产果量以及结果稳定性等进行综合比较,9503、9516、9532、9526等4个无性系为高产胶优良无性系.在进行杜仲高产胶优良无性系选择时,可以将连续2年单枝结果数和单株产果量的平均值作为选择指标;利用3~4年单枝结果数和单株产果量的平均值作为高产胶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含胶性状的变异规律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了弄清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含胶性状的变异规律,为杜仲胶优良资源的选择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本试验研究.试验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含胶率的测定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异类型树皮特征及含胶性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深纵裂型的胸径生长量、树皮厚度和木栓层厚均最大,而光皮型的胸径生长量最小、树皮厚度和木栓层厚最薄;树皮含胶率以浅纵裂型最高,深纵裂型的树皮含胶率最低;树皮内杜仲胶体积质量也以深纵裂型的最高.深纵裂型杜仲胶体积质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黄心梓木重要性状的变异水平,初选的无性系为速生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物质基础。以种植在河南省南阳市252个黄心梓木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年生树高、胸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片质量、比叶质量与皮孔数量等8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比叶质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无性系间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104%~40.818%;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101~0.859。相关性分析表明:树高与胸径、叶长与叶宽、叶长和叶宽与叶片质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比叶质量与叶长宽比、叶片质量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但与叶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相关性较弱。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分别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以15%的入选率分别筛选出37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不同方法共同筛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树高、胸径的现实增益为10.44%和12.96%。利用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联合选择出39、46、64、92、159、177和242共7个无性系,可以作为楸树遗传改良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烤烟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关系,于2011-2013年间采集湖南257个烟叶样品,通过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研究化学成分与物理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南烤烟化学成分多数指标间呈极显著相关;物理性状除叶长、平衡含水率与含梗率之间无显著相关外,其余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化学成分与物理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主要由总糖与叶长(正相关)、叶宽(正相关)、单叶重(负相关),总氮与单叶重(正相关)、叶面积质量(正相关),烟碱与单叶重(正相关)、叶面积质量(正相关)、叶长(正相关)、叶宽(负相关)的相关性决定。研究结果为丰富烟叶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烤烟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究烤烟烟叶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的定量关系,并为客观准确评价烟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对2009年的90个烤烟烟叶的物理特性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检测鉴定,并进行了新复极差法多重比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5项物理特性(叶片厚度、单叶质量、含梗率、填充值和抗张强度)指标中,变异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叶片厚度>单叶质量>抗张强度>含梗率>填充值;4项化学成分指标(烟碱、氯、总糖和钾含量)变异从大到小的排序为:氯>钾>烟碱>总糖.随着烟叶部位的增高,烟叶的厚度、单叶质量和抗张强度逐渐增大,而含梗率和填充值逐渐减小.烟叶物理特性和各项化学成分指标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片厚度和含梗率与烟碱含量关系密切,其中叶片厚度(标准回归系数为0.551,下同.)与烟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梗率(-0.268)与烟碱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厚度(0.608)、含梗率(O.262)都与烟叶氯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是烤烟氯含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叶片厚度和填充值影响总糖含量的变化,其中叶片厚度(-0.577)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填充值(-0.210)与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单叶质量(-0.577)与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无性系灰楸二年生嫁接苗1个展叶期内的叶片形态特征进行动态研究,旨在探讨灰楸的生长内在机理及形态特征,并对比不同无性系间叶片生长特征的差异,为全面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及植物叶片生长特性作以理论基础.【方法】对样本进行动态跟踪调查,采用CAD计算叶面积,称量样本叶鲜干质量,计算叶含水率等.【结果】3个不同灰楸无性系单个叶片的叶面积逐渐持续增大时间为21 d,平均增长幅度达3.66 cm~2/d.叶含水率在展叶期间呈现不规则升降变化,范围为208.76%~370.01%,在展叶第13天时,含水率达到最高值.叶鲜质量随生长的持续处于一直增加的趋势,平均增幅为0.092 5 g/d.单叶干质量的动态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其平均增幅为0.030 7;干鲜质量比在生长第1~4、7~10、13~16、22~25天期间呈上升趋势,在第4~7、10~13、16~22、25~28天期间呈下降趋势.【结论】灰楸不同无性系间叶形态特征及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无性系间无显著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灰楸单叶面积与叶片鲜质量、叶片干质量,叶片干质量与叶片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性可用直线方程表述;含水率与叶鲜、干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性可用指数模型表述.  相似文献   

10.
五味子种籽性状与种仁含油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五昧子种籽性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阃的种籽横径、种籽纵径、种耔厚度、种耔千粒重、种仁千粒重、种仁古油率等性状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供试的20个无性系中,9911、9907、9913、9919、9918、9914等6个无性系种仁古油率较高,分别为70.17%、69.77%、68.99%、67.51%、65.97%、64.15%;五味子种油的形成、积累与无性系的种籽千粒重、种仁千粒重、种籽横径、种耔纵径等指标关系不密切,而与种籽厚度关系密切,相关系数为0.670,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以高古油率为目标的五味子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杜仲皮内杜仲胶形成积累的规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了弄清杜仲皮含胶率的年变化、逐年变化和垂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为杜仲皮内杜仲胶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在河南省嵩县杜仲综合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杜仲皮内杜仲胶形成积累的试验.试验方法为选择典型样株法和随机取样法;杜仲皮样品采集后均进行了发汗处理;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测定含胶率.试验结果表明:杜仲树皮含胶率在一年内的变化不明显:树龄为6a以前的树皮其含胶率随树龄的增长而提高.树龄为6a以后的树皮其含胶率有所下降并逐步趋于稳定;同一单株杜仲树皮的含胶牢和杜仲胶的密度,随其主干高度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由于杜仲皮含胶率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因而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均可以取皮利用,且以树龄为6a的杜仲皮最为适宜;由于树皮木栓层不含杜仲胶.随着树龄增加.树皮木栓层逐步形成.树皮含胶率降低.利用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2.
对连香树一年生实生苗一个展叶时期内的单叶生长动态及其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叶叶面积增加持续时间为22 d,平均增长幅度1.98 cm2/d,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绿素含量、成熟叶面积的发育趋势为8月份〉7月份〉6月份,展叶速率在展叶期间呈现波动变化,最高每天达41.4%。成熟叶面积越大,其展叶速率越慢。对展叶速率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分析显示,在P=0.01水平上,展叶速率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面积与生长时间的关系符合S型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朱云燕  陈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53-9954
通过对毕节地区不同叶位的122个烤烟叶片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检测,了解毕节烟叶的等级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叶位间烟叶的烟碱和总氮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部烟叶的变异度均最大,上部烟叶均最小;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略高于正常值,中部叶含量均最高,与上、下部烟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叶位的钾氯比协调,叶位间叶片的叶长、叶宽、单叶重和叶片密度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氯离子外,物理特性指标与部分化学成分指标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杜仲叶片含胶特性的地理变异规律,以便为杜仲高产胶产业化基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选择我国主要杜仲产地和主要引种区共16个产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杜仲叶片含胶率的变异特点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杜仲叶片含胶率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南方产区杜仲叶片的含胶率一般比北方产区的高.纬度越高、年日照时数越长、土壤pH越高,杜仲叶片含胶率越低;而年降雨量越大、海拔高度越高\,无霜期越长,杜仲叶片含胶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对华中五味子果实性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穗长、穗粗、柄长、粒纵、粒横、每穗粒数、单穗质量、穗轴质量、千粒质量、千粒果皮质量等10个果实性状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F值依次分别为42.735、39.675-72.310、39.584、255.988、255.193、39.616、14.487、11.463和81.467,在20个预选无性系中有进一步选择的必要;综合不同无性系的果穗性状和果粒性状可以看出,9903、9919两个无性系的果实性状最优,可以作为高产无性系的备选;在供试的20个无性系中,果实入药率差异不大;均在92%~94%,其中预选品系9929果穗入药率最高,为94.12%显著.对华中五味子果实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穗质量与穗粗、粒纵、穗轴质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和穗柄的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杜仲优良无性系前6年树高、胸径、产皮量、产叶量与树龄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前6年树高、胸径生长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皮量、产叶量与树龄呈非线性关系,相关指数接近1,产皮量、产叶量与树龄的相关关系密切,分析结果为杜仲优良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杜仲优树硝酸还原酶活力与其生长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对39个杜仲优树无性系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杜仲优树无性系树高、胸径、地径生长量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呈极显著地相关关系,故硝酸还原酶可作为杜仲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四个葡萄品种的叶片形状及大小,并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葡萄叶片的叶形特征值与叶面积的相关关系。相关分析表明:红提品种单叶面积与叶宽及与主脉长×叶宽的相关性最大;矢富罗莎品种单叶面积与主脉长及第1侧脉长的相关性最大;京秀品种单叶面积与叶宽及主脉长×叶宽的相关性最大;维多利亚品种单叶面积与叶宽及第2侧脉长的相关性最大。并利用相关性,得出其最优方程。  相似文献   

19.
调查5个葡萄品种的叶片形状特征值及叶面积,利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葡萄品种叶片的叶形特征值与叶面积的相关关系及回归方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红提品种单叶面积与主脉长×叶宽以及第2侧脉长的相关性最大;摩尔多瓦、魏可品种单叶面积与主脉长×叶宽以及叶宽的相关性最大;维多利亚品种单叶面积与第2侧脉长、主脉长的相关性最大;巨玫瑰品种单叶面积与主脉长×叶宽以及第2侧脉长的相关性最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脉长×叶宽与叶面积的回归方程最优,利用其回归方程测定葡萄叶面积与实测叶面积误差很小,均不超过1%,该回归分析适于测量其叶面积的生长动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叶面积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杉木无性系木材密度遗传变异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3块7~10年生杉木无性系测定林的木材密度遗传变异情况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木材密度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为无性系木材密度做出贡献的各因素中,有50%~60%来自于遗传因素;无性系木材密度的重复力介于0.829~0.911之间,遗传变异系数介于4.86%~6.98%之间,木材密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介于1.25~1.47之间.无性系重复力较高.相对生长性状而言遗传变异及无性系间的差异较小;木材密度与树高、胸径、材积的表型、遗传和环境的相关性均呈现负相关,有近80%的木材其密度与生长性状的表型、遗传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这表明选择生长性状与材质兼优的无性系相当困难.讨论提出了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分两步进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