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壳寡糖诱导油菜抗菌核病机理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壳寡糖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农药已被应用于多种农作物,田间使用发现其可诱导油菜抗油菜菌核病,但机理不甚明了。本试验证明此诱抗有时间依赖性,接种核盘菌前提前3 d用50μg/mL浓度壳寡糖预处理的植株有最佳防治效果,防效高达72.1%。而平板抑菌试验证明壳寡糖对核盘菌的生长没有直接抑制作用,说明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来源于壳寡糖激发的植物自身系统抗性。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油菜中重要的抗性基因BnPDF1.2可被壳寡糖诱导表达水平升高,壳寡糖还可以诱导茉莉酸生成途径中关键酶脂氧合酶(LOX)的活性升高,说明壳寡糖诱导油菜抗菌核病可能由JA/ET途径介导。  相似文献   

2.
为外源诱导剂应用于花椒蚜虫无公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叶片喷施研究水杨酸(SA)、2,6-二氯异烟酸(INA)、褪黑素(MT)、茉莉酸甲酯(MeJA)和壳寡糖(COS)5种外源诱导剂对花椒抗蚜虫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筛选防效最佳外源诱导剂的最适施用浓度。结果表明:5种诱导剂处理后均对蚜虫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以INA诱导的防效最佳,MT其次,二者诱导的防效分别为96.69%和54.32%;INA0.4~1.6mmol/L诱导的防效为89.68%~99.52%,且INA浓度越高、诱导时间越长,花椒抗蚜虫的效果越好。从经济、高效、环保的角度出发,建议INA选择0.8mmol/L为诱导花椒抗蚜虫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3.
壳寡糖对水稻抗纹枯病抗性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高效安全地控制水稻纹枯病,研究了壳寡糖诱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结果表明,壳寡糖对纹枯菌的菌丝和菌核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水稻成株期,向水稻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壳寡糖溶液,水稻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明显降低,相对防效均在50%以上,且不同浓度的壳寡糖溶液引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程度不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也不一样.浓度为50 μg/mL的壳寡糖溶液引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程度最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65.56%.壳寡糖对水稻植株进行诱导处理后,水稻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是引发水稻对纹枯病诱导抗病性的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水稻成株期,分别喷施苯丙噻二唑、壳寡糖、水杨酸、K2HPO4等4种不同浓度的诱导因子,测定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结果表明:苯丙噻二唑和壳寡糖均可诱导水稻对纹枯病产生一定的抗病性,且相对防效均在51.33%以上,其中以0.75 mmol/L苯丙噻二唑+50μg/mL壳寡糖浓度诱导抗病性效果最为显著;水杨酸和K2HPO4对水稻虽然也可以产生一定的诱导抗性,但效果较差,如果浓度使用不当易对植株造成伤害,故不适合作诱导因子使用.处理后第3天至第5天,苯丙噻二唑和壳寡糖引发的诱导抗病性程度最强,并且这种抗病性至少可持续13d.经2种诱导因子(苯丙噻二唑、壳寡糖)处理的水稻籽粒千粒重与清水对照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接种纹枯病菌的2个处理(诱导-接种、CK-接种)的水稻籽粒千粒重低于未接种的2个处理,但是经过诱导-接种处理的水稻的千粒重高于CK-接种处理.通过测量不同处理的水稻的千粒重可进一步证明苯丙噻二唑和壳寡糖对水稻抗纹枯病有一定的诱导抗病性效果.  相似文献   

5.
玫瑰黄链霉菌活性代谢产物诱导黄瓜白粉病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活性代谢产物RM对黄瓜幼苗的诱导抗病性,通过筛选不同浓度RM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得出最佳诱导抗性浓度;采用试剂盒对RM诱导后接种白粉病菌的黄瓜幼苗进行防御酶活性以及活性氧含量变化情况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RM对黄瓜白粉病的最佳诱抗浓度为100 mg/L,施用RM后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6.
在水稻的成株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BTH溶液,48h后接种纹枯病病原菌,水稻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相对于对照都明显降低,相对防效都在54%以上.且不同浓度的BTH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不同,浓度为0.75mmol·L-1的BTH诱导效果最佳为63.59%.用0.75mmol·L-1的BTH处理成株期水稻植株,采用比色法测定处理后10d内水稻叶片中POD与PPO活性.结果表明,BTH处理或接种均可使水稻植株中这2种酶活性提高.BTH诱导POD与PPO酶活性系统的增强与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弱致病菌株诱导黄瓜抗枯萎病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从黄瓜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到的尖孢镰刀菌的弱致病菌株(F01、F02)的10^7/ml孢子悬浮液注射接种到黄瓜4叶期的幼苗上,间隔一定时期后,再注射接种强致病菌株(F03),可诱导黄瓜对枯萎病产生抗性。诱导接种后间隔期为5d的防效可达63%-92%,间隔期为10d的防效可达69%-100%,随着时间延长,防效下降。本文还对其它接种方法诱导黄瓜抗枯萎病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褐藻酸寡糖诱导下大豆中大豆抗毒素的累积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新型诱导剂褐藻酸寡糖诱导大豆生成大豆抗毒素(glyceollins)的最佳条件和累积规律。【方法】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经褐藻酸寡糖溶液诱导的大豆乙醇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并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对其组分进行确认。在此基础上研究褐藻酸寡糖的浓度、大豆的预浸泡时间、诱导过程中的大豆培养温度及湿度、黑暗中的培养时间对glyceollins积累量的影响,确定褐藻酸寡糖诱导产生glyceollins的最佳条件。【结果】褐藻酸寡糖可以作为外源诱导剂来诱导大豆累积生产glyceollins,当诱导剂褐藻酸寡糖的浓度为4%,大豆在无菌水中浸泡5 h,且经诱导的大豆在温度25℃、湿度60%、黑暗中培养4 d时,大豆中的glyceollins生成量达到最高,为0.525 mg•g-1鲜豆重。【结论】本试验结果为大豆高品质加工和褐藻酸寡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可提供试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6种药剂对茄子绵疫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药的速效性、持效性及对幼苗的安全性为判定指标,比较1种矿物源农药(46%氢氧化铜WDG)、2种微生物源农药(1%申嗪霉素AS、0.5%氨基寡糖素AS)和3种化学农药(50%烯酰吗啉WP、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DG、23.4%双炔酰菌胺SC)对茄子绵疫病的防效,筛选适合茄子绿色生产的用药技术。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d,50%烯酰吗啉WP750倍液防效最佳,46%氢氧化铜WDG 500倍液与1%申嗪霉素AS 250倍液防效次之,差异不显著;药后5 d和7 d,23.4%双炔酰菌胺SC 750倍液防效最佳,46%氢氧化铜WDG 500倍液与1%申嗪霉素AS 250倍液防效次之,且持效性好;因防效好、半衰期短、低毒、对茄子幼苗生长无影响,防治茄子绵疫病建议主推46%氢氧化铜WDG与1%申嗪霉素水剂,0.5%氨基寡糖素AS防效差不推荐。  相似文献   

10.
寡糖诱导向日葵抗锈病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寡糖处理向日葵植株后对锈菌侵染的抑制作用,以揭示寡糖诱发子在细胞学水平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寡糖喷雾处理向日葵叶片,2 d后接种锈菌,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对寄主及病原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诱导处理后有部分夏胞子向内凹陷,萌发受到抑制。寄主细胞对于病原菌的侵入产生了防卫反应结构和物质。表现为寄主细胞壁加厚,染色加深,寄主细胞壁下产生黑色物质沉积;吸器壁加厚,吸器外间质变宽,部分吸器畸形坏死;细胞器变形、空泡化,最终寄主细胞解体、坏死。【结论】寡糖处理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向日葵产生对锈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1.
稻瘟菌诱导的广谱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稻瘟弱致病菌对关东51、爱知旭、新2号作诱导接种,又用稻瘟强致病菌、稻胡麻叶斑菌、稻白叶枯病菌进行挑战接种,水稻均获得对这3种病害的诱导抗性。又以稻胡麻叶斑菌为诱导因子,也同样使水稻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抗瘟性。  相似文献   

12.
以寡聚糖为诱抗剂,研究了其对黄瓜抗白粉病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结果显示,用寡聚糖诱抗剂在接种前处理黄瓜叶片,可以减轻黄瓜白粉病的发生,表现为菌落稀疏、变小,产孢期延迟、以及潜育期延长。寡聚糖诱抗剂最佳处理时间为接种前5~7d,持效期在10d以上。诱抗剂处理第一片真叶后可减轻上部叶片发病,上部叶片呈现较明显的抗病性反应特征。表明寡聚糖可诱导黄瓜幼苗产生对白粉病的系统获得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两种寡糖类激发子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壳寡糖-铈配合物及褐藻酸钠寡糖进行诱导烟草抗TMV活性测定.结果发现,壳寡糖-铈配合物具有诱抗活性,最佳诱抗浓度为10 μg/mL,低于壳寡糖50 μg/mL.结果表明,褐藻酸钠寡糖具有诱抗活性,最佳诱抗浓度为25 μg/mL.  相似文献   

14.
微型月季的试管开花诱导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微型月季茎段诱导培养无菌不定芽苗为材料,研究生根与愈伤组织情况、不同氮磷比、不同浓度的蔗糖、2-iP、ABA等处理对离体培养下花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不长愈伤组织的无菌不定芽苗的花芽诱导率最低,不生根、长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不同的氮磷比对花芽的诱导率不同,高磷低氮有助于花芽的形成;55 g/L的蔗糖浓度较其他浓度对花芽的诱导效果最好;外源激素处理中,2-iP和ABA均不利于花芽的诱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氨基寡糖素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氨基寡糖素不同浓度及不同处理时间对玉米进行拌种处理,考察玉米壮苗各指标。[结果]氨基寡糖素处理效果与氨基寡糖素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关系密切,只有氨基寡糖素浓度和处理时间搭配适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结论]有利于玉米壮苗的处理方式是氨基寡糖素浓度为5.0%拌种、放置12 h晾干。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李Nubiana离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ubiana叶片为试材,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及褐变调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ubiana叶片愈伤的诱导及继代培养以WPM附加BA 0.5 mg/L和2.4-D 2.0 mg/L的培养基上效果最好;0.1%的柠檬酸(CA)具有明显地促进愈伤组织生长、抑制褐变的作用,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效果最差;3%的葡萄糖(Glu)最适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获得较好的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条件是:WPM BA 0.5 mg/L 2,4-D 2.0 mg/L Glu 3% CA 0.075%~0.1%,暗培养28~30 d。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处理对不同种植方式的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生长特性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矿区排土场农林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北排土场(复垦20年)设置向日葵单作、向日葵玉米间作、向日葵大豆间作等三种种植模式,设接菌(I)、绿肥(G)、接菌+绿肥(IG)、风化煤+绿肥(GW)、接菌+绿肥+风化煤(IGW)与不接种对照(CK)六种处理。试验测定了试验小区土壤基本值及不同种植模式对向日葵株高、地径、花盘直径、单株净籽粒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的影响,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脲酶、磷酸酶活性与易提取球囊酶素含量均为向日葵玉米间作与向日葵大豆间作整体高于向日葵单作;向日葵单作与向日葵玉米间作净光合速率整体高于向日葵大豆间作,向日葵单作及向日葵大豆间作的气孔导度区间整体高于向日葵玉米间作。同一种植方式中,向日葵单作、向日葵大豆间作、向日葵玉米间作花盘直径最大值分别在接菌+绿肥+风化煤(IGW)、绿肥+风化煤(GW)和接菌(I)处理(P<0.05);向日葵单作、向日葵大豆间作、向日葵玉米间作净单株籽粒重最大值分别在绿肥(G)、绿肥+风化煤(GW)、接菌(I)处理。向日葵地径与Gs、Tr呈显著正相关(P<0.05);花盘直径与Tr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株净籽粒重与Ci呈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处理对不同种植模式向日葵生长及光合指标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种植模式的最适处理有差异,可为露天矿排土场农林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茄子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3种不同诱导条件对茄子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1000lx与9000lx对茄子愈伤组织诱导率无影响,但1000lx的光照强度下诱导所需时间长,且愈伤组织块致密,不易褐变。以茄子不同部位茎段作为外植体,结果是茎基部的茎段诱导率明显高于近芽部的诱导率。供试的几种苗龄中,55d苗龄的幼苗茎段的诱导率最高,而30d苗龄茎段的诱导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