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桂林市柑桔木虱周年发生动态,为柑桔木虱的预警及柑桔黄龙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07~2010年在失管柑桔园、柑桔木虱寄主植物九里香和正常管理柑桔园观察柑桔木虱周年发生动态及世代重叠情况、不同年份高峰期及种群走势,并分析其危害严重的原因.[结果]桂林市周年有柑桔木虱发生,失管柑桔树及九里香上柑桔木虱种群数量多,下半年高于上半年,且每年有多个峰期,世代重叠;失管柑桔园从21旬开始种群数量剧增,30旬后数量减小,成、若虫高峰期出现在25~29旬;九里香上柑桔木虱主要出现在12~33旬,20旬为最高峰期.正常管理柑桔园柑桔木虱种群数量低,高峰期的33~34旬仅监测到5~30头/100梢.[结论]在桂林市失管柑桔园和绿化植物九里香上周年有柑桔木虱发生,木虱种群数量大,下半年高于上半年,世代重叠;正常管理的柑桔园柑桔木虱种群数量低,管理良好的柑桔园全年未检测到柑桔木虱.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6和1987年在长沙地区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ol)8个世代的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观察结果,组建了年龄生命表。从1986年第3代起至1987年年1987年第5代,8个世代的存活率曲线属于Slo-bodkinⅣ型,幼龄若虫期是死亡率最高,存活率最低的阶段;种群数量趋势指数分别为:9.74,16.04,5.73,6.80,13.22,6.71,24.59,10.87,K值分别为:2.8112,2.6831,3.0984,3.3600,2.9700,4.000,2.3700。通过K值分析,表明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是控制褐飞虱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柑桔粉虱进行了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柑桔粉虱在四川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主要以大龄若虫和蛹在秋稍叶背越冬,其成虫和幼虫全年在四川有4个消长高峰期,其中4月中、下旬发生数量最多和危害最重,是控制柑桔粉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柑桔黑刺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刺粉虱在我省柑桔上一年发生5-6个世代,以老龄幼虫越冬,每个世代的历期因气温等条件的不同而差异较大。防治方法以药剂为主,用药适期为低龄高峰期,蛹期用药效果较差,成虫发生期用药则防治不彻底。粉虱灵和克虱星对卵,幼虫和成虫都有高效,是目前防治柑桔黑刺粉虱最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5.
将Q型烟粉虱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低龄若虫、高龄若虫、成虫4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通过对Q型烟粉虱自然种群数量的调查和对实验种群数量的观察,对实验种群的自然种群生命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Q型烟粉虱的自然种群趋势指数(I)为28.22,说明下一代种群数量将为当代种群数量的28.22倍,世代总成活率为11%。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稻粉虱的形态特征,研究了稻粉虱的为害习性、生物学特性、生活史、世代历期、种群动态、寄主、越冬和防治方法.结果表明,稻粉虱在福州地区1a发生8代,第3、4、5代是为害水稻的主害代,应用扑虱灵防治稻粉虱,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烟粉虱和温室粉虱均是世界性害虫。两种粉虱形态相似,体被白色蜡粉,极难区分,有许多共同的寄主,常混合发生。常规防治粉虱多采用化学农药,而粉虱种群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化学农药的长期、过量使用,导致粉虱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北京地区的温室粉虱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是最低的,抗性倍数  相似文献   

8.
1.发生规律。柑桔粉虱又称桔黄粉虱、桔绿粉虱、通草粉虱。因其成虫体和翅上均被白色蜡粉,肉眼看为白色,故果农称其为白粉虱,柑桔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害虫,成虫体长1-1.2毫米,黄色,翅半透明,若虫体小扁平,质软薄而透明,背面无刺毛。柑桔粉虱一年发生4代,常以幼虫聚集在叶背面为害,造成叶片褪绿变黄,并能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  相似文献   

9.
稻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描述了稻粉虱的形态特征,研究了稻粉虱的为害习性,生物学特性,生活史,世代历期,种群动态。寄主,越冬和防治方法,结果表明,稻粉虱在福州地区1a发生8代,第3、4、5代是为害水稻的主害代,应用扑虱灵防治稻粉虱,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茶园间作杨梅、柑桔和吊瓜对粉虱种群数空间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间作经济作物对重要茶虫黑刺粉虱种群数量和空间特征的影响、以便选择适宜的间作作物,遂选乌牛早品种的纯茶园、乌牛早分别与柑桔、杨梅和吊瓜间作茶园、以及安吉白茶与吊瓜间作茶园,2007年9月上旬-2008年12月下旬,每旬1次调查茶丛上、中、下层各虫态的粉虱数量,网捕茶梢近空的粉虱成虫。结果表明:(1)5类茶园的粉虱总个体数、以及茶丛上、中和下层粉虱个体数之间的差异均分别达到显著水平,以安吉白茶与吊瓜间作茶园的粉虱总数最多、纯茶园次之、乌牛早-吊瓜间作茶园最少;(2)间作吊瓜的2块茶园茶丛上层的粉虱数量明显减少;(3)以茶园粉虱总个体数、茶丛上、中和下层粉虱个体数为属性、5类茶园为实体的聚类分析表明,纯茶园、乌牛早-杨梅和乌牛早-柑桔间作茶园归为一类,乌牛早-吊瓜、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各为一类。分析认为:不同品种的茶树与间作作物合适的组合可抑制粉虱种群、不合适的组合会增进粉虱种群,间作还可改变粉虱数量的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11.
柑桔粉虱又称通草粉虱、绿粉虱.主要危害柑桔,近10年来,该虫在柑桔上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害面积逐年广大,危害程度不断加重,有的柑桔产区已经普遍发生。针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根据贵州不同地区7个果园的49组调查资料,以枝和叶为单位统计,采用聚集度指标判别法,对黑刺粉虱种群在柑桔树上的空间格局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黑刺粉虱种群在任何密度下均表现为聚集型,聚集原因可能是环境因素地成虫产卵的影响或由成虫本身的产卵习性所决定,文中还用Taylor式中的参数a,b确定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13.
柑桔木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是正常管理柑桔园黄龙病发生严重的最重要原因,弄清这些果园柑桔木虱种群的年发生规律是有效防治柑桔木虱和柑桔黄龙病的基础.6年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10~12月份是木虱种群数量最多的时期,其次分别是9月、1月和5月.9~12月的柑桔木虱数量与次年的柑桔黄龙病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蒋飞 《上海农业科技》2010,(6):78-78,66
柑桔粉虱在上海地区历年来罕见报道,但近年来柑桔粉虱的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已上升为柑桔主要害虫之一。柑桔粉虱的成若虫群集于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并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对柑桔树势和果实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笔者介绍了柑桔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危害情况和防控措施进行。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林间系统调查,平均历期时,组建得到湿地松粉介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表明,越冬代初龄若虫期至第一代初龄若虫早期时的种群趋势指数I值为5.70,完整第一代结束时间的I值为0.92,表明下代种群数量将为当代种群数量的5.70和0.92倍,在新侵入区,没有发现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为1.26,表明捕食性天敌对该粉蚧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其它类因子是影响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  相似文献   

16.
柑桔粉虱在柠檬园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制定柑桔粉虱在柠檬园的合理抽样方案,对其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桔粉虱在柠檬园的空间分布基本为聚集分布型,是由其种群聚集特性和环境异质性共同引起的,分布特征表现为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成分为个体群。以棋盘式抽样法,每株取西梢或东、南、西、北、中各一梢的基叶、中叶、顶叶调查虫情简易而准确。判断该虫发生程度的界限方程有2组,最多调查5或13株即能判断该虫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柑桔黄龙病在柑桔主产区呈蔓延势头,而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的唯一自然虫媒,果园中如果没有木虱,即使有病树也不会造成传染,所以控制柑桔木虱是防控柑桔黄龙病扩散蔓延的关键,柑桔木虱也就上升为柑桔第一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8.
柑桔粉虱又称桔黄粉虱、桔绿粉虱、通草粉虱,由于其成虫体和翅上均被白色蜡粉,肉眼看为白色,故果农称其为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害虫。柑桔粉虱寄主多,食性杂,喜荫蔽环境,通风透光不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柑桔粉虱、柑桔煤污病在湖南湘西椪柑主栽区严重发生。据调查统计,柑桔煤污病重发生区,病叶率与病果率均在75%以上,柑桔粉虱成虫盛发期,平均每株成年桔树发生5 000~9 000只。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认为:生态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用药和施肥是柑桔粉虱、柑桔煤污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浙江省桔园是昆虫群落中粉虱,柑桔木虱的亚群落结果,调查发现,柑桔粉虱类8种,粉虱类天敌24种,其中寄生蜂7种,捕食性天敌20种,虫生真菌5种,初步探明了粉虱类,柑桔木虱亚群落的食物网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