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播种时喷施锌和磷 ,由于此时土壤温度较低 ,限制了萌发的种子对这些元素的吸收。通过 1 0多年的试验表明 ,在出苗后的 2~ 4周 ,叶面喷洒锌或锌 /磷 ,增产显著。棉株由于灌溉或降雨过多受涝 ,2 4小时内土壤缺氧就会影响棉株对矿质营养的吸收 ,生长点的营养元素浓度下降 ,可导致萎蔫和蕾、花、铃的脱落 ,每公顷叶面喷洒 2 0 L硝酸铵以及微量元素锌和铁 ,可使棉株恢复生长。阿肯色州的棉花专家 Derrick Oosterhuis博士使用稳定同位素跟踪进入棉株里的氮。结果表明 ,1小时内 ,5%的氮可进入叶 ;6小时内 ,少量的氮可进入 2~ 3周龄的幼铃 ;36…  相似文献   

2.
伍琦  张天玉 《江西棉花》2002,24(3):16-19
文中分析了赣棉11号生长中后期灌溉与未灌溉对棉株生理发育、产量形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旱情会造成棉花减收,但后期不灌水对中期花留种的种质和发芽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盆栽结合大田试验研究了内蒙古西部地区中碱低盐土、高碱低盐土和低碱高盐土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中碱低盐土,播种在高碱低盐土和低碱高盐土棉种发芽率显著降低,棉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株高和干物质质量也显著降低。低碱高盐土栽培棉苗的N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盐碱土栽培的棉苗,而K+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两盐碱土栽培的棉苗,严重抑制棉苗的生长;高碱低盐土的高pH促进棉苗Na+向叶片转运并抑制K+吸收和转运,进而抑制了棉苗生长,但这种抑制作用随棉苗长大而减弱,叶片中K+/Na+比与中碱低盐土相当;中碱低盐土最适合棉花生长。在中碱低盐土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4个棉花品种苗期生长发育正常并以当地主栽品种天元1号生长发育最快。  相似文献   

4.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方针政策调动了广大棉农的植棉积极性,推广了科学种棉技术,特别是灌溉抗旱技术,使棉花增产效果较为显著。棉花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土壤中不断地吸收水分,同时又通过叶面蒸腾向空间散失大量的水分,因此,棉株的生命活动需要大量水分不停地流动运转,但实际上保留在棉株内的水分和被棉株合成而利用的水分是极少数,通常被同化形成干物质的水分只有0.02—0.03%。棉花从开花到成铃是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最旺盛时期,也是棉花需水最敏感的时期,棉株根深叶茂,蕾铃并增,对水分的需要量最大。这个时期正是七、八月伏旱,时间长,温度高,如果水分状况失调,将使磷素进入棉株的数量和叶片内有机态磷化合物的形成减少,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棉株的生育。过于干旱,容易造成蕾铃脱  相似文献   

5.
李虹 《江西棉花》1997,(1):24-24
微肥(如硼肥、锌肥等)在棉花生产中的使用已普遍为棉农接受并推广应用,但硫肥的使用,在棉花栽培上却较少为棉农认识和掌握。其实,硫也是棉花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它存在于蛋白质中,是氨基酸—半胱氨酸、就氨酸、蛋氨酸的主要组成成分,又作为连结肽链的硫桥(-S-S-),对棉株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起重要作用。1、棉株缺硫的症状作物体中硫的移动性不大,很少从老组织中向幼嫩组织运转、作物所需的硫.主要从土壤中吸收硫酸根离子,或者通过叶片从大气中吸取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当土壤硫供应偏少时,其症状在出苗后2~3周的幼嫩叶片…  相似文献   

6.
新疆柳沟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是由于灌区所处的地势低凹,长期受周围三库(柳沟水库、奎屯水库、车排子水库)、两渠(柳西干渠、调节渠)及灌区内灌溉渠系渗漏、田间过量灌溉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盐分积聚地表,使土壤盐碱化速度加快,造成灌区有近万公顷土地被荒弃。已利用耕地中,土壤盐分含量平均在0.39%左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盐渍化,造成作物缺苗、断垄、产量不高,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1垦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1.1灌排不配套,排水受阻截。渠系及水库的渗漏是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合理的灌溉方…  相似文献   

7.
新陆早6号需肥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春播早熟品种新陆早6号,棉株一生吸收积累养分的加速率变化规律,与内地棉区广泛种植的夏播早熟品种中棉所16和春播中熟品种中棉所12比较,介于它们之间。加速率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第65天,依据加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偏晚及早熟棉区无霜期短的特点,应重施基肥,以促使棉株积累养分加速率峰值提前出现,促棉花前期茁壮、稳健生长,搭好丰产架子;如果追肥,结合新疆降雨很少、靠天山雪水灌溉的特点,适宜在头水前即蕾期进行。棉株吸收积累养分最多的时期,并不一定是最佳施肥时期,要有相当早的提前量,以便在土壤中完成化肥氮向土壤氮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探索早期揭膜对棉田耕作层土壤水热微环境变化及其对棉株成铃的影响,为实现棉花早期揭膜,减少地膜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自然条件下,以新陆中41号为研究对象,设早期揭膜(80%棉苗子叶出土展平后揭膜)和全生育期覆膜2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棉田耕作层5 cm、10 cm、15 cm、20 cm、25 cm土层在10:00、13:00、20:00的温度、含水量以及棉株生育时期、成铃分布等指标;分析不同处理下棉田土壤水热微环境及棉株成铃变化。结果表明:早期揭膜处理较全生育期覆膜处理耕作层土壤温度略低,降幅2.0~2.5 ℃,且不受耕作层土壤深度层次影响;早期揭膜导致表层0~10 cm土壤的降温幅度不随时间推移而变化;与全生育期覆膜相比,早期揭膜主要导致表层0~15 cm土壤含水量降低,但这种差异随时间推移和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早期揭膜对棉花出苗期至开花期的时长影响不大,但会降低棉株外围第2~3果节成铃率,其中上部和下部果枝尤为明显。综上所述,早期揭膜主要对棉田0~15 cm耕作层土壤水热微环境造成影响,表现为土壤温度及含水量长时间持续降低,但对15~25 cm土壤水热微环境影响较小;早期揭膜会明显降低棉株外围成铃率。  相似文献   

9.
盐角草改良新疆盐渍化棉田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种植盐角草改良过后的次生盐渍化棉田进行了棉花的对比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改良能够明显提高棉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后土壤的电导值显著降低,Na+,Cl-,SO42-等主要盐害离子均显著降低.生物改良次生盐渍化棉田能够促进棉花出苗,提高子棉产量.  相似文献   

10.
棉花吐絮期是指棉铃开始吐絮直至收花结束称为吐絮期。南方棉区一般从8月下旬开始吐絮,11月上旬收花完毕,大约70~80天时间。吐絮期棉田管理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棉花早衰棉花早衰是指棉株过早的停止生长,没有达到预定的果枝数或者上部果枝伸不开,在一定的密度和适宜生长季节内,未能充分发挥个体的增产潜力。棉株早衰,主要原因是受较长时间干旱、缺肥、病虫危害或棉区附近工厂及砖瓦窑排出的有害气体多种因素所造成。怎样确保棉花稳产高产,在生产中解决棉花早衰这一矛盾,主要措施有:首先,吐絮期,如遇干旱,要及时、适量进行灌溉,保…  相似文献   

11.
磷是棉花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营养成分 ,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棉花幼苗期尤其是三叶期以前 ,根系还不发达 ,从土壤中吸收磷的能力比较低 ,主要靠种子自身的储存来满足 ,而种子内磷含量是有限的。利用 KH2 PO4 溶液浸种能增加棉种内磷含量 ,而 KH2 PO4 溶液是一种盐溶液 ,浓度过高会对棉子萌发及棉苗生长产生盐害 ,本实验拟通过不同浓度的 KH2 PO4 溶液浸种对棉子萌发及棉苗生长效应的影响 ,寻求适宜的浸种浓度。共设 8个处理 ,KH2 PO4 浓度为 0 .5%、 1 .0 %、 1 .5%、 2 .0 %、2 .5%、 3.0 %、 3.5%、 4.0 %,清水浸种作对照。发芽…  相似文献   

12.
有关盐侵害土壤的研究表明,在代换性Ca降低的同时代换性Na增加,从而造成离子不平衡,对植株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高外界Na降低根系介质中ca离子的活性,并减少植物可吸收利用的Ca离子量。当外界Na/Ca比较高时,非盐条件下适宜的Ca浓度可能转为不适宜的营养。  相似文献   

13.
土壤亚表层滴灌系统提高棉花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棉花推广代理人 SteveHusman说 ,从一般的沟灌和漫灌转向土壤亚表层滴灌系统可增加盈利 ,棉农可以附加一个具有低能滴头的中枢喷水设备来减少蒸发 ,也可把棉田改变为堵死的水平小区以增加灌溉效率 ,必须根据地形、土壤类型、传递系统的水源、种植计划、管理的费用和能力来选择灌溉方法。采用堵死的水平小区灌溉法水分利用率可达 85%或更高 ,棉株小的时侯需水量小。亚表层滴灌系统在超窄行棉上的应用每公顷费用 1 0 75美元 ,而常规棉为 1 50 0~ 1 875美元。另外 ,亚表层滴灌系统的滴管安装在距表土层2 5.4cm处 ,水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镉污染区棉花替代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重度镉污染区农田开展棉花多品种(系)多点试验,通过种植前后土壤镉含量测定及不同品种棉株镉含量测定和产量分析,筛选镉高积累棉花品种(系);通过测定棉花不同部位(根、茎、叶、铃壳、种子、纤维)中镉含量,分析棉花吸收镉的效率和能力,探明在镉污染土壤条件下镉在棉株内的累积、迁移与分布规律;同时开展镉高积累棉花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逐步形成镉污染区棉花生产技术体系,并在重度污染区逐步推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棉花对镉的高吸收、高积累实现镉污染区土壤修复,同时有效利用镉污染土壤创造经济价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棉田秋冬灌洗盐压碱技术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峰  徐勋  何玉梅 《中国棉花》2002,29(5):31-32
新疆大部分棉区土壤含盐碱量高,肥力低,致使棉花出苗难,生长受抑制,易死苗,严重影响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一般采取种稻洗盐、春季灌水洗盐等手段治理盐碱.由于排水不畅,造成地下水位高,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大面积春灌,造成棉花播种推迟,影响棉花正常成熟.针对这种情况,垦区近年来采取增棉减稻,大力推广棉田秋冬季灌水洗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苗期病害。它不但影响早苗、全苗、壮苗,而且土壤内积存的病菌和轻病未死苗,又是中后期棉株发生根腐和茎基腐的根源。棉田严重发病时,造成密度下降、棉株间生长不平衡、迟发及早衰等现象,造成棉花减产。据1973年和1975年的不完全统计,浙江省棉苗  相似文献   

17.
何复兴 《作物研究》1992,6(3):48-49
棉花蕾期深中耕的主要作用: 1 保温防旱 棉花蕾期深中耕以后,使松土层加厚,以接纳较多的水分,来满足棉株中后期的需要。 2 增强保肥吸肥能力 土壤疏松,水分适中,能增强保肥能力;通气良好,地温增加,有利微生物及蚯蚓等小动物活动,加快有机物分解以利吸收;深中耕结合培土,可防止棉株倒伏。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棉花产区主要分布于杭州湾两岸的滨海平原和金衢丘陵盆地。近年来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 ,棉花主产区更趋集中于海涂围垦地 ,这些地区灌溉条件相对较差 ,且新围垦地土壤盐分较高 ,棉花生产上迫切需要适应该环境种植的新品种 ,为此我们于 1 998年从中国棉花研究所引入抗旱耐盐系列新品种 (系 ) ,进行了适应性种植试验。1 试验材料与品种 (系 )中棉所 2 5、中 80 36、中 41 3、中 2 369、中 30 33、中 3587,以泗棉 3号为对照。试验设慈溪、宁海围垦地两试点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小区面积 1 6.67m2 ,种植密度 6.6万公顷 ,三次重复。试验…  相似文献   

19.
几种杀虫剂对棉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但棉田一些刺吸式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棉蓟马已成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棉蓟马主要以成、若虫危害棉花生长点、子叶和真叶等部位,造成生长点枯死,或使叶片变脆、变厚,形成“无头棉”,棉农又称“公棉花”。受害叶片向正面翻卷,叶背面显出银白色斑,影响棉株发育,造成结铃减少。为加强对棉蓟马的防治工作,2008年进行了药剂防效试验研究,并提出了其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南疆阿拉尔棉田盐碱化分析和木醋液改良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阿拉尔十团棉田土壤进行了化验,分析土壤中全盐(Na+、K+、SO42-、Ca2+、Mg2+、HCO3-、CO32-、CL-1)、电导率(EC)、氢离子浓度指数(pH)、钠吸附比(SAR)、碱化度(ESP)等指标,使用木醋液对其进行改良.并分析土壤盐碱化类型、盐分主成分因子以及不同类型土壤不同离子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通过离子比例可以识别出阿拉尔以氯化物盐土为主;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八大离子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综合为2个主成分因素,其累积贡献率达到90.7%,适宜的木醋液浓度可以脱盐并降低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