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30份苦荬菜(Ixeris polycephala)间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从209对引物组合里筛选出32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扩增总条带数430条,多样性条带381条,多态性百分率88.60%;栽培驯化新品系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837,苦荬菜品种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05,POPGENE分析得知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0.128 3~0.260 3,Shannon指数变幅0.189 8~0.394 3,其中栽培驯化新品系多态性条带、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要略高于苦荬菜品种,说明栽培驯化新品系与苦荬菜品种有一定的相似性,其遗传多样性水平要略高于苦荬菜品种;UPMGA聚类分析将30份苦荬菜划分为6个类群,6个苦荬菜品种与18个栽培驯化新品系划分在第I类群,野生种被划分在其余5个类群中,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相对一致。基于SRAP标记分析不同类型间苦荬菜遗传关系,为牧草新品种选育优良杂交组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拓宽黑胫病抗性育种亲本材料的遗传背景以及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品种的抗病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筛选获得的25对SSR引物对35份抗黑胫病地方烟草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 25对SSR引物共检测到85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5份地方烟草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布范围为0.57~0.87;(2)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7时,可以将35份抗黑胫病地方烟草品种分成两个类群,A类包括20份烤烟品种,B类包括15份晒烟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62烤烟分为2个类群,晒烟分为3分类群;(3)在抗黑胫病地方烟草品种中观测等位基因数的平均值为3.32个;有效等位基因数的平均值为2.651;观测杂合度的平均值为0.395;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为0.59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558,平均Shannon’s指数(I)为1.020。不同地方的抗黑胫病烟草品种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品种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品种的地理来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SSR标记分析山东省花生区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摘要:利用SSR标记对山东省花生区试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参加国家北方区试的17份省外花生品种为对照。结果表明,10对SSR引物在45份花生品种共扩增出57条带,其中45条呈现多态,多态性比率为78.95%。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369~0.857,平均值为0.683。多样性指数比较表明,山东省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0.2476)和Shannon指数I(0.3723)均低于河南省(0.2928、0.4241)和省外(0.2929,0.4268)。山东省内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40-1.000之间,平均为0.730,省外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11-0.962,平均为0.638,显著性测验表明山东省区试品种内的相似性极显著高于省外品种内的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山东省花生区试品种遗传基础较近,绝大部分品种聚在第II类群;河南省和河北省的部分品种与其他品种亲缘关系较远。与省外区试品种相比,山东省花生区试品种遗传基础较近,应不断引入省外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以拓宽其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山东省皱皮木瓜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远近,本研究利用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法对60份皱皮木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所选用的10对多态性高、带型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55个多态性位点;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392和0.590;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184和0.585;PIC值在0.238~0.819之间,平均值为0.54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5~0.96,说明60份皱皮木瓜品种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662处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3大类.对60个皱皮木瓜品种进行指纹分析,发现具有特征谱带的品种共19个;采用6对引物组合(Nak2,Nak3,Nak5,Nak6,Nak7和Nak10)的方式构建了能够有效区分60个皱皮木瓜品种的指纹图谱.引物Nak5具有较强的鉴别力,在进行图谱构建及分子鉴定中可优先采用.本研究可为皱皮木瓜的遗传资源管理、良种鉴定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薰衣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ISSR标记对19份薰衣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明显的引物,19份材料DNA共扩增出94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40条,多态性比率为42.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数为10.4条;9条ISSR引物可将所有样品完全分开,当遗传相似阈值为0.69时,可将样品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13个品种(系)可分为2个亚类,第Ⅱ类群5个品种(系)可分为2个亚类,第Ⅲ类群1个品种(系)。样品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25~0.975(平均0.737)。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度、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454 0、0.280 5和0.435 4。研究结果表明,19个新疆薰衣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处于较高。  相似文献   

6.
山东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栽培历史悠久,在中国北方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山东莲藕种质资源研究一直没有开展。为收集和保存莲藕种质资源,本研究从山东省8个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采集了76份莲藕材料,并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遗传相似性分析,共鉴定出38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38份种质资源的Nei's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26,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41。研究数据表明,山东莲藕种质资源相对丰富,但要建立高质量的种质资源圃,仍需要加强种质资源的引进。  相似文献   

7.
基于SSR、InDel分子标记的红甜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旨在了解21份国内外红甜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演化地位。利用Indel和SSR分子标记,对21份红甜菜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InDel标记共得到25个基因位点,24个位点具有多态性,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58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370,等位基因K为2~4个,平均2.4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235,期望杂合度0.398,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330;SSR标记共扩增出28个基因位点,全部具有多态性,平均每个标记扩增出3.5个多态性基因位点,Shannon’s 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92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548,等位基因K为2~7个,平均4.625个,平均观测杂合度0.399,期望杂合度0.587,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523。本研究发现红甜菜品种大多因亲缘关系较近,因此在选育新品种时,建议尽量选择遗传距离较远的品种作为亲本。  相似文献   

8.
应用ISSR与SRAP两种分子标记,研究国内外96份烟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栽培类型种质的遗传演化关系。表明烟属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间的遗传相似性(GS)在0.28~0.58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3。普通栽培种品种间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在0.61~0.99之间,栽培种内的遗传多样性为烤烟>晒晾烟>白肋烟>香料烟。当相似系数在0.67作切割线时,基于2种标记的96份烟草种质资源的聚类结果为,(1)普通烟草栽培品种材料91份聚在同一大类,而黄花烟、黏烟草、浅波烟草、哥西氏烟草、香甜烟草5个种也分别为单独的个类,同普通烟草栽培种类群完全区别开来;(2)从进化上看,烤烟和晒晾烟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香料烟和黄花烟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普通烟草栽培种中国内外来源的烟草品种亲缘关系极其相近,遗传分化现象甚微;(3)2种分子标记虽然原理不同,但分析结果趋势相近(r=0.68,P=1.000)。  相似文献   

9.
陇东地区冬小麦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是陇东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解陇东地区冬小麦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选取105对引物对56份陇东地区冬小麦品种进行SSR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对电泳结果进行统计发现有85对SSR引物表现出多态性。试验发现:有多态性的85对引物总计检测到243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在2~6之间,均值为2.86个每个标记,多样性平均值为0.438 5,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035 7~0.746 2之间,平均值为0.382 4,每个标记遗传多样性组成中获得有效性的平均值为93.8%,Shannon指数变幅为0.092 2~1.562 2;遗传相似性指数(GS)变幅在0.509 6~0.760 6,平均值为0.641 4,GS值为0.619 0处可将56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56份材料划分为2个亚群,每个亚群包含29、27份材料。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冬小麦遗传背景相对丰富,可为今后育种工作提供丰富的亲本资源,同时也需引进更多亲缘关系较远的其他品种进而拓展陇东地区小麦品种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枣与酸枣的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枣与酸枣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两者的亲缘关系,采用7对SSR引物,对16份枣品种(系)和17份酸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份枣样品共扩增出56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798~10.000,平均为6.953,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984,期望杂合度(He)为0.837;17份酸枣样品扩增后共检测出73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Ne)为3.273~11.840,平均为7.398,Shannon's信息指数(I)为2.105,期望杂合度(He)为0.843;枣和酸枣的遗传多样性都很丰富,酸枣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枣;Gen Al Ex分析得出,枣和酸枣居群种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55,居群种间基因流(Nm)平均值为4.295,说明居群间基因交流比较频繁。NTSYSpc聚类分析表明,SSR分子标记可以将枣和酸枣划分为枣类、酸枣类和过渡类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和中棉所育成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别选取河北省历年育成的 1 9个陆地棉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自 2 0世纪 70年代末到 90年代中期选育的品种中的 1 6个陆地棉品种 ,利用 RAPD分子标记研究各自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41个带型清晰、重复性好的多态性引物用于 RAPD分析 ,河北省育成的 1 9个品种得到 6 6个多态性位点 ,而中棉所育成的 1 6个品种扩增到 6 4个多态性位点。分析采用 Jaccard' s相似系数 ,使用 NTSYS- pc1 .80数据分析软件 ,非加权组平均法 (UPGMA)聚类。成对相似系数比较表明 ,中棉所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到 90年代中期育成的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河北省育成的品种。河北省育成的 1 9个品种的遗传基础很狭窄 ,斯字棉和岱字棉是河北省棉花两个最重要的基础种质 ,其中的 1 5个品种在聚类图上可以被分为两类 ,分别属于岱字棉和斯字棉系统。中棉所育成的 1 6个品种在聚类图上可被划分为三个类群。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茄子种质资源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东南亚和中国华南地区茄子育种资源的遗传差异,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泰国和马来西亚的10份茄子材料及中国和南美的8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43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90条,平均多态率为92%。17条引物在18份材料中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Nei’s基因多样度和平均香农信息指数分别为1.8971、1.4778、0.2850、0.4336,18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55~0.81之间。运用NTSYSpc2.10软件的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7时18份材料可分为2个类群,其中来自于东南亚的10份材料在第1类群,来自于南美的3份材料在第2类群。研究结果表明,东南亚茄子材料与中国和南美茄子材料间遗传多样性丰富,可为茄子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RAMP分子标记分析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42对引物组合,对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MP分析,得到308条扩增谱带,其中297条(96.43%)具有多态性,每对引物组合可扩增出3~17条多态性谱带,平均7.1条,总遗传多样性指数或平均期望杂合度(Ht)达0.693,表明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小豆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异幅度为0.066~0.494,平均值为0.281,表明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小豆栽培型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RAMP扩增谱带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材料中的91份区分开,并划分为5个类群;其RAMP分子标记表现出明显的生育特性和生长习性趋同性,及一定的地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F. Dunemann    R. Kahnau  H. Schmidt 《Plant Breeding》1994,113(2):150-159
The potential use of RAPD markers for taxonomic studies in Malu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18 accessions of wild species and 27 apple cultivars. 29 preselected random decamer primers were applied to three sets of Malus genotypes.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fingerprints’ were analysed for polymorphic amplification fragments, and coefficients estimating genetic similarity wer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about 50 polymorphic RAPD loci in each set of genotypes. Cluster analysis by an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 (UPGMA) revealed that, in the cultivars, the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known lineage. A dendrogram generated for the wild species gave relationships that were, in princip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known phylogenetic information.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from section I were clearly distinguishable from those of sections III and IV. On the molecular level, a high degree of genetic diversity was found among both different apple cultivars and wild species of the genus Malus. The results gave 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M. pumila and M. sylvestris were involved in the origin of the cultivated apples.  相似文献   

1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RAPD)技术对红叶李与安哥诺李及其杂交子代中的10株植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引物,然后对所有子代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3.2软件分析所得图谱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信息指数(I)、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用DPSv2.0软件依据所得到的遗传距离,按照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树状图。结果表明:1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条带89个,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3.54%,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298,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74,说明杂交后代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树状图可以看出杂交子代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1号植株与母本亲缘关系最近,最有可能稳定遗传母本的红叶性状。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Morphological, isozyme an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were used to estimate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cultivars of red clover (Trifolium pratense L.), an important temperate forage legume. Two cultivars of red clover, Essi from Europe and Ottawa from Canada, were evaluated. Six monogenic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were observed for 80 plants from each of these two cultivars. All six morphological loci were polymorphic in the cultivar Essi whereas only four loci were polymorphic in the cultivar Ottawa. Forty plants from each cultivar were assayed for isozyme markers. A total of 21 enzyme-coding loci with 43 alleles was detected using twelve enzyme systems. Thirteen and nine of these loci were polymorphic in Essi and Ottawa, respectively. The mean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was 1.81 in Essi and 1.67 in Ottawa. Seventeen random 10-mer primers were screened for RAPD markers. Nine primers which gave clear and consistent amplified products were used to assay 20 individuals from each cultivar. Each primer gave from 7 to 20 amplified bands with an average of 14.8 bands per primer. One hundred and eight of 116 putative loci were polymorphic in Essi and 90 of 98 loci were polymorphic in Ottawa. High within-cultivar variation was observed in both cultivars using both isozyme and RAPD markers. This high polymorphism makes these markers useful for germplasm characterization and genetic studies in red clover.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和廓清内蒙古典型种植春小麦品种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正交设计法创建春小麦SRAP反应体系,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春小麦20μL 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DNA模板量25 ng、正反向引物0.3μmol/L、2×Taq Master Mix 7.0μL;17对引物扩增出190个条带,其中112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比率为59.00%,平均每对引物有6.59个多态性位点,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为0.63;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浓信息指数(I)和Nei's遗传相似系数(H)分别为1.6010、0.7101和0.512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10处,将7个春小麦品种分为2大类;在0.15处,第一大类又分为2个亚类。研究表明,地理来源相同的春小麦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较小;种植区域的环境自然选择是影响供试典型春小麦亲缘关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所建立的春小麦SRAP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条带清晰且多态性好,可为后续春小麦遗传关系、优异基因挖掘等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疆彩色棉23个品种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新疆截止2012年审定的23份新彩棉品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5000对SSR引物中,挑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均匀分布在棉花26条染色体上的52对引物,在23份新彩棉品种中筛选出核心引物47对,SSR扩增检测到多态性基因型位点数共计162个,每个标记检测到的基因型位点数在2~7之间,平均为3.45个;引物多态信息量(PIC)值介于0.4537~0.8686之间,平均值为0.7096。结果显示:在23份新彩棉品种中,14份品种采用特异或特征引物可以一次性区分开,其余9份品种需要采用引物组合来实现区别该品种与其他品种。最少选用18对特异引物及组合引物就可以完全区分开新彩棉1~23号品种。利用18对SSR标记构建了新彩棉1号至23号品种的指纹图谱。利用NTSYS-pcV2.10软件聚类分析表明:23个新彩棉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是0.3781~0.9298,平均为0.5511,表明新彩棉品种之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安徽野生香菇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利用17个引物对26个安徽野生香菇菌株和6个香菇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在128个RAPD标记中,多态性标记为104个,占81.3%。聚类分析显示,当以相异距离0.25为阈值,32个菌株被划为5个RAPD遗传组,多数菌株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表明供试菌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比较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的检测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较大的组合其杂种优势也较强。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87对SSR标记对近25年(1992-2017)在黑龙江省栽培的202个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从试验材料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多态性位点808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位点4.42个;多态性位点最多的引物是satt703和satt311,均为10个;等位变异频率最高的引物是satt417和satt575,等位变异频率均为99.5%。供试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283~0.930,平均值为0.519。同一个育种单位育成的部分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群体结构、主坐标分析和NJ聚类将202个品种划分的结果是一致的,均为3个类群。类群中的部分材料血缘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