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脚步出绿色军营,后脚就迈进了林业行列,徐桂华常说自己做梦也没想到会与绿色这么有缘。就因为这份绿色的情结,他从进入林业系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保持着在部队形成的良好作风,以普通一兵的襟怀和一种老黄牛的精神无私奉献,服务于安徽省望江县现代林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着他对绿色事业的无限忠诚。倾心林业苦干实干1996年,徐桂华转业回乡,被安置到望江县林业局工作。第二年,跨进林门时间不长的徐桂华就赶上了由  相似文献   

2.
正如很多人一样是事业选择了他,而不是他选择了事业,但是他热爱他所投身的事业,他将所从事的事业看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在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岗位上谱写出了动人的乐曲。他就是以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浩瀚的浑善达克沙地上构筑了一道道绿色屏障的正蓝旗林工站站长苏海林同志。  相似文献   

3.
林盛 《国土绿化》2009,(2):29-30
15年前,他还是尤溪县西城镇后洋村的一位青年农民,整天汗流浃背,开着手扶拖拉机在崎岖山路上拉运木材。经过努力,他写下了奋发有为的绿色事业篇章。他就是福建省尤溪县三车林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尤溪县西城护林联防协会会长谢绍棋。  相似文献   

4.
在东北浩瀚的林海中,有一位年龄刚过40岁的知识分子,参加工作20年来,把整个身心扑在绿色事业的科研工作上,用自己聪明的智慧、坚韧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浇灌了一朵朵艳丽的科研之花。他先后取得科研成果1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成果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4项,厅局级科研成果10项,有27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家级、省部级报刊上。他把科研成果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并带领当地林业职工脱贫致富,为绿色事业和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的事迹被选入《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并被评为第七届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和全国技术能手。这位绿色事业的优秀科研人才,就是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青山林木种子园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希才。2002年12月,在第六届中华技能大会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上,他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的亲切接见。经黑龙江省林业部门推荐,本刊封面人物评委会确定,李希才同志当选本期封面人物。  相似文献   

5.
退伍军人、现任绥宁县林业公安分局副政委刘永松参加工作25年来,先后在人事、武装、公安等部门任职。乌外执占岗访.时常面临着人情与原则的考验。他爱人的老家是个缺材乡,用木材还得从外地购进。绥宁是个产材县,若凭借刘政委的权力和人情关系,帮助亲戚买些便宜木材用是举手之劳的事。然而,他手中的权力并没有滥用。去年元月份,他的内弟找上门来,满怀希望地要求在公安分局当副政委的姐夫帮助购买结婚做家俱的木材,见姐夫未表态,又三番五次暗示自己发现外乡有一卖主的自用木材要出售,请求姐夫出面或去一个便条、打一个电话与当地有…  相似文献   

6.
他从事的是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事业.12年来,他胸怀林业,情系绿色,用青春和热血、聪明与才智谱写出朴实无华但却动人心弦的人生乐章.他,就是江西省永丰县林业局营林股股长、项目办主任、退耕办副主任肖东京.  相似文献   

7.
《绿色中国(A版)》2010,(9):102-112
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每日文娱播报》节目主持人刘婧获奖感言:这个奖代表了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我们对绿色事业做出了一份自己的贡献,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意。但更重要的是,对于每一个绿色宝贝而言它是一份军令状,我们可以用无限的时间去做无限的和绿色有关的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绿色事业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8.
他是如此平凡,平凡得犹如大海里的一朵浪花;他用自己平凡的一生,默默奉献给了家乡的“绿色事业”,引领着勤劳务实的“林业人”树起了一座“绿色的丰碑”。他就是武隆县林业局局长袁德坤。  相似文献   

9.
20岁,他穿上绿色军装,走进绿色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绿色梦想——参军报目。30岁,他因工作与绿色结缘,成为最基层的林业工作者。十几年来,他始终践行着自己的第二个绿色梦想——守护家园。他就是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套海镇林工站站长朱永平。  相似文献   

10.
<正>从农民的孩子到人民教师,从人民教师到县政府办公室的文秘工作人员,再到一名地道的林业干部,蔡泗明终于圆了长久以来心中那个"绿色的梦"。自2007年8月调进林业局工作开始至今,他几乎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福建省云霄县的每一寸林地,用汗水浇灌出一棵棵充满希望的幼苗,用大爱守护了一片片广袤而又生机勃勃的绿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绿"的忠诚与坚守!  相似文献   

11.
刘一星(1954-),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工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负责人;国家林业局“木材科学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委员;高等学校林科学科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刘一星教授1982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同年留校后一直在林产工业学院(原森工系)从事木材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刘一星教授把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他曾主讲9门课程,其中大多数是为研究生开设的新…  相似文献   

12.
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每日文娱播报》节目主持人刘婧 获奖感言:这个奖代表了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我们对绿色事业做出了一份自己的贡献,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意。但更重要的是,对于每一个绿色宝贝而言它是一份军令状,我们可以用无限的时间去做无限的和绿色有关的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绿色事业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3.
他所从事的是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事业”。四十年的林业工作生涯中,他的足迹踏遍了通辽大地。他把青春、热血、聪明、才智,全部奉献给了通辽的林业生态建设,用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谱写出朴素无华但却动人心弦的“绿色乐章”,并把它们传播到首都首府、海防边疆。他的名字,已经被永久性地镌刻在了北京西山的“全国绿化功臣”的丰碑上……他,就是草原上的“绿色使者”——通辽市林业局副总工程师李吉人。多年来,通辽林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造林绿化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沙治沙、平原绿化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一大批林业建设典型和示范基地在全国榜上有名,一大批较大科研项目成果获得奖励……这一切都与像李吉人这样的一大批林业人坚持不懈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分不开的。1987年,李吉人担任综合科科长期间,在他的主持、组织、协调下,先后完成科研与推广项目12项,获部(区)级科技进步奖4项,成果推广率和实用技术覆盖率分别达到75%和85%。全市采用机械开沟造林的保存面积有400万亩。为了打破通辽林业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和纯林过多的局面,李吉人同广大科技人员一道从引种育种入手,大胆改变造林配置和造林经营方式,提出了“乔灌草相结...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李景章可是一个名人。从乡镇机关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到克旗林业局长,李景章在绿化领域一干就是20多年,与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20年来,这个言语不多、干事业却有着一股韧性的北方汉子,凭着对绿化事业的热爱,凭着对防沙止漠、保护生态、重建绿色家园高度的责任感,在千里风沙线上辛勤地耕耘着。他每到一处必抓造林绿化;工作在哪里,就让绿色延伸到哪里。虽非科班出身,但在实际工作中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本领,硬是把自己锤炼成了绿化行业里的地道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李景章可是一个名人。从乡镇机关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到克旗林业局长,李景章在绿化领域一干就是20多年,与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20年来,这个言语不多、干事业却有着一股韧性的北方汉子,凭着对绿化事业的热爱,凭着对防沙止漠、保护生态、重建绿色家园高度的责任感,在千里风沙线上辛勤地耕耘着。他每到一处必抓造林绿化;工作在哪里,就让绿色延伸到哪里。虽非科班出身,但在实际工作中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本领,硬是把自己锤炼成了绿化行业里的地道的行家里手。兴绿在山,不断探索造林绿化新模式克什克腾旗历史上曾是是一个水草丰美…  相似文献   

16.
提名焦点人物小档案郑顺潮,陕西人,北京大学毕业。从参加工作至今,郑顺潮一直从事环保工作。他认识到垃圾处理问题是中国环境保护中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由此,郑顺潮开始了自己的垃圾处理之路。经过多年摸索,他和自己的团队寻找到一条用降解技术解决有机肥工业化生产,将生活垃圾的有机质转化处理,扩大有机肥来源的特色新路。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委会评议,郑顺潮获200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  相似文献   

17.
<正>阳吉东是远近闻名的"花木王",有着坚毅的人生信念和富有远见的创新思想,把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吃苦耐劳,创新技术,用绿妆点家园,用绿播撒希望。他扎根花木行业,默默耕耘,终于成就一番精彩事业,演绎一段绿色传奇!他的奋斗人生如同他苗圃里争奇斗艳、千娇百媚的花木那样,幽香美丽、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8.
广阔的敖汉大地上,一条条绿色的长城锁住滚滚而来的黄沙,一片片新绿拔地而起,装点着灰褐的大地。为描绘这绿色的图画,为让这山川大地都秀丽,有多少人奉献了自己的韶华青春,有多少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杨秀川这个鲜为人知的名字,正和这绿色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三十多年前从河北承德地区来到敖汉旗的林业工作者,如果有人问他,哪里是故乡?他会满怀激情地告诉你,是敖汉!因为他和放汉旗太有缘份了,他和这里的山有缘、水有缘,和林更有缘。杨秀川今年五十七岁,任敖汉旗林研所所长。看到他,给人的  相似文献   

19.
从大学毕业直到现在,他的一生与绿色有着不解之缘;他虽已退休,年近古稀,却依然精神矍铄,活跃在岭南林业科技生产的第一线。卢起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绿色事业,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经广东省林业局推荐,本刊封面人物评委会确认,卢起钉当选为本期封面人物。  相似文献   

20.
绿色是生命的本色。回溯他所走过他人生之路,他与绿色有着不解之缘。他,1958年出生于以绿色而闻名于世的湘西龙山县;1978年考入中南林学院,1981年大学毕业,迎接他的不是灯红楼高、车水马龙的闹市,而是茫茫绿海的呼唤;1984年,他调来新邵,从林场场长,到县林业局副局长、局长,他的青春、他的事业,几乎都是在新邵县的崇山峻岭中度过的。当他步入不惑之年.回首一看,满目都是绿色的风采。在他并不复杂的人生和事业的履历墙上,贴满了、挂满了锦旗、奖状和奖牌:有省绿委授予的“全面实现绿化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省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