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与新牧区建设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据此做了系统分析,从牧民定居工程进展、饲草料生产能力、草场利用制度、牧民定居后的效益4个方面揭示了当前牧民定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乌昌地区新牧区建设的目标、牧民定居点建设、养殖小区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地生态建设方面的建设方案,使牧民定居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牧民定居是促进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根本措施,是由牧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度的桥梁,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逐步引导牧民从原始的游牧生活走向定居,从完全依靠天然草地走向放牧与舍饲圈养相结合,不仅是经济方式的重大改变,而且也是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伊犁河谷牧民定居、冷季舍饲与暖季放牧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乡苏吉东村牧民定居点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方法,对100户定居牧民家庭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牧民定居前后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定居后牧民存在放牧、务工、放牧+务工、放牧+种植和放牧+种植+务工等五种经营模式,五种生产经营模式的共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始单一的"放牧"模式风险,促进了多种经营模式之间的相互耦合;"放牧+种植+务工"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定居牧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张进林 《草业科学》2004,21(4):38-38
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省,致力改善草原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努力取得重大突破。到目前,全省六州牧区10余万户牧民家庭中的近9成牧户已告别了传统的游牧生活,实现定居放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区3个典型牧业乡的牧民定居及饲草料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剖析了牧民的冬季舍饲圈养能力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牧民定居工程中缺乏生产变革的有力配套措施,人工饲草料生产、实现冷季舍饲夏季放牧制度、摆脱"靠天养畜"生产模式等定居水平与定居标准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区3个典型牧业乡的牧民定居及饲草料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剖析了牧民的冬季舍饲圈养能力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牧民定居工程中缺乏生产变革的有力配套措施,人工饲草料生产、实现冷季舍饲夏季放牧制度、摆脱"靠天养畜"生产模式等定居水平与定居标准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
随着牧民定居政策的实施,牧民从游牧到农牧业兼营,其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本研究以新疆和硕县乃仁克尔乡乌勒泽特村、艾勒斯特村牧民定居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牧民定居以来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性研究,并提出提高定居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青河县5乡1镇牧民定居及饲草料生产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该地区牧民冷季舍饲圈养能力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了了解。结果表明,在牧民定居工程中,缺乏生产变革的有力配套措施,人工饲草料生产、实现冷季舍饲夏季放牧制度、摆脱靠天养畜的生产模式等定居水平与定居标准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9.
牧民定居是一项事关牧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牧民生产生活水平高低的民生工程。本文通过对牧民定居历史过程的简单说明,阐述每个历史时期牧民定居的社会作用和现实意义,对今后牧民增收致富和推进牧区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进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的建设,本文简述了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有效推进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建设的措施:加大基地建设的力度,强化牧民培训的强度,为牧民提供特殊政策;分析了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是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四川藏区牧区现有未定居牧民群众和简陋固定居所牧民群众的定居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在建好牧民定居点的同时,配套建设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教育、卫生事业,达到牧民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总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牧民定居现状及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251户牧民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牧民对现有定居点建设状况的满意度及原因,基于牧民意愿和需求,提出了2种适合新疆牧区产业发展的牧民定居点建设模式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疆近30年推行游牧民定居兴牧工程以来,在各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和畜牧业生产方式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来看,仍有一部分牧民尚未完全适应牧民定居生活,在该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此次对托里县牧民定居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对牧民定居政策有深层次的了解和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昌吉市阿什里乡、富蕴县杜热乡、特克斯县巴扎尔镇的195户牧民家庭进行了调查,并对牧民定居前后的人均纯收入和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市阿什里乡定居后的人均纯收入为定居前的2.02倍,恩格尔系数下降11个百分点;富蕴县杜热乡定居后的人均纯收入为定居前的1.66倍,恩格尔系数下降14个百分点;特克斯县巴扎尔镇定居后的人均纯收入为定居前的2.30倍,恩格尔系数下降7个百分点。3个典型牧民定居点在牧民定居后不但人均收入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而且在定居牧民中,高收入牧民比重也呈增加趋势,牧民定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甘南牧区是青藏高原“中华水塔”的重要涵养地,但由于人口生态压力严重超载、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公共产品覆盖率低,致使牧区难以持续发展,亟需以生态移民、牧民定居为基点改变发展路径,建设人地和谐的新牧区。但在实地调查中却发现,甘南牧区生态移民、牧民定居面临着牧民响应程度不高、项目设计缺乏理性思考、资金筹措及项目选址困难、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及健全的社会服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甘南牧区生态移民、牧民定居应与草原保护、产业转型、社会服务网络建设及城镇化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草原保护模式、多元化的择业模式、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及多元化的定居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寻提升新疆定居牧民持续增收能力途径,笔者以定居牧民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目标偏好基础上,分析"家庭收入最大化和获取更大规模牲畜"目标下的生产经营行为。结果表明:定居牧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畜牧业,也呈现出一定的兼业意愿;大部分定居牧民对牲畜保有量相当重视,对现代养殖小区和专业合作组织认同度较高,购买饲草料和自己种植苜蓿、玉米等生产经营行为意愿较弱。通过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建设各类专业化合作组织、加强牧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发展替代和接续产业等政策措施提升定居牧民持续增收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勒泰地区定居牧民后续产业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新疆l阿勒泰地区定居牧民后。续产业发展,提出切实落实好各项惠及牧民的补贴政策、重点扶持定居牧民发展设施畜牧业、定居点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人工饲草地生产力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树立“富民兴牧”牧民定居的样板工程6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是畜牧业大区,也是几个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牧民长期以游牧方式为主,实施牧民定居工程以来,传统游牧方式也开始向现代定居畜牧开始转变,牧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对和静县定居牧民收入状况和生产方式对比研究,找出不同生产方式对定居牧民收入的影响,从而分析探讨提高定居牧民收入的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便为政策完善及后续跟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内蒙古自治区五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 848户牧户的调研数据为分析样本,通过熵值法评估不同类型生计资本的权重,然后建立二元Logit回归模型定量分析牧民生计资本与旱灾应对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50.12%的牧户认为过去5年发生了旱灾,并有47.52%的牧户采取旱灾应对策略。2)牧民应对旱灾策略主要为购买草料、出售家畜和转场放牧,占比分别为33.02%、15.80%和10.38%。3)牧户的生计资本存量对其采取的旱灾应对措施购买草料、出售家畜、走场放牧、寄养家畜、外出打工存在显著影响。内蒙古自治区牧民由于生计资本存量较低,应对旱灾风险的策略较少,因此,应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发展多元化信贷供给模式,建立专业化牧民协会等措施增强牧民旱灾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20.
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对改善牧区生态环境,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牧民生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以新疆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乡为例,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牧民定居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阐述了牧民定居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