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是江苏省小麦后期对小麦生产威胁最大的病害,今年小麦赤霉病在我省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偏重至大流行,沿淮、沿海、里下河部分地区特大流行,流行程度为近30年来最重的一年。分析今年我省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气候特别适宜赤霉病菌是腐生菌,自然界中大量存在,流行关键因素是小麦抽穗扬花期是否遇到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小麦赤霉病为气候性病害。过去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危害。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及耕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在黄淮、华北、西北、东北等麦区亦严重发生,已成为小麦生产的重要障碍。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和药剂防治等。现将我省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协作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河南省小麦品种田间抗赤霉特性研究和利用1985年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我们  相似文献   

3.
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初步看出我省洛宁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小麦品种和气象要素的制约,而菌源活动情况又受气象要素的影响。首先在小麦品种间虽无免疫类型,但各品种的抗病性差异十分显著;其次在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5月1日~20日),(1) 旬平均气温为18. 9~19. 8℃,都是适宜于赤霉菌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对赤霉病发生不是限制气象要素。(2) 旬平均雨量19. 4~48. 0毫米,旬平均相对湿度73~79%,旬平均雨日4天,连阴雨日2~3次,对赤霉病菌孢子萌发和侵染都是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因此,是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决定要素。(3) 旬平均日照时数71. 6~60. 1小时,对小麦生长发育不利,降低了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是我省小麦的主要病害,在我省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来,由于栽培水平不断提高,每逢四月份麦子抽穗扬花期间,碰上连续阴雨,常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一九七三年是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份,新洲县低湿地带发病严重的田块,发病率高达50%以上,一般田块发病率都在30%左右,这不仅严重影响产量,且降低种子质量,造成人畜食用后,发生头晕、呕吐、腹泻等中毒现象。为了消灭及减轻小麦赤霉病造成的危害及给防治提供依据,我组教师同工农兵学员一道,今年对小麦赤霉病的测报与防治作了一些工作,现将初步结果纸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和DON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如主要病原菌、传播途径和环境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影响等.并阐述了小麦赤霉病菌分泌产生的主要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毒理,我国赤霉病菌分泌DON毒素的差异和分布,小麦品种抗性对DON毒素产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抗赤霉病小麦宁麦12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麦赤霉病[Gibberrella zeae(Schw.)]是世界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小麦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东部春麦区,赤霉病为主要小麦病害,危害十分严重;并且,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小麦赤霉病已向淮河和黄淮流域蔓延扩展。全国赤霉病受害面积超过667万hm2,约占小麦总面积的1/4。在江苏省赤霉病不仅是淮南地区的主要病害,而且淮北地区近年也发生较重。据统计,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50%以上,减产2~5成)和中等流行年(病穗率20%~40%,减产1~2成)每2~3年发生一次,但几乎每年都有轻微发生。赤霉病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严重恶化子粒…  相似文献   

7.
根据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基本规律,结合沿淮地区小麦生产实际,应用小麦田间赤霉病菌源、病害发生和发展的资料,以及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气象资料,分析和总结出小麦赤霉病长期(菌源发育趋势)、中期(小麦生育期、稻桩带菌率、中期天气预测)、短期(稻桩带菌率变化程度、短期天气预测)预测预报方法。根据预测结论和田间实际防治操作,提出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江淮麦区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春季降水间的关系,准确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的趋势,对信阳地区近12 a春季降水与小麦赤霉病发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抽穗前3月降水量和灌浆期5月中旬降水量与当年小麦赤霉病流行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529和0.641。3月降水较多(≥36 mm),特别是中下旬降水较多时,赤霉病菌子囊壳形成较多,为赤霉病的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5月中旬降水量增多则加重赤霉病的发生。3月降水较少时(36 mm),赤霉病菌子囊壳形成较少,一般不会引起大流行。另外,赤霉病易于流行年份中(3月降水≥36 mm) 4月雨日数与赤霉病发生有密切关系,相关系数为0.576。在生产中,应密切关注3月的降水量,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适时做出赤霉病是否大流行的判断,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赤霉病危害。  相似文献   

9.
我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影响江淮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众多因素中,赤霉病首当其冲.赤霉病在本地区发生流行的特点是爆发性、频率高、损失大,年度间病情变幅大,大约每2年就要发生重度或中度病害1次,去年我省就是小麦赤霉病重发年.小麦赤霉病打破了南北界限,不仅沿江、江淮地区病情严重,淮北部分地区病穗率高达50%以上,为历史所罕见.  相似文献   

10.
正本报讯(记者李竟涵)目前,正值冬小麦孕穗抽穗期,也是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期。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期,江淮、黄淮冬麦区降水显著多于常年,并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将加重赤霉病发生流行,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对此,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及早落实防控措施,遏制病害大范围流行成灾,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是太和县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该文根据太和县近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情况,从病原、寄主和气候3个方面分析了其发生流行的原因,特别是气候因素对赤霉病发生流行的作用,提出了赤霉病的预测预报方法,为今后黄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病过去在我省很少发生流行。信阳、南阳地区虽早有发生,但从未造成灾害。七十年代中后期局部麦田发病较重,1976年邓县小麦品种百泉40,百泉41的病穗率达36%;禹县发病1000多亩,当年减产30%左右,品种为郑州761;1975、1981两年洛宁县水浇地麦田发生也很严重。1983年是我省历史上小麦赤霉病发生最严重的一年,估计有近三分之一的县、市发生。洛宁县有一个公社减产40%,严重的甚至绝收,就地烧掉。现  相似文献   

13.
袁淑杰  梁平  任红敏  曹克强  张文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59-1361,1382
用趋势系数法分析了冀京津22个气象站1960~2003年春季冬小麦赤霉病发生期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气象条件.用权重系数法计算了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气象综合指数——K指数。结果表明,冀京津区域气温有增加趋势,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冀京津区域降雨量、降雨日数、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大部分地区K指数大于0,即春季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逐年加大。这些地区只要菌源达到一定数量,未来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概率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省小麦病害种类较多,其中以条锈、叶锈、白粉和赤霉病等发生危害较普遍和严重。此外,如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叶枯病、纹枯病和根腐病等,在局部地区或年份发生、流行,造成不同程度损失。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年发生达一千万亩左右,锈病也有一至二千万亩,赤霉病于1985年全省大流行,发病面积约及四千多万亩,仅此三种病害造成小麦损失就达五至十亿公斤.  相似文献   

15.
正赤霉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世界性的病害,为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发生赤霉病后,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产量的损失,而且因为赤霉病菌能产生DON毒素(呕吐毒素)污染谷物,对人、牲畜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近年来,由于小麦播种期明显推迟,小麦赤霉病呈现重发态势,流行频率明显增加,仅2010年以来,7年中就有2010、2012年2年大流行,2013、2015、2016年3年偏重发生,2012年赤霉病病穗率达到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况麦类赤霉病的发生属世界性。在国外,如日本于1963年曾大流行,仅小麦因病损失45%,1976年又减产12%;南期鲜1963—1964年赤霉病大流行,80%的小麦受害,损失40—60%;罗马尼亚于1970年大发生,平均损失产量42%,有的竟达72%之多;南斯拉夫1972年流行,小麦籽粒重量降低10—75%,发芽率减17—20%,品质下降36—70%;美国于1976年前后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密西西比河以东,冬小麦发病率达50%,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漯河市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自然发病,每年对110~150份适合于河南省种植的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与评价。以严重度、病情指数、穗发病率和发病程度为指标,对其近10 a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漯河市2016年小麦赤霉病的病情进行普查统计。结果表明,2016年是漯河市近10 a来小麦赤霉病发病最重的一年,发生程度为大发生年;缺少抗赤霉病品种、菌源充足、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2016年漯河市小麦赤霉病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建议选择种植抗性较高的小麦品种;玉米收获后结合深耕灭茬,减少田间菌源;扩大夏大豆种植面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沋小麦流行的病害,我省近几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肥水条件的提高,品种的更换,赤霉病有所发展,1978年我省不少地区都有所发生.小麦赤霉病的病原,主要是子囊菌类赤霉属的玉米赤霉菌,无性阶段称禾谷镰刀菌,此外,还有燕麦镰刀菌、黄色镰刀菌、串玉米镰刀菌等兼性寄生菌,也能引起。赤霉菌在小麦生长各个阶段,都能为害,引起苗腐、杆腐和穗腐,以穗腐发生初期为害性  相似文献   

19.
<正>江淮等地小麦赤霉病呈重发流行态势记者日前从农业部新闻办公室获悉,受近期江淮、长江中下游等地多次出现降雨天气过程影响,加之田间菌源基数高,赤霉病流行风险增大,呈现重发流行态势。据全国病虫测报监测网调度监测显示,截至5月4日,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4.1亿亩,同比增加12%。其中,小麦条锈病累计发生面积约4700万亩、小麦赤霉病累计发生面积584万亩。当前,正值小麦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20.
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项城市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常年种植小麦67000hm2左右。小麦赤霉病是项城市小麦主要的流行性病害之一,每年都给项城市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近5年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万元。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笔者对其在本区域的发生流行因素及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一、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因素分析(一)农业生态环境与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