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吴凤祥 《蚕桑通报》2003,34(4):46-46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它严重威胁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业生产的发展。微粒子病预知检查是蚕种生产中容易被忽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它可以使我们及时了解微粒子病分布及传染情况,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微防”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湖州市蚕业管理总站检验室本着为基层服务的宗旨。自1997年以来,对下属14个蚕种场(所)送检的迟眠蚕、蚕粪、桑叶、桑虫、蚕卵、蛾盒、茧丝物、蚕室及环境中的表土和尘埃等进行微粒子孢子的检测,经过多年检测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1997~2002年六年的检测情况汇总及检测中的体会,分述如下:11997…  相似文献   

2.
苏政荣  何安蓉 《蚕学通讯》2003,23(2):59-60,62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蚕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严重威协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业生产的发展.为此,蚕业工作者采取了多种防微措施,以求减少家蚕微粒子病对蚕业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浅谈南宁市家蚕防“微”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体系建设是蚕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本文根据南宁市蚕种场生产情况及商业化共育小蚕现状,通过管理、技术、保障等措施从蚕种场及商业化共育小蚕两方面阐述了防“微”体系建设构想,确保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安蓉  王琦 《蚕学通讯》2004,24(4):38-40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蚕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严重威胁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桑事业的发展.目前,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向努力.首先是预防.主要是防止微粒子病对家蚕的感染.常以补正检查、预知检查、母蛾检查、环境及桑叶消毒等技术措施为有效手段,并已取得了系统有用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家蚕繁育的全过程.第二为治疗.即主要是对家蚕添食抗微药品,如防微灵、克微宝等,以此来控制家蚕微粒子在蚕体的增殖.第三为育种防治.即用生物工程技术将抗微粒子病基因导入经济性状好的蚕品种内,培养出在感染微粒子病毒的任何浓度下绝对不会发生家蚕微粒子病的蚕种,不过该研究还只是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5.
宾源石 《广西蚕业》1994,31(1):54-55
桑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原虫病.由桑蚕微孢子虫经食下和胚种两种途径传染,侵染蚕体几乎所有组织而致病死亡。生产无病毒蚕种,是蚕种场攻克“四关”的首要任务,是对蚕农负责和振兴蚕丝业高度负责的体现。我场1983年曾一度发生微粒子病,经过反复消毒防病等采取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6.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的蚕病,具有食下和胚种两种传染途径。该病容易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蚕种业和茧丝生产的发展。在蚕种生产中采取母蛾检疫、蚕业消毒、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传染以及治疗药物应用等措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通过对各种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肖凯 《四川蚕业》2014,(3):42-42
<正>蚕种是重要的蚕桑生产资料,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生产环节多、劳动密集型、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胚种传给下一代,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在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防控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规律,结合近几年我市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供蚕种生产者参考。1传染规律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总结江苏省1992年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落实今后的防病措施,江苏省蚕学会生理学组,于1992年12月22—23日在浒墅关召开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丝绸公司、蚕种公司,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盐城农校,浒关、镇江、东台、海安、武进蚕种场,盐城、南通、淮阴市丝绸公司,共37名。 会议通报了1992年全国主要省区蚕种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情况,交流了江苏省防治工作的经验。东台、海安、镇江、浒关蚕种场的代表,就蚕种生产中防治微粒子病措施及技术,作了发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的代表作了关于微粒子病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与会代表认为,江苏省1992年在防治家蚕微  相似文献   

9.
<正>我省微粒子病发生的概况我省在解放前,家蚕微粒子病曾在部分蚕种场的供种区域猖獗一时。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省蚕业主管部门运用巴斯德研究的成果,预防措施得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至1954年,我省已基本控制了所制蚕种带毒微粒子,切断了蚕种胚种传染的途径,丝茧生产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广东桑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因其通过胚种传染而被各养蚕国家列为蚕种制造的唯一检疫对象。我省珠江三角洲蚕茧产区曾有3年小流行,7年大流行的经历,蚕种及养蚕生产深受其害。1984年以来,随着我省蚕茧主产区向粤西、粤北等新蚕区转移,微粒子病亦逐渐在广大新蚕区传播流行,部分蚕种场的蚕种生产和局部地区的丝茧育蚕遭受严重损失。作者对近年来广东各蚕区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做了调查分析。并在宏观防治对策方面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蚕种场防治柞蚕微粒子病的技术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东 《北方蚕业》2008,29(2):59-59
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严重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微粒子病主要通过蚕种传染,如果蚕种微粒子病率高,特别是母种原种感染微粒子病较重的,繁育出的普通种微粒子病率也高,大蚕大量发病,常常造成丝茧减产。母种每年都有微粒子检出率超过1%的蚕种场,原种一般检出率也在1%~3%,丝茧生产中一般年份发病率为30%~70%,最高年份达90%,减产20%~30%,给柞蚕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的慢性蚕病,主要传染方式是食下感染和胚胎传染两种,对蚕桑产业具有毁灭性的危害。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是繁育优品质蚕种,保障蚕业正常发展的关键。川渝地区科学的设定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体系,有效降低了对蚕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14.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感染引起的,养蚕生产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毁灭性传染性蚕病。其传染途径包括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是目前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检疫对象。近年来,四川省阆中蚕种场采用原蚕区养蚕、场部收茧的方式制种。但原蚕区森林面积逐年增大,桑园间套种其它作物,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外出  相似文献   

15.
全面净化环境提高防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它有经口食下传染和经卵胚种传染两种途径,但必须先有食下传染才能显现其胚种传染的特点.因此,在通过母蛾检查、补正检查、预知检查等手段淘汰带毒原(母)种而控制胚种传染的前提下,严防食下传染是预防微粒子病的关键.而蚕儿随桑叶食下微粒子孢子致病是食下传染的主要途径.比如带毒的蚕粪污染桑叶,野外昆虫患有微粒子病污染桑叶,各龄用桑接触到被微粒子孢子污染的蚕具、饲养人员的手、养蚕用水等均可使蚕食下微粒子孢子而感染致病.由此可见,全面净化生产生活环境、桑园环境、饲育环境和原蚕区环境,消灭微粒子病原是种场控制微粒子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省蚕种场对微粒子病的防治肖志飞(江西省农业厅经作处)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古老而且分布很广的传染性蚕病,它是蚕业生产的大敌,世界各养蚕国均把它列为检疫对象。我国在解放前,微粒子病发生比较严重。建国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蚕桑生产,重视蚕业科学研究,对蚕...  相似文献   

17.
用消特灵全程浸消桑叶对原蚕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一是胚种传染二是食下传染。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微粒子病以后,现在各蚕种生产单位都进行了蚕期迟眠检查及各项预知检查,再经省蚕种公司集团母蛾镜检合格方可发种,即胚种传染途径已基本被切断。但是,目前部分蚕种场在原蚕区生产的蚕种毒率有上升趋势,形势非常严峻,究其根源,农村原蚕区环境污染是主要因素,特别是桑叶被污染,各种桑螟、野蚕、毛虫、菜粉煤等鳞翅目昆虫与家蚕微粒子原虫相互感染。当家蚕食下桑叶上的微粒子病原后,便很容易传染。近几年来,一些种场采取叶面消毒措施,并已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孢子病原(Nosemabombycis)通过蚕儿食下传染而引发的传染性蚕病.该病具有胚种传染性,致病力强,对蚕业生产威胁很大,长期以来,一直为各级政府和蚕业管理部门所重视,1986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动物检疫所把蚕微粒子病列为《动物检疫》项目.但近10年来,该病在我国各蚕区又有发生,并呈发展、蔓延之势,至今仍未找到有效控制的办法.本文试从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历史对其原因及防治对策作些探讨,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18日至20日,广东省蚕学会蚕病生理学组在阳山召开经验总结会议.来自省丝绸(集团)公司、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天勤蚕业有限公司英德基地(原英德蚕种场)、阳山兴达蚕业有限公司(原阳山蚕种场)和韶关市恒顺蚕业有限公司(原曲江蚕种场)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在蚕病防治特别是蚕种生产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和预知检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交流.会议由蚕病生理学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廖富蘋副教授主持,此次活动得到省丝绸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阳山蚕种场的有力配合.……  相似文献   

20.
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发病时间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发病时间调查王红林,钟建武,黄可威(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胚种传染是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之一。而探明胚种传染的发病时间和蚕粪排毒时间,对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微粒子病的蚕座内传染具有实际意义。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