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嫩单18的适宜种植密度,发挥群体优势,获得高产,以玉米新品种嫩单1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嫩单18的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嫩单18的株高、穗位高和秃尖长逐渐增加,穗长、百粒重、单穗重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逐渐减少;群体干物质积累和群体产量显著增加;种植密度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在中等偏上的水肥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万~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玉米品种嫩单15种植密度与农艺性状及其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嫩单15的适宜种植密度,发挥群体优势,获得高产,以玉米新品种嫩单1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嫩单15的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嫩单15的株高、穗位高和秃尖长逐渐增加,穗长、百粒重和单穗重逐渐减少;群体密度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在中等偏上的水肥条件下的适宜密度为5.25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敦煌市,以陇糜10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处理对糜子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延迟糜子成熟,延长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生长发育天数;生育期内任何阶段水分亏缺都降低了糜子株高、千粒重和产量,主穗长缩短,主茎粗变细,抽穗灌浆期水分亏缺极显著地影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及单位面积穗数。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糜子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千粒重、株高、主茎粗、主穗长、单位面积穗数都与糜子产量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晋黍9号为材料,探讨种植密度和氮肥互作对糜子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为糜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生育时期推进,糜子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先升后降趋势,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同一种植密度下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密度60万株·hm-2下,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显著差异,说明氮肥对糜子的影响效应在60万株·hm-2密度下效果最好。在施氮量为0、75、150和225kg·hm-2下,单株干物质积累均为30万株·hm-260万株·hm-290万株·hm-2,密度越大氮肥对单株干物质积累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5.
合理密植是获得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并且在适宜的种植密度条件下明确主攻方向是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本研究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黑土条件下,以德美亚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9万株.hm-2、9.5万株.hm-2、10万株.hm-2、11万株.hm-24个密度处理,研究各处理产量、农艺性状及三值变化。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10万株.hm-2产量最高,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德美亚1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9.5~10万株.hm-2。在试验设置范围内植株重心变化不大,抗倒伏调节能力较强。在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内提高穗粒数和百粒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农菜豆1号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新农菜豆1号在3种不同密度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底荚高度增加,茎粗、节数、分枝数、分枝总长降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降低,而百粒重与密度关系不显著。以密度21万株·hm-2鲜荚产量最高,为12440kg·hm-2,百粒鲜重64.7g。  相似文献   

7.
化控剂玉黄金对玉米品种东农253穗部和抗倒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东农253为试验材料,研究化控剂玉黄金(主要成分为胺鲜酯和乙烯利)对不同种植密度(设置5、6、7和8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下玉米穗部性状及抗倒伏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化控条件下,7万株·hm-2密度种植下玉米获得最高产量达13 290.95 kg·hm-2。穗长、百粒重、行粒数易受环境影响,变异系数较大,穗长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粒重;玉黄金能缩短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和穗位,提高抗倒伏性能;玉黄金处理后明显改善茎部性状,增强玉米抗倒性能,茎秆性状优化有利于营养物质和水分向地上部运输,提高茎秆对穗部性状和籽粒产量贡献率。  相似文献   

8.
鲜食大豆适宜种植密度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进行了鲜食大豆种植密度及其对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中、晚熟品种适宜种植密度分别是24.0万株·hm-2左右、21.0万株·hm-2左右、19.0万株·hm-2~21.0万株·hm-2.种植密度对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枝数、结荚数、百粒重)的影响是:结荚数>分枝数>百粒重,但密度对百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糜子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7个糜子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穗粒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穗粒重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穗重生物产量株高节数千粒重穗长。对穗粒重影响最大的是穗重和生物产量,因此,在糜子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穗重和生物产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以早熟玉米新品种边单3号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边单3号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单3号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产量在67 500株·hm-2密度时达到最高,为8 997.6 kg·hm-2;株高、稳住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宽膜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当地玉米高产种植方式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5月~10月进行大田试验,1膜3行(M1)和1膜4行(M2)两种种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果穗、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M1和M2处理之间在株高、茎粗、叶片数、穗长、行粒数、单穗重、果穗粒重、穗轴率的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其穗位高、穗粗、秃顶长、穗行数、穗轴重、出籽率的影响不大,所测指标基本上均以M1处理较优,M1处理下的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分别为376.11粒、25.37g和7 464.42 kg·hm~(-2),较M2处理提高了12.71%、6.02%和19.56%。【结论】综合考虑,认为宽膜条件下,1膜3行的种植方式更有利用玉米的生长发育,进而得到更高的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12.
播期和密度对强分蘖谷子书香1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弱分蘖品种济谷19为对照,研究留苗密度和播期对强分蘖谷子书香1号分蘖和产量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30日春播,书香1号留苗密度(本试验均指666.7m2密度,下同)1.5万、2.5万、3.5万、4.5万株时,单株分蘖成穗分别是2.30、1.90、1.37、1.35个;随留苗密度增加,单株分蘖数减少,群体成穗和产量增加,留苗密度2.5万、3.5万、4.5万株时产量显著高于1.5万株,留苗密度4.5万株产量最高。6月26日夏播,书香1号分蘖成穗能力显著降低,留苗密度1.5万、2.5万株时单株分蘖成穗0.80、0.46个,密度3.5万、4.5万株时基本没有分蘖成穗。书香1号分蘖茎的株高、穗长、穗粗、穗粒重等性状都明显低于主茎相应性状。4种密度下强分蘖品种书香1号产量都低于济谷19,留苗密度4.5万株时济谷19春播单产(666.7m2产量,下同)315.7 kg、夏播单产471.2 kg,比书香1号产量高7.05%、25.3%。总之,强分蘖谷子品种分蘖成穗能力和密度、播期密切相关,留苗密度增加,单株分蘖成穗数降低,播期早分蘖成穗数多,播期推迟分蘖成穗数减少;不同留苗密度间产量差异显著,分蘖性谷子群体有一定的自身调节能力;主茎成穗对强分蘖谷子产量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强分蘖性品种书香1号产量水平显著低于弱分蘖品种济谷19,生产上应当重视弱或不分蘖谷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种植密度对糜子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晋黍7号和岢岚黄糜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糜子的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分蘖数呈降低趋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降低趋势;晋黍7号和岢岚黄糜子在密度75万和105万/hm~2的处理下的蒸腾速率最大,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晋黍7号和岢岚黄糜子2个品种的单株穗重和单株粒重呈递减趋势;晋黍7号和岢岚黄糜子在90万/hm~2密度下的产量最大。[结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糜子的最适密度为90万/hm~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密度和分蘖对超甜玉米‘晶甜8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甜8号'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穗长、鲜果穗重和分蘖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密度增加而增加.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使‘晶甜8号’采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但与分蘖去除与否无关.同一种植密度下保留分蘖导致鲜果穗重和产量下降、株高和穗位高增加、穗长和秃尖长变短,但差异不显著.‘晶甜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应在6.0万株/hm2左右,生产上不必去除分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谷子杂交种与亲本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为筛选亲本材料、组配优异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6个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和10个抗拿捕净除草剂恢复系组配60个组合,2017年种植60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通过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初步鉴定和统计分析,从中筛选出用4个母本(谷3A、晋29A、51A和910A)、7个父本(K34、M22、K650、K154、K410、K391和K47)组配的7个优势组合。2018年种植7个优势组合及其亲本,测定其10个农艺和产量性状(分蘖数、株高、穗茎长、穗长、穗粗、穗重、粒重、千粒重、出苗至抽穗的天数和小区产量),对杂交种与亲本在相同性状上进行遗传相关分析,并对父母本各性状与杂交种产量性状(穗重、穗粒重)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杂交种在穗茎长、抽穗期上有超亲优势,在穗长上超亲优势明显;杂交种与亲本的相关分析表明,杂交种与母本在株高、抽穗期、穗长等性状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2018年分析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1、0.9117和0.8263,前两项达极显著水平;杂交种与父本在分蘖数、株高、穗茎长、穗粗、千粒重等性状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2018年分析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7、0.9618、0.8234、0.7770和0.8404,其中在株高上达极显著水平;母本的分蘖数、株高、抽穗期与杂交种的单株穗重、穗粒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单株穗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27、0.5439和0.4436,与单株穗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38、0.4642和0.3487,母本的穗长与杂交种的单株穗粒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698;父本的分蘖数、株高、抽穗期和穗粗与杂交种的单株穗重、穗粒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单株穗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86、0.4598、0.3367和0.5348,与单株穗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8、0.4253、0.3659和0.4236,父本分蘖数与杂交种单株穗重、穗粒重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父母本与杂交种在分蘖数、株高、穗茎长、穗粗、千粒重等性状上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对亲本这些性状的选择来间接选择杂交组合的优良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从而选育出优异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1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皮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茎数、株高、穗长、穗粒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生育期苗数穗长小穗数株高成穗率单株穗数分蘖茎数穗粒重千粒重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与分蘖、穗数、成穗率、单株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成穗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分蘖穗长生育期株高小穗数穗粒重穗数苗数茎数穗粒数。在裸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生育期、茎数、穗数、单株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穗长小穗数单株穗数生育期穗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茎数分蘖苗数成穗率穗粒数,籽粒产量与茎数、小穗数显著正相关,与苗数、分蘖、生育期、穗数、株高、穗长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小穗数穗长茎数单株穗数苗数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粒重分蘖穗数。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来看,皮燕麦和裸燕麦品种表现不尽相同,在品种选育时,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以3个青贮高油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青贮高油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下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品种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显著;龙育1号、高油169和高油115分别在7.0万株·hm-2~8.0万株·hm-2、7.0万株·hm-2和6.0万株·hm-2下作为优质青贮高油玉米可在黑龙江省种植推广,青贮高油玉米品种的青贮生育日数、株高、穗位、茎粗、收获期绿叶片数差异不大,品种之间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晋北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春播绿豆产量的影响,以晋绿豆9号为试材,对6种种植密度下绿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绿豆的产量与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适当提高分枝数和单株粒数,可提高绿豆产量;通过曲线估计得到绿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为二次曲线模型y=246.23+169.66x-5.67x2,最适理论种植密度为14.96万株·hm-2,产量为1 515.37 kg·hm-2。  相似文献   

19.
大庆地区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庆所处地理环境及其生态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郑单958、先玉335及兴垦3号在大庆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郑单958的适宜密度范围为6.75~7.875万株·hm-2,先玉335与兴垦3号适宜密度范围应为5.625--6.75万株·hm-1。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序位为:千粒重〉穗粗〉穗位高〉茎粗〉穗行数〉穗长〉行粒数〉株高〉秃尖长度〉倒伏率〉空秆率〉双穗率。  相似文献   

20.
谷子杂交种与亲本性状的遗传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谷子杂交种与亲本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为筛选亲本材料、组配优异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6个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和10个抗拿捕净除草剂恢复系组配60个组合,2017年种植60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通过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初步鉴定和统计分析,从中筛选出用4个母本(谷3A、晋29A、51A和910A)、7个父本(K34、M22、K650、K154、K410、K391和K47)组配的7个优势组合。2018年种植7个优势组合及其亲本,测定其10个农艺和产量性状(分蘖数、株高、穗茎长、穗长、穗粗、穗重、粒重、千粒重、出苗至抽穗的天数和小区产量),对杂交种与亲本在相同性状上进行遗传相关分析,并对父母本各性状与杂交种产量性状(穗重、穗粒重)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杂交种在穗茎长、抽穗期上有超亲优势,在穗长上超亲优势明显;杂交种与亲本的相关分析表明,杂交种与母本在株高、抽穗期、穗长等性状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2018年分析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1、0.9117和0.8263,前两项达极显著水平;杂交种与父本在分蘖数、株高、穗茎长、穗粗、千粒重等性状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2018年分析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7、0.9618、0.8234、0.7770和0.8404,其中在株高上达极显著水平;母本的分蘖数、株高、抽穗期与杂交种的单株穗重、穗粒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单株穗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27、0.5439和0.4436,与单株穗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38、0.4642和0.3487,母本的穗长与杂交种的单株穗粒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698;父本的分蘖数、株高、抽穗期和穗粗与杂交种的单株穗重、穗粒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单株穗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86、0.4598、0.3367和0.5348,与单株穗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8、0.4253、0.3659和0.4236,父本分蘖数与杂交种单株穗重、穗粒重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父母本与杂交种在分蘖数、株高、穗茎长、穗粗、千粒重等性状上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对亲本这些性状的选择来间接选择杂交组合的优良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从而选育出优异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