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从多角度对168个甘蔗品系的蔗苗螟害枯心率(2.47%~46.13%)与甘蔗成熟期健康蔗茎田间蔗汁锤度(18.2%~25.6%)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蔗苗期螟害枯心率的高低与甘蔗品系田间蔗汁锤度的高低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
甘蔗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9个甘蔗品种的株高,茎径、单株茎数,锤度,公顷有效茎数5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头脑其对蔗茎产量和含糖量的效应,结果表明:与蔗茎产量相关最密切,直接效应和总贡献最大的是公顷有效茎数,其次是株高,茎径第三,单株有效茎最小,对公顷含糖量的相关和总贡献以公顷有效茎数最大,株高第二,锤度第三,茎径和单株有效茎数的贡献小,据此认为,广西甘蔗育种通过选择株高入手,注重锤度,兼顾茎径是选育高产高糖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甘蔗家系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综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个甘蔗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各家系的株高、茎径、锤度、丛有效茎、丛重、锤重6个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参数分析,采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法对该家系群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家系在株高、茎径、锤度、丛有效茎、丛重和锤重均达到极显著差异,6个性状的遗传力都较高(0.68~0.97);株高的遗传变异系数(14.25%)最大,锤度(4.12%)最小;通过综合选择指数、优良度和遗传增益评价出2个优良家系,粤糖00-236×赣蔗75-65和云蔗94-375×CP72-2086。  相似文献   

4.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以收获茎秆为主的重要糖料作物,分蘖是增加有效茎进而提高甘蔗单产和产糖量的关键。本研究以强分蘖甘蔗品种‘B9’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种植密度(P1:4000芽/667 m^2、P2:6000芽/667 m^2、P3:8000芽/667 m^2和P4:10 000芽/667 m^2),通过1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田间小区试验,探讨种植密度对强分蘖甘蔗品种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新植和宿根甘蔗分蘖盛期的总苗数呈上升趋势,但新植与宿根甘蔗总苗数的差异却在缩小,平均分别为25.55%、14.11%、-8.18%和-10.57%;宿根蔗株高显著大于新植蔗的株高,平均增幅分别为17.31%、10.54%、19.44%、14.88%,但茎径几乎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新植蔗有效茎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P2的除外),且多于宿根蔗的,但其产量却表现相反的结果,即宿根蔗总体表现增产;低密度(P1)和高密度(P4)间的锤度差异显著,并表现降低趋势。在试验条件下甘蔗产量形成过程中,种植密度与甘蔗分蘖盛期的总苗数、株高、有效茎和产量呈正相关,与茎径和田间锤度为负相关,且株高与有效茎对产量的贡献最为显著,但过多的有效茎明显不利于田间锤度提高。因此,这意味着合理密植对强分蘖甘蔗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钾肥施用量对甘蔗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子凡  林电  彭春燕 《中国糖料》2009,(4):34-35,4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甘蔗不同施钾水平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1)甘蔗茎径、单茎重有明显下降趋势,有效茎数则有明显上升趋势,甘蔗的茎长、产量无明显趋势。(2)提高了蔗汁蔗糖分、总糖、改正锤度、重力纯度,改善了甘蔗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广放蜂治螟技术,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科学有效控制甘蔗螟害,文章调查在合浦县蔗区释放螟黄赤眼蜂治螟控害增产效果。经调查,苗期宿根蔗和新植蔗的枯心率在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分别低4.95%和0.045%,防治效果分别为68.09%和34.62%。甘蔗生长后期,平均螟害节率、螟害株率和蔗株断尾率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分别低8.12%、46.50%和0.81%,防治效果分别为85.65%、68.89%和43.78%。平均公顷有效茎数和平均茎高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分别增2.92%和1.61%;平均茎径放蜂区与化防对照区无差异。放蜂区较化防对照区平均公顷产量增加4.77%,糖分增加5.05%。因此,螟黄赤眼蜂对螟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放蜂区防治效果更好,甘蔗长势更优,具有增产增糖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应用飞机大规模喷施抗旱型增糖增产剂的实际效果,为在生产上提高甘蔗的抗旱性,实现增产增糖提供依据。本研究在2008/2009和2009/2010两个年度于广西蔗区甘蔗生长后期应用飞机大面积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共2 400 hm2,以后分别调查其对甘蔗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后甘蔗绿叶数和叶绿素都有所增加,并提高了蔗汁锤度和重力纯度、甘蔗纤维分和蔗糖分,降低了蔗汁还原糖分,其中以2009~2010年度喷施50 d时表现最为明显,新植和宿根蔗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提高2.23%(绝对值,下同),新植蔗增糖效果优于宿根蔗;不同时期总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提高1.33%。甘蔗株高、茎径、单茎重有一定的提高,平均甘蔗产量比对照增加14.3%,以宿根蔗增产效果优于新植蔗。应用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可以防止甘蔗叶片早衰,实现增糖增产,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8.
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种植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影响甘蔗的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质量。为对黑穗病爆发比较严重的蔗区提供一种合理的种植模式,分别在2012年农历立春前及立夏前种植带黑穗病菌的甘蔗种茎,以种植未感染黑穗病菌的健康甘蔗种茎作为对照,观察这2期甘蔗生长过程的黑穗病发病情况,以及对甘蔗有效茎、株高、茎径和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种植携带黑穗病菌的蔗种黑穗病发病差异显著;携带黑穗病菌的蔗种宜冬春早种,利用冬春季节阴冷潮湿的天气,延迟黑穗病菌的萌发,减少对有效茎的侵害,进而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型容器对甘蔗品种ROC22和云蔗06-407进行桶栽种植,探讨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对甘蔗根系及地上部分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施用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对ROC22、云蔗06-407的根系和地上部分的提高均有一定效果,其中对云蔗06-407效果更显著,云蔗06-407的株高和茎径分别增加12.37%和28.81%;地上鲜重和根系鲜重分别增长32.61%和37.10%,白根根长增长92.57%,白根表面积增长66.08%,以上指标除株高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侧根数量越多,根系平均直径越小。(3)甘蔗地上部分的茎径、株高和地上鲜重均与根系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均在0.797 9以上。表明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可促进甘蔗根系的生长,有利于提高株高和茎径,从而提高甘蔗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以甘蔗品种CP84-1198为母本,科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1;以ROC20为母本,桂73-167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2.调查了2个杂交组合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主要经济形状,并应用相关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甘蔗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在世代间的差异和重演性.结果表明:有性世代中,株高与锤度、丛重、锤重都呈显著正相关,有效茎数对甘蔗经济产量的直接效应大于株高与茎径;无性世代中,锤度的变异系数最小,锤度性状稳定性相对较高;同一组合无性世代的株高、茎径和锤度的均值均显著高于有性世代;不同世代中株高和锤度重演力强,而茎径的相关系数不显著.重演力较弱."Brix-clump weigh"拟合图显示了有望从杂交后代群体中筛选出高糖、高产聚合基因型个体.根据以上结果,还探讨了杂交后代高产优质个体的选择策略,同时构建了能用于标记分析的高糖和低糖池.  相似文献   

11.
甘蔗梢腐病暴发流行原因及产量糖分损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近年甘蔗梢腐病暴发成灾的原因及其为害造成的损失,调查田间自然条件下主栽甘蔗品种受害区和未受害区的病株率,甘蔗收砍期产量及糖分等品质损失;并分析病害流行原因。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高温多湿气候、病原菌积累和栽培管理不当是导致近年该病暴发流行的主因,梢腐病为害的病株率为63.3%~95.0%,平均81.1%;甘蔗实测产量损失率为30.2%~48.5%,平均38.42%;蔗糖分减少2.63%~5.21%,平均3.61%;蔗汁锤度减少2.40~4.69°Bx,平均3.61°Bx;蔗汁重力纯度减少1.99%~8.14%,平均4.83%;蔗汁还原糖分提高0.05%~0.60%,平均0.16%。可见,目前甘蔗梢腐病发生为害严重,造成的甘蔗产量及糖分损失巨大,严重影响甘蔗的增产增收。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甘蔗梢腐病防控对策对中国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二合一蔗乐乐的大面积应用,对防治甘蔗螟降低枯心率有显著的作用,施用二合一蔗乐乐的枯心率为0.33%、对照的为2.6%,枯心苗下降率为85.1%;苗期并使甘蔗增高30.4cm,最终使甘蔗增产,施二合一蔗乐乐的亩产为4398.5kg,对照的为3060.4kg,增产1332.4kg,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增加苗有效茎数978条/亩,其次是株高,再次是一茎重。  相似文献   

13.
甘蔗健康脱毒种苗生产技术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利用茎尖离体组织培养与热水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进行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生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产的无病无毒的健康种苗,在出苗、分蘖、生长速度、株高、茎径、有效茎及产量等方面与对照比有显著差异,蔗茎增产幅度达26.65%~69.39%。  相似文献   

14.
对12个有望作为糖果兼用蔗品种推广的甘蔗品种的产量性状如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蔗茎产量等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公顷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茎径与蔗茎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各性状之间,株高与公顷有效茎数存在不显著正相关,茎径与株高和公顷有效茎数存在负相关,其中茎径与株高之间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在对产量的效应中,公顷有效茎数的直接效应和总贡献最大,株高次之,茎径最小。由于甘蔗用途的改变——主要用于上市销售,因而在糖果兼用蔗的选育种和生产栽培中把主要目标放在增加公顷有效茎数的同时,对植株的茎径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注意合理协调好产量三要素之间,特别是株高与茎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甘蔗自交F1群体性状遗传特点,对6个甘蔗自交F1群体进行方差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其株高、茎径、单茎重、丛有效茎、丛重、锤度和锤重7个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系数为7.70%~62.72%,其中锤重变异系数最大,锤度变异系数最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合间丛有效茎、丛重和锤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显示出丛有效茎、丛重和锤重在F1群体中表现出强烈的分离和重组现象。7个性状间两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均呈正相关,大部分性状间还显示出极显著的正相关。这些结果为甘蔗重组自交系的建立及亲本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探究2种水分条件下,氮素对甘蔗脯氨酸合成积累的效应,为甘蔗生产中氮素的施用提供理论参考。以粤糖55为材料,采用桶栽试验,在2种水分条件下,测定4个氮素水平间的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P5CS与δ-OA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以及有效茎数、茎径、株高、蔗茎产量、锤度的表现值。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脯氨酸的含量及δ-OAT、P5CS基因表达量逐渐提高,δ-OAT、P5CS活性先增后降;正常水分下,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脯氨酸含量、P5CS活性、δ-OAT活性不断下降。有效茎数、株高、蔗茎产量等性状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茎径、糖锤度则是先增后降。通过分析结果认为,在过磷酸钙(P肥)、氯化钾(K肥)施用量分别固定为1 800、750 kg/hm~2时,砖红壤土尿素(N肥)施用量在456~918 kg/hm~2范围内最佳,甘蔗抗逆性不断增强,产量不断增加,糖分高但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蔗叶粉碎还田对甘蔗螟虫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产上甘蔗收获期蔗叶处理方法的不同,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蔗叶焚烧和蔗叶粉碎还田对当年宿根蔗的甘蔗螟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甘蔗螟虫以二点螟为主;在甘蔗生长中后期,条螟、黄螟和二点螟混合发生为害,但条螟种群数量最大.与蔗叶焚烧处理相比,蔗叶粉碎还田处理中,螟害导致的螟害株率相当,分别为94.17%和91.39%,但枯心率和螟害节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43.86%、12.29%和17.23%、13.57%,表明蔗叶粉碎还田有利于减轻甘蔗螟虫为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甘蔗新品种健康种苗的应用效应.对6个甘蔗新品种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健康种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健康种苗可显著增加甘蔗产量和含糖量,这种效应可从新植蔗延续至宿根蔗且因品种而异.健康种苗甘蔗产量增产16.4%,含糖量增产15.9%.(2)健康种苗对甘蔗蔗糖分无显著作用.(3)健康种苗对甘蔗产量性状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促进甘蔗发芽出苗,增加分蘖、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该试验结果对健康种苗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勐海地区常见27个甘蔗品种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蔗糖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甘蔗的成熟,其品质在成熟中后期最好,这时期收获的甘蔗纤维分较低,蔗汁糖分、甘蔗蔗糖分、蔗汁磷酸值较高。该地区种植的甘蔗,随着海拔的升高,蔗汁锤度、蔗汁糖分、甘蔗蔗糖分、蔗汁磷酸值下降。  相似文献   

20.
甘蔗实生苗入选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甘蔗实生苗4个性状对入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对入选率的关联度最大。以下依次为甘蔗锤度、茎径和株高。说明有效茎数和甘蔗锤度对甘蔗实生苗的选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