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湿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和管理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成星  张怀清  鞠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111-14115
结合近期湿地遥感技术和湿地资源管理系统发展动态,从湿地资源监测、变化、演替、管理应用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湿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和管理应用的全面论述和总结,并指出目前存在一些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中的5个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拥有河流、沼泽、湖泊、库塘等多种类型的湿地。本文开展了基于RS与GIS技术的湿地动态监测体系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湿地分类系统的建立、湿地信息提取、湿地信息分析方法等。湿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研究能够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是我国进行湿地资源保护的一种公共制度安排,对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实践运行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文章使用文献回顾的方法,主要从研究内容和研究形式两个方面梳理了十余年来关于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实践运行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机制运行中关于湿地的产权划分、湿地的价值评估、湿地补偿的融资渠道以及补偿机制的立法制约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指出研究局限与展望,以便为之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滨海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互花米草入侵已经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为深入理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植被演替过程与水盐梯度等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完善滨海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为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生态防治以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本文针对水文因子和土壤盐分对互花米草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响应、水盐梯度下互花米草的空间格局与生物量反演,以及互花米草的生态格局模拟和预测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展望。主要结论包括:①水盐梯度决定着互花米草的生理生态特征、物种分布和演替格局;②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完善,关于群落尺度上互花米草的空间动态研究也越来越趋向于精确化;③群落尺度上的互花米草格局动态及其生态水文驱动机制的量化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④在对互花米草空间格局进行预测和模拟时,需综合考虑滨海湿地水动力学过程、植物生理学过程、地形生态演化等过程。  相似文献   

5.
检索了1998-2018年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8 398篇与湖泊湿地研究相关的论文,并利用和弦图、知识共被引聚类等方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及可视性表达,以期发现国际湖泊湿地研究的内容及热点.研究显示:20年来,《WETLANDS》《HYDROBIOLOGIA》《ECOLOGICAL ENGINEERING》是最为活跃的期刊;美国凭借最多的独立及国际合作论文,对湖泊湿地研究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大多数发文机构分布在美国和欧洲,中国科学院、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明尼苏达大学等是著名的湖泊湿地研究机构;"水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等关键词引起了广泛关注,湖泊湿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湿地信息提取"等方面.从中国目前湖泊湿地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上来看,中国亟须基于长远视角制定相应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政策,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生物多样性,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湿地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是湿地保护体系建立和完善的基础性工作,对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决策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宁夏湿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适应宁夏湿地资源动态监测的技术和方法,对全国实施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建立全国湿地资源数据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湿地生态过程主要分为生物过程、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又是湿地生态过程中最主要过程。就我国湿地生态过程中的化学过程研究进行综述,分别从湿地营养元素、湿地温室气体、湿地重金属和湿地有机污染物等方面对我国湿地生态过程中的化学过程研究进行概述。简要介绍湿地化学过程研究的方向、内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静  张树文  张养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77-3481,3514
以土地变化科学理念为指导,遥感和GIS为技术支持,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定量化分析和研究1986~2000年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时空分布格局。通过对研究区域内沼泽湿地时空动态变化程度、动态方向、动态变化形式以及景观格局变化和景观转化特征的分析后得出结论。研究表明,15年来东北地区沼泽湿地面积和斑块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景观动态变化方面,虽然后5年年均缩减速率是前10年的28倍,但前10年是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景观斑块变化相对剧烈的阶段。纵观近15年来东北沼泽湿地景观总体变化,具有:虽有阶段性扩展但总体减少、局部萎缩、边界扩散程度加强、景观破碎化程度显著等特点。就其驱动因子研究表明,沼泽景观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驱力的作用下,形成独特的景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新疆湿地生态监测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50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新疆干旱区湿地正以惊人的速度退化。文章介绍了新疆湿地基本特征及现状,并指出新疆干旱区湿地生态监测仍然处于低层次,缺乏协调性、整体性,并对新疆干旱区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与指标、监测项目、重点湿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全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辞方面相互矛盾的日趋尖锐。湿地资源的潜力和功能遭受破坏,因此如何评估湿地资源面临的各种压力、分析湿地所处在的状态、揭示湿地的演变规律,对保护湿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1986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三江平原湿地空间信息数据库.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建立了一套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反映压力、状态以及响应等的指标,对该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物质量的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对于推动滨海湿地生态补偿实践、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详细论述滨海湿地物质量补偿的理论体系,包括物质量补偿的定义、补偿原则及特点、主要补偿方式,以及补偿主体和客体等;并阐明了物质量补偿与生态修复之间的区别,对补偿参考系和补偿率等概念做了详细阐述。构建适用于我国产权机制的物质量补偿运行模式,将受损滨海湿地列入主要补偿客体,并为我国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提出对策建议:实行物质量补偿与价值量补偿相结合的多层次补偿模式;构建补偿率核算方法,开展物质量补偿评估试点;加强市场化交易模式,建立多元化补偿运行方式;完善滨海湿地生态补偿的立法和管理工作,保障政策有效性;增加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投入资金,加强滨海湿地科普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究退耕还湿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危害的影响。方法取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豆田、不同退耕年限的杂草草甸或湿地和天然臌囊苔草—小叶章沼泽土样,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利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三江自然保护区退耕湿地恢复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Pb,其次是Cu,而Zn、Mn和Cr的影响很小。随土壤深度增加,Cu、Pb、Zn、Mn和Cr含量呈波动变化。Cu和Pb含量在退耕还湿11年之前,在0 ~ 1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而在退耕还湿11年之后,在40 ~ 5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其他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变化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退耕恢复期间,土壤Cu、Pb、Zn与Cr含量随退耕时间先增加后减少,但Zn含量增加与减少未达到显著程度(P > 0.05)。而退耕样地土壤Mn含量从恢复第1年开始就显著低于大豆田(P < 0.05)。大豆田和退耕前6年的恢复样地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退耕8、11年样地和天然沼泽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为中度,退耕15和25年样地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为轻度。结论随着退耕还湿时间的延长,土壤中Cu、Pb、Zn和Cr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分别在退耕15、12、2和10年左右恢复到天然湿地水平。而土壤Mn含量在退耕开始后便与天然湿地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随着退耕年限增加,生态系统潜在生态风险危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湖滨湿地是陆域生态系统和湖泊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在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遥感技术对无锡蠡湖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前后景观生态格局及演变进行分析,从湖滨湿地景观优美性、自然性、稳定性以及服务性4个层面,对蠡湖湖滨湿地景观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探讨影响湖滨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景观重建的原因,从而为开展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起着重要作用。河北省湿地是我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类型有海岸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库塘湿地等。综述了湿地的含义、功能、价值,湿地的分类、分布、主要生态功能以及存在问题,旨在促进河北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在水质净化、河流生态系统构建、景观设计方法和新材料应用等科研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曝气技术、微生物技术、湿地生态和浮岛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介绍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现状,阐述了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工程技术,总结了我国学者近些年来对河流生态修复所做的工作成果,描述了我国河道生态修复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苦草是在我国湿地广泛分布的一种沉水草本植物,近年来逐渐被运用于湿地修复。在小车河湿地修复工程中,通过营造苦草群落,增加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以实现稳固底泥、净化水质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苦草的生态学特性,总结了自然河流苦草栽植管护技术,包括品种和种苗选择、栽植方式、管护方式和其他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河流湿地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盐城海岸带湿地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生态经济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综合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调研数据,运用替代市场技术对盐城海岸带湿地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发现:天然湿地单位面积生态经济价值大于人工湿地,但是人工湿地单位面积的直接价值大于天然湿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体现近期经济利益的直接使用价值的重视,对支撑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间接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的忽略,是导致盐城海岸带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从评估的盐城海岸带湿地主要生态价值看,净化、干扰调节和水分调节是该湿地的主要功能,从湿地不同景观类型的生态经济价值来看,草滩和芦苇的生态经济价值最大,因此,这两种湿地类型应是盐城海岸湿地中重点保护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湿地退化现状与保护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91-2492
通过对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概况、水生态失衡状况的论述,分析了高原湿地退化的原因,对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主要技术途径进行了阐述。同时列举了青海省在三江源湿地保护方面采取的经验与做法,为相同生态区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湿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湿地效益评估方法入手,运用市场价值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7种方法,较全面地评估了大庆市的扎龙、龙凤、小黑山等6个典型湿地资源的用途效益、生态功能效益和属性效益,并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得出了大庆市典型湿地资源的效益为10 142 297 921.9元。从评估结果表明,大庆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十分巨大,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大庆市湿地资源并保护好其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大庆市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深入开展临港新城滨海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旨在通过建立滨海湿地修复的"生态补偿"示范区,实践湿地修复营造关键技术,为上海滨海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