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蹄病是牛的常发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为高。其特征是趾间组织、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高热、潮湿雨季比干燥、高温季节发病率高。近年来,格尔木市因气候变化导致降雨偏多,牧区大部分草场地下水位上升严重,同时由于当地土壤本身含盐量较高,加之牧草以硬质芦苇草为主,导致引进的牲畜腐蹄病发生率上升。  相似文献   

2.
腐蹄病是牛的常发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为高,据报道奶牛腐蹄病发病率约为20%,其特征是趾间组织、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天热潮湿雨季比干燥、高温季节发病率高.莱阳市奶牛专业户陈某自1989年起饲养荷斯坦奶牛,至1998年共发生腐蹄病9例,治愈8例,治愈率88.9%.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腐蹄病是牛的常发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为高,据报道奶牛腐蹄病发病率约为 20%。其特征是趾间组织、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天热潮湿雨季比天旱季节发病率高。莱阳市郊区奶牛专业户陈某自 1986年起饲养荷斯坦奶牛,至 1998年共发生腐蹄病 15例,治愈 13例,治愈率为 86. 7%。现介绍如下: 1症状   病牛站立时患蹄不敢着地,或频频换蹄,打地或踢腹,前蹄患蹄、患肢向前伸出;跛行,有痛感;检查患蹄时,蹄底角质部完整,看不见病变;叩击或按压时可出现疼痛;当…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个奶牛群中引起跛行的蹄皮炎病。病变系在蹄踵的两个蹄球之间蹄冠直上皮肤有一小块限定范围的表皮炎症。用除去表皮及使用龙胆紫和四环素气溶胶喷洒进行局部治疗有效。虽然高发病率和迅速发病表明是一种感染原因所致,但始终未分离出微生物。  相似文献   

5.
韦海飞  郭锷锋 《广东奶业》2004,(1):18-19,27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能发生病变;后肢髋关节由于摔伤引起脱位存在不稳定因素,而且发病率不高,这里不阐述。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主要有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发病居多。珠江奶牛场2002年,肢蹄病的发病率及引起的淘汰达到历史高峰,泌乳牛月发病率为7.8%,全年因肢蹄病而淘汰占总淘汰牛的17%,2003年1月份起,我们调查了跛行牛282头牛的肢蹄病发生情况,旨在摸索肢蹄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总结出防治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第四季度的月发病率降至3%以下(占成母牛),因肢蹄病引起淘汰共4头。现将我们的防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1定义奶牛肢蹄病是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能发生病变。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主要是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  相似文献   

7.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发生病变。在奶牛饲养中,常见的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俗称蹄叉炎)、蹄底溃疡为主。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  相似文献   

8.
猪感染细小病毒后(PPv),其口、舌、鼻镜蹄冠及蹄叉间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从其内脏器官、血液、脑及水泡样病变的皮肤中分离到猪细小病毒、蹄部病变皮肤切片,用免疫荧光析测发现猪小病毒抗原。本文主要描述了病猪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方法及病原的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腐蹄病是常发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有报道显示其发病率约为20%,有的牛场其发病率可能更高。该病又称为趾间腐烂、蹄间蜂窝织炎,是由坏死梭杆菌或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受损蹄部,引起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坏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奶牛蹄部受损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受到破坏为主的外科疾病特征,是引起奶牛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天  相似文献   

10.
奶牛腐蹄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成母牛发病率高达5%~10%。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消炎粉和补蹄膏合用,结合在病灶上方人字形注射普鲁卡因和抗菌素治疗,收到明显效果。1临床症状病初奶牛蹄间裂,从后部腐烂,趾间皮肤潮红肿胀,运动时呈支跛。多蹄发病时,因站立和行走困难而卧地不起,长时间可引起褥疮。患蹄从蹄冠、蹄球至整个蹄底部腐烂分解,引起蹄冠蜂窝组织炎,病变进一步可侵害至系部、球部、腱、腱鞘、韧带、骨和关节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化脓性炎症。重者可引起蹄匣角质分…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是影响牛场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者可达到30%~40%。  相似文献   

12.
奶牛蹄病包括蹄变形、蹄叶炎、腐蹄病、趾间赘生、蹄皮炎、蹄糜烂和蹄底创伤等疾病。在上述蹄病中,以蹄变形和腐蹄病最为常见。蹄变形是蹄角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高产奶牛发病率高。根据蹄部变形的特点,将其分为长蹄、宽蹄和翻卷蹄。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是奶牛指(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或亚急性炎症  相似文献   

13.
腐蹄病是羊的一种常见蹄部疾病,特别是高山多雾地区,多雨季节敞放的羊只容易发病。该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引起感染,以蹄间皮肤软组织腐烂,并发出恶臭等一系列病变为特征,其病原是羊坏死杆菌。  相似文献   

14.
腐蹄病是羊的一种常见蹄部疾病,特别是高山多雾地区,多雨季节敞放的羊只容易发病。该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引起感染,以蹄间皮肤软组织腐烂,并发出恶臭等一系列病变为特征,其病原是羊坏死杆菌。  相似文献   

15.
奶牛腐蹄病是以蹄部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深层组织腐败化脓、发出恶臭气味为特征的局部坏死性炎症。在规模养牛场和散养户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腐蹄病不仅影响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可导致淘汰,是阻碍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侵犯牛、猪、羊、骆驼和鹿等偶蹄动物,人也可感染发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1病种特征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临诊上以猪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以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大,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各国对口蹄疫都十分重视防疫,此病已成为国际重点检疫对象。2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7.
蹄裂病也称之为腐蹄病,是偶蹄兽趾间皮肤坏死的化脓坏死性炎症,3-6月龄猪亦多发,是猪的主要蹄部疾病之一,以蹄匣缩小、蹄壁角质层裂、局部疼痛、卧地少动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4%~5%,轻则影响猪只活动,重则淘汰。  相似文献   

18.
猪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流行性强、发病率高,蹄部、口腔、鼻端、腹部及乳头周围皮肤和黏膜发生水泡或烂斑。  相似文献   

19.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牛,发病率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奶牛瘸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猪裂蹄病是猪的主要蹄部疾病之一,以蹄裂、局部疼痛、卧地少动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在4%~5%左右.该病常呈慢性经过,病变主要局限于蹄部,易被污染,痊愈比较慢,严重影响猪只的采食、交配与繁殖,严重的病例会被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