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眼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扬州本地犬为试验动物,分别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与速眠新配合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测定麻醉前后眼压,并观察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在外科手术及诊断性检查中常常会对病患进行麻醉,麻醉过程极其复杂,而兽医在临床手术中进行麻醉远比手术本身的风险要高.因此,充分掌握麻醉对动物产生的影响,安全使用麻醉才会使麻醉的效率提高且降低风险,保障麻醉对象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吸入麻醉药物(速眠新与氯胺酮)与吸入麻醉药物(异氟烷)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30只杂交犬,随机分为非吸入麻醉组(Ⅰ组,15只)与吸入麻醉组(Ⅱ组,15只),分别通过速眠新与氯胺酮复合麻醉和异氟烷吸入麻醉,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同时测定麻醉前后眼压,观察并发症、麻醉效果,记录手术时间。结果:非吸入麻醉组:麻醉后眼压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麻醉效果满意的5例,比较满意的9例,前房出血10例,虹膜前粘连8例,晶状体脱位1例;吸入麻醉组:麻醉后眼压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麻醉效果满意的13例,比较满意的仅2例,虹膜前粘连2例。吸入麻醉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非吸入麻醉组(P<0.01)。结论: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对犬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比非吸入麻醉效果确实,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4.
动物麻醉拮抗剂——苏醒灵4号的研究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动物麻醉拮抗剂的目的就是有效地拮抗麻醉剂对中枢神经和生理功能的抑制,控制麻醉浓度与时间,加速动物生理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以及用于麻醉过量中毒的急救,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动物麻醉的发展趋势是复合麻醉或应用复方麻醉剂,动物麻醉这一特点提出了复...  相似文献   

5.
比格犬是国际通用的标准化实验用犬,在药理学、毒理学、外科学、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论文综述了比格犬麻醉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吸入麻醉、注射麻醉、复合麻醉以及麻醉前给药等,以期为科研人员开展比格犬相关麻醉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犬猫的注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作为一种动物保定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小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外科手术.麻醉分为吸入麻醉、非吸入(注射)麻醉和局部麻醉,目前适用于小动物临床的主要是非吸入麻醉.选择理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小动物诊疗的重要环节.论文介绍了犬猫注射全身麻醉的方法,麻醉前准备,常用麻醉药物以及如何应用联合用药来取长补短对犬猫实施全身麻醉等.  相似文献   

7.
犬剖腹产的全身麻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犬剖腹产中,麻醉是确保母犬安全和仔犬存活的关键因素.剖腹产麻醉要求对活的胎儿影响最小,对母体的抑制作用最小,为剖腹产的实施提供麻醉.剖腹产可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目前我们在临床上多采用后者.  相似文献   

8.
实验证明,猪和人有较近的同源关系.在生理、疾病等方面都较为接近.为了探索猪安全麻醉的方法,对猪使用各种麻醉方法进行相比较,以找到猪麻醉较优的方法,从而降低猪在麻醉过程中的风险.并对猪的麻醉方法、原则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麻醉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动物对麻醉药物过度敏感,麻醉者完全按操作规范工作,发生了麻醉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非正常医疗现象,常规的麻醉药用量即可导致过深的麻醉或麻醉药物的特殊作用,使动物对麻醉药物或方法产生特殊反应,致使患畜原有的病理生理改变,执行麻醉过程中及麻醉结束以后,  相似文献   

10.
动物全身麻醉方法及用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麻醉是动物诊疗及手术过程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动物全身麻醉一般分为吸入性麻醉和非吸入麻醉两类。本文综述了动物全身麻醉的方法及常用麻醉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小动物麻醉药物及麻醉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龙 《动物医学进展》2021,42(5):101-10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饲养小动物日益增多,动物园中观赏性小动物也在增多。小动物饲养数量的增长,导致小动物临床疾病数量的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从而小动物麻醉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小动物麻醉技术迅速发展,相应的麻醉药物也逐渐更新,为此,对小动物的麻醉药物及麻醉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小动物麻醉提供参考。小动物麻醉药物主要分为吸入性麻醉药物和非吸入性麻醉药物。吸入性麻醉药物种类较少,包括氟烷、异氟烷、甲氧氟烷、地氟烷、七氟烷等;非吸入性麻醉药物种类较多,包括巴比妥类、氯胺酮类、丙泊酚、依托咪酯、替来他明、阿法沙龙、846合剂等。小动物麻醉技术包括吸入诱导麻醉、静脉诱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随着麻醉药新制剂不断开发和给药手段不断更新,小动物麻醉在提高药物临床效应、降低不良反应、保证动物安全舒适等方面不断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小动物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接要:为研究ZFM对猪的麻醉效果,本试验采用10头猪,用ZFM进行麻醉.在麻醉过程中用Datex循环监护仪和呼吸监护仪对猪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采取无损伤连续动态综合监测,同时监测和记录麻醉过程中猪的生命体征变化和不同时段的生物反射、镇痛效果、镇静效果、肌松效果.试验结果表明:ZFM对猪麻醉诱导时间短、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实,镇静、镇痛、肌松效果均衡.  相似文献   

13.
动物麻醉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醉监测是应用人的感观、电子、声、光学等技术及时发现动物机体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将感官监测与仪器监测相结合,更好的判断麻醉深度,是保障麻醉安全和提高麻醉质量的诊断手段.麻醉深度过浅会使动物感到疼痛,在手术中产生未预料到的活动,对手术不利;麻醉过深则对动物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通过麻醉监测,才能了解动物麻醉的深浅程度、麻醉动物的生理功能是否在它的耐受范围之内,这样才能保证诊疗和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动物的安全及康复痊愈.  相似文献   

14.
动物麻醉是动物诊疗及手术过程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爬行动物由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差异,导致其麻醉方法与哺乳动物也存在差异。爬行动物常见的麻醉方法分为吸入麻醉和注射麻醉,注射麻醉包括肌肉或皮下注射麻醉、静脉注射麻醉等。每种麻醉方法都有各自对应的麻醉药物,吸入麻醉常使用异氟醚和七氟醚,注射麻醉可使用替来他明、氯胺酮、阿法沙龙等药物。论文从爬行动物常见的麻醉方法及各种方法中常用的麻醉药物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在对北极狐进行电刺激采精时,采得的精液数量及品质均正常.在本次试验中应用盐酸氯胺酮注射液10mg/kg体重和安定注射液5mg/只复合麻醉,麻醉前期3~4min,麻醉期25~30min.有8. 1%的公狐按此剂量麻醉,深度尚显不够,需在采精过程中,再按1mg/kg体重氯胺酮补充麻醉;对公狐隔日再进行重复采精时,宜用8mg/kg体重的氯胺酮.北极狐电刺激采精中麻醉比不麻醉更利于狐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动物复合麻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复合麻醉 (compound anesthesia)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 2种或 2种以上的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的临床麻醉技术 [1 ] ,以达到满意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 ,为外科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确保病人或动物的安全和术后顺利康复。复合麻醉具有以下优点 :(1 )减低麻醉用药剂量 ;(2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3)满足手术操作要求 ;(4 )将麻醉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减至最低程度 ;(5 )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 ,有利于机体术后恢复健康。近年来 ,复合麻醉的研究和应用已逐渐成为动物医学麻醉领域发展的主流。1 复合麻醉在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复合麻醉从麻醉方法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571-1576
设计并制作1台用于大鼠的循环式吸入麻醉装置,并对大鼠的麻醉效果进行手术验证。利用CDR绘图软件设计麻醉装置样图,然后收集所需材料根据设计样图组装吸入麻醉装置。随机选取10只SD大鼠,使用本装置将其麻醉进行常规手术(开腹探查和胃切开术),术中记录麻醉各个阶段的时间,并用生理监测仪连续动态监测大鼠呼吸(RR)、心率(HR)、血氧(SpO_2)、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体温(t),同时观察大鼠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以评价麻醉装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根据设计样图完成了吸入麻醉装置的连接和组装。用该装置对大鼠麻醉诱导的时间为(2.20±0.45) min,达到外科麻醉所需时间为(2.12±0.36) min,麻醉维持和苏醒时间分别为(45.18±0.12),(2.40±0.55) min,麻醉总时间为(51.40±0.24) min。术中大鼠镇静、镇痛、肌松弛效果良好,在手术后10,20,30,45 min时HR、SpO_2、RR、T、SBP、MAP均保持平稳,各项生理指标在每个时间点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吸入麻醉装置对大鼠麻醉效果确实、安全可控,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较快,可完全满足手术对麻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兽医外科中羊麻醉现状,介绍羊麻醉的各种麻醉药物α2受体激动剂、分离麻醉剂氯胺酮、麻醉性镇痛药、镇静安定药的麻醉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化学药物复合麻醉在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麻醉药物和方法的毒性与副作用,扩大其安全范围和使用范围,人们多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和(或)麻醉方法及麻醉疗法同时或先后应用,以达到完善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满意的外科手术条件,并保证动物安全和术后顺利康复.即进行复合麻醉.近年来,复合麻醉的研究及应用已成为麻醉医学领域的重要趋势,动物医学领域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全麻恢复期苏醒延迟发生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麻醉后,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手术的直接创伤以及动物原有病理生理的变化等,均可导致麻醉后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如何积极防治全麻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也是麻醉医师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从麻醉药物过量、麻醉药物残余作用、麻醉中低氧、全身或代谢疾病、手术操作等方面对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