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钙和磷是构成骨组织的必需元素,在陆生脊椎动物身体内大约99%的钙和86%的磷都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它们在其中起骨架作用。鱼类的骨骼中也含有大量的钙而且鱼鳞中也沉积着大量的钙有报道指出在鳟鱼的皮肤内含有大约40%的钙在罗非鱼的鳞里也含有大量的钙占干重的19~24%。罗非鱼、金鱼、鲤鱼及鲜鱼在产卵和食物缺乏时鳞内的钙含量减少,但鳞对矿物质有重吸收的功能。鲤鱼、狗鱼、罗非鱼、鳊鱼及鲑鳟鱼骨骼和鳞中的Ca/P是1.5~2.1。对大多数温水鱼来说,在整个鱼体中Ca/P是0.7~1.6,磷占整个鱼体体重的0.4~0.5%。钙不仅在鱼的身体和鳞中起骨架作用,  相似文献   

2.
戎平 《饲料研究》2001,(4):38-38
鱼患竖鳞病的症状为: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有时伴有体表充血,鳍基充血。如果是因鱼波豆虫引起的竖鳞病,除有竖鳞的症状外,镜检鳞囊积液,还可发现其中有大量鱼波豆虫。 鱼竖鳞病对鱼的危害较大,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亡。要预防鱼的竖鳞病,应严防鱼体受伤,尽量缩短鱼在越冬期间的停食期。对预防鱼波豆虫引起的鱼竖鳞病,在鱼种放养前,还需用 10× 10- 6~ 20× 10- 6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10~ 30 min;也可在鱼池中,每 100 m2水面放楝树或枫杨树…  相似文献   

3.
蛋白水平对黄颡鱼体成分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Peletobagrus fulvidraco)属鲇形目,鳞科,黄颡鱼属,是一种小型底栖杂食性偏食动物性饵料的优质名贵经济鱼类,现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人工养殖对象之一。随着养殖规模化的推进,黄颡鱼的营养与饲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就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黄颡鱼饲料利用和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黄颡鱼饲料利用和鱼体生化成份的影响,以期为黄颡鱼的养殖和营养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农村养殖技术》2006,(9):47-47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鱼鳞是特殊的保健食品。它含有较多的卵鳞脂,把脂肪球分解成乳状液与水交溶,有增强人脑记忆力,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鱼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高血压及心脏病的作用。鱼鳞中还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尤以钙、磷含量高,能预防小儿佝偻病及老人骨疏松与骨折。  相似文献   

5.
1检验鱼粉质量按SC118-83标准要求鱼粉应用双层袋包装,袋上应刷有商标、品名(包括等级)、净重、生产批号、生产厂名。具有鱼粉正常味,无异臭或焦灼味。一级品为黄棕色,二、三级品为黄褐色,各包色泽应一致。多处取样总量在1千克以上时,应充分拌匀用四分法多次去舍后余50~100克待检。其他饲料取样也应用此法。1.1鱼体成份及掺杂物检验取样品约10克过40目筛,首先要观察有大量的可见的鱼体成份。我国沿海产的小鱼鱼粉的筛上物中可见有小鱼眼、小鱼脊椎骨,进口鱼粉中可见大鱼鱼鳞(鱼鳞有同心圆)及破碎的白色鱼骨等鱼体成份。鱼眼、骨、鳞少可定…  相似文献   

6.
鱼出水死后,特别是在高温下,很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而导致腐败变质,有时能引起食物中毒和感染一些寄生虫病,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对上市的鱼要进行认真检验,以保证食用安全。现介绍几种感观检验方法: 一、鱼的体表状态:鲜鱼的体表沾有少量透明、均匀分布的粘液附着;鱼鳞牢固地固着在鱼体表面,不易剥落;鱼腹无膨胀现象,肛门发白向腹部紧缩无污染,无内容物外泄。变质鱼体表粘液略淡无光,污  相似文献   

7.
防治鱼打粉病便方林家义,林乐峰(江西省龙南县程龙镇兽医站341715)鱼打粉病又叫白鳞病,是因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鱼体致病。病鱼在发病初期,在池中拥挤成团,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和背部先后出现白色小点,并逐渐向尾部、身体两侧、头部等处蔓延扩大,以致连接...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防治鱼锚头鱼蚤病钟清莲,林峰,林嵩海(江西省龙南县程龙种养服务部,341715)鱼锚头鱼蚤病又叫针虫病,是由锚头鱼蚤侵入鱼体而引起。鱼体被虫体侵入后,呈现不安,食欲减退,继以身体瘦弱,游动缓慢、由于锚头鱼蚤的侵袭,病鱼鳞片被腐烂,病灶周围发炎红...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防治鱼锚头鱼蚤病简方林乐峰,林家义(江西省龙南县程龙镇兽医站341715)鱼锚头鱼蚤病又叫针虫病,是由锚头鱼蚤侵入鱼体而引起。该虫体侵入鱼体后,鱼呈现不安、食欲减退,继而身体瘦弱,游动缓慢,鳞片腐烂,病灶周围红肿,并常有其它病原菌寄生。此病主要...  相似文献   

10.
日本养鱼配合饲料发展动态日本对鱼用配合饲料的研究极为重视,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饲料营养品质与鱼的生长、肉质、体色、肉色的关系;二、利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研究:三、开发有效的营养强化饲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增强鱼体抗病力;四、亲鱼专用配...  相似文献   

11.
泔水是宾馆、饭店的废弃物,因含残余的馍、米饭、鸡、鱼、肉、蛋以及清理餐桌的畜骨,鱼刺、菜汤,还有加工菜时的鱼肠、鱼鳞、鸡肠、蛋壳、菜叶、果皮和淘米水、刷锅水等,营养丰富,是猪的一种好饲料.   ……  相似文献   

12.
<正>竖鳞病是鱼体受伤后感染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引起鳞囊内积聚液体导致鳞片竖立的一种疾病,也叫鳞立病、松球病、松鳞病,该  相似文献   

13.
泰山赤鳞(螭霖)鱼现状与保护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赤鳞鱼是一种小型野生鱼类。据《泰山药物志》记载"本品因螭头喜霖而得名",又名螭霖鱼。因鱼翅上有红边,鳞片闪金光,故称"赤鳞鱼",古称汶鱼。当地也有人把此鱼叫作时鳞鱼、石鳞鱼、斑纹鱼等等。赤鳞鱼形体虽小,但光彩熠熠,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14.
鱼出水死亡后,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里,很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而导致腐败变质,有时能引起食物中毒和感染某些寄生虫病,危害人的健康。为此,对上市的鱼要进行卫生检验,保障食用安全。 以下是笔者多年来鱼类感观检验鲜度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鱼的体表状态。鲜鱼的体表沾有少量而透明均匀分布的粘液附着;鱼鳞牢固地固着在鱼体表面,不易用手剥落;鱼腹部无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15.
养殖武昌鱼体色与鳞片黑色素细胞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水产养殖,尤其是使用配合饲料养殖的淡水鱼经常会发生鱼体体色的变化,这是困扰淡水养殖和水产配合饲料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发生体色变化的鱼类以前主要是无鳞鱼,如黄鳝、塘鲺、黄桑鱼、斑点叉尾鲴、长吻鲍等。目前发现在有鳞鱼类,如武昌鱼、草鱼、鲤鱼等中也经常发生体色变化。体色变化的主要特征是颜色变浅(变白),同时,在体色变化时体表粘液减少或没有了粘液,体表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在一些地方将这种变化称为“鱼体发毛”。目前针对养殖生产中出现这类问题的研究报告不多,  相似文献   

16.
秦岭细鳞鲑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俗称花鱼、梅花鱼、金板鱼、闾花鱼、五色鱼、闾鱼,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冷水性鱼类,属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由于秦岭细鳞鲑是在地理上分布最南的两种鲑科鱼类之一(另一种为川陕哲罗鲑),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李思忠(1966)将其定为细鳞鲑的地方亚种。  相似文献   

17.
目前黄颡鱼的市场价格坚挺,日常售价为30~40元/kg,过年前后价格高涨。放养一年的黄颡鱼,尾重可达50~75g,亩产可达150~200kg。但是黄颡鱼由于受鱼体无鳞特点的限制,在高温、水质不良、投料不当和渔池中细菌、寄生虫等危害,会引起鱼  相似文献   

18.
(一)竖鳞病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用手指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常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出血发炎,脱鳞处形成红色溃疡,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表现游动迟钝,呼吸困难,继而腹部向上,持续2~3天后死亡。该病病原体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越冬鱼类易感染病菌,  相似文献   

19.
水霉病 症状:鱼体表面局部鳞片脱落,表体发霉或长毛;游动失常,食欲下降,逐步消瘦后死亡。防治方法:(1)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鱼体不受伤。(2)在投放鱼种时可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10min。浸洗鱼种时间可根据气温和鱼承受能力而定。(3)可用生石灰40~60g/m^2对水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20.
1鱼类的生理特点及鱼肉的化学成分1.1生理特点1.1.1外部形态鱼体一般呈纺缍形,两侧扁平,有侧线,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鱼的皮肤具有粘膜特性,皮肤表层中杂有粘液细胞,分泌粘液散布在体表,这粘液有阻止外界微生物侵入鱼体内的作用。多数鱼类的皮肤上覆有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