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鲵学名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产,故又称中国大鲵,属两栖纲(Amphid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otobranchidae),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在食用、药用、观赏用以及科研方面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大鲵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雌雄性发育不完全同步,雄性发育差,“三率”(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偏低,严重制约了大鲵人工养殖的健康发展。作者于1999年~2003年先后在湖南省衡阳市白鹭湖农场和湖南省大鲵救护中心从事大鲵的人工繁养工作,从亲鲵饲养、人工繁殖、幼鲵培育到大鲵病害防治,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现综合报道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对野生中国大鲵幼鲵和成鲵驯养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方面提出了见解,内容包括苗种培育(苗种的运输、挑选、消毒、日常管理、饵料、幼鲵脱鳃期的管理、幼鲵的病害)和成鲵养殖(养殖模式、日常管理、饵料、病害),还有野生大鲵从自然环境条件进入人工养殖环境条件后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大鲵遥人工养殖与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河南省嵩县大鲵的人工养殖及对野生大鲵资源的保护情况。通过抢救性收集与养殖,现存池大鲵已达1578尾,获得了从养殖日常饲养管理的系统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人工繁殖研究;通过政策宣传与监督管理,对防止野生大鲵在该地区的迅速消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生态保护絮育基地始建于2002年。四年来,先后保护救护国家二级水生野生动物大鲵近百尾。在保护救护的同时,西安市水产学会组织技术人员在该基地进行了人工繁育大鲵试验研究.3年共孵出幼鲵420多尾,其中2005年孵化出幼鲵409尾,开创了秦岭北麓用仿生态池培育亲鲵、激素催情、自然交配产卵、人工孵化育茁的成功先例。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鲵(Andria davidianus blanchard)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的栖息环境较为单一,加之人为的大量捕捉和环境的变化,使得大鲵的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野生大鲵濒临灭绝。中国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人工养殖是保护野生资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成鲵的驯养成功与否,关系到日后人繁和放流的成败。但是由于野生大鲵自身的独特性,其驯养技术还有待成熟,特别是野生成鲵,还保留相当强的野性。近年来,全国一些大鲵原产地在尝试野生大鲵的驯养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笔者对成鲵驯养过程中的几个方面提出见解,供大鲵养殖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产,故又称中国大鲵,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在食用、药用、观赏用以及科研方面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大鲵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雌雄性发育不完全同步,雄性发育差,“三率”(催产率、受精率、  相似文献   

7.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观赏、食用、药用及科研价值。近年来,随着大鲵人工养殖繁育技术的发展,在有限利用其资源的同时,还应开展人工增殖野外放流活动,以恢复自然生态平衡,增加野生大鲵的数量,保持种群的可持续繁衍。这里就如何做好大鲵人工增殖野外放流的工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大鲵的人工养殖与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河南省嵩县大鲵的人工养殖及对野生大鲵资源的保护情况。通过抢救性收集与养殖,现存池大鲵已达1578 尾,获得了从养殖设施到日常饲养管理的系统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人工繁殖研究;通过政策宣传与监督管理,对防止野生大鲵在该地区的迅速消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立成 《科学养鱼》1998,(11):29-29
在自然条件下,幼鲵生长缓慢,一般要经过4~5年的饲养期才能达到性成熟。养殖大鲵可加速生长、缩短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本文介绍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大鲵生长速度及经济效益。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面积200平方米,系水泥结构,池内设置三分之二的穴洞。2.放  相似文献   

10.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二类重点保护动物。由于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对烫伤、癫痫等疾病有一定疗效.同时也是一种珍稀的观赏动物,因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大鲵的人工养殖在全国迅速兴起。但长期以来.由于未能解决好稚鲵的开口饵料.虽然可孵化出苗却不能成活,最终导致繁育失败。稚鲵能否顺利开口成为了大鲵繁育成功的关键环节。笔者就如何解决稚鲵的开口饵料,促使其顺利开口摄食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鲵病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等省居多。大鲵在我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1978年,我国首次人工繁殖大鲵成功,19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人工养殖和繁殖大鲵,大鲵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鲵国家。大鲵已成为水产养殖中高效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由于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鲵的各种病害也接踵而来,导致大鲵宝贵资源的损失,也造成养殖经济的损失。现就大鲵有关病害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展望作一综述。1大鲵病…  相似文献   

12.
大鲵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珊 《内陆水产》2001,26(6):33-33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珍贵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大鲵性成熟晚,生长缓慢,自然条件下繁殖率低,加之滥捕现象严重,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必须大力开展人工养殖。近年来,全国各地已报道的有30余家生产科研单位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对大鲵进行人工养殖和繁殖。随着人工养殖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大鲵病害逐渐增多,危害也逐渐加大。以下是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的大鲵病害。1 腐皮病腐皮病是对大鲵人工养殖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由于人工养鲵的水质易受污染,水…  相似文献   

13.
大鲵毛细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在人工饲养大鲵时,由于饵料不消毒、饲养环境不适宜、水体污染、日常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影响,毛细线虫等寄生虫或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严重影响了大鲵的生长发育。笔者从事大鲵  相似文献   

14.
大鲵人工繁殖过程中,同一群体的亲鲵发育成熟的时间差距较大,给人工繁殖造成一定难度,把握好催产时机是提高催产成功率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大鲵人工繁殖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也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亲鲵选择Ⅵ龄以上,大部分个体4~10kg,体格健康,肉眼观察、手摸明显有性腺发育特征。亲鲵来源有本地野生和纯人工养殖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地下防空洞内大鲵饲养与烂尾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转入地下防空洞进行人工饲养,能较快地适应防空洞内恒温无光的环境。注重疾病防治,投放大鲵前应进行消毒,发现病鲵应及时隔离治疗。对大鲵发生“烂尾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对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可选用的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药物有头孢哌酮、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  相似文献   

16.
欧燎原 《内陆水产》2006,31(5):25-25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省,湖南省以湘西为丰。由于人鲵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有17种氨基酸,且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市场价格一直在1000元/kg以上。受利益驱动,酷渔滥捕、走私倒卖等违法行为十分盛行,造成自然资源濒临灭绝。上世纪70年代湖南省水产研究所阳爱生等开始从事大鲵人工繁殖和驯化研究,并获得少量幼鲵。上世纪90年代,国家在湖南省大鲵产区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大鲵救护中心,专门从事大鲵的救护及人工繁殖等科研工作,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生物资源。全国也逐渐兴起了一股大鲵研究和养殖热。但大鲵繁殖“三率”低和幼鲵成活率低一直是科研上两大难题,笔者等从1999年开始从事大鲵人工繁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鲵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又名娃娃鱼、大头鱼、人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随着野生大鲵资源匮乏,加之其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人工养殖大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的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海文 《内陆水产》2007,32(3):37-39
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产,故又称中国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长期以来,其保护和人工养殖受到国家重视和人们的高度关注。作者通过调查了解国内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多年实践,就我国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 由长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大鲵集约化养殖技术及其人工繁殖研究”课题已取得突破性进展。1987年从自然产区引进的大鲵在人工生态条件下,经过几年的养殖,摸索到大鲵的亲本培养技术和性腺成熟指标,并选择适当药物和剂量进行人工催产,催产率从1989年的♀28.6%和♂36.8%提高到1992年的♀65%和♂65.7%。人工授精技术进一步完善,1992年平均受精率30%,最高可达98%,平均孵化率达45%,获人工大鲵幼苗140余尾,并解决了幼鲵的开口饵料,幼鲵成活率达  相似文献   

20.
陈云祥 《内陆水产》2006,31(11):33-33
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因其特定的生物学特性,在人工养殖中防治病害也有许多不同于常规鱼类的地方,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