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泽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98-14900,14906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适时早套,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于5月15、20、25、30日和6月5日采用5个播期处理,麦套采用畦埂与套种行2种不同间距的套种方式,观察和测定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结果]共生期间,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播期早的均多于播期晚的,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播期早的均重于播期晚的,株高播期早的高于播期晚的;同期播种的麦套玉米畦埂的多(或重或高)于套种行的;整个生育期,不同播期种子根和次生根无差异;而播期越晚叶片数越多、株高越高,产量5月25日套种最高,与单作玉米最高产量差异显著,但不极显著。[结论]玉米适时早套,麦收后立即中耕灭茬,适时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适时早套,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于5月15、20、25、30日和6月5日共5个播期处理。麦套采用畦埂与套种行2种不同间距的套种方式,观察和测定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  相似文献   

3.
对麦套玉米共生期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套玉米套种行和单作玉米的土壤水分降低的百分率,5月26日以前,麦套的大于单作的;5月26日至5月31日,麦套与单作的基本持平;5月31日以后,麦套的小于单作的.麦套玉米在5月21日至5月26日播种、浇水,既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玉米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麦套玉米适宜套种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使玉米栽培充分利用土壤含水量、获取较多的光能和热能,达到高产。[方法]试验测定了玉米不同播期与小麦共生期间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不同播期麦套玉米对小麦、玉米产量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结果]试验表明,麦套玉米不同时间套种浇水,从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来看,5月21日前后浇水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吸收和小麦产量的提高;从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来看,在麦收时玉米3叶展开期左右,即5月26日前后套种浇水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并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结论]麦套玉米在5月21日~5月26日播种浇水为宜,既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麦田套种对玉米环境因子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麦套玉米的环境因子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麦田畦埂(间距40cm)玉米苗冠层光照强度是单作玉米苗的50%左右,是套种行(间距30cm)的120%左右,光照是影响麦套玉米生长发育诸因子中的首要因子;0、5、10、15、20cm深度土壤的日平均温度,麦田畦埂比单作玉米田分别降低2.76、3.07、2.88、3.00、2.85℃,比套种行分别提高0.52、0.02、0.12、0.19、0.05℃;土壤水分降低的百分率,5月31日以前麦套的大于单作的,5月31日以后则反之;其它环境因子,麦田畦埂一般均优于套种行而次于单作玉米田。单株性状,麦田畦埂优于套种行而次于单作玉米;生育期,麦田畦埂的早于套种行而晚于单作玉米。  相似文献   

6.
山西中部地区小麦套种青贮玉米种植模式比传统单一种植小麦、玉米更容易实现增产增收。在该种植模式下,选择山西省审定的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长麦251作为小麦配套品种,在小麦产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以及适宜的套种种植密度和播期是实现小麦玉米双增产的关键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大京九26在所有参试青贮玉米品种中产量位居第1,是比较适合小麦套种的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在该套种模式下的最佳种植密度是75 000株/hm2,其最佳播期5月22日。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金帮  孙本普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98-3298,3533
研究了不同播种时期的夏直播和麦田晚套种对玉米叶片数的影响及不同展开叶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直播玉米,播期越早越有利于产量提高;早熟品种采取晚套种,适宜套种时间为小麦收获时玉米展开叶≤1片时;夏玉米应重施攻秆肥,适宜追肥期为叶龄指数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麦套玉米共生期间光照强度变化,结果表明,麦套玉米光照强度显著低于单作玉米,晴天最为明显,有云天气次之,阴天和晴天的中午最小,这是麦套玉米苗弱晚发的主要原因。麦套玉米的光照强度随着间距、播期的变化而变化,间距越大,光照越强,间距越小,光照越弱;播期越早,相对光照越强,播期越晚,相对光照越弱。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县处于鲁西地区,热量条件比其它地区偏少,麦收后直播夏玉米往往因积温不足,常发生因玉米晚熟减产,还影响秋季小麦适时播种。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应大力推广麦田套种栽培方式。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苗弱、密度不足、参差不齐等问题,成为麦套玉米高产、稳产的制约因素。因此,要实现麦套玉米高产、稳产,就必须围绕”确保密度,提高整齐度”这个原则,抓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1 非传统套种方式的概念非传统套种方式是由著名小麦专家恽友兰提出并主持 ,5个单位的 1 1位高工、研究员和农艺师参与。这项新技术试验 ,目前在本地区尚属首例。常规麦套玉米的种植方式是 :小麦、玉米均为春播 ,带状间作 ,麦带占播种面积的 2 /3左右 ,玉米带占播种面积的 1 /  相似文献   

11.
1996至 1999年进行多年玉米旱地栽培试验 ,对昌平山区旱地玉米的播期、品种、播种密度、施肥措施、种植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探讨了昌平山区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玉米不同株行距配置、玉米宽行双株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于2015年开展了本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同一个品种在同一试验点,等行单株种植、等行双株种植和不同种植量条件下,其各个生育时期和生育期的天数没有变化;不同种植量的株高、穗位、空秆率略有变化;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穗长变短、穗粗变细和秃尖增加的趋势;其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出籽率和单穗粒质量均有减少趋势。宽行双株种植比当地大田常规种植方法667 m~2产量增长25%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措施为题,从玉米栽培的各个时期入手,总结标准化的玉米栽培技术,以促进玉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对晶甜5号超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晶甜5号超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甜5号在种植密度4.2×104~6.0×10^4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鲜果穗重逐渐下降,但每公顷产量逐渐增加;从生育期和穗部性状上分析,随着密度的增加,晶甜5号采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株高、穗位升高,但穗部性状变差,穗长逐渐缩短,穗粗变细,穗行数先增加后减少,秃尖长先变短后增长,行粒数和穗粒数逐渐减少。由此表明,南京地区秋季超甜玉米晶甜5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10^4株·hm-2。  相似文献   

15.
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356-357,359
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 ,亚洲玉米螟各代次在玉米、棉花上的分布转移规律不受玉米栽培方式的影响 ,一致表现为 :1代基本上发生在玉米田 ;2代期有少量转入棉田为害 ,但仍以玉米田为主 ;3代期大多数转移到棉田为害 ,成为危害棉花的主害代次。从发生为害的数量来看 :1、2代亚洲玉米螟的差异不大 ,但在 3代期的棉田内发生了分化 ,春玉米直播类型区棉田的亚洲玉米螟百株虫量和铃害率分别为春玉米移栽类型区的 2 .12倍和 3 .2 0倍。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移栽玉米田内的亚洲玉米螟发育进度加快 ,收获期提前又与 2代亚洲玉米螟最易受损的化蛹高峰期吻合 ,加之玉米收获物提早离田带走部分虫体等因素起了压低棉田 3代虫源基数的作用所致。通过调查还发现 ,春玉米育苗移栽的栽培技术对玉米来说 ,兼有节约用种量 ,解决苗期鼠害 ,苗床占地面积小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生育期提早 7d左右 ,最终产量增加一成以上等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由于种植密度加大、倒伏、秃尖等现象常常出现,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本试验研究了玉黄金不同量级、不同施用时期对玉米化控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黄金属于缓慢抑制型调节剂,在玉米8展叶时用玉黄金300 mL/hm2、兑水225 kg 喷施,株高可降低18.8 cm、穗位降低22.0 cm,茎秆增粗,抗倒能力提高,提早成熟2 d,增产8.5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模式玉米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探讨不同覆盖模式种植对土壤水热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定西旱作农业区玉米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模式。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对土壤表层的温度和水分调控明显,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与传统露地种植相比较,秸秆覆盖栽培平均增产15.6%,马铃薯商品属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郑单136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在开封对玉米新品种郑单136分5个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的郑单136的生育期、株高、果穗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郑单136最佳种植密度为7.5~8.25万株/hm2,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抗旱玉米需要根据其不同品种或者是生长环境进行宽窄行的密植,做到优质栽培,以此来提高抗旱玉米或者是整个玉米不同玉米种类的收成。  相似文献   

20.
氟磺胺草醚的生物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利用对氟磺胺草醚敏感的玉米、向日葵、高粱为指示作物,利用土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氟磺胺草醚不同浓度对作物的抑制作用,并建立了氟磺胺草醚玉米生物测定方法——玉米株高法.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生物测定条件为在27℃条件下,培养120 h.研究结果对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的快速测定和轮作换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