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在猪IGF2R基因的外显子内寻找SNP,以SNP为遗传标记研究IGF2R基因的印记表达特征。【方法】选取3个品种243头瘦肉型商品猪为试验材料,以IGF2R基因为候选基因,通过PCR-SSCP对IGF2R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选取IGF2R基因外显子48的SNP杂合子仔猪3头和成年猪1头,对脑、心脏、肝脏、脾、肾、肺、胃、胰、胸腺、膀胱、肌肉、舌、胎盘的组织器官mRNA产物分别进行RT-PCR-RFLP电泳和RT-PCR-SSCP电泳。【结果】IGF2R基因外显子48中有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384位碱基由G突变为A,该位点为NspⅠ酶切位点;IGF2R的外显子48在3头仔猪和1头成年猪的主要组织器官仅表达母亲来源的等位基因。【结论】猪IGF2R基因呈母方表达、父方印记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IGF1R、IGFBP-3基因作为影响鸡生产性能的候选基因,采用DNA测序和PCR-SSCP技术分析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两基因SNP位点之间的互作效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IGF1R和IGFBP-3基因中分别发现2个SNP位点(IGF1R基因的G26333A和G26336A,IGFBP-3基因的T160G和C1087T),其中IGF1R基因G26336A位点对鸡的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G26336A位点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DD基因型个体12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和CD基因型(P0.05);IGFBP-3基因C1087T位点GH基因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低于HH基因型(P0.05)。IGF1R基因G26336A位点与IGFBP-3基因C1087T位点之间对12周龄体质量有互作效应。可见,IGF1R和IGFBP-3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产性状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测米易鸡ADSL基因第2、第9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该多态性与胸肌肌苷酸含量的关联性,以四川省优质地方鸡种米易鸡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米易鸡胸肌肌肉肌苷酸的含量,并运用测序技术测定了ADSL基因第2、第9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ADSL基因在外显子2(A3713G、C3797T),外显子9(C10191T)处出现3个SNP位点,变异引起相应的氨基酸均为同义变异,第2外显子A3713G位点的基因型为AA、GG、AG型;C3797T位点的基因型为CC、CT、TT型;第9外显子的C10191T位点的基因型为CC、CT型。经独立性检验,ADSL基因A3713G、C10191T位点变异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应用最小二乘法对基因型与肌苷酸含量进行分析,说明ADSL第9外显子C10191T SNP位点与IMP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T型个体的胸肌肌苷酸含量高于CC型个体,初步推测米易鸡中ADSL基因第9外显子C10151T SNP位点CT型为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海南黄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基因(IGF2R)遗传多态性及其在海南黄牛群体中的遗传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揭示IGF2R基因对海南黄牛生长性状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新的候选位点。【方法】构建海南黄牛DNA混池,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对海南黄牛IGF2R基因编码区(CDS)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以Chromas序列比对筛选出错义突变SNP位点;应用PCR-RFLP对202头海南黄牛个体进行基因型鉴定,同时对筛选到的SNP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分析,评估海南黄牛群体中各单倍型的分布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各单倍型和SNP位点对海南黄牛IGF2R基因CDS区mRNA二级结构、蛋白理化性质及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在海南黄牛IGF2R基因CDS区共检测到4个错义突变SNPs位点,分别为SNP1(g.63977A>G)、SNP2(g.63999T>C)、SNP3(g.69772G>A)和SNP4(g.94987A>C),其中SNP1、SNP2和SNP3位点间呈强连锁不平衡状态。4个SNPs位点在海南黄牛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性,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海南黄牛群体中存在4种单倍型(F>0.01),分别是H1(ATG)、H2(GCA)、H3(ACA)和H4(GCG);各单倍型及SNP4突变型对海南黄牛IGF2R基因CDS区mRNA二级结构及其最小自由能均有影响。海南黄牛IGF2R蛋白为亲水蛋白,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其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构成,α-螺旋和β-转角的占比较小。【结论】在海南黄牛IGF2R基因CDS区共检测到4个错义突变SNPs位点,在海南黄牛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性,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海南黄牛IGF2R基因SNP位点突变对其mRNA二级结构及稳定性均会造成影响,致使IGF2R蛋白二级结构肽链构象发生改变,进而对海南黄牛生长性状的调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家族(STATs)是一组介导靶细胞内多种肽类激素和细胞因子活性的转录因子。因此,STAT5A基因近年被确定为一个与普通奶牛泌乳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但目前在水牛中该基因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60头河流型水牛和300头沼泽型水牛样品的STAT5A基因外显子7,8,9,13和16序列及内含子8序列、内含子16部分序列进行了群体变异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群体遗传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在水牛STAT5A基因中共检测到12个SNP位点,其中在外显子中检测到4个SNP位点,内含子中检测到8个SNP位点。在外显子8和外显子13中各检测到2个SNP位点,在外显子8中为c.924CT和c.975CT替换,在外显子13中为c.1485AG和c.1551CT替换。它们均为同义替换,只存在于河流型水牛中。在内含子8中检测到7个SNP位点,在内含子16中检测到1个SNP位点。在内含子中检测到的SNP位点全部存在于河流型水牛中,在沼泽型水牛中只存在其中的2个SNP位点(c.989+144GT,c.989+177AG)。本文结果揭示河流型与沼泽型水牛STAT5A基因SNP位点群体遗传组成不同,在河流型水牛中检测到的SNP位点大多在沼泽型水牛中已纯合。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显示,水牛与普通牛、牦牛和绵羊的STAT5A基因序列差异较大,水牛具有不同的SNP位点分布模式,但水牛与普通牛和牦牛在氨基酸序列水平上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DNA池和测序技术,结合PCR-RFLP方法,筛查了POU1F1基因第2外显子和第5内含子的SNP位点,分析了西藏申扎(SZ)、类乌奇(LWQ)、斯布(SB)和帕里(PL)4个牦牛类群(品种)共182个个体的POU1F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体重、体高、体长等生长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POU1F1基因第2外显子高度保守,未发现任何突变,第5内含子中发现2个突变位点,分别为T727C(BglⅡ酶切)位点和T284C(StuⅠ酶切)位点。②申扎(SZ)、类鸟奇(LWQ)、斯布(SB)和帕里(PLl)4个群体中StuⅠ位点为中度多态性,其基因T/C频率分别为:0.61/0.39、0.54/0.46、0.54/0.46和0.62/0.38,BglⅡ位点为低度多态性;Hardy-Weinberg检验表明StuⅠ位点和BglⅡ位点均处于平衡状态(P0.05)。③StuI位点在4个群体中表现CC、CT和TT 3种基因型,BglⅡ位点在4个群体中只表现CT和TT2种基因型。④帕里牦牛StuⅠ位点CC和CI基因型在生长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CC基因型的体高和体长均高于CT基因型,而其他几个牦牛类群未发现类似现象。BglⅡ位点基因型与生长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西藏牦牛POU1F1基因内含子5内T284C基因座表现的多态性可以作为改良其生长性状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
利用猪的SNP芯片筛选锁肛致病候选基因,在猪15号染色体候选区域筛选出纤连蛋白1(fibronectin 1,FN1)基因。分别用锁肛猪和正常猪cDNA池克隆得到FN1基因开放阅读框的7 437bp序列,鉴定3个选择性剪切外显子,并通过直接测序获得21个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其中第22外显子的148AG和第27外显子的50GC引起氨基酸的改变(1 167IleVal,1 435Glu-Asp),且这2个SNPs在现有锁肛猪和正常猪样品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提示FN1基因的突变可能影响肛门直肠的正常发育过程,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功能验证。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SSCP结合测序的方法,在民猪、长白猪及其杂种母猪3个群体中检测了LHβ亚基基因第2、第3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对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Hβ亚基基因的第2外显子存在一个SNP位点(1757,T→C),但该位点的突变是同义突变,没有导致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在第3外显子上未发现SNPs位点。对第2外显子的SNP位点(1757,T→C)与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民猪母猪的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有显著差异(P<0.01),初生活仔窝重也有明显差别(P<0.05)。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伊拉肉兔和美系獭兔MSTN基因多态性,以期为家兔分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别选取了伊拉肉兔与美系獭兔70只,其中公母各35只,采用PCR扩增MSTN基因部分片段并测序,结果:① 共发现了4个SNP位点,分别位于MSTN基因序列外显子Ⅰ的111bp处,内含子Ⅰ的234bp处,外显子Ⅱ的338bp处和内含子Ⅱ的34bp处;外显子Ⅲ中则未发现多态位点;内含子多态位点首次发现。② MSTN基因外显子Ⅰ的SNP位点发生C—T的转换,有CC、CT和TT 3种基因型,CC为优势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伊拉肉兔群体中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外(P <0.05)。③ 内含子Ⅰ的SNP位点发生了G-A的转换,有GG、GA和AA 3种基因型;外显子Ⅱ的SNP位点处T-A的颠换,有TT、TA和AA 3种基因型;内含子Ⅱ的SNP位点处发生T-C的转换,有TT、TC和CC 3种基因型。这3个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在伊拉肉兔和美系獭兔群体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 >0.05)。④ 4个SNP位点在伊拉肉兔和美系獭兔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0.
3个鸡种A-FA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RFLP技术(限制性内切酶为TaqⅠ)检测尤溪麻鸡、鹿苑鸡、隐性白羽鸡3个鸡种的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第1和第3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表明:在该位点上,3个鸡种的A—FABP基因均存在SNP,外来品种隐性白羽鸡以杂合子cc居多,地方鸡种以cc居多,3个鸡种均含有较高频率的等位基因c,其中以尤溪麻鸡最高,而以隐性白羽鸡最低;对第3外显子扩增片段(375bp)进行回收测序,发现在第3外显子1805位存在SNP,尤溪麻鸡与鹿苑鸡c突变为r,的频率(分别为0.7344、0.7188)明显高于隐性白羽鸡c突变为71的频率(0.5156)。A—FABP第1外显子(85位点)的SNP不影响A—FABP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而第3外显子(1805位点)的SNP影响A—FABP的氨基酸序列变化,由脯氨酸转变为丝氨酸,说明该多态性可能通过A—FABP基因表达水平而影响鸡的肉质。  相似文献   

11.
小鼠胚胎分割方法及同卵双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小鼠晚期桑椹胚和早期囊胚,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分割:A、显微手术刀直接分割;B、酶消化透明带后分割;C、显微玻璃针去带分割;D 酶——机械去带分割。共分割277枚胚胎,分割成功264枚(95.3%)。将其中480枚半胚作体外培养,A,B,C,D 各组半胚发育到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65.7%(92/140)、54.2%(65/120)、63(63/100)、64.2%(77/120)。将用 A法分割的48枚半胚移植于12只受体鼠,结果有4只怀孕,共产11只半胚鼠,其中4对有同卵双生仔鼠。  相似文献   

12.
以油木奈成熟胚为材料,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保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WPM为基本培养基,当2,4-D浓度为2.0 mg.L-1时,成熟胚的诱导率最高,达73.54%;以MS为基本培养基,KT浓度一定时,2,4-D浓度为1.0 mg.L-1时,愈伤组织保持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文献计量法分析我国羊胚胎移植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对象,对1980-2009年期间有关羊胚胎移植方面的文献进行检索,从年度载文、第一作者群、产出单位及区域、研究内容、期刊分布和资助基金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揭示了我国羊胚胎移植技术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将从水稻中提取的抗性调节转录因子OsDREB2.2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进入小麦组织细胞内的方法,培育筛选稳定遗传的植株,使小麦中的一系列抗性基因得以表达,从而培育出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采用河北农业大学自主培育的小麦新品种河农825、河农827、河农831等为试验材料,以各自幼胚为外植体,诱导的愈伤侵染农杆菌后,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数平均为170.44、分化愈伤数平均为24.56、抗性芽与转化幼胚总数的比例平均为0.96%。表明本研究中采用的愈伤组织诱导、农杆菌侵染和植株再生条件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国产药品和试剂对绵羊进行超数排卵和胚胎细胞核移植。以 McGrath Solter 和Willadsen 两种去(注)核方法,将8-细胞胚胎细胞核经电融合植入去核成熟卵母细胞内,并经琼脂包埋和中间受体培养,使移核胚胎发育。实验结果表明:(1)用国产激素和化学药品进行绵羊胚胎细胞核移植可使移核胚胎在中间受体内发育为囊胚或桑椹胚;(2)去核时卵母细胞质剩得过少可导致移核胚过早(6-细胞期)发生致密化或形成内细胞团细胞数目较少的小囊胚;(3)Willadsen 去(注)核方法的去核和注核操作成功率明显优于 McGrath-Solter 方法;应用McGrath Solter 法的去核率仅为60%;(4)强度为0.63KV/cm,持续160微秒(μs)的一次电脉冲获得的胚胎融合率最高,达71.2%;以同样电场条件刺激未去核卵母细胞的孤雌活化率在71.4%。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品种合丰25、东农L13、东农40、黑农40、黑农35、CH21141、Progress的体细胞胚为材料,采用MS培养基附加2,4-D(15 mg/L~20 mg/L),以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和PPT处理.结果表明:大豆对卡那霉素和PPT敏感性在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卡那霉素和PPT浓度的增加,大豆体细胞胚褐化率增加,体积增殖减小;以卡那霉素作为筛选剂,最初使用浓度为50~100 mg/L,而以PPT作为筛选剂,最初使用浓度为2 mg/L.  相似文献   

17.
PCR技术在胚胎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畜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对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扼要介绍了胚胎分割技术和采用PCR技术鉴别牛、羊等家畜胚胎性别的操作程序,对影响该技术雌雄判定率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这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各种技术细节的主要优缺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月季未成熟胚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月季遗传转化的再生体系,该试验以‘漂多斯’、‘蓝丝带’、‘索奴拉’3个月季品种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获得了月季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在MS+ZT 0.5 mg/L、 MS+ZT 4.0 mg/L+NAA 1.0 mg/L、MS+ZT 0.5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漂多斯’、‘蓝丝带’、‘索奴拉’能够诱导出再生芽,再生率分别为33.3%、33.3%、16.7%;再生芽在不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基本培养基上伸长、展叶,在MS+IBA 05 mg/L的培养基上能得到生根的再生植株.随着月季未成熟胚贮藏时间的延长,不仅污染率增加,而且胚成熟后多发育成胚芽;贮藏时间不宜超过90 d.这种以未成熟胚为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的途径,可为遗传转化提供有效的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影响大麦幼胚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发生以及植株再生的几个主要因素作了研究。其中包括:幼胚的大小;激素2.4-D的不同浓度;基因型和培养基的差异;滋养物(愈伤组织)的作用。结果表明:1.0~2.0mm长的幼胚、含2mg/L2.4-D的MS培养基以及大麦的滋养愈伤组织都对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鲍鱼养殖笼内采集到一种软苔虫(Alcyonidium sp.),通过室内低温培养的方法,对其胚胎和幼虫进行了研究,观察了它的精卵的形态、受精卵的发育、浮游幼虫的形态及其趋光和趋地性变化、幼虫的附着和变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