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水稻螟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我市水稻种植面积为2.4万hm^2,其中中稻2.36万hm^2,二季晚稻0.04万hm^2。由于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水稻二化螟猖獗为害,三化螟成为次要害虫。  相似文献   

2.
南漳县地处鄂西北,是典型的纯中稻区。二化螟是该县水稻上主要害虫,常年损失稻谷500万kg以上。长期以来,群众采用价格低廉杀虫双类农药防治二化螟,导致该虫对此类药剂产生了抗药性。近年来,冬闲谷板田、绿肥田增多,暖冬现象又频繁发生,二化螟冬后基数居高不下,危害也逐年加重。加之,该地冬闲——水稻、油菜——水稻、小麦——水稻种植模式并存,秧苗移栽时间早晚不一,在防治中往往出现没到卵孵盛期已经防治,到了卵孵盛期又因夏收大忙没精力防治的局面,从而导致防治失控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孝感市近20年来每年均为偏重以上程度发生,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常规防治药剂杀虫双、三唑磷等抗药性较高,防效较理想的对口药剂氟虫腈2009年开始被禁用。近几年,各农药生产厂家陆续在市场上推出一批新型防治药剂,为了验证这些药剂对二化螟的实际防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本站于2010年在中稻上对...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由于冬季气温偏高,以及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变更等原因,二化螟种群大幅上升,抗性也明显增强,常规药剂难以有效控制其危害。为验证呋虫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间效果,进行了本试验示范。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试验对象:二化螟()试验作物:水稻,品种为鄂科1号1.2试验地试验地点设在荆州区马山镇双杨村六组中稻田内。该地区属江汉平原双季稻区,常年为二化螟中等偏重发生区域。试验田及示范大区地  相似文献   

5.
《植物医生》2007,20(5):53-53
2005年农业部完成了75种药剂针对水稻、棉花、小麦和蔬菜4种作物上的10种靶标生物的1200余项室内活性筛选试验,推选出38种田间小区和示范试验的备选药剂。其中,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推荐替代产品为:  相似文献   

6.
几种新型杀螟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由于冬季气温偏高以及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改变 ,加之多年使用三唑磷、杀虫双等农药 ,二化螟抗药性明显增强 ,种群数量大幅上升 ,已成为玉环县水稻生产上危害损失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二化螟在当地发生 4代 ,发生面积达 2万hm2 左右 ,虽经大力防治 ,损失稻谷仍达 8万kg以上。为了筛选新的高效治螟药剂 ,2 0 0 2年 5月应用 2 0 %阿维·杀单微乳剂等几种新型杀螟药剂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效试验。1 供试药剂与试验处理供试药剂为 2 0 %阿维·杀单微乳剂 (绿得福 ,abamectin +monosultap) ,浙江海盐农药厂生产 ;3…  相似文献   

7.
黄冈市水稻种植面积大、种植结构复杂、病虫种类多、为害重,特别是混栽区一季中稻因生育期较长,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从秧苗期至水稻成熟全程都对水稻造成为害。2010年进行50%吡蚜酮等三种药剂配合使用防治水稻多种病虫的全程防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俗称钻心虫 ,是南方稻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受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 ,近年来 ,二化螟发生加重 ,在 1 999~ 2 0 0 1年上高县早稻枯心率未防治田一般 2 .7%~ 7.6,高的1 5% ,严重的损失达 50 %以上。为探讨几种不同成份的杀虫剂防治二化螟的效果及有效防治剂量 ,我们于 2 0 0 1年在上高县锦南村早稻田进行了多种杀虫剂防治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试验条件1 .1 作物品种 :早稻 ,品种为优 I 40 2。1 .2 环境条件 :试验在上高县锦江镇锦南村的双季稻田进行 ,禾…  相似文献   

9.
赤壁市水稻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壁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以北与湖南接壤,是湖北省产粮大县和优质稻板块基地,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3万hm2.水稻种植模式单、双季并存,一季稻桥梁田多,且插花种植,稻田生态环境适宜水稻二化螟为害.近几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等因素的变化,导致了水稻二化螟连续大发生,且发生量大、发生期早、发蛾峰次多、盛蛾期拉长和发育极不整齐等特点,已成为水稻重大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安全.为有效控制二化螟的为害,笔者根据近几年对水稻二化螟跟踪调查和综合防治实践情况,分析其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沿河县水稻上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来为中等以上发生,每年发生面积在6670 hm^2以上,占沿河县水稻种植面积的62.5%,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目前沿河县农药市场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很多,为了解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沿河县植保植检站于2013年选用生产中几种常用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防治水稻螟虫技术的一大进步——杀虫双撒滴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红 《湖北植保》1998,(3):26-26
防治水稻螟虫技术的一大进步—杀虫双撒滴剂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许红螟虫是湖北水稻上的主要害虫。80年代中期以来,1代二化螟连年大发生,集中为害中稻秧苗,最高枯鞘率达100%,严重的影响了中稻本田基本苗和中稻早发。后期2代二化螟,3代三化螟造成...  相似文献   

12.
1991年以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稻区生态环境趋向复杂化,二化螟已成为我市水稻生产上主要害虫。1991年全市二化螟发生面积达到1.4万hm^2,防治面积达到2万hm^2次以上。经大力防治后,当年挽回稻谷损失1.5万t,但损失仍有0.5万t。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30%嘧菌环胺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供试药剂提供田间最佳使用剂量及使用技术的药效资料,特进行本试验。1试验条件1.1试验对象防治水稻稻瘟病1.2环境条件试验田设在谷城县紫金镇将军坪村四组进行,水稻品种为黄花占,水稻稻瘟病为该地区水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阳市常年种植水稻面积 2 .8万 hm2 ,二化螟、三化螟分别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 ,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作物品种、气候因素 ,以及防治规范化技术的差异 ,三化螟继 70年代之后 ,再次回升到猖獗为害 ,而二化螟的发生又居高不下 ,形成两螟同时大发生的局面。1 发生概况据历史资料分析 ,70年代 ,我市水稻生产以早稻、晚稻、中稻为主 ,二化螟仅为 1代大发生 ,2、3代为轻 ;三化螟猖獗为害 ,年度发生面积 6.7万hm2 ,三代平均 666.7m2 落卵量 2 37块 ,最高为 741块 ,平均被害率超过 1 .0 % ,高达 5 .3% ;1 995年前的 1 5年间是三化螟…  相似文献   

15.
15%阿维·毒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娟  陈菲 《江西植保》2009,32(3):135-136
进行了15%阿维菌素·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能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每667㎡用40~80ml喷雾防治,药后20 d防治效果达76.24%~98.66%,防治效果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对试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6.
宋善忠  徐时明 《江西植保》2000,23(4):112-113
按照省植保站试验安排和设计方案,我站于2000年8~9月进行了28%稻厚安可湿性粉剂防治稻曲病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试验条件1.1 水稻品种:一季晚稻,品种:二系杂交65002。1.2 防治对象:水稻稻曲病(Ustilaginoideavirens)。1.3 环境条件:试验在本县仙源乡新市村进行,该乡为山区乡,海拔380m,日照偏少,湿度大,常年多以种植一季晚为主。试验田禾苗长势较好,小区栽培及水田管理等条件一致。2 试验设计与安排2.1 供试药剂:28%稻厚安可湿性粉剂,江苏通州正大农药厂生产。2.2 对照药剂:20%井岗霉素粉剂,浙江省东台市生物化工厂生产。2…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自推广超级杂交水稻以来其危害损失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来,二化螟和纵卷叶螟发生世代重叠,抗药性日趋增强,危害态势明显加重。虽然水稻综合治理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但化学防治仍然是生产上最为直接、有效和普遍采用的防治手段,三唑磷、杀虫双、杀虫单在水稻害虫防治中由于使用多年,治螟效果明显下降。为了筛选防治二化螟、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指导当前的治螟工作。2011年我们对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进行了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锐劲特和Bt混配防治水稻抗性二化螟(1代)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尹勇  蒋凡  罗林明 《植物医生》2005,18(4):27-28
水稻是四川省的重要粮食作物.螟虫是水稻上的重要虫害,常年发生面积200万hm2左右,虽经大力防治,每年仍造成粮食实际损失10万t左右.随着杀虫双、杀虫单等沙蚕毒素杀螟药剂在四川省多年大面积使用,水稻二化螟对其产生极高抗性.二化螟危害逐年上升,已成为四川省水稻螟虫优势种群.近几年田间实践表明,施用5%锐劲特悬浮剂667m2 30 mL对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效期可达25~30 d,但其防治成本较高,农民很难接受.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比较拜耳药剂与常规药剂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等水稻主要病虫害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拜耳药剂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常规药剂,在科学合理用药的前提下,能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67万hm^2,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9.33万hm^2次,是1990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稻飞虱发生面积8.67万hm^2,是1990年以来第2个重发生年(仅次于1991年)。由于全市植保战线及时预报,当好参谋,积极指导防治,有效地控制了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