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祁连山浅山区金露梅群落种间关系及其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祁连山浅山区金露梅群落特征、种间关系及分布格局的分析 ,结果表明 :浅山区金露梅群落相对重要值为 10 4 .2 8% ,频度为 92 .0 0 % ,为主要优势种 ;群落内种间关系关联性不强 ,分布状况受环境条件影响而独立地分享环境资源 ,种群间相互影响小 ;经各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 ,祁连山浅山区大多数种群呈聚集分布 ,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景观是世界上出现最早并分布最广的一种景观类型,是乡村地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镶嵌体。国外研究集中在乡村土地利用、乡村景观资源保存和文化景观方面。国内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农业景观以及城乡交错带和生态脆弱区的乡村景观等,以农田景观格局与变化、乡村景观生态学、乡村土地资源利用和乡村景观资源评价等研究居多。此外,运用3S技术和模型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国内外应用重点。而合理规划乡村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维护乡村人居环境安全,在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西山文化带的保护利用是新版北京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颐和园作为西山文化带中的最为重要的文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应当明确自身在西山文化带中的定位,并在西山文化带的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的查阅,首先理清了西山文化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颐和园在西山文化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炼出颐和园在西山文化带中的定位,并结合"全域旅游"的概念,提出颐和园在西山文化带建设中的面临的问题,同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海口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农耕智慧下人与自然互动的结果。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上进行持续的人为改造,使得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态和形成过程体现出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新旧沟文化景观要素如韦执谊与古水利系统,丘濬与古蛇桥,祭抱元境神碑,古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进行介绍,并从空间格局、水利发展、多元文化交融3个方面概述其独特性,体现出新旧沟重要的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5.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经历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具有中原特色的黄河文化,但目前对于其景观资源的认知模式仍以资源导向型为主,忽略了人与自然持续演进过程中产生的文化价值。因此,基于文化景观的视角,通过研究郑州黄河风景区文化价值层积的演变特征,剖析其文化景观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的构成要素,解读其文化景观价值,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以实现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中指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要融会一山一水,彰显西山永定河文化魅力,结合西山、永定河生态环境,构建由重要文化遗产串联的文化脉、生态脉,打造一批有历史底蕴、有绿水青山、有乡愁记忆的生态文化组团,凸显其作为北京文明之源、历史之根的宝贵价值。”北京西山历史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和生态交相辉映,存有大量的生态文化资源。本文尝试以西山地区现存与生态建设相关碑刻为研究对象,挖掘西山生态文化,构建西山生态文脉。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地名文化景观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具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为探寻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脉络、当前研究现状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对地名及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不同阶段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及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情况,能够反映出其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太原地区野生草本花卉种质资源研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原地区周边山区东山、西山、系舟山、云顶山等野生草本植物资源的调查、引种、收集、整理及分析。结果证明,太原地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丰富,种类达300多种,重点阐述了太原地区观赏价值大可引种栽培的野生草本花卉种类50余种、分布概况及特点,并对太原地区野生草本花卉的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中指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要融会一山一水,彰显西山永定河文化魅力,结合西山、永定河生态环境,构建由重要文化遗产串联的文化脉、生态脉,打造一批有历史底蕴、有绿水青山、有乡愁记忆的生态文化组团,凸显其作为北京文明之源、历史之根的宝贵价值。”北京西山历史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和生态交相辉映,存有大量的生态文化资源。本文尝试以西山地区现存与生态建设相关碑刻为研究对象,挖掘西山生态文化,构建西山生态文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林业有内在的生态、产业的属性,它能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湖北省五峰作为林业资源大县,林业理应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为此,笔者就山区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谈点浅略的看法:山区林业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最主要的是生态环境、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问题。林业有生态和产业的双重属性,生态建设可以改善环境,林业产业可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它能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功能决…  相似文献   

11.
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改造运河周边园林景观,是运河沿岸地区城市公园园林景观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针对这一问题,以北京西海子公园改造提升为例,分析了西海子公园周边历史遗存及人文景观,确定了公园定位及规划原则,采用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集中展示运河文化内涵,营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性城市公园.改造后的西海子公园已成为通...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某部油库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论述了景观规划设计中空间设计与营造的方法,并通过对方案设计的依据、步骤和方法的研究,强调了空间设计是景观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景观总体布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通过结合场地现有空间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寻找到符合场地特性的设计方案,为在场地中活动的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休闲环境,实现场地的合理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道路绿化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路景观是各绿地类型中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绿地类型,且与道路交通安全、地域文化特色的展现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文中以南京市北京东路、北京西路、太平北路及龙蟠中路4条道路为例,进行为期1年的动态景观评价,并建立美景度和各景观因子类目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对各类型景观样本美景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终筛选出对道路景观美景度贡献较大的景观因子,以此为道路景观设计、植物造景、城市绿化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沙田是珠江三角洲海陆交接地带特殊的地理单元,在人力围垦与自然淤积相互作用下,构成了水网互通、顺水而居、稻作发达的文化景观。通过历史文献、田野调研、历史信息对比等研究方法,发现堤围和聚落是构成沙田文化景观的两个突出要素,呈现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要素形态由单一至复杂的发展过程,即为"空间连续、要素变化"的特点,其变迁过程中凝练的生存智慧与生态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可为有效保护和展示沙田文化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乡愁生态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生态景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建设让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是未来我国城乡生态建设中追求的理想目标。文中分析我国美丽城镇建设中地带性生态景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乡愁生态景观的概念;认为乡愁生态景观是指与人文景观相融共存,体现地域特色,富含文化,能使人产生归属感的生态景观;在此基础上,阐述乡愁生态景观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以期为我国乡愁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的生态家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君子垌客家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其营建过程中的人地互动和营建方式导向下形成的聚落景观格局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研读、实地调研、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归纳了聚落的水利系统、土地开发格局和居住空间格局,并对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特性相结合而营造出的人文景观进行了分析,以此来客观解读客家聚落景观蕴藏的耕读并行、重视宗社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浙江山地型村庄景观风貌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大范围乡村景观的建设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美丽乡村”,但也暴露出当前乡村建设的诸类问题,如“乡村景观建设缺乏针对性、乡村特色资源未被全面利用”等。基于此背景,文章以浙江山地型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当前浙江省山地型乡村景观的营造手法,提出完善景观空间功能、维持自然地域风貌、融入乡村文化元素的3大策略,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探求其在下山头村景观环境整治方案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化特征的岭南园林地域类型及其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总结岭南园林的文化风格基础上,阐述了岭南园林的地理分布与地域类型,并从山、水、石、建筑及植物5个方面深入分析岭南园林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共文化空间的乡村景观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在不同发展趋势和发展境域的乡村建设中都扮演者重要角色。以公共性为核心属性的公共文化,为理解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的转型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以乡村文化的认知为基础,以公共文化作为乡村景观建设的思考切入点,以城郊融合类村庄为对象,提出了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风景园林学乡村建设的方法原型,并以三王村、前洋村2 个案例来具体探讨实践过程中公共文化空间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深圳梅林山云步道为例,探索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浅山山地风景游步道的选线研究及建设策略。采用层次分析和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从空间、生态、行为3个层面,选取了地形地貌、植被、用地阻隔、交通、建设5个因子,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生成了梅林山云步道开发适宜性的分级图,结合梅林片区的用地规划、相关保护规划、城市空间格局与以及景观人文资源等现状,将云步道线路与区域、市域绿道系统和周边绿地等对接,在高密度的城市结构中创造展示自然生态法则的山地风景道系统与城市眺望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