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牛双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属于单胎动物,通常1胎产1犊,在自然状态下的双胎率极低,仅为0.15%-2.99%。 1 母牛的双胎效应双胎可使母牛的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对母牛来说, 其单产的产肉量增加;产奶量提高;终生产犊数多;孪生母牛的繁殖性能正常,而犊牛的生产发育不受影响。李连江等研究表明,双胎与单胎犊牛初生重差异显著, 而24月龄时体重差异不显著。双胎犊牛在初期生长较  相似文献   

2.
黄牛双胎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牛为单胎动物,对豫西75000头秦川及秦川杂种母牛连续两年(1990~1991)的调查资料表明,黄牛的自然双胎率为0.0078%。1990~1992年,我们利用超数排卵原理,在豫西地区对518头秦川及秦川杂种母牛进行试验,研究出了一种复合激素配方。将该复合激素于发情周期第17~18天注射于207头母牛的左臀部肌肉,待发情后配种,使母牛每个情期双卵发育率达到75.84%,双卵排放率达到70.04%,受双胎率达到43.31%,活产双犊率达到22.92%。试验证明,使用该双胎素可大大提高母牛双胎率,为加速养牛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型黄牛双胎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应用改进后的双胎素新配方,在豫西地区对152头秦川母牛进行试验,使152头母牛的情期双卵发育率达到76.5%,双卵排放率达到69.7%,双胎妊娠率达到57.63%,活产双胎率达到40.68%,试验证明,黄牛双胎素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可以进行推广应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初产母牛女儿与经产母牛女儿在生产性能及体高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就我场5年来所有初产母牛女儿和经产母牛女儿进行统计对比。1方法把1991~1995年出生的初产母牛女儿269头。经产母牛女儿476头、进行一胎产奶量比较。这些母牛饲养方式、方法、环境、饲料等条件相同。2分析比较现将其比较结果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见表1.表2。表1—胎产奶量比较夫2一胎休高比较3结论通过初产母牛女儿与经产母牛女儿一胎产奶量及体高对比.进行差异显著生分析.其结果井不显著.从而说明初产母牛女儿与经产母牛女儿在生产性能和体高方面不存在明显差…  相似文献   

5.
牛是典型的单胎动物,通常一胎只产一犊,自然状态下双胎率仅为1%~4.6%,繁殖效率低,极大的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一胎双犊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繁殖效率,扩大种群.减少基础母牛的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牛繁殖机理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工诱导可使母牛双胎率达到20%~70%。  相似文献   

6.
发展乳牛和肉牛生产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是母牛的繁殖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内母牛能够繁殖后代的能力。Niein等(1989)通过对大量母牛产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在自然状况下牛的双胎率极低.仅为O.15-2.99%。自3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开展人工诱导多胎的研究,使双胎率达到20-70%。张文等(2001)采用促性腺激素处理,  相似文献   

7.
诱发母牛双胎是一个很有趣的、正在努力研究的课题。母牛的双胎并不多见。在自然繁殖状况下,母牛的双胎率一般在1—4%。斯坎伦等(1974)报道,在2323次妊娠中有2.8%的双胎率;杨利国(1987)统计了5135头黄牛,双胎率为0.15%,母牛双胎与牛的品种和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肉牛的双胎率高于奶牛,如西门塔尔牛(肉牛)的双胎率为5.18%,黑白花奶牛的双胎  相似文献   

8.
牛双胚胎共移植是指1次移植过程中,在子宫内同时放置2枚胚胎,使母牛1次妊娠生产2个后代,从而显著提高母牛繁殖效率的方法。笔者针对西南山区的肉牛养殖情况,探讨了在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的F1代母牛中开展双胚胎共移植的可能性与效果。笔者共选择9头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的后备母牛作为受体牛,经过同期发情处理后,将18枚安格斯牛冷冻胚胎移植入受体牛体内(2枚胚胎/头)。移植后75d进行直肠妊娠检测,发现有7头母牛成功妊娠,其中双胎母牛5头,单胎母牛2头,妊娠率为77.8%,双胎妊娠率为71.4%,产犊率为133.3%。本研究结果表明,牛双胚胎移植技术能显著提高母牛繁殖率,值得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9.
影响奶牛繁殖力的主因10则白淑声,黄德斌(省畜牧兽医学校150011)于志民,李玉杰(双城市畜牧局)母牛的繁殖力是遗传力较低的性状,主要受环境条件影响。影响奶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综述如下:1.产双胎:牛属于单胎动物,双胎率很低,一般不超过3%。产了双胎...  相似文献   

10.
促卵泡生成素受体基因的SNP对牛双胎性状的标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秦川牛和荷斯坦奶牛的双胎母牛和单胎母牛为实验材料,以牛的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作为标记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用SNP法进行了多态检测。结果发现,在秦川牛的双胎母牛中突变率为60%(6/10),而在单胎母牛中突变率为20%(2/10);在荷斯坦奶牛中,双胎母牛突变率为31.25%(5/16),单胎母牛突变率为6.67%(1/15);由此可见双胎牛和单胎牛二者之间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的突变率差异明显。这表明选择FSHR基因的10个外显子有可能作为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经序列分析发现在FSHR基因的第1506个碱基发生了突变(T→C),但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牛属于单胎动物,通常一胎产一犊,在自然状态下牛的双胎率极低,仅为0.15%~2.99%,肉牛的双胎率仅为0.5%。低繁殖率极大地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使得提高牛的繁殖率成为国内外养牛业研究的热点课题。从牛双胎的效应、影响牛双胎的因素、提高牛双胎率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牛双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牛双胎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双胎可显著的提高生产效率,对母牛和犊牛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不利之处是异性双胎造成母犊不孕、。双胎是可以遗传的,双亲的影响较大;不同品种间的双胎率差异显著;另外胎次、季节、营养均影响双胎率。目前常用的提高双胎率的方法是通过遗传选择、激素诱导、激素免疫、胚胎移植等方法。但如果结合标记辅助选择法(MAS)、性别控制、及转基因与克隆技术将有助于快速提高双胎率,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3.
黄牛双胎素的研究任培欣(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471003)我们拟用超数排卵原理,通过大规模的筛选试验,研究出一种双胎复合激素配方。通过使用这种双胎素,使黄牛的双胎率由0.0078%(对豫西7.5万头秦川及秦川母种母牛的统计)提高到20%以上。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4.
分析比较了497头西门塔尔母牛及其后代的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自第4胎以后,配种指数呈上升趋势。妊娠天数在胎次间差异不大,一般在285d左右。在出生犊牛性别方面,除头胎外,2~5胎之间差异不大。头胎到第5胎,双胎率较高,6胎以后几乎没有双胎。有些公牛的后代性别差异不大,有些公牛的后代公母比例相差很大。母牛与公牛一样,对后代的性别同样产生类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选购奶牛时,除从体型外貌、乳房发育、生长发育等外表和系谱进行选择外.还应重视繁殖性能的选择。尤其在选购犊牛或后备奶牛时.更要谨防异性挛卡不育母牛。正常情况下,奶牛双胎率仅3.5%左右.异性挛生率更低,在监床上只偶尔遇到。但我们在这二年被邀请对两批后备奶牛进行诊断时.却发现异性挛生母牛占60%多.应引起大家注意。  相似文献   

16.
J.  L.  Martin  淮亚红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5):156-156
我们用了3年时间研究了170头小母牛的母亲怀孕后期和泌乳早期营养对其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母牛按照2×2因素处理设计。怀孕后期试验组母牛或者每天补充0.45 kg含有42%的粗蛋白质补充料(PS组)或者不补充粗蛋白质(NS组)。在泌乳早期试验中,所有来自怀孕后期处理组的母牛被饲喂干草或者放牧在地下灌溉的草场。试验结果表明,母牛营养对其女儿的出生日期和出生重影响不显著(P>0.10)。饲养在牧场和PS组的试验母牛其女儿205 d出生重要高于饲喂干草和NS处理组(P=0.02;P=0.07)。PS组母牛妊娠诊断女儿体重较大(P<0.04),但泌乳早期母牛营养对其女儿体重没有影响(P>0.10)。怀孕后期和泌乳早期母牛营养对女儿初配年龄或青年母牛转群率没有影响(P>0.10)。泌乳早期母牛的营养差异对女儿受胎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10)。来自PS组母牛的女儿受胎率较高(P=0.05),并且在第一胎产犊季节的第21 d产犊的比例较高(P=0.005)。母牛营养对女儿的平均产犊时间、难产率以及初产季节犊牛出生重没有影响(P<0.10)。PS组母牛的女儿在第二胎繁殖季节的体重较大(P=0.005),而它的体重并不受泌乳早期母亲营养状况的影响(P>0.10)。母牛营养不影响女儿的平均日增重(ADG)或者饲料转化效率(G∶F)。如果泌乳早期母牛被饲喂干草,那么PS组母牛的女儿较NS组有较高的干物质摄入量(DMI)(P=0.09)和剩余采食量(P=0.07),但如果泌乳早期母牛被放牧在草场上,情况就不是这样。PS组母牛的女儿断奶重、初配体重、第一次妊娠诊断和第二次繁殖季节体重较高。在泌乳早期,放牧在草场的母牛女儿有较高的断奶重,而不是断奶后重。尽管初配年龄和青年母牛转群率相似,PS组母牛的女儿第一胎产犊季节在第21 d产犊的比例较高(P=0.05),并且受胎率比NS组母牛的女儿高。总之,这些结果表明母牛营养对女儿断奶后体重和繁殖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诱导母牛双胎多产,是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正在不断努力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它不仅能促进肉牛饲养业的大力发展,同时还能够改变人类食物锁链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母牛的生产潜力,推动畜牧业的发展继续向前腾飞。促使母牛(特别是肉牛)双胎多产,是通过外源性激素诱导多排卵,一产双犊。但此法双胎率低,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可使母牛双胎率提高到75%。因此,广泛的开展诱导母牛一产双胎,快速培育出良种  相似文献   

18.
改变受精环境提高奶牛生母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ml5%精氨酸于配种前20~30min输入母牛子宫内,其后再输用VB12,解冻的精液1ml。试验结果:试验组母牛受股率为85.53%,生母率为55.65%;对照组母牛受胎率和生母应分别为83.64%和46.34%。5%精氨酸和VB12解冻液的注入剂量、输入时间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证实5%精氨酸和VB12作解冻液具有提高黑白花母牛生母率的效果,对母年受胎率和犊个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且成本低,简便易行,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用适量PMSG(1350-2000IU)和纯化FSH(5mg)均能诱导母牛产双胎,其双胎率分别为42.9%(3/7)和33.3%(1/3)。输精时注射LRH-A3双胎率为50.0%(3/6),较对照组25.0%(1/4)提高25.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人工诱导母牛一胎双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MSG、HCG、氯前列烯醇,处理肉用母牛以期达到促使卵巢同时排双卵、产双犊的目的。本试验共分三组,每组5头。在母牛发情周期的不同时期,按不同的剂量及注射次数。对母牛进行药物处理。其中I、III两组产犊结果相同,5头母牛其中产单犊3头,产双犊1头,产三犊1头,双胎率20%,三胎率20%,多胎率达40%(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