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人α-干扰素在转Hu-IFN-α基因草鱼F1代中的表达水平,以转Hu-IFN-α基因草鱼F1群体为材料,随机抽取332尾鱼分离其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人α-干扰素基因在转基因草鱼F1代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人α-干扰素基因草鱼F1代表达率为52.1%,表达水平偏低,其表达水平受外界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转Hu-IFN-α基因草鱼的雌核发育及生理转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快速获得转Hu-IFN-α基因抗病草鱼纯系,从转Hu-IFN-α基因草鱼中,挑选9尾高表达水平的雌鱼作为亲本,经人工雌核发育,得到子一代水花89尾,与普通草鱼的雌核发育结果相比,两者孵化率差异不显著,但畸形率前者比后者高.从雌核发育子一代鱼苗中随机选取45尾鱼苗投喂含甲基睾丸素的饲料,进行生理转雄性试验,获得生理转雄性鱼苗21尾.  相似文献   

3.
转Hu—IFN—α仅基因草鱼的分子验证及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显微注射法将人α-干扰素抗病基因转移到草鱼受精卵中,获得转基因群体,通过PCR及Southern杂交对转基因草鱼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以进一步验证外源人α-干扰素是否整合入草鱼基因组。结果表明,外源人α-干扰素抗病基因已整合入草鱼基因组中,采用腹腔注射法,对转基因鱼进行草鱼出血病病毒接种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草鱼比对照组的抗病毒能力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人α-干扰素基因在转基因草鱼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为提高草鱼对出血病的抗性,采用显微注射法,将克隆在鲤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的人α-干扰素基因转移到草鱼受精卵中,获得了大量转基因个体。抽取转基因鱼血浆,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转基因草鱼中人α-干扰素基因的表达情况。从672尾转基因草鱼中检测出158尾有α-干扰素的表达,阳性率为23.51%,其中表达水平最高个体血浆中α-干扰素质量浓度为1450pg/mL。基因表达量随季节和个体发育时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5.
转Hu-IFN-α基因草鱼的分子验证及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显微注射法将人α-干扰素抗病基因转移到草鱼受精卵中,获得转基因群体,通过PCR及Southern杂交对转基因草鱼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以进一步验证外源人α-干扰素是否整合入草鱼基因组.结果表明,外源人α-干扰素抗病基因已整合人草鱼基因组中.采用腹腔注射法,对转基因鱼进行草鱼出血病病毒接种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草鱼比对照组的抗病毒能力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转基因小鼠,为研究IFN-α在抗病毒中的作用提供模型动物。[方法]将人IFN-α基因插入CMV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法建立IFN-α转基因小鼠。[结果]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法和South-ern杂交法检测出4只阳性转基因小鼠。分离4个转基因鼠系F1代PCR阳性小鼠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进行RT-PCR检测,其中3个鼠系为阳性。收集阳性小鼠血清,用ELISA方法和微量板染色测定法检测出3个转基因鼠系均有IFN-α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CMV启动子启动的表达人IFN-α基因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干扰素抗病毒机制及对其他动物进行抗病毒感染基因工程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克螟稻1号(Ts-9)与非转基因恢复系川恢949、H97810-17及保持系212B等杂交F3代的GUS和PCR检测。GUS检测的结果,Ts-9与非转基因川恢949、97810-17杂交F2代有较多的GUS阳性植株。GUS阴性植株与阳性植株的分离比约为2:1。用设计合成的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的结果,大部分GUS检测呈阳性的植株及一个保持系212B与Ts-9杂交F3代植株获得了大小约1200bp的PCR产物,即cryIA(b)基因片段。试验结果表明PCR是比GUS叶片染色更为灵敏、准确、方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草鱼♀×鳡♂杂交F1的遗传变异[方法]对草鱼♀×鳡♂杂交F1及其亲本的6个可数性状、9个可量性状和21个框架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草鳃F1外观与草鱼相似,在可数可量性状中,除杂交F1与草鱼7项性状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3种鱼间均存在显著差异,F1平均杂交指数为28.71,具有明显的偏母性遗传倾向.聚类分析将杂交F1与草鱼聚在一起.判别分析构建的判别公式可以有效地区分三者,判别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对8个海岛棉品种(系)及F1代柱头长度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F1代柱头长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其中显性基因效应应比加性基因效应更为重要,显性效应表现为超显性;具有最多显性基因的亲本是第2号亲本94148,具有最多隐性基因的亲本是第6号亲本93361,控制柱头长度的隐性基因比显性基因要多;该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高(57.09%),受环境影响较小,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0.
测定转Fat-1基因猪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为转基因猪育种选择优质新材料提供基础数据。采用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对转Fat-1基因传代生产仔猪进行检测,了解Fat-1基因在猪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统计传代猪转基因阳性比率,与自然基因单等位基因正常遗传比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F2代传代仔猪Fat-1基因阳性比率为57.14%,F3代传代仔猪阳性比率为46.67%。F1代公猪外源Fat-1基因是1拷贝基因,传代配种母猪使用非转基因母猪,仔猪阳性比率与自然基因单等位基因正常遗传比率(50%)差异不显著。Fat-1基因在猪育种传代过程中遗传力没有下降,转Fat-1基因公猪能够稳定遗传生产后代猪。  相似文献   

11.
天祝白牦牛三个功能基因部分序列的PCR-RFL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天祝白牦牛αS1酪蛋白(αS1-casein,αS1-CN)基因、κ-酪蛋白(κ-casein,κ-CN)基因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部分序列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群体中αS1-CN基因PCR—RFLP位点呈单态;κ—CN基因和GH基因两个PCR—RFLP位点均呈多态性。κ—CN基因PCR—RFLP位点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0745和0.9255,GH基因PCR—RFLP位点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1277和0.8723;该3个位点平均基因一致度和基因多样度分别为0.8798和0.1202。  相似文献   

12.
对瓯江彩鲤、日本锦鲤及其正反杂交F1采用同塘试验比较生长率,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分析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正反杂交F1的瞬时增重率低于双亲,而绝对增重率介于双亲之间;正反杂交F1形态性状有的介于双亲之间,有的表现为超亲本优势,有的性状低于双亲的性状值。总体上,日本锦鲤对正反杂交F1的遗传影响明显大于瓯江彩鲤,2个亲本基因的相互作用在遗传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瓯江彩鲤、日本锦鲤及其正反杂交F1采用同塘试验比较生长率,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分析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正反杂交F1的瞬时增重率低于双亲,而绝对增重率介于双亲之间;正反杂交F1形态性状有的介于双亲之间,有的表现为超亲本优势,有的性状低于双亲的性状值。总体上,日本锦鲤对正反杂交F1的遗传影响明显大于瓯江彩鲤,2个亲本基因的相互作用在遗传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含Cry1Ab和Xa21基因抗病虫水稻选育研究及其田间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稳定遗传的含Cry1Ab基因的抗虫水稻品种镇稻88和含Xa21基因的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圣稻301为亲本进行杂交,利用选择标记基因(bar基因和gus基因)和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了转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分离规律和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杂交后代中选择标记基因bar基因和gus基因分别与抗性基因Cry1Ab基因和Xa21基因紧密连锁并协同表达。Basta抗性检测和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显示,Cry1Ab基因和Xa21基因在F2代中遵循9∶3∶3∶1的孟德尔遗传规律,F3代的部分株系中Cry1Ab基因和Xa21基因已稳定纯合;对F3代和杂交亲本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Cry1Ab基因和Xa21基因可稳定地遗传。通过田间选育,获得了农艺性状优良的双抗(抗螟虫、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新品系SK-1、SK-2、SK-3,3个品系均对二化螟和白叶枯病菌表现出显著的抗性,产量高于镇稻88和圣稻301近20%,品质与镇稻88和圣稻301相近,部分指标优于这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试sFat-1转基因猪的遗传稳定性,以及对7种疾病的易感性差别。[方法]采用PCR法检测传代仔猪sFat-1基因整合情况,并用ELISA和PCR法检测转基因猪对伪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猪密螺旋体痢疾、布鲁氏菌病、轮状病毒、结核杆菌病和猪支原体肺炎的感染情况。[结果]sFat-1转基因猪F3代仔猪阳性比例为18.5%,转基因阳性猪和阴性猪对7种疾病的易感性没有明显差别。[结论]sFat-1转基因猪外源基因遗传不稳定,转基因阳性和阴性猪体质整体情况接近。  相似文献   

16.
抗虫基因在湘杂棉22号F1与F2代中的表达及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基因抗虫棉湘杂棉22号为研究材料,利用PCR和ELISA检测方法,分析了CryIAc基因与NptⅡ基因在F1与F2代材料中的表达及遗传稳定性情况.结果显示,外来抗虫基因在F1代中稳定存在,且稳定表达.F2代检测样本中5%的个体出现基因沉默,表达个体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Cry1Ac基因与NptⅡ基因呈现紧密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杆菌介导法将FPFJ基因导入油菜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将拟南芥早花基因FPF1(flowering promoting factor 1)插入双元高效表达载体pBI 121中,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Ubi-FPF1。以“双低”甘蓝型晚熟油菜品种2000 F4102,2000 F4153的下胚轴为转化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抗卡那霉素的再生转基因植株,并探讨了影响油菜再生频率以及遗传转化效率的几个因素。对部分经卡那霉素筛选得到的再生植株进行了PCR检测,其中70%以上的卡那霉素抗性植株表现阳性,初步证明FPF1基因已整合到油菜细胞核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8.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752”抗除草剂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基因枪法对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75 2”进行了bar基因的遗传转化 ,共获得可育的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株系 6个。PCR检测结果表明 ,抗性转基因植株表现为阳性 ,而非转化的对照表现为阴性 ,证明T0 代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整合有bar基因。转基因植株的抗性能遗传至后代 ,在T1 代中观察到了抗、感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研究MNB1基因在植物应对镉胁迫响应中的功能,构建拟南芥中MNB1基因过量表达载体,通过筛选鉴定最终获得相应的转基因植株。[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c DNA为模板,PCR扩增MNB1基因全长,将该基因连接到过量表达载体上;然后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载体转化至农杆菌菌株GV3101,浸花法转化野生型植株;最后利用转基因筛选与遗传鉴定获得MNB1转基因阳性植株。[结果]MNB1基因CDS全长1 368 bp,酶切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鉴定得到阳性菌落,测序结果经比对完全正确。通过抗性筛选及PCR电泳检测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结论]MNB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获得相应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调控植物镉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草鱼♀×鳡♂杂交F1代的养殖性状.[方法]对草鳡杂交F1代的食性、生长和抗病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草鳡杂交F1代的消化器官与草鱼相似,但肠管较短,是以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杂交F1代的生长比草鱼快,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15 2L2.9467,呈匀速生长.杂交F1代对草鱼出血病有较强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