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和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水稻插秧机作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产品,其行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对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有很大的影响。一、我国水稻插秧机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刺激了插秧机市场的发展,农民使用积极性高涨,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2.
水稻插秧机关键技术的研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水稻插秧机的运用得到进一步推广,针对我国水稻种植品种多、产量高、地域差别大、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对我国机秧插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制约我国水稻插秧机发展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当前插秧机稀植分插机构、自动控制与监测技术、设计、开发的现状与今后研发方向.对加快水稻插秧机关键技术的研发步伐,推动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稻插秧机在农业种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提高水稻种植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点。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种植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然而,在水稻插秧机投入使用过程中,种植人员还不能正确地操作,插秧机的维护保养也不及时,影响了插秧机的安全运行,降低了插秧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对水稻插秧机的正确使用及其维护保养进行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近来发展迅速。其中水稻插秧机的推行,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手工插秧方式,机器插秧代替人工插秧,有效提高了水稻的种植效率。但是整体而言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偏低,水稻插秧机在一年两季甚者是一年三季的水稻种植区域运用较多,有些区域推广较慢,出现各地应用不平衡的现象。文章将从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分析推广水稻插秧机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是我国3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前列。然而,水稻种植机械化一直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和瓶颈,据统计,2016年,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仅达到44.45%,远低于小麦(87.89%)和玉米(83.85%)。2018年5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年中国插秧机技术发展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学者针对插秧机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总结了插秧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国产插秧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近2666.67万公顷,机械化种植水平约为6%。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人力插秧机,1967年开始定型生产机动插秧机,逐渐发展为多种型号。1979年按不同行距和适应苗高编制系列,统一设计成2Z系列机动插秧机,主要代表产品是延吉插秧机制造厂生产的2ZT系列机动水稻插秧机及2ZB633型水稻钵苗移栽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积极引进日本久保田、洋马及韩国东洋机动插秧机技术。2001年江苏东洋插秧机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以生产高性能水稻插秧机为主要产品的中韩合资企业,2…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水稻种植是主要构成部分,其不仅是我国农业经济的基础,而且关系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温饱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使得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水稻插秧机作为最常用的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水稻插秧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应用效率和质量。文章对水稻插秧机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稻插秧机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还能解放大量的劳动力,增强农村的产业结构,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然而,人们在利用水稻插秧机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却过于重视水稻种植的质量,往往忽视了对水稻插秧机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致使水稻插秧机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文章对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保养技术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发展是通过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形成一套较为适用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模式。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水稻种植机械的技术含量较低、质量不稳定、适应性较差、故障率较高。要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得到更好应用,必须有适宜机插的壮秧、适宜的本田整地、状态良好的插秧机、培训合格的插秧机手。  相似文献   

10.
对发展水稻移栽机械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水稻移栽机械化的发展过程及现状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0 % ,总产量为世界的34 % ,居世界第一。水稻移栽一直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种植模式。解放后 ,我国首先研制出洗根苗水稻插秧机 ,后来由于其他技术不配套、综合效率低等原因未能推广。1967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东风—2S型自走式水稻机动插秧机鉴定投产 ,在此以后 ,随着国家对农机的投入加大 ,水稻移栽机械化有了较大发展。70年代末我国从日本引进盘苗机插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 ,解决了育秧与机插秧的配套问题 ,在此基础上又…  相似文献   

11.
水稻插秧机技术研发与产品质量保障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日本、韩国等已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机型以高效高性能插秧机为主。近几年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插秧机械化水平、插秧机技术研发和产品产销量得到了大的发展,全国插秧机生产企业有20多家、年产销量达4万多台。今后插秧机技术发展趋势是,产品向系列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机型从单一插秧作业向复式作业方向发展、底盘向多功能通用底盘方向发展。但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将是我国持续发展的机型。  相似文献   

12.
张树周 《农机化研究》2021,43(3):133-136
智能插秧机具有作业效率高、插秧质量高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人工插秧作业,但传统的智能插秧机在作业工程中仍然需要人工监控,以便及时处理插秧机出现的故障问题。为此,设计了基于PLC的智能插秧机监控系统,完成了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通过硬件选型和软件设计,确定了合理可靠的功能模块。该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智能插秧机的工作状态,远程控制智能插秧机作业,可及时对插秧机的故障进行反馈报警,且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农业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L8(23)正交试验,对筛选的两种泥脚深度的冬水田—田A(21.9cm泥脚深度)和田B(31.6cm泥脚深度)进行水稻品种内香8518的机插秧栽插试验。结合冬水田性状特点,设置插秧机、秧苗和田块这三大试验主体的插秧机浮板类型、秧苗栽插密度和田块泥脚深度为三因素,每个因素设两个水平,在此条件下进行三因素对插秧机行走速度、秧苗栽插质量及水稻实收产量的影响及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冬水田机插秧作业时:1对插秧机行走速度影响最大的是泥脚深度,影响显著;其次是浮板类型,影响显著;栽插密度看不出影响。2对秧苗漏插率影响最大的是浮板类型,影响特别显著;其次是栽插密度,影响显著;影响最小的是泥脚深度。3三因素对水稻实收产量的影响均特别显著,影响最大的是浮板类型,其次是栽插密度,再是泥脚深度。4最优整体方案是泥脚深度21.9cm、采用改进浮板类型、栽插密度13.95万/hm2。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区水稻插秧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霖  孙伟  张云彪 《农机化研究》2012,34(5):224-227
论述了水稻机插技术对四川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分析了四川地区水稻种植方式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以及地域差异而导致四川省水稻插秧机在生产应用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和对策,为四川地区水稻插秧机的发展及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种植机械化方案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机械抛秧,水直播,旱直播,机动插秧机插秧,人工抛秧,手动插秧机插秧,人工插秧等7种水稻种植方案,依据产量,劳动强度,劳动生产率,人工用量,生产资料费,一次性投资等6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对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一般地区,经济落后地区,依据不同的权重,分别得到3个模糊集,据此,对各方案的优劣进行了排序进行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稻插秧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参数多、交互关系复杂、设计计算繁琐等特点,开发了一种人机交互式智能化设计平台,可缩短设计周期,优化水稻插秧机机构。通过对水稻插秧机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认定插秧株距及插秧深度为插秧过程中的两大核心目标参数,建立各结构参数与目标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并确定优化设计算法。利用优化设计算法,建立人机交互式设计系统,并利用设计系统得出水稻插秧机结构参数。对比分析及试验验证表明:该人机交互式智能设计系统可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快速有效地迭代出水稻插秧机结构参数,并进行最优化参数组合,有效地缩短设计计算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崔志英 《农业工程》2015,5(4):41-42
水稻插秧机对于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以及提升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插秧机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作物移栽机械是我国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栽植机构是作物移栽机械的核心部件,栽植机构的性能对作物种植的直立度、成活率、种植效率、种植质量等有密切关系.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作物移栽机械栽植机构的发展进程,对圆盘钳夹式移栽机、链夹式移栽机、挠性圆盘式移栽机、导苗管式移栽机、吊篮式移栽机的栽植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阐述,分析了...  相似文献   

19.
久保田插秧机的GPS导航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GPS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等集成和融合,在久保田插秧机上开发了基于DGPS和电子罗盘的导航控制系统.论述了导航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航向跟踪实现路径跟踪的控制方法.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简单有效,导航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插秧机按预定的路线行走.速度为0.75 m/s,直线路径跟踪时,平均误差0.04 m,最大误差0.13 m;速度为0.33 m/s,圆曲线路径跟踪时,平均误差0.04 m,最大误差0.087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