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朱俊庆  商建农 《茶叶》1993,19(4):23-25
在供试的13种农药中,对茶黑毒蛾幼虫防效好的依次为2.5%联苯菊酯、25%喹疏磷、50%辛硫磷、20%氯辛硫磷、98%巴丹、25%灭幼脲Ⅲ、105氟氰菊酯、80%敌敌畏,Bt 基本无效,溴氰菊酷、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在常用浓度下的防效低于75%。  相似文献   

2.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采用点滴法测定了7类32种药剂对不同水稻生态区二化螟种群的室内毒力。基于这些毒力数据,推荐对二化螟毒力较高的7种新型农药(氟虫腈、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呋喃虫酰肼、氟铃脲和氟啶脲)和一些中低毒性的有机磷品种(如辛硫磷、喹硫磷、毒死蜱和哒嗪硫磷)作为大田药效试验的候选替代药剂。评估了田间二化螟对10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发现7种对鱼高毒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氟氯氰菊酯、λ 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S 氰戊菊酯)对二化螟的毒力高于大多数有机磷类农药。虽然我国禁止上述菊酯类杀虫剂在水稻上使用,但是浙江瑞安田间种群(RA05)已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λ 高效氯氟氰菊酯等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66.7、51.9、41.3和36.8倍)。对鱼低毒的3种菊酯类农药(乙氰菊酯、醚菊酯和氟硅菊酯)对抗性二化螟(RA05)的毒力高于三唑磷。因此,可考虑将这些对鱼低毒的菊酯类农药作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和抗性治理的轮换品种。  相似文献   

3.
利用摄入法和点滴法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三唑磷、杀螟丹和杀虫双对海南中蜂工蜂的急性经口和接触毒性。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三唑磷、杀螟丹和杀虫双对海南中蜂经口毒性(48 h)的LC50分别为3.845、2.527、1.518、0.363、26.866和38.187 mg/L,6种农药对海南中蜂接触毒性(24 h)的LD50分别为42.485、41.292、7.793、18.467、1 027.577和4 049.884 ng/蜂;6种农药对海南中蜂的经口毒性分别为高毒、高毒、高毒、剧毒、中毒和中毒,接触毒性除杀虫双为中毒外,其余均为高毒。  相似文献   

4.
浙江茶情(4)     
1输美茶叶农残超标遭黄色预警 近日,美国FDA网站通报了我省出口绿茶多次被检出联苯菊酯(Bifenthrin)、氰戊菊酯(Fenvalerate)和三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农残超标,给全省茶叶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溶解度农药残留在茶汤中的浸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茶汤中两种不同溶解度农药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浸泡时间、温度、次数、茶叶形状和茶叶中残留量对两种农药浸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水温100℃时,浸泡不同时间,15 min时,整叶茶和碎茶中噻虫嗪浸出率达最大值分别为81.2%和88.6%;25 min时碎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浸出率达到最大为5.5%,此时整叶茶中为0.41%。不同水温下冲泡15 min时,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茶汤中的浸出率均随着浸泡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水温100℃时,整叶茶和碎茶中噻虫嗪的浸出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3.9%和89.1%;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浸出率也达到最大,分别为0.55%和4.1%。恒定水温100℃,冲泡15 min 3次,整叶茶实际样品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浸出率随浸泡次数增加而逐次减小,总浸出率最大分别为93.25%和1.94%。茶汤中噻虫嗪总浸出浓度与它在成茶中的残留量呈线性关系 Y=0.9267X-0.0336,R2=0.9954;高效氯氟氰菊酯总浸出浓度与它在成茶中的残留量呈二次函数关系 Y=0.0026X2-0.0023X+0.0096,R2=0.9765。在此基础上对茶叶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饮茶摄入两种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茶汤中两种不同溶解度农药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浸泡时间、温度、次数、茶叶形状和茶叶中残留量对两种农药浸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水温100℃时,浸泡不同时间,15 min时,整叶茶和碎茶中噻虫嗪浸出率达最大值分别为81.2%和88.6%;25 min时碎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浸出率达到最大为5.5%,此时整叶茶中为0.41%。不同水温下冲泡15 min时,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茶汤中的浸出率均随着浸泡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水温100℃时,整叶茶和碎茶中噻虫嗪的浸出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3.9%和89.1%;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浸出率也达到最大,分别为0.55%和4.1%。恒定水温100℃,冲泡15 min 3次,整叶茶实际样品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浸出率随浸泡次数增加而逐次减小,总浸出率最大分别为93.25%和1.94%。茶汤中噻虫嗪总浸出浓度与它在成茶中的残留量呈线性关系Y=0.9267X-0.0336,R2=0.9954;高效氯氟氰菊酯总浸出浓度与它在成茶中的残留量呈二次函数关系Y=0.0026X2-0.0023X+0.0096,R2=0.9765。在此基础上对茶叶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饮茶摄入两种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和国际食品安全壁垒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尤其是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备受关注。2017-2019年秋季,在祥华、西坪、感德3个铁观音主要产区随机抽取样本219份,应用Agilent7890B-5977MSD检测仪,采用GB/T 23204-2008《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标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茶叶样品均符合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卫生质量要求,同时发现茶叶中主要农药残留成分为虫螨腈、哒螨灵和联苯菊酯,且祥华、西坪、感德等不同产茶区检出率和残留量有所不同;提出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宜昌市夷陵区是中国知名的"桔都茶乡",茶叶产业是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西北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的"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动茶叶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笔者对夷陵区茶叶主产乡镇进行了茶园农资使用情况的摸底调研,通过了解茶园使用的农药、肥料及农资投入成本等,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建议。一、茶园农资使用现状2016年8月,走访调查了夷陵区4个茶叶主产乡镇的9家农资专卖店的93种农药和20种肥料,茶园使用的主要农药为联苯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  相似文献   

9.
信息传真     
农业部决定 2000年茶树禁施氰 成菊酯 1999年 11 月25日,农业部下发 《关于禁止在茶树上 使用氰戊菊酯的通 知》。通知规定:从 2000年起,禁止在茶 树上使用含有氰戊菊 酯(包括各种异构体)的农药(包括混合制剂)。 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动工兴建据《福建经济报》1月18日报道,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于1月中旬破土动工。该批发市场距离安溪县城仅1km,建筑面积6.3万m2,总投资8600万元人民币。 上海举办茶叶贸易会 1月18~28日,上海新世纪第1个茶叶贸易会在地处上海西南的上海九星…  相似文献   

10.
茶树根系吸收对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会龙  屠幼英 《茶叶》2003,29(1):23-24
用田间盆栽的方法研究了茶树通过根系吸收农药对茶叶中乐果、乙硫磷、三氯螨醇和三氟氯氰茶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农药添加浓度为10mg/kg的土壤中培养7个月后,土壤和茶叶中均未检出乐果和三氟氯氰菊酯,而乙硫磷和三氯杀螨醇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仍有3mg/kg-4mg/kg,茶叶中的乙硫磷和三氯杀螨醇残留分别为0.08mg/kg和0.15mg/kg,并且茶叶中残留浓度随土壤中残留量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小麦生产上的安全性,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及UPLC-MS/MS测定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嗪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噻虫胺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7.0%~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0.6%~11.1%;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噻虫胺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 mg·kg-1,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002 5、0.000 1、0.012 ng。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8.0~12.4 d和16.5~19.3 d;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2.5 d和3.7~5.3 d;2014年和2015年,在哈尔滨、新乡和银川市三地以240 g·hm-2 和 360 g·hm-2 施药量分别施药2~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14 d时,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噻虫胺在小麦籽粒中的最高残留量均小于0.05 mg·kg-1,低于我国国家标准(GB2763-2016)。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超声辅助-漂浮固化分散液液微萃取(UA-DLLME-SFO)-气相色谱法(GC)测定茶叶中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获得最佳试验条件为20μL十六烷(萃取剂)和800μL丙酮(分散剂),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水相pH为4,35℃超声30 min,-3℃、10 000 r·min~(-1)离心5 min后,去除水相后经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在1~150μg·kg~(-1)范围内,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4,在1~5μg·kg~(-1)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2.3%~99.6%,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3.5%(n=6),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5.9%(n=3),5种农药在茶叶中的检出限为0.11~0.24μg·kg~(-1),定量限为0.36~0.81μg·kg~(-1)。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安全、成本低、重现性好,适用于茶叶样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吴雪原  盛旋  樊玮  汤锋  岳永德 《茶叶科学》2007,27(2):141-146
选择三唑磷、硫丹、氯氟氰菊酯三种农药,在生长均匀的茶园喷施,采摘施药后第2、5、9、14天和21天的茶树鲜叶加工成绿茶,获得含不同浓度农药残留的成茶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农药在成茶、茶汤和茶渣中的残留含量动态,研究表明:成茶和茶汤中的残留水平随施药间隔天数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茶汤中农药残留的浓度与成茶中的浓度呈正相关且为线性关系,平均浸出率分别为29.06%(三唑磷)、5.11%(硫丹)、1.73%(氯氟氰菊酯),不溶于茶汤的农药残留大部分存留于茶渣中。将人体因饮茶而摄入的农药残留量与农药ADI相比较,结果表明饮茶摄入的此三种农药的残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非常小,仅在10-3~10-5 水平上。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下发[1999]20号通知(广东省农业厅以粤农[1999]225号文已予转发),禁止在茶树上使用氰戊菊酯。通知正文部分全文如下: 茶叶是我国人民重要的生活资料,同时又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氰戊菊酯于80年代普遍用于茶叶生产中防治害虫,由于其乳油的含量和用药量高,在茶叶中的残留量明显高于其它菊酯类农药。大量茶叶样品检测结果表明,氰戊菊酯成为我国茶叶中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最高的农药之一。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限量规定得非常严格。自2000年7月1日起,欧共体对茶叶中的氰戊菊酯最高残留限量(MRL值)将改为0.1mg/kg(德国为0.05mb/kg)。为保证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出口创汇的需要,经第六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我部决定,从2000年起,禁止在茶树上使用含有氰戊菊酯(包括各种异构体)的农药(包括混合制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1月25日,农业部印发了农农发(1999)20号文件“关于禁止在茶树上使用氰戊菊酯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0年起禁止在茶树上使用含有氰戊菊酯(包括各种异构体)的农药及混合制剂,各农药生产企业必须在含有氰戊菊酯(包括各种异构体)的农药及混合制剂标签上,注明“不能用于茶树”的字样。 氰戊菊酯是最早被广泛应用于茶树害虫防治的菊酯类农药,主要的商品名有速灭杀丁、杀灭菊酯、来福灵等。由于其杀虫谱广、防效好、成本低,被茶区普遍采用,成为茶树害虫防治的主要农药品种。但其有效成分含量比其他菊酯类…  相似文献   

16.
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伏季休茶的茶园选择、茶园管理、茶叶采留、修剪控制及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本规范适用于伏季休茶茶园的生产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NY/T 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T 5018-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伏茶夏茶和暑茶的统称。红茶和绿茶的伏茶生产指芒种前后到立秋前后(一般在5月下旬到8月上旬)、乌龙茶的伏茶生产指夏至后到处暑前后(6月下旬到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7.
联苯菊酯等菊酯类农药在茶叶上使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规范使用农药,容易造成茶叶中农药残留,危害茶园环境,影响消费者健康。联苯菊酯是茶园中较为常用的农药。有研究表明,菊酯类农药在茶树上降解量的约45%是由生长稀释引起的。按照推荐浓度施用,7天安全间隔期后残留量可以降低至安全限量(5 mg/kg)以下。加工过程中联苯菊酯降低24%左右,主要发生在干燥工序。茶叶中的菊酯类农药在茶汤中浸出较少,绿茶和红碎茶中联苯菊酯在冲泡中分别溶出4.4%和4.6%。通过田间喷施降解剂(包括微生物制剂、氧化剂等)、辐照处理干茶等也有进一步降解联苯菊酯残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省宁德市2006-2009年1738份茶叶样品,采用气相色谱仪检测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滴滴涕等农药残留含量,获取相应的检测数据,以国内制定的农药最大残留量为指标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2006-2009年该市茶叶中农药残留检出超标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滴滴涕等农药仍有较高检出率,说明菊酯类农药较普遍使用应引起监管部门足够的重视,以防止该类农药的泛滥使用,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农药残留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应用7种药剂对菜青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5% 阿维菌素乳油、2.5%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4.5% 氯氰菊酯乳油、40% 毒死蜱乳油、40% 辛硫磷乳油对菜青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 d防效可达81.68%以上;药后7 d的防效在84.38% 以上,持效期7~10 d,生产上防治时可轮换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3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48号公告,对氟虫胺采取管理措施:自2019年3月26日起,撤销含氟虫胺农药产品的农药登记和生产许可;自2020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含氟虫胺成分的农药产品。此外,自2019年8月1日起,将禁止乙酰甲胺磷、乐果和丁硫克百威在茶叶中的使用。至2020年1月,我国将禁限用59种/类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