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苹果研究室多年来一直从事苹果新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近年来选育出多个优质、丰产的新品种(系),形成了熟期分布合理,区域化强的品种格局。主要品种:岳丽:藤牧×摩里士杂交选育而成。果实近圆形,单果重235 g。风味酸甜,松脆多  相似文献   

2.
不同苹果品种及杂交组合对粗皮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辽宁省果树所试验园现有的苹果品种及杂种为试材,对苹果不同品种及杂交组合对粗皮病发生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树龄、栽培条件和环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不同苹果品种及杂交组合树体粗皮病的发生程度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本试验可以为果树生产和育种研究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华硕苹果(Huashuo Malus pumila Mill.)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用美国8号为母本、华冠为父本杂交培育成的优质早熟苹果新品种[1]。该品种于2012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具有较高的栽培推广价值。2007年,河南省西华县东王营农业高效园区从该所引进该品种进行密植早果优质丰产栽培试验,采用乔砧长枝型健壮芽苗(嫁接后成活芽未萌发的苗子),合理密植,科学管理。华硕苹果定植  相似文献   

4.
“嘎拉”苹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育成的苹果品种嘎拉,底色米黄,具橙红色条纹,果实小到中型,突出特点是果肉松脆多汁,风味清爽。嘎拉的出现应归功于一位新西兰果树育种家J.H.Kidd的远见卓识。于1920年在他的Wairarapa果园就开始了苹果的杂交育种工作。他痛惜在新苹果品种中有食用品质下降的趋势,认为具有吸引力、甜果的北美栽培品种和风味好的英国品种间杂交,可育成理想的苹果品种。1931年,Kidd选出了有希望的基橙品种(Kidd’s Orange),并出售了其繁育权,由“桔苹”和“元帅”杂交育成。1930年后继续进行了杂交,获得了几百株“基橙”ד金冠”的杂种实生苗,很遗憾kidd先生未能完成新一代苹果品种的选择。1952年,Don  相似文献   

5.
安贵阳 《中国果树》2001,1(2):10-12
GS系苹果品种 (品系 )指新西兰用嘎拉(Gala)×华丽 (Splendour)杂交选育出的苹果新品种 (品系 ) ,主要包括 GS330 (南方脆 )、GS2 0 85 (太平洋玫瑰 )、 GS48号、 GS5 8号等。嘎拉是新西兰选育的一个中熟品种 ,华丽是一个晚熟品种 ,2个品种杂交获得约 4万株实生苗 ,近年从中陆续选育出几个品系。作者于1 995年赴新西兰学习 ,1 996年 6月回国时引入 ,GS系苹果品种 (品系 )并在陕西省多处试栽 ,表现较好。其中南方脆已发展有一定的栽培面积。GS系苹果品种果实成熟期大都在 7~1 0月 ,对于改善我国苹果品种单一局面将起到积极作用。现将…  相似文献   

6.
正青香苹果,是以金帅和青香蕉为亲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的品种,1991年经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评审委员会果树专业组审定,并命名为"青香"。2003年烟台市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引进该品种,定植于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苹果品种资源圃,经过多年的试验观察,青香苹果表  相似文献   

7.
<正> 为给生产上选择适宜的授粉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从1975年开始分批对常见苹果品种进行了杂交授粉试验。试验在昌黎河北农大唐山分校果园进行,树龄为20~25年生长基本一致的23个苹果品种,分三批进行。每个品种均选一株做为杂交母树,花粉从本校果园采集。每个杂交组合做10个花序,每花序3朵花。母本树在花营膨大期进行去雄授粉套袋、挂牌。授粉后10~51天调查座果  相似文献   

8.
苹果为异花授粉果树,绝大多数品种自花不能结实。因此栽植苹果必须配植授粉品种,而不同品种间相互授粉受精结实的能力亦有差异。为此,我们于1985、1986和1988连续三年对我所新引进的和新培育的16个苹果新品种(系),做了相互杂交和自交的人  相似文献   

9.
以7个苹果品种及5个杂交组合的F1代种苗为试材,测定并评价了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叶形指教5个表现性状,研究了苹果杂种后代叶片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苹果叶片性状呈现明显的衰退趋势,叶片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存在广泛变异,叶片大小在个体间的差异变化最大,比较适合作为杂交后代叶片性状早期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红富士苹果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富士是日本果树试验场盛冈支场于1939年用国光作母本、元帅作父本杂交育成的苹果品种,1962年命名,1968年在日本推广,是日本苹果主栽品种,日本从富士中选出许多着色系品种。1 引种开发  相似文献   

11.
超强表达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转化苹果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超强表达载体PECp中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转入了苹果品种‘ 嘎拉’。GUS检测和Southern 杂交结果证明CpTI基因已经整合进苹果基因组。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转修饰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获得抗虫植株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以大白菜3 d 苗龄带柄子叶为外植体, 经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 aciens) 介导, 将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ck) 导入大白菜自交系‘GP-11’和杂交种‘中白4号’, 并获得了卡那霉素抗性植株。PCR 检测和Southern blot 杂交证实, sck 基因已整合进大白菜基因组中;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检测表明, 大部分转基因植株都对牛胰蛋白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对照未转化植株抑制活性很低。室内离体叶片饲虫和田间自然抗虫性鉴定进一步证明, 转基因植株对菜青虫(Pieris rapae L. ) 具有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已修饰的CpTI基因进行转基因检测,根据修饰后的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对两个甘蔗品种(P44和福农94-0403)的转基因甘蔗进行RT-PCR检测研究,结果在被检测的10株甘蔗中验证了3株已转入植株中,RT-PCR检测到的20、25、26号植株均呈阳性,证明被修饰的sck基因已成功转入甘蔗。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植物的花粉特性研究是进行遗传改良和转基因生态风险评价的一项基础工作。对7~8年生转Cp TI基因‘嘎拉’苹果花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苹果花粉在大小、形态和表面纹饰等方面与对照花粉没有明显差别;转基因苹果花粉中畸形花粉多;供试的13个株系中12个株系的花药中花粉量显著低于对照,6个株系的花粉离体萌发率显著降低;测定了3个转基因株系的花粉生活力,其中2个株系显著低于对照。转基因‘嘎拉’苹果花粉人工授粉至普通‘富士’苹果柱头上能正常萌发,但中后期花粉管伸长较慢,花粉管到达胚珠的时间比对照延后约8 h。花器不同发育阶段内源激素测定表明,转基因株系各时期GA3含量均低于对照,而ABA含量在花蕾期低于对照,在气球期和平展期高于对照。对花药和花粉发育过程显微观察发现,转基因株系花药的结构及其发育正常,而花粉囊壁绒毡层的延迟分解影响了花粉发育可能是其花粉数量少、育性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苹果抗病性,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片转化法,将带有NPTⅡ筛选基因、GUS标记基因及β–1,3葡聚糖酶目的基因质粒导入‘富士’和‘嘎拉’苹果。具有卡那霉素(Kan)抗性的转化株系,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及PCR扩增检测,得到17个‘嘎拉’阳性株系和11个‘富士’阳性株系。选取‘嘎拉’和‘富士’各3个阳性株系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所试转化株系中。选取‘嘎拉’及‘富士’各5个阳性株系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除1个‘富士’株系没有条带外,其余株系均有阳性条带,且各条带的明亮清晰程度有差别,说明不同转基因株系中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有差异。转化植株离体叶片接种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进行抗病性表型检测结果证实,‘嘎拉’10个转化株系中8个株系表现抗病,7个‘富士’转化株系中2个株系表现一定的抗病性,抗病性的增强与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提高苹果基因转化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强株系EHA105(p35sGUS-intron)研究了影响‘皇家嘎拉’苹果(Mains domestica Borkh.)外植体的β-葡萄糖醛酸酶(GUS)基因的瞬时、稳定表达水平和转基因植株的再生。证明在培养基生长素(IBA、NAA)存在的条件下,外植体的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水平提高了3-4倍,而共培养两周后稳定表达水平提高2倍以上,产生9.8个GUS愈伤组织表达区域。白化处理促进外植体的基因转化,白化处理的新梢顶端第一节间外植体GUS表达区域比常用的叶片外植体高4倍。在生长素存在的条件下 2%外植体获得了转基因植株。Southern BlotDNA杂交和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证明GUS基因已整合到苹果的染色体上,并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17.
农杆菌介导Ferritin基因转化苹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皇家嘎拉苹果的叶片为转化受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铁结合蛋白(Ferritin)基因导入受体中,诱导获得了抗性芽.经PCR检测从抗Km植株中选择到4株阳性植株,进一步经PCR-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4株苹果基因组中,RT-PCR检测表明,Ferritin基因在4株转基因植株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8.
从‘嘎拉’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中克隆蔗糖转运蛋白基因MdSUT2(序列号:MDP0000277235),该基因包含1 704 bp开放阅读框,编码566个氨基酸,蛋白大小为56 kD。构建MdSUT2表达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拟南芥,半定量RT-PCR证明Md SUT2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构建瞬时表达载体,‘红星’苹果进行Md SUT2瞬时表达,其花青苷含量增多,而沉默该基因花青苷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朱元娣  曹敏格  许正  王昆  张文 《园艺学报》2014,41(2):227-239
 以新疆地区不同居群的52份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9份中国苹果品种(Malus × domestica subsp. chinensis Li.)、1份森林苹果(M. sylvestris Miller)种质为试材,进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和叶绿体成熟酶K(matK)基因的测序分析。从GenBank中获取了11个苹果栽培品种、14个塞威士苹果、26个苹果属其它种及1个外类群欧洲梨(Pyrus communis)的ITS及matK序列。利用MEGA(ver. 4.0)计算不同序列间的碱基组成频率、简约信息位点数、转换/颠换比率、序列间成对距离,以最大简约法与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采集的“新疆野苹果”与“中国苹果”的ITS序列长度在589 ~ 594 bp,含有148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比率(R)为1.029;MatK序列长度为1 451 ~ 1 461 bp,没有复制子Ⅱ序列,含有16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为1.442。ITS分析将中国苹果、新疆野苹果(来自中国新疆)和塞威士苹果(来自GenBank)聚类于一个大的发育枝内,新疆野苹果5个居群的系统演化按新源、巩留、霍城和塔城的先后次序发生。MatK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中国苹果和新疆野苹果聚类在一个大的发育枝内,但自展支持率低。由此说明,中国苹果由新疆野苹果驯化而来。matK不适于栽培苹果种内的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20.
几种主要抗虫基因及其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Bt毒蛋白基因,CpTI基因等几种主要抗虫基因的抗虫原理,分类与抗虫谱,及其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