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药外伤膏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药外伤膏的镇痛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致小鼠疼痛扭体反应、小鼠热板法致痛实验、大鼠蛋清性足趾致炎肿胀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并与抗炎镇痛外用药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药外伤药膏能显著延长小鼠镇痛潜伏期与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由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肿胀,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和大鼠足跖蛋清致炎观察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镇痛作用;采用肾上腺素致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活血化瘀作用。结果显示:生肌散对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提高小鼠热板法所致疼痛反应的痛阈值并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耳廓微血管管径收缩有扩张作用,并能改善微血管流速。结果表明,生肌散提取液局部外用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将SD大鼠和KM小鼠分别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穿心莲注射液组,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通过皮下注射干酵母诱导大鼠发热模型探究其解热作用;通过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法探究其镇痛作用;通过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法及λ-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法探究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可显著抑制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的肛温上升;显著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减少扭体次数;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减少肿胀度;显著抑制λ-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减少肿胀度。由此可知,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急性炎症模型和以小鼠琼脂肉芽肿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模型及进行小鼠镇痛扭体试验,观察口服生化黄腐酸(BFA)对小鼠急慢性炎症模型的影响和小鼠在镇痛扭体试验中的反应,研究口服BFA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表明,口服BFA对小鼠急性、慢性炎症模型及镇痛试验中,小鼠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止痢散抗炎的药理学作用,为最终的临床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采用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等方法研究止痢散的抗炎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组耳廓肿胀度极显著降低(P<0.01),抑制率极显著增高(P<0.01);止痢散中、高剂量组耳廓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抑制率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药物有一定抑制耳廓肿胀的作用,但不明显。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果显示:阳性组抑制率最高为46.45%;止痢散中、高剂量组抑制率分别为6.45%、16.13%,表明止痢散中、高剂量组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的抑制性,但作用不明显。结论显示:止痢散具有抗炎作用,抗炎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兰香草水煎液的急性毒性及止血、抗炎、镇痛作用,本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观察兰香草水煎液的急性毒性反应;通过小鼠玻片法和断尾法,观察其止血作用;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观察其抗炎作用;通过小鼠热板法和醋酸致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显示,兰香草水煎液的LD50为126.73 g生药/(kg·bw);与空白组比较,兰香草水煎液可显著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并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和减轻热板及醋酸所致的小鼠疼痛反应(P<0.05或P<0.01)。结果表明兰香草水煎液毒性较小,具有明显的止血、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青虎耳草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观察甘青虎耳草总黄酮对小鼠的抗炎作用。结果:甘青虎耳草总黄酮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甘青虎耳草总黄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21.76%,65.29%和75.295%;明显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并且能有效抑制小鼠肉芽肿的作用。结论:甘青虎耳草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马蹄黄总黄酮对小鼠抗炎、镇痛和止血作用,采用70%乙醇浸提并浓缩至1g/L,加等体积水,冷却、过滤后将滤液用AB-8大孔树脂吸附、洗脱、浓缩干燥后得到总黄酮;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镇痛试验复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莱胶致小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不同浓度马蹄黄总黄酮对小鼠镇痛作用和炎症抑制作用;通过测定小鼠断尾出血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研究马蹄黄总黄酮止血和凝血作用。结果显示,高剂量的马蹄黄总黄酮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中、高剂量的总黄酮有明显的镇痛、止血作用。表明马蹄黄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总黄酮抗炎、镇痛和止血作用呈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鱼腥草芩蓝口服液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等方法建立炎症及疼痛模型。造模前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鱼腥草芩蓝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双黄连口服液20mL/kg体重,鱼腥草芩蓝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服34、17、8.5g/kg体重剂量的鱼腥草芩蓝口服液,连续给药5d,观察鱼腥草芩蓝口服液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的鱼腥草芩蓝口服液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降低醋酸诱导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说明鱼腥草芩蓝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多苷纳米乳透皮制剂的抗炎镇痛作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乳,并考察其抗炎镇痛效果.方法: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乳,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醋酸致扭体试验和热板致痛试验比较雷公藤多苷纳米乳与雷公藤多苷片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雷公藤多苷纳米乳外观透明、澄清,平均粒径为71.1±2.9 nm,稳定性良好.与片剂相比,纳米乳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化学物质和温度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结论:雷公藤多甘纳米乳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乳没搽剂的急性毒性及其抗炎、消肿、止痛的药效学作用。方法:以SD大鼠、昆明小鼠为受试动物,考察乳没搽剂的急性毒性;采用小鼠耳肿胀模型、足肿胀模型、热板致痛试验、醋酸扭体试验考察乳没搽剂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结果:急性毒性试验显示,乳没搽剂经皮最大给药量达60 g/kg,24 h及随后一周内没有死亡。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乳没搽剂高、中、低剂量组对雌、雄小鼠的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5.38%、35.26%、26.99%和27.06%、25.59%、22.25%;对雌、雄小鼠的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4.31%、32.26%、7.62%和27.16%、46.42%、24.95%;对雌、雄小鼠的扭体镇痛率分别为16.22%、49.58%、11.04%和33.39%、19.29%、42.86%;热板试验中,乳没搽剂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乳没搽剂经皮给药安全范围大,具有较好的消肿作用,对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对物理刺激引起的疼痛止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采用醋酸扭体试验和热板试验观察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通过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和醋酸诱导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对热板法试验模型无显著镇痛作用;显著抑制醋酸诱导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高剂量下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表明,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一定外周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小鼠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试验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棉球致肉芽肿4个急性炎症模型来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能显著减少小鼠的耳廓肿胀率和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显著抑制棉球肉芽组织的生长和足趾肿胀率(P<0.05);其中以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且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抗炎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研究自制外用中药膏剂的抗炎、镇痛作用,为中药治疗运动损伤提供临床依据。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肿胀、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试验研究外用中药组方的抗炎、镇痛药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外用中药膏剂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的肿胀及蛋清致小鼠足的肿胀(P<0.01);能提高小鼠在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中的痛阈值(P<0.01)。研究证明,外用中药膏剂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药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菊苣根超微粉的抗炎镇痛作用,试验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进行抗炎试验,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进行镇痛试验。结果表明:菊苣根超微粉高剂量(1.5 g/kg)组、低剂量(0.75 g/kg)组小鼠耳肿胀度和足趾肿胀度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菊苣根超微粉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普通粉(1.5 g/kg)组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均少于模型对照组,抑制率分别为72.65%、58.69%、35.33%。说明菊苣根超微粉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效果,其效果优于普通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芩不同炮制品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致痛用化学刺激法,抗炎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法。结果:不同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强弱顺序:酒黄芩生黄芩黄芩碳。  相似文献   

17.
中药清温消热饮的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清温消热饮的抗炎、镇痛作用,选择清洁级昆明系小鼠144只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小鼠炎性肿胀、疼痛反应模型对其进行药效学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清温消热饮对小鼠的耳廓肿胀和足趾肿胀的4 h抑制率分别为23%和59.34%,与西药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无差异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清温消热饮组能延长小鼠疼痛反应时间和有效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表现出与空白对照组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清温消热饮抗炎效果显著,并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试验为该中药方剂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蒲公英主要药效成分的抗炎效果,通过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筛选出蒲公英的抗炎成分,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研究蒲公英抗炎成分对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亢进、渗出水肿、白细胞向炎症聚集、纤维组织增生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蒲公英的主要抗炎成分为蒲公英黄酮,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表明蒲公英黄酮对急慢性炎症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高剂量组的蒲公英黄酮抗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乳黄消口服液消肿止痛的功效,试验将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阴性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5 mg/mL)、乳黄消口服液高(2 g/mL,0.4 mL)、中(2 g/mL,0.2 mL)、低(2 g/mL,0.1 mL)剂量组,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试验、热板法镇痛试验、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和醋酸扭体试验来评价乳黄消口服液消肿止痛的效果。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乳黄消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均显著抑制了肉芽肿的形成,热刺激产生的疼痛(给药60 min后),降低了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极显著抑制醋酸刺激产生的疼痛(P0.01);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中,乳黄消口服液高剂量组极显著地抑制了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阳性对照组及乳黄消口服液中、低剂量组均显著抑制了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说明乳黄消口服液可明显抑制急慢性炎症和中枢性、外周性疼痛,具消肿止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艾纳香油(艾油)的药理作用,试验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观察其灌胃给药毒性大小,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方法观察其抗炎活性,醋酸扭体方法观察其镇痛效果,试管二倍稀释法观察其体外抗菌效果。结果表明:艾油口服的LD50为5.179 g/kg;艾油高剂量可极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肿胀抑制率达到55.42%;艾油低、中、高剂量组都可极显著降低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P0.01),镇痛率最高可达84.03%;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μL/m L和1.75μL/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50μL/m L和3.50μL/m L。说明艾油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和抗菌作用,灌服给药可行,安全毒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