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耕牛腰胯四肢疼痛,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因饲养管理不善,风湿所致。此病有的腰胯四肢都发病,有的仅四肢发病,前者多为老弱耕牛,青壮年牛仅四肢发病较多。发病时间多在冬末春初。笔者治疗22头,其中腰跨四肢都发病9头,仅四肢发病13头,水牛较黄牛多见。1临床症状腰胯四肢发病者,起立困难、拱腰欣吊,行走摇拽,开步艰难、低头少吃,脉象沉迟。仅四肢发病时开始1肢或2肢出现拐痛,行走交蹄摇摆,病畜烦燥不安。病情严重的发展成四肢,此时病畜卧地不起。2治疗方剂当归加味散:当归、川穹、乳香、没药、防粑、木瓜、柴胡、苍术、完活、…  相似文献   

2.
腰胯风湿是中兽医对腰以下患有运动僵硬性疾病的总称。民间叫法不一,如腰胯痛风、冷拖腰胯、寒伤后腰、肾冷拖杆、腰腿痛风等均属腰部以下病症,是一种受到风寒湿邪侵入机体或多种外来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起卧困难、行动不能自如、运动表现疼痛障碍性疾病。因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腰胯风湿和闪伤腰胯两类。前者多见,  相似文献   

3.
马属动物的寒伤腰胯是发病率较高的病症,特别是在冬春季。多年来笔者运用自拟药方配合针灸治疗马属动物寒伤腰胯22例,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病因马属动物寒伤腰胯型痹证的发生,与气候条  相似文献   

4.
马腰肌风湿是由于受到风寒、湿的侵袭,引起腰背肌肉(背最长肌)僵硬所致。患畜呈腰背强拘、凹腰反应减弱或消失,运步时常以后蹄尖拖地前进,转弯时腰背不灵活,卧地后起立较为困难。我县因气候潮湿,此病较为多见。一、电针治疗方法器材:采用天津人民无线电厂出产的“SB71—2”型晶体管兽用电疗机一架,兽医针刺用2—3寸圆利针四支。  相似文献   

5.
牛腰胯风湿,多因畜体阳气不足、卫气不固,又逢气候突变、夜露风霜、久卧湿地、劳役过度等,风、寒、湿三邪乘虚而入,伤及肌表,窜入腰胯,引起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病。病案 1986年6月,我县恭门乡恭门村马××家役用母黄牛患病,于6月21日来我门诊部求治。检查:体温38.8℃,脉搏49次/分,呼吸31次/分;口色淡白,脉沉迟而无  相似文献   

6.
阴肾黄是外肾黄的一种。多因饲管不当、厩舍潮湿或久卧湿地、阴雨浇淋、外感风寒等以致湿气流注膀胱,膀胱积湿,阴气生而传于肾。水盛火衰,不能化湿,寒湿凝于外肾,使阴囊、阴鞘、袖口积水,遂发生阴肾黄症。随阴囊肿胀、包皮浮肿,病畜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头低耳搭,严重者,行走困难、胯拽腰拖。触诊阴囊发软,不热不痛。若触诊阴囊硬、热痛则为阳肾黄。笔者1983年以来治疗阴肾黄15例均愈。除  相似文献   

7.
病因:风湿为病,多因身热带汗或遭冷雨苦淋,或乘热揭鞍,或卧寒湿之地,或栓系檐下通风之所,致使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皮肤,传入腠理。导至气血凝滞经络,关节、肌肉剧烈疼痛,甚则  相似文献   

8.
黄牛产后风,又名胎风或产后瘫痪病,是一种较难治的常见病。现将笔者30年来对本病治疗的体会简述如下:1病因病理多发生于母牛产后3~10d,母牛产育之初,气血亏损,卫气欠固。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把牛拴在街头巷尾,屋檐树下,或牛舍破烂,受风吹雨淋,风寒湿邪乘虚而侵皮肤,入络脉,流注肾经,腰为肾之府,肾有病则腰痛,腰痛则后肢痹,致使腰瘫腿痪,遂成其患。2主症病牛食欲减退,精神倦怠,眼睛半闭,耳及体躯俱凉,后肢麻木,腰瘫腿痪,卧地不起,病久则牛体发生褥疮。舌腹淡红带白,津滑利,脉象迟细。3治则暖腰肾祛风湿,通气血舒…  相似文献   

9.
水针穴位注射治疗家畜“后躯难起”症86例伍永炎(贵州省天柱县社学乡农牧技术经营管理综合服务站·556600)《元享疗马集·点痛论》说:“后躯难起重症肾经(腰胯损伤)痛”。多因使役过重,奔走太急,后肢踏空,翻车,跳沟,卧地猛起跌打等伤及腰肾,致使滞气凝...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产后因外感风邪或血虚生风而发生的腰腿瘫痪的一种疾病。1病因1.1由于母畜在妊娠期间,饲养不良,营养缺乏,以致脾胃虚弱,营血不足,精气亏耗,肝肾两虚,而成筋骨萎软、腰瘫腿痪,卧地不起;1.2由于母畜产后,气血两亏,加之护理不当,贼风湿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不通,腰胯疼痛,卧地难起之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