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建明  伏秀梅 《畜禽业》2004,(11):27-27
植物中含有相当多的植酸,而植酸易与磷结合形成植酸磷,生猪、家禽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约占植酸盐总量的50%~80%。但由于缺乏内源性植酸酶,猪、禽不能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而需添加外源性无机磷来满足其对磷的需求,这导致日粮中大量的植酸磷被浪费,且未被利用的植酸磷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后,将造成土壤以及地下水中磷的积聚,成为危害极大的环境污染源。植酸酶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通过它对植酸磷的水解,可提高猪、禽对日粮中磷的吸收和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及减轻饲养场周围环境的磷污染等作用。国家《1996—…  相似文献   

2.
植酸酶在水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植酸和植酸酶的特点植酸存在于大豆制品及许多植物性饲料中,它是由6个含磷基团与环已醇结合而成。植物性饲料中53%~85%的磷以植酸及其盐的形式存在,这种形式的磷在单胃动物中难以被利用(瞿明仁,1997)。植酸作为一种抗营养因子,又是难以消化的物质早已被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因此植酸在饲料中的存在不仅仅会使植酸磷不能被吸收利用而排放到环境中引起磷污染,而且还会对饲料中诸多物质的吸收利用产生不良影响。植酸酶由一系列酶组成,是肌醇六磷酸磷酸酸化酶,可水解植酸使无机正磷酸逐步释放(Cosgrove,1980)…  相似文献   

3.
植酸酶在鱼用饲料中的应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林 《水产学杂志》2000,13(1):87-89
磷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物质 ,参与体内许多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 ,也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体内大约 80 %的磷存在于骨骼中 ,其它 2 0 %分布在软组织中 ,如蛋白质中的酶、构成细胞膜的膜磷脂、核酸中的DNA以及体内的能量转换物质———三磷酸腺苷(ATP)。在植物原料中 ,6 0 %~ 80 %的磷是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磷酸盐又绝大部分以植酸的形式存在。如谷物、油饼、糠麸等饲料中的植酸磷含量很高 ,一般约占总磷的 40~ 80 % ,其中 ,谷类籽实中的植酸磷含量约占 44 %~ 6 4% ,豆类籽实稍低 ,油料饼粕类约占 5 6 %~ 70 % ,小麦麸占 74%…  相似文献   

4.
徐红蕊  郭建来 《畜禽业》2011,(12):24-25
<正>研究表明:肉鸡对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为30%~40%,大量未被消化的磷排放到环境中污染环境。本课题旨在弄清酶制剂作用规律的基础上,指导加酶饲料的配方设计、避免酶制剂的盲目添加和控制饲料成本,减少磷排放。为此,结合国内最近几年的研究情况,就植酸酶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作一概述。1植酸植酸(Phytic acid)又称肌醇(环肌六醇)六磷酸酷,化学结构是由六个碳原子构成正六边形,每个碳原子上连有一个带负电的磷酸根离子,具有很  相似文献   

5.
植物性饲料中,磷主要是以植酸及其盐的形式存在。而植酸、植酸盐被公认为是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酸酶可以解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使无机磷的用量大幅度降低,降低鱼体粪便排泄物中磷的含量,提高鱼类增重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由于鱼体内缺乏分解植酸的植酸酶,大量未被鱼体利用的植酸磷随着粪便排出体外,造成磷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从而使水中溶氧含量起伏变化、水质恶化、鱼体生病或鱼肉带异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初步探讨植酸酶对异育银鲫生长及植酸磷降解的影响,从而为植酸酶和无机盐在鱼类配合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植酸酶对异育银鲫生长避料中磷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植物性饲料中 ,磷主要以植酸及其盐的形式存在 ,而单胃动物缺乏分解植酸的植酸酶 ,故植酸磷基本上不能被单胃动物所利用[1] 。因此 ,必须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酸盐 ,这样不仅提高了饲料的成本 ,而且饲料中不能被利用的植酸磷排出体外 ,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大量的研究表明 ,在猪、鸡和小鼠植物性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能提高这些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率 ,降低磷的排泄量。但是目前商品化生产的植酸酶最适活性 pH值和温度范围与鱼体胃肠道内的pH值和温度范围不相接近 ,尤其是鲤科鱼类属无胃鱼类 ,无胃酸分泌 ,消化道中 pH值为 6 .5~ 8.4[…  相似文献   

7.
植酸酶及其在鱼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 (phyticacid)的化学名称是环已六醇六磷酸酯 ,分子式为C6H18O2 4P6,分子量6 6 0 0 8。植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植酸与磷结合形成有机磷化合物植酸磷(phytatephosphorus)。鱼类消化系统内因缺乏内源性植酸酶 ,无法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 ,导致大量磷的浪费及粪磷排放带来的水环境污染。植酸可形成高度离子化的正磷酸基团 ,常与Zn2 +、Ca2 +、Mn2 +、Fe2 +以及蛋白质、鱼体内的某些消化酶络合形成络合物 ,影响鱼类对这些矿物质元素和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及部分营养素的消化率。植酸酶的开发利用 ,…  相似文献   

8.
中性植酸酶在鲤鱼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酸盐(phytate)的化学名称是肌醇-6磷酸盐,广泛存在于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植酸盐中的磷称为植酸磷,在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的含量约为1%-2%,约占总磷含量的60%-80%。植酸盐非常稳定,由于单胃动物自身不分泌能分解植酸盐的植酸酶,故植酸磷基本无法被单胃动物利用,造成饲料中磷相对不足,需另外添加无机磷(成本最高的矿物质)。植酸盐还能与饲料中的锌、镁等矿物质和赖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反应生成难溶的化合物,降低这些营养素的利用率,因此植酸盐被认为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植酸盐还可造成鱼的幽门盲…  相似文献   

9.
王久昌 《畜禽业》2003,(1):36-36
大家知道,植物中含有相当多的植酸,而植酸易与磷结合成植酸磷,而植酸磷是不能被动物吸收的,降低了磷的利用率。而植酸酶能将结合物分解,生成游离态的磷,游离态磷才能被吸收。而现在植酸酶已是一种新型的单胃动物饲料添加剂,自1991年荷兰首次用于畜禽饲料后,植酸酶一直用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及减轻饲养场周围环境的磷污染。植酸酶在养殖业中的积极作用已被世界各国畜牧专家广泛重视并得到确认。现在,植酸酶替代无机磷饲料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承担的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植酸酶获得成功。我国是单胃动…  相似文献   

10.
植酸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旺  张璐 《齐鲁渔业》2006,23(10):34-34
水生动物消化系统缺乏植酸酶,所以对饲料原料中以六磷酸肌醇钙镁盐形式存在的磷(植酸磷)不能利用(NRC,1993)。另外,植酸还会与饲料中的铁、锌、镁、锰等形成复杂难溶的植酸盐复合物,从而导致这些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降低。这严重制约了植物蛋白在水生动物饲料中的添加量。生产中通常要添加含磷矿物质饲料,如各种形式的磷酸盐、骨粉等补充可利用磷的不足,而  相似文献   

11.
<正>畜禽日粮以植物性饲料原料为主,饲料中磷的含量可达0.26%~1.37%,但其中60%~85%以植酸磷形式存在。单胃动物体内缺乏内源性植酸酶,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这样不  相似文献   

12.
刘荣昌 《畜禽业》2000,198(9):44-45
饲料根据营养价值分类,可分为粗饲料、精饲料等。精饲料包括谷类籽实、豆类籽实、饼粕、糠麸类等,相对粗饲料而言,容积小、粗纤维含量低、可消化养分多。是动物体组织构成、生命的维持以及各种畜产品的生产所需的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反刍畜由于其特殊的消化系统,虽对干草、秸秆等粗饲料可以进行有效的利用,但要获得反刍畜养殖的优质高效,必须供给足够的精饲料。反刍畜用精饲料的加工调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黄慧  宋代军 《畜禽业》2006,(3):27-29
植酸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在动物体内易与矿物质形成不溶性盐类,络合蛋白质等,从而抑制胃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的活性。降低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因子的吸收利用。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植酸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日粮中加入,可改善磷酸盐的利用度。降低粪便中的磷含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改善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因而近年来对植酸酶的研究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4.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慧  宋代军 《畜禽业》2006,(6):27-29
植酸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在动物体内易与矿物质形成不溶性盐类,络合蛋白质等,从而抑制胃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的活性,降低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因子的吸收利用。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植酸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日粮中加入,可改善磷酸盐的利用度,降低粪便中的磷含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改善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因而近年来对植酸酶的研究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5.
鸡粪再生饲料及利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东 《畜禽业》2001,(8):62-62
随着养鸡行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肉、蛋及其副产品,繁荣了城乡市场,但鸡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愈加突出,为此,对鸡粪的再生利用被人们普遍关注. 因鸡的消化道较短,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未被充分消化和吸收就被排出体外,在干燥的鸡粪中残存12%-13%的蛋白质和其它多种营养成份,尤其是雏鸡粪中残存更多的剩漏饲料,可见鸡粪的再生和利用有较大的潜力和经济价值.将新鲜的鸡粪收集后进行科学的处理,可以用来喂鸡、猪和鱼等,作为反刍动物的部分饲料,效果更为明显.因为鸡粪中的非蛋白氮在鸡、猪体内几乎不能被利用,而反刍动物的瘤胃中的微生物可分解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菌体蛋白质,然后再被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商品饲料要求亦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养鱼成本上升。近年来,上海县养禽业发展迅猛,大型蛋鸡场有33个,鸡粪来源方便。鸡粪含有未完全消化的营养物质,如丰富的蛋白质,磷钾等。据测定,鸡粪中含有氮1.63%,磷1.54%,钾0.85%。因此,开发利用被废弃的鸡粪蛋白质资源,用来养鱼,既可降低成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普遍存在一个难题--仔猪断奶后消化机能紊乱,导致生长缓慢、腹泻甚至死亡。引起断奶后仔猪消化紊乱的原因之一是仔猪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能满足对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要求,采食的饲料仅一部分被消化,其余部分成为消化系统的负担,而且还为病原菌提供了适宜的繁殖环境,致使饲料蛋白消化率低下,有害菌大量滋生,从而引起仔猪腹泻,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正>植酸酶是一类能分解植酸及其盐的酶。它能减少单胃动物的饲料中减少无机磷的添加量,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解除植酸对一些矿物元素如钙、锌、铁、铜等的抗营养效应。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节约无机磷饲料资源,又可减少由于动物粪便排泄物中高磷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近年来,世界各国以大学、研究所为主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生产出植酸酶产品,并在  相似文献   

19.
鱼类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用于满足生长、繁殖和生理活动的需要。能满足其需要而又无毒,鱼喜食的物质即为饲料。鱼摄食饲料之后,通过消化和吸收作用,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鱼体蛋白质、脂肪、糖等,为人们提供更多营养丰富的鱼产品。据分析和预测今后发展鱼类、虾、蟹类等养殖业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饲料来源长期匮乏。饲料是发展养殖生产的物质基础,占养鱼生产成本的60%、养虾生产成本的70%左右。因此,有效解决饲料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0.
磷酸氢钙在高产鲤鱼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产鲤鱼养殖中,鲤鱼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是从配合饲料中获得的,其中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对保证鲤鱼快速生长发育和维特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养殖水体一般不会因饲料缺钙而影响鱼类生长,因为鲤鱼可以通过鳃、鳍和口腔上皮吸收水体和池底中的钙质。但高产养鲤水体常缺乏磷源,必须依靠饲料外源添加。饲料中的磷源,一是植物子实中的磷,它主要是以六磷酸肌醇钙镁盐的形式存在,由于鲤鱼没有胃,缺乏植酸酶,故不能利用子实中的磷;二是鱼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