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木耳袋料反季节栽培法 ,特点是“秋播、冬养、春栽” ,符合木耳的自然发生规律 ,耳袋在低温下发菌时间长 ,相对菌丝积累养份多 ,为丰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初春出耳还能减少流耳 ,提高成功率。1 原料的配制及栽培种的生产1 .1 原料的配制黑木耳袋料栽培 ,主要原料是木屑、麦麸或米糠 ,也可用农作物秸秆、稻壳、棉籽壳 ,粉碎玉米芯、甘蔗渣、稻草配合木屑使用 ,但木屑含量不能低于 3 0 % ,木屑应选择干燥、无霉变的阔叶硬杂木 ,麦麸 (米糠 )要求新鲜 ,无霉变。栽培种配方为 :①木屑 78%、麦麸或米糠 2 1 %、石膏 1 %。②木屑 5 0 %、玉米芯…  相似文献   

2.
利用农作物秸杆屑作原料,墙式袋栽金针菇,是栽培金针菇的一种理想新方式。一、菌种选择必须选用菌丝健壮、抗杂分解能力强、适应性能好、产量高、品质优的菌株用于生产。经评比,以CoB18表现最优,杂交19、石种纯白也可适当选用。原种要求菌丝长势旺盛、纯度高、适龄。二、原料配制选用已充分晒干的新鲜无霉变无虫蛀的稻草、麦秆、黄豆秆、棉秆等农作物秸秆一种或多种混用,将其粉碎成粗木屑状备用。栽培时,按草屑66%、麸皮20%、玉米粉10%、石灰2%、石膏1%、复合肥1%的比例将料混合,再加适量水拌匀使料含水量达6…  相似文献   

3.
报刊摘引     
黑木耳袋栽高产速成法近年来采用木屑为原料,拌其它辅料,进行室内袋栽黑木耳,一般45—55天出耳,整个生长周期100—120天,每百斤木屑可收干耳6—8斤,比传统椴木法单产提高3倍以上。袋栽黑木耳直选春秋两季进行。将栓皮栎或杨、柳、榆、槐、桑、桐等适宜栽培黑木耳的树木切片,晒干,粉碎成木屑,棉籽壳、粉碎的玉米芯也可代用。用木屑100斤、麦皮(麦麸)或米糠25斤、蔗糖1.(?)斤、碳酸钙或石膏粉1.3斤、水130—150斤配制培养料,也可用棉籽壳(或玉米芯)100斤、麦皮  相似文献   

4.
白色金针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金针菇属于低温型食用菌,主要以木屑,农作物秸秆等下脚料为原料。利用自然低温和必要辅加设施来发展东北白金针菇规模化生产经营,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猴头是黑龙江省食用菌主要栽培的品种,主要阐述了猴头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利用木屑或农作物秸秆为主要栽培原料,采用室内培育菌袋,出菇棚内出菇,适合北方寒地的猴头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草代木栽培香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象草、五节芒、类芦、芒箕、玉米秆、麦秆、甘蔗渣7种基质栽培香菇的试验研究表明,在培养料中添加适当比例的菌草或作物秸秆基质替代部分杂木屑、麦麸等原料,选择中、短菌龄(中、早熟型)香菇品种,并相应调整香菇栽培季节,香菇菌棒能够正常发菌、转色和出菇,脂肪、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多糖含量等营养质量指标与常规水平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7.
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木屑需求越来越多,有限的木屑资源难以承受以木屑为栽培主料的生产形式所产生的压力。这一问题得不到缓解,势必对食用菌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为了更经济、有效地利用木屑资源,本文在分析食用菌营养生理的基础上,提出两项改进意见;(1)木屑培养料配方中,木屑量的50%-70%可用玉米芯、豆秆粉等农作物秸秆代替;(2)木屑污染料经过退发酵、补充营养、常压灭菌后可以再利用,以减少木屑浪费。  相似文献   

8.
植物炭又称活性炭,呈粉末状,黑色、无臭、无味,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态物质具有极强吸附能力。因此,可在食品、化学、医药、国防、农业、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里用作吸附剂、除臭剂、分离剂等。生产植物炭原料充足,成本低,生产前景广阔。原料为:农作物、秸秆、稻壳、花生亮、玉米芯和木屑等。生产工艺。1.备料。将植物原料洗净晾干,粉碎过40目济,除去泥砂、腐烂物、水份含量应在20%以下。2.浸料。将植物原料投入浸料地中,加入53波美爱~54波美度的氯化锌溶液.用盐酸调节PH值为1左右,静止吸收大约4小时至5小…  相似文献   

9.
代料食用菌培养料配比长期以来沿用杂木屑78%、麦麸20%、红糖1%、石膏1%。这一传统配方中杂木屑比例占了培养料的近四分之三,对阔叶林资源的消耗量极大。近年来,利用芒屑为主要原料的配方、以熟料方式栽培姬松茸,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云芝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芝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营养、温度、水分、酸碱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以木屑、麦麸、米糠等为原料进行了代料栽培试验,结果证明:培养料合适的C/N比,适宜的环境条件,能满足云芝生长的需要,人工代科栽培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