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料脂肪及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是鱼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文探讨了在饲料中添加脂肪对鱼类蛋白利用、摄食行为、免疫功能、脂肪肝形成的影响以及鱼类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鱼类利用脂肪节约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梅  王安利  霍湘  曹红峰  肖涛 《水利渔业》2006,26(1):74-76,79
通常,鱼类由饲料中摄入的部分蛋白是作为能量来源而被消耗掉的。如果饲料中脂肪含量适当增加,则可以减少蛋白的比例,从而降低饲料成本,这一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水产养殖领域的热点。国外学者对不同的鱼类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性研究,结果表明多种鱼具有利用脂肪节约蛋白的能力。脂肪节约蛋白对鱼类的生长摄食状态、机体的营养组成、免疫功能等具有明显的影响。介绍了脂肪和蛋白之间的转化及能量关系,综述了脂肪节约蛋白对鱼体的各种影响,并对该研究方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水鱼对脂肪的需求及脂肪源替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脂肪是海水鱼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重要的储能物质,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对体内脂溶性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饲料中的脂肪不仅保证了海水鱼对能量的需求,也为鱼类提供了生长发育必需的脂肪酸;饲料中适当提高脂肪水平还可以节约蛋白质。因此,脂肪在鱼类营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水鱼的脂肪源以鱼油最佳,伴随着近几年全球鱼油资源的紧缺,探寻饲料中适宜脂肪添加量及替代鱼油的合适脂肪源成为  相似文献   

4.
脂肪酸在鱼类营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肪酸作为能源物质为鱼类的生长发育等各项活动提供能量,并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体内运输。不同鱼类因其生活环境不同,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种类也不同。由于不同脂肪水平与不同脂肪酸来源的饲料因其脂肪酸含量或脂肪酸组成不同,不同鱼类或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脂肪源的利用也不同,那么饲料的脂肪水平或脂肪酸组成不同就对鱼类的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必需脂肪酸作为鱼类重要的脂肪酸营养物质同样影响鱼类的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本文从脂肪酸营养对鱼类生长、脂代谢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能为鱼类的生长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1],还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减少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等[2]。饲料脂肪水平影响鱼类肌肉等组织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因此,查明并掌握鱼类脂肪需求量及代谢规律有利于指导鱼类饲料生产,达到节约蛋白质的目的。笔者主要从生长、组织形态、消化和吸收、脂肪酸组成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分析综述了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5种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的配合饲料对初始平均体重(7.75±1.17)g梭鲈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蛋白水平的饲料,以能量蛋白比为45.94kJ/g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最快[SGR为(2.86±0.17)%/d]、饲料系数最低(FCR为1.57±0.12)、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最大,分别为98.44%±2.38%和30.88%±3.83%;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为变量因子,以梭鲈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为指标,通过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梭鲈最大生长速度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9.80%,脂肪含量为8.79%,总能为18.53MJ/kg,脂肪蛋白比为0.22,能量蛋白比为46.56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76%,脂肪含量为9.18%,总能为18.65MJ/kg,脂肪蛋白比为0.24,能量蛋白比为48.12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能量保留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55%,脂肪含量为9.45%,总能为18.72MJ/kg,脂肪蛋白比为0.25,能量蛋白比为48.56kJ/g;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可以降低鱼类耗能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表...  相似文献   

7.
1、鱼类对营养要求的特性 鱼类同陆上动物一样,需要摄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类以满足能量的要求,但最主要的是为了维持其生命活动。鱼类的能源主要是脂肪,以糖原为能源的少。除了脂肪以外,相当部分的蛋白质也被用作能源。鱼用饲料的蛋白含量高达40~45%,  相似文献   

8.
饲料脂质对养殖鱼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脂饲料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然而,目前全球每年鱼油产量虽然基本恒定,但水产饲料中鱼油的需求量却在持续上升,到2010年,鱼油的使用量将超出产量的70%。鱼油的有限供给和过量消耗,以及其中可能积蓄的二噁英和多氯联苯,使鱼类养殖业迫切需要采用其他脂肪源来代替饲料中的鱼油。然而,高脂饲料或用其他脂肪源替代饲料中的鱼油不仅影响养殖鱼  相似文献   

9.
在饲料中增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节约作为能源而消耗的部分蛋白质,并能很好地提高蛋白质的效率,这叫做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的效果(protein sparing effects)。对于哺乳动物来说,这种效果早已为人们所了解,且有不少优秀的论著。但有关鱼类在这方面的研究历史还很短,只有一些片面的知识。现在面临200海里时代,养鱼饲料的蛋白源要求尽可能节约鱼粉。  相似文献   

10.
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豆油、鱼油为脂肪源,配制9种不同蛋白能量水平的饲料,蛋白质3个水平(38%、43%、49%),每个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梯度(6%、10%、14%),其蛋白能量比为19.3~27.4mg/kJ。卵形鲳鲹初始质量为(25.02±0.16)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网箱(1.5 m×1.0 m×2.0m)放养卵形鲳鲹苗2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显示,卵形鲳鲹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投喂含43%或49%蛋白质、6%脂肪饲料的卵形鲳鲹表现出较好的特定生长率。饲料中不同的脂肪水平未表现出蛋白质节约效应,较高的脂肪水平反而抑制了卵形鲳鲹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卵形鲳鲹鱼体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随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上升而显著升高(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最适蛋白质、脂肪水平和蛋白能量比分别为43%、6%和24.4 mg/kJ。  相似文献   

11.
不同季节Ti的脂肪和水分含量变化幅度很大,加工时应分别采取相应措施。Ti脂肪易氧化,加工时应采取抗经措施。Ti作为蛋白源比其它经济鱼类毫不逊色。Ti脂肪是制取EPA,DHA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2.
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是大豆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是限制大豆蛋白源在水产饲料中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鱼类配合饲料中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含量过高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消化酶活力下降、肠道受损甚至死亡。文章概述了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鱼类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的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大豆抗原蛋白的致敏机理提供参考,为合理开发利用大豆蛋白源、节约鱼粉蛋白、优化鱼类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重要海水养殖鱼类,其年产量高达12万t。目前,国内外有关该鱼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有些营养素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主要就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和微量营养素的需求,蛋白源和脂肪源替代鱼粉和鱼油,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鱼的精准营养研究及高效低成本环保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参考资料,从而推动其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池塘鱼类越冬期长达3~5个月,越冬期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须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越冬管理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一、强化越冬饲养3~5个月的越冬期,若不进行强化饲养,会造成鱼体体重下降、体质变弱等现象。很多研究资料表明,饥饿期间不少鱼类会动用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等贮存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饥饿首先消耗的物质是脂肪和糖原,对蛋白质的利用较少,  相似文献   

15.
<正> 搞好鱼类的越冬管理,是池塘养鱼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措施有: 1 做好越冬前的准备 1.1 加强秋季培育因鱼类到了冬季就基本上停止摄食和生长,处于半休眠状态,仅靠消耗体内积存的脂肪维持生命,因此,要加强后期的饲养管理,多喂些豆饼、花生饼.棉子饼等脂肪和蛋白含量较高的精饲料。在饲料结构中加些能量饲料的比例,并且不要过早停食。这样,才能促使鱼体肥壮,提高抗寒、抗病能力 1.2 适当肥水越冬前追施几次粪肥,一般每次每亩水面50~100kg,使池水能繁殖较多的浮游生物,持别是浮游植物。它不仅是鱼的最佳饵料.而且可通  相似文献   

16.
高能量饲料的使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脂肪氧化能提供更高的能量产出,在许多肉食性鱼的饲料中脂肪含量一度达到35%,甚至更高,造成鱼类产生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这激发了研究者们对鱼类脂类代谢的兴趣,而肉碱恰好与脂类代谢密切相关。当提高高脂水产饲料中外源L-肉碱水平时,相对过量的L-肉碱能够加速脂肪酸的β-氧化,将过多的脂肪转化为机体代谢需要的能量,从而达到以脂肪代替部分蛋白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肠道排空速率是指鱼类摄食后,食物从肠道排出体外的速率。生产中鳡已可以完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因此,研究鳡摄食人工饲料后肠道排空速率对于评价鳡对人工饵料的消耗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以得出养殖鳡鱼的科学投喂频率。此外,鳡肠道排空速率的测定还能丰富鳡消化生理的理论知识,为鳡摄食人工饵料后消化运动的研究提供科学资料。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以国产蒸汽鱼粉(蛋白含量60.2%)为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试验饲料粗蛋白为42.05%,粗脂肪为8.12%,试验饲料的具体配比见表1。  相似文献   

18.
<正>1鱼类的体型鱼类的体型大多为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圆筒型等,这种体型,使得鱼类在前进方向上的阻力最小,运动时消耗的能量也最少,速度快。人类的体型呈扁柱状,直立行走,在前进方向上阻力最大,运动时消耗的能量也最多,速度慢。因此,人类感到自己不如鱼类。  相似文献   

19.
渔业生产有句俗语 :“增产措施千条线 ,通过管理一根针”。渔业增产如此 ,越冬管理亦如此。能否把鱼类越冬管理抓好 ,直接关系到次年渔业生产及经济效益的好与坏。因此鱼类越冬管理十分重要 ,应当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1 鱼类越冬期的生理特点在北方 ,鱼类越冬就是鱼要在 4℃左右的水体中渡过漫长的 5个多月 ,在这一时期鱼类基本是在停食状态下 ,其行动极其缓慢 ,呼吸也微弱 ;鱼体温度降至与水温基本相同 ;鱼类依靠消耗机体内的脂肪、蛋白质来提供生存能量 ,在当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 ,鱼类还存在以下特点 :( 1 )由于大量投喂 ,其…  相似文献   

20.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采用4×4因子实验来确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饲料中的合适蛋白能量比(P/E),其中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20%、25%、30%、35%,能量水平为12.5、13.7、15、16.2 k J/g,饲料蛋白能量比的范围为12.1~27.3 mg/k J,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连续投喂初体质量(16.85±0.29)g的草鱼幼鱼10周,研究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蛋白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高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出现在P/E为18.3 mg/k J组,而P/E为16.0 mg/k J组的饲料系数最高,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最高组分别为P/E 12.10 mg/k J组和15.20 mg/k J组。(2)P/E为27.30 mg/k J组的能量沉积率和总氮排泄率最大。(3)在同一饲料蛋白水平下,鱼体的脂肪含量随饲料能量水平升高而升高;在同一饲料能量水平下,鱼体的蛋白含量随饲料蛋白含量升高而升高。对生长、蛋白利用、体成分的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草鱼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含量为30%,最适P/E为19.5 mg/k 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