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多孔介质物料热风干燥广泛应用于工业干燥各个领域。孔道网络模型干燥理论是一种完全离散化的方法,能建立多孔介质微观结构特征与宏观传递现象之间的联系。常用的孔道网络模型包括二维规则孔道网络模型、二维分形孔道网络模型和非固结双尺度孔道网络模型等。但是对于孔道网络模型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人工构造多孔介质网络的困难,模型参数还不能准确描述实际多孔介质物料以及研究结果不能完全反映自然多孔介质干燥过程等问题。今后应进一步探索网络构建新方法,在模型构建中考虑更多的多孔介质物料特性,以期更准确地描述自然多孔介质实际的干燥过程。  相似文献   

2.
将多孔介质的物理构成分为具有分形结构的团聚体集合和不具有分形特性的固相和孔隙相,建立了简化单元体模型解释其微观结构。结合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中热量守恒定律和傅里叶导热定律导出了材料总有效热导率模型。此模型无经验常数,每一个参数都有物理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热导率与迂曲分形维数、面积分形维数、孔隙率和热风温度呈反比,与热风速率和时间呈正比。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多孔介质在微观粗糙表面结构下的传热,建立了关于粗糙表面的二维、三维模型。基于分形理论,通过与蒙特卡罗法和傅里叶定律的结合,推导出了有效传热系数的表达式。该理论模型通过相关数据的代入计算,讨论分析了粗糙表面面积分形维数和孔隙率对有效传热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孔隙率与有效传热系数呈负相关关系,面积分形维数与有效传热系数也呈负相关关系。该理论研究多孔介质粗糙表面的细微结构的传热,对于具有微观结构的粗糙表面物质传热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用分形理论,建立了气体在膜介质中的流速模型,基于流速模型推导出气体通过膜介质的扩散系数模型和换热系数模型。分析了膜介质的孔喉比、迂曲分形维数、面积分形维数、孔隙率和固体颗粒直径等微观结构参数对膜介质传热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喉微观结构参数对膜介质的传热传质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扩散系数和换热系数与孔隙率、固体颗粒直径和面积分形维数呈正比。喉道直径一定时,固体颗粒直径增大,膜介质内部孔隙直径增加,流动阻力变小,膜介质的传热传质能力增强;扩散系数和换热系数与孔喉比、迂曲分形维数呈反比;固体颗粒直径一定时,孔喉比增大,喉道直径变小,迂曲分形维数增大,面积分形维数减小,流动阻力变大,膜介质的传热传质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5.
多孔介质物料热风干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孔介质物料的热风干燥是许多工农业生产部门的重要生产工序,其干燥效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多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多孔介质物料热风干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展了多孔介质孔道网络模型,分析了分形多孔介质传热传质规律,建立了众多针对具体干燥对象的干燥模型,研制了多种多孔介质湿含量在线检测装置等.为此,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3个层面综述了以上多孔介质物料热风干燥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多孔介质恒温缓慢干燥的孔道网络模型与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多子孔介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子孔介质子孔道网络模型,对其干燥过程中的湿分迁移机理进行了分析。采用Matlab软件模拟恒温缓慢干燥过程,并进行了多子孔介质干燥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孔道网络模型的模拟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多孔介质干燥过程,孔道尺寸分布对介质内的相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马铃薯内部结构的异质性和分布随机性,利用分形特性模拟了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输运过程。结果发现结合收缩和分形现象的模型呈无收缩现象连续介质模型更接近实验值,且分形模型的内部压力分布没有出现像连续模型呈比例逐层下降的现象。包括收缩的分形模型与孔的连通性、孔隙率、面积分形维数和孔最小最大直径比值成正比,与迂曲分形维数和迂曲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8.
活塞销表面分形维数与传统参数模糊逻辑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表面轮廓仪测量磨削加工的活塞销轴,得到各试件粗糙轮廓算术平均偏差、轮廓微观不平度平均间距数值。采用功率谱密度法计算各轮廓的分形维数,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求出分形维数与高度及间距参数的模糊逻辑关系。该方法可望用于磨削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识别与分类。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形理论的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与损耗因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结合面法向阻尼耗能机理及MB接触分形修正模型,提出了一种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模型及结合面间阻尼损耗因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在较小范围内,法向阻尼与法向总载荷呈微凹弧非线性关系,且随着法向总载荷和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形尺度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分形维数在较大范围内,法向阻尼与法向总载荷呈微凸弧非线性关系,且随着法向总载荷和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分形尺度参数的增大而减小.而结合面损耗因子与法向总载荷呈微凹弧非线性关系且随着法向总载荷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形尺度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分形维数在较大值范围内,结合面损耗因子随其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土壤表面不平度的三维模型,本文提出利用分形布朗模型进行构造的方法,首先对实测土壤表面不平度数据,利用均方根法计算出土壤表面的分形维数与方差。通过改变参数构建粗糙度不同的三维地面。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作为车辆仿真测试的激励输入模型。  相似文献   

11.
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建立与仿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和微接触面积分布函数,建立了计及微接触面积分布的域扩展因子影响的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并通过数字仿真直观揭示了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与结合面诸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这些相关参数对切向接触刚度的影响规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随着结合面法向载荷的增大而增大,随结合面切向载荷的增大而减小,随结合面分形特征长度尺度参数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结合面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形理论的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尺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粒子平均移动的概念和理论,推导出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分形模型。模型参数包括粒子实际的无规则运动所产生的的弥散系数α0,描述土壤结构和非均匀性对于水动力弥散系数影响的系数β和分形维数D。实测资料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与尺度的关系。参数分析表明,分形维数D和参数β分别描述土壤非均质性和土壤结构对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影响,移动距离方差有随α0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仓内谷物通风干燥过程的孔道网络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仓内玉米堆为研究对象,运用孔道网络方法和传递过程原理等知识,建立了考虑颗粒自身热质传递、孔隙气相对流、温度梯度和孔道结构特征等因素的仓内谷物通风干燥孔道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易拓展,干燥变量信息全面,可直接输入物料结构特征参数来模拟预测干燥特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耕作土壤地表不平度的分形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激光式不平度测试仪测定犁耕耕地、圆盘耙耙地和驱动耙耙地地表的不平度,测定沿着3个方向进行,即平行、倾斜和垂直方向。通过对各种分形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对每一种地表不平度的RMS高度和分形维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MS高度和各种地表的相关性不如分形维数明显,而且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最后提出利用地表不平度指数可以较好地表征随机地面的特性,地表不平度指数越大,地表不平度越大。  相似文献   

15.
水系分维值反映河网的复杂程度。利用Arcgis平台及其ModelBuilder基于30和90 m精度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泗合水流域、韩江流域及子流域河网,采用盒维数法计算系列阈值下的可能水系分维值,并与实际河网计算的分维值比较。结果表明:①泗合水流域分维值相关系数R\+2大于0.98,韩江流域R\+2大于0.97,二者分别在无标度区间内统计自相似,表现出较好的分形特征;②DEM分辨率对盒维数法计算水系分维值影响小;③流域水系分维值随汇流阈值的初增而骤减,然后平缓减小至趋于1;④选择合适的汇流阈值使数字河网与实际河网吻合时,数字河网的分维值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实际河网的分维值;⑤流域水系发育均匀时,具有较强的统计自相似性,整个流域与各子流域分维值相近,水系分维值与流域面积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建立与仿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和微接触大小分布函数,建立了计及微接触大小分布的域扩展因子影响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分形模型,并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字仿真,直观地揭示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与结合面诸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探讨了这些相关参数对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着结合面法向载荷的增大而增大,随结合面分形特征长度尺度参数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结合面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的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球体与平面接触时的切向接触刚度以及粗糙平面接触的分形理论为基础 ,基于 3个假设 ,即粗糙表面的微观形貌各向同性 ,粗糙表面上各微凸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各微凸体所受的力与其接触面积的大小成正比 ,从理论上提出了具有尺度独立性的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 ,并进行了定性的实验验证 ,说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经典导水率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分形理论重新探讨了经典模型。从分形几何角度对Millington-Quirk表达式重新进行了解释,以便可以从孔隙率中推导出分形维数,据此推导出了与经典模型相似且更简单的非饱和土壤导水率的分形表达式。基于Brooks-Corey公式获得了k(θ)的幂函数形式,且推导出的幂指数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