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鄂马铃薯12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以CIP晚疫病水平抗性群体材料后代选系395049.59作母本,393160-4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过育种程序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4年1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14001。该品种属早熟品种,2012—2013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低山平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 739.5 kg/hm2,比对照品种南中552增产21.3%。该品种适宜湖北省低山、丘陵、平原地区种植,属早熟鲜食型品种。  相似文献   

2.
‘黔芋8号’是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育成的鲜食马铃薯新品种。2006年以‘托里登(Torridon)’作母本,‘杰奎林李(Jacqueline Lee)’作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6年‘黔芋8号’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芋8号’生育期82 d,块茎椭圆,黄皮黄肉,芽眼少而浅。商品薯率78.90%,淀粉含量16.15%,蛋白含量2.32%,维生素C含量25.08 mg/100g,还原糖含量0.22%,块茎干物质含量20.70%,中抗晚疫病。2014~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 769 kg/667m~2。‘黔芋8号’适宜在贵州省范围内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对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11份高代无性系材料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参试的11份高代材料中,产量高于37500kg·hm-2的品系3个,高于33000kg·hm-2的品系4个,最高达41445kg·hm-2;多数品系晚疫病抗性较当地主栽品种强;淀粉含量高于17%的优良品系4个,最高达20.589%;商品薯率高于85%的优良品系1份。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品种延薯7号是2002年以延薯4号作母本、以早大白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8~2009年在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中667 m2平均产量1 904 kg,比对照东农303增产9.8%;鲜薯维生素C含量18.0 mg/100 g,淀粉含量11.0%,干物质含量19.0%,还原糖含量0.40%,粗蛋白含量1.93%,中感马铃薯晚疫病。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垦薯1号’马铃薯新品种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以гибрид128-6为母本,брянскийнадежный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3年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种子管理局审定推广,品种审定编号为:垦审薯2014001号。该品种为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2010~2011年参加黑龙江农垦总局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34 553 kg/hm2,比对照品种‘克新12号’增产19.60%。2012~2013年参加黑龙江农垦总局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9 766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2号’增产13.51%。块茎干物质含量23.69%~25.52%,淀粉含量17.69%~19.52%,维生素C含量89.60 mg/kg鲜薯,还原糖含量0.19%。田间茎叶中抗晚疫病,块茎高抗晚疫病,抗PVX和PVY病毒。‘垦薯1号’适合黑龙江垦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鄂马铃薯7号新品种是1998年以AJU-69.1作母本,393140-4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5~2006年在湖北省两年区试中平均667 m2产2 039 kg,比对照鄂马铃薯3号增产8.80%;块茎干物质含量23.7%,淀粉含量17.3%,粗蛋白含量2.46%,鲜薯维生素C每100 g含量为15.2 mg;抗晚疫病。2009年5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延薯8号’新品种是2002年以‘延薯4号’作母本、‘早大白’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9~2010年在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中667 m2平均产量2 356 kg,比对照‘东农303’增产24.80%;鲜薯维生素C含量40.50 mg/100g,淀粉含量13.31%,干物质含量20.72%,还原糖含量0.14%,粗蛋白含量2.65%;抗马铃薯晚疫病。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延薯6号新品种是2002年以延薯4号作母本、早大白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7~2008年在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中667 m2平均产量2 059 kg,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37.8%;鲜薯维生素C含量21.4 mg/100 g,淀粉含量12.4%,干物质含量20.6%,还原糖含量0.55%,粗蛋白含量2.38%;轻感马铃薯晚疫病。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晋早1号’是1998年以‘75-6-6’作母本,‘9333-10’作父本有性杂交,经各代鉴定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中早熟鲜食品种,商品薯率高,品质优良,块茎干物质含量24.90%,维生素C含量24.20 mg/100g FW,还原糖含量0.21%,粗蛋白含量2.34%。植株田间中抗晚疫病,抗卷叶、疮痂病,中感花叶病。‘晋早1号’适合山西省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冀张薯14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以‘3号’为母本,‘金冠’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薯2013002号。该品种为晚熟鲜薯食用型品种,薯块淀粉含量13.22%,干物质含量18.68%,粗蛋白含量2.12%,还原糖含量0.34%,维生素C含量17.8 mg/100 g鲜薯。2012年参加河北省马铃薯品种生产试验,产量1 634 kg/667m2,比对照‘克新1号’平均增产16.76%。该品种抗马铃薯PVX、PVY、PVS和PLRV病毒病,抗晚疫病。‘冀张薯14号’适于河北省张家口和承德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鄂薯和华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是由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和华中农业大学马铃薯团队选育而成的品种.鄂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大多为中晚熟品种,适合西南山区种植;华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多为早熟品种,适于华中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种植.研究对2个系列品种部分晚疫病抗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同时对几个水平抗性相关基因SNP位点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2.
‘宕薯6号’新品种是以‘陇薯3号’为母本、‘94-3-1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利用杂种实生苗,经过系统定向选育而成。2009-2010年在甘肃省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388 kg/667 m^2,比对照‘陇薯6号’增产52.5%。鲜薯维生素C含量14.88 mg/100 g,干物质含量23.90%,淀粉含量17.45%,粗蛋白含量2.48%,还原糖含量4.07%;中抗马铃薯晚疫病,对花叶病毒和卷叶病毒有较强抗性。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吉薯1号’新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2005年以‘内薯7号’作母本,‘早大白’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8~2009年进入鉴定圃试验,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201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薯块干物质含量24.62%,淀粉含量18.91%,还原糖含量0.19%,维生素C含量6.58 mg/100 g,粗蛋白含量2.54%。中抗重花叶病毒病,抗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14.
晋薯19号新品种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9年以9665-7作母本,晋薯7号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6~2008年参加山西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田间鉴定。2010年5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薯块干物质含量19.0%,淀粉含量16.0%,还原糖含量0.29%,维生素C含量19.0 mg/100 g鲜薯,田间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15.
晋薯21号新品种是2000年以K 299-4作母本,以NSO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2010年5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41.4kg/667m2,比对照晋薯14号增产16.6%。块茎干物质含量19.2%,淀粉含量10.5%,维生素C含量18.0mg/100gFW,还原糖含量0.13%。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16.
川凉薯4号新品种是1997年以Schwalbe作母本,56-2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6~2007年在四川省两年区试中平均667m2产鲜薯1 514.44 kg,较米拉(CK)增产10.19%,大中薯率达73.11%;干物质21.10%、淀粉15.11%、还原糖0.097%、维生素C 27.5 mg/100 g鲜薯、粗蛋白2.02%;抗晚疫病、高抗轻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感青枯病。2009年5月13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选择毕节地区马铃薯生产上主推的费乌瑞它、云薯201、会-2、毕引1号、威芋3号5个不同熟期的马铃薯品种的原原种开展繁殖一级原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云薯201和会-2产量较高,晚疫病发生相对轻,适应性强,是马铃薯原种扩繁的首选材料;毕引1号产量略低,但晚疫病危害程度明显偏重,生产上作为原种扩繁材料要加大晚疫病防控力度;费乌瑞它和威芋3号产量低,晚疫病发生重,在原种繁殖时必须严格防控晚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