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水空间是传统村落发展的基础和骨架,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极为重要,但当前研究中将传统村落与山水空间割裂,忽视村落一般山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以极富特色的福州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根据村落与山体关系,将福州市传统村落划分为丘陵平地型村落、低山谷地型村落以及低山斜坡型村落,并运用卫星地图判读,实地调研以及Blender建模等方法总结了福州市传统村落山水分布特征、山水空间模式,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类型的村落空间模式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福州市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永泰县以及罗源县境内,海拔200~1000 m,距离水系3000 m以内的区域,并且平原丘陵型村落多呈现“溪-田-村-田”的团状集中分布模式;低山谷地多呈现“山-村-田-溪-田-村-山”的模式沿着山体呈现带状分布;低山斜坡型村落多依附山体呈现“山-村-田-溪-田”的模式分布。本研究将山水和村落视为一个整体,希望能够给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背景,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传统村落景观和乡村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紧密关系,指出了需要寻找两者之间的融合,才有利于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子三寨村的实地调研、分析,结合当地景观和产业的优势,提出了传统村落景观与乡村产业融合的基本策略:(1)农业与景观融合优化生态保护的产业结构;(2)旅游业与景观融合丰富空间完善村落格局;(3)文化业与景观融合打造韵味传承历史文脉。突出产业特色,建设传统村落的旅游设施,将文化创意延展到公共设施景观中。以挖掘传统村落生产与生活特色,打造村民富,村寨美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与村民访谈,对车岭村的历史沿革、村落格局、建筑特色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村庄的价值特色。针对以往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中出现的"重物质保护、轻文化传承"现象,以及车岭村目前面临的人口空心化、传统建筑破败、传统文化丧失等问题,提出针对车岭村历史资源的活化与利用方案,确定了以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为主的特色文化的发展目标,制定了优化资源、保护遗存、加强策划、场所营造、社区共建等五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云南发展"一村一品"经济较其他发达省份起步晚,但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除了丰富的动植物优势地域资源外,云南拥有众多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竹文化是一项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特色资源。研究旨在构建一个云南省少数民族竹文化特色村落"一村一品"模式,使在该模式下构建的竹文化特色村落在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方面既符合"一村一品"的要求,又具有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发掘、传承和保护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客家传统村落景观是客家人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所营造的居住、生产、生活环境的综合体,具有鲜明的特征。近年来客家传统村落在旅游开发的推动下村落景观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龙南县关西村为例,从原真性保护、继承性修复、合理性优化、文化性添色、破坏性拼接五个部分评述旅游开发对原有客家村落景观的保护、运用及破坏的情况,并为同类型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以泰安市传统村落进贤村的保护与更新项目为例,指出了传统村落拥有一个地区独特的景观价值和人文内涵,但场地存在传统景观破坏严重、经济模式单一、人口空心化等多种问题,应实施“景观地域性、空间多样性、居民主体性、环境生态性”的保护更新策略。通过植入乡村展览馆、村民广场等公共空间,增加主题民宿、采摘果园等多种居民收入途径和整治河道、修复生态景观的方式,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保护和改造策略,探索了有效的传统村落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闽西南山区客家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独特,水系景观地域特征突出。先采用影响要素叠加的方式,总结特定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下闽西南自然水系特征,并与我国其他典型地域进行对比;然后从聚落选址、形态及传统理水手法方面,分析河坑村水系对村落空间构成的影响,并采取要素构成的方法,提取滨水植被、驳岸形态、滨水构筑、滨水人文活动等景观要素特征,剖析其自然和人文成因,为闽西南客家村落景观的保护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GIS技术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怀化市16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开发对策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怀化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由核密度估计分析呈现“多核-带状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即在通道侗族自治县西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南部、会同县东北部与中方县、溆浦县、洪江市交界处形成四大主核心区,在沅陵县西北部和新晃侗族自治县西南部分别形成两个次级核心区,其他地方分布较少。在分析传统村落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差异化合理开发的对策。以期为怀化市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通过传统村落村的分析研究能够更好地找出传统村落在发展与更新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为传统村落的自主更新与发展提供意见,制定出适合该区域的保护规划,保护传统村落的完整性与发展的科学性。以红河石屏县第三批的传统村落为主要分析和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区域传统村落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南通海兴蒙蒙古族乡是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其北阁下村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兴蒙乡传统民居及聚落空间肌理形态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让村落民居建筑景观达到继承和革新的共赢,对兴蒙乡传统村落民居提出更新方案。文中分析了项目区的地理、交通区位以及民居建筑概况;分类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根据设计目标和原则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空间格局更新设计,阐述建筑装饰形式更新方案以及传统建筑材料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乡村景观评价因子分析是指导乡村规划设计与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个传统村落样本的问卷调查,筛选出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的变量;运用IBM SPSS 24. 0采用统计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4个公共因子,即村落风貌因子、精神文化因子、生产性景观因子、交通及公共空间因子,其中村落风貌因子对山地传统村落景观空间质量影响尤为重要。该研究期望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开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箐口村是一个以哈尼族为主的居民村落,在城市化的影响下,其自身固有的少数民族村落景观也逐渐淡化。通过对其村落景观进行分析,总结出哈尼族村落的人居环境的健康模式,为其他少数民族村落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ier分析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到的文献关键词频次与聚类,对近20年来广东传统村落研究的趋势、动态与热点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首先,“岭南水乡”“文化生态”“古劳”等作为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的岭南地域空间特征。其次,研究领域动态包括村落文化价值和历史演变,空间格局,乡村风貌和景观环境,以及遗产保护利用现状4个方面。最后,基于广东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提高村民文化自信和地方认同,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以及构建可持续保护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胡婕 《广东园林》2023,(2):59-64
得益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徽州古黟县村落园林修建因地制宜,形式多变,徽商的资金投入、文人士子的文化活动也促进了其发展。分析黟县地区古代村落园林的构成要素——山水、建筑和花木,得出村落建设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渗透的特征,最后从3个空间层次介绍了黟县村落呈现的“园中园”空间特质:崇山环绕、丰水潆洄的水口园林,水木清华、宁静致远的园圃村居式园林,和小中见大、含蓄深远的住宅庭园。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对策,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冉庄村文化景观进行分类与评价,分析冉庄村在总体格局、历史遗迹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对传统建筑、特色院落、建筑构筑物、古树古钟、九龙桥及绿地采取保护、修缮、整饰等措施来实现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以促进传统村落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丰富的物质遗产和文化价值,合理地进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诊断性评价方法,对郑州市柏石崖村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构建评价体系,从政策、位置、交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7个项目中总结出25个分项指标,包含34个基本指标。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上端士村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为例,运用景观学的方法,采取原有地区独特的建筑景观形式和现代元素的融合,从现状分析、设计理念、规划结构、设计策略4个方面解析传统村落的场地认知到场地策略提出的过程,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如何有效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以文化保护和人居活动的统一为传统村落与风景园林的结合点和风景园林介入传统村落的切入点,以风景园林三元论的理论为指导,从背景、活动、形态3个维度和地景、风景、园林3个层面,分别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进行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从风景园林视角思考和探索了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持续发展模式和可能性,从文化挖掘与解读、环境美化与营造、村落园林与绿化3个方面,提出了风景园林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村落发展层面上看,应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保护;从现代居住舒适性层面上看,需要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修缮。只有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更新保护和发展,才能使历史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对景迈山传统村落进行现场调查,摸清传统村落所面临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空间格局的保护与利用以及传统民居建筑的修缮与利用两方面提出可提高居住舒适性的修缮保护措施,并提出做好整体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等村落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不仅是我国农耕文明的起源,更是承载着当地特色的文化风俗;然而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逐渐走向没落.为了能够对各地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发展,就需要切实解决当前传统村落存在的问题.2017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胡彬彬等著,ISBN 97875201162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