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兰根状茎离体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永清  余道平 《园艺学报》2005,32(4):706-706
国兰一般以茎尖和侧芽为外植体,经类原球茎途径获得再生植株,但外植体来源有限,且对母株伤害极大。本研究以春兰(Cym bidum goeringii)成年植株的根状茎作为外植体,通过诱导不定芽(器官型途径)成功地再生出了完整植株。此方法简单,快繁周期短,遗传性稳定。供试材料为四川本地的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组织培养指通过使用抑菌剂,使外植体脱离无菌环境进行组织培养的一种方法。辣椒花药开放培养过程中,添加抑菌剂的培养基不需要在高温高压下灭菌,接种外植体也不需要在超洁净的工作台中进行,该方法简化了培养环节,降低培养成本,可用于进行大规模胚状体诱导和双单倍体植株的获得。  相似文献   

3.
降低苹果梨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克服苹果梨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变现象,提高试验材料的成活率,试验以苹果梨1 a生营养枝嫩梢为试材,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不同药剂处理及水培处理,探讨降低苹果梨外植体褐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 MS培养基中的外植体成活率较高;液体培养基较固体培养基对降低外植体的褐变的效果好;水培处理可有效降低外植体的褐变率;生长季节取材,随外植体木质化程度的加深,随水培期的延长,外植体的褐变率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水培4 d 处理的外植体成活率最高;最佳取材时期为盛花后期,将材料水培6 d,在1/3 MS 6-BA 1.0 mg/L IBA 0.2 mg/L Vc 75 mg/L中获得83.3%的外植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沙棘外植体污染的原因,提出了防止沙棘外植体材料带菌的措施及外植体的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苗龄7~10 d的辣椒组培苗为被侵染的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研究基因型、外植体类型、抗生素浓度对辣椒遗传转化的影响,以期获得抗真菌病的转基因辣椒植株.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外植体类型、抗生素种类和浓度对辣椒的遗传转化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以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辣椒进行了遗传转化,获得了3株抗性植株.  相似文献   

6.
以乌饭树嫩枝作为外植体,对乌饭树组织培养技术中无菌外植体获得、不定芽产生、生根培养等步骤进行研究,以期建立乌饭树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是用0.1%氯化汞浸泡外植体10 min。WPM基本培养基适合诱导乌饭树外植体不定芽的产生,MS基本培养基不适合诱导乌饭树外植体产生不定芽。WPM+ZT 2.0 mg·L-1培养基上的不定芽诱导率最高,为97.7%。添加马铃薯切块的培养基明显促进了丛生不定芽的伸长,因此适合丛生不定芽伸长的培养基为WPM+ZT 1.0 mg·L-1+马铃薯切块100 g·L-1。已伸长的芽转移至1/2WPM+NAA 1.0 mg·L-1+活性炭500 mg·L-1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较好,6周后可达到94.7%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7.
以菊花不同外植体为试材,采用离体培养快速繁殖的方法,研究菊花不同外植体在不同的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再生的频率。结果表明:菊花不同基因型外植体在含适宜6-BA、NAA等激素的培养基中形成愈伤组织的难易程度不同,愈伤组织诱导形成不定芽的能力强弱也不一样;不同基因型菊花外植体的不定芽诱导率高低排序是花蕾花瓣茎段叶片;对菊花的花蕾、花瓣、茎段和叶片来说最适合的培养基配方是MS+6-BA 2.0mg/L+NAA 0.2mg/L,不同培养基诱导不定芽的能力为花蕾花瓣茎段叶片,其中,菊花花蕾和花瓣的再生能力较强。最合适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 0.2mg/L。该研究成功的建立了菊花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再生途径,并获得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在春、冬季取香石竹的顶芽、茎段芽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采集季节及部位的外植体对香石竹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季取顶芽做外植体采用70%酒精30s+0.1%升汞6min消毒处理可获得较好的试管苗。70%酒精30s+0.1%升汞6min较适宜于外植体消毒,在春季取材,顶芽分化优于茎段芽,在冬季取材,茎段芽分化优于顶芽。  相似文献   

9.
以黄花风铃木的种子为外植体,诱导获得无菌苗,然后用无菌苗的带腋芽茎段诱导不定芽,再将不定芽诱导生根,获得完整植株。总结了黄花风铃木的初始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生根苗移栽和管护的方法,掌握了黄花风铃木的组培快繁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黄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选择及播种方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从1979年佐藤正孝首次获得了黄瓜的再生植株以来,黄瓜的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黄瓜的新品种选育当中,如何建立高效的黄瓜再生体系已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以及育种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植物的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材料差异的影响总是大于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影响,在黄瓜的组织培养中也是如此。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子叶是最佳外植体,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真叶是最佳外植体。而在苗龄方面,前人研究结果各不相同,认为1 d苗龄到7 d苗龄为最佳苗龄的均有报道。关于外植体播种方式的报道则较少。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外植体及播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