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发酵试验对3株芽孢杆菌进行筛选,并确定该菌株的最佳接种量、种龄和摇床速度,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加水量94%,温度30℃,180 r/min旋转摇床48 h,此条件下发酵液的水解度达到15.9%,比优化前提高了1.92倍.  相似文献   

2.
通过发酵试验对3株芽孢杆菌进行筛选,并确定该菌株的最佳接种量、种龄和摇床速度。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加水量94%、温度30℃、180r/min旋转摇床48h。发酵液的水解度达到15.9%,比优化前提高了1.92倍。  相似文献   

3.
饲用大豆肽生产菌株的初步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发酵试验对3株芽孢杆菌进行筛选,并确定该菌株的最佳接种量、种龄和摇床速度.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加水量94%、温度30℃、180 r/min旋转摇床48 h.发酵液的水解度达到15.9%,比优化前提高了1.92倍.  相似文献   

4.
外加酶提高发酵豆粕蛋白质水解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的工艺基础上添加外源蛋白酶进行优化,以蛋白质水解度为指标,试验得到酶添加量、接种量、料水比、温度、时间5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120U/g,接种量1%、料水比1:1.2、温度35℃、发酵时间48h。对5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优化发酵方案为:加酶量50U/g、接种量1.5%、料水比1:1.2、温度35℃、发酵时间48h,发酵豆粕水解度从对照的16.25%提高到37.29%,提高了1.3倍。  相似文献   

5.
固态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豆粕为原料,研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态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20g豆粕、1.0g葡萄糖、0.04g磷酸氢二钾和14mL水,接种时间为19h,接种量为0.8mL,发酵时间为48h;并且在此发酵条件下,豆粕蛋白的水解度达23.8。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JNB001产蛋白酶的能力,试验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从起始pH、发酵温度、接种量、装液量、菌龄等方面对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起始pH 7.0;发酵温度35℃;接种量7%;装液量35mL/250mL;菌龄18h;发酵时间36h。菌株JNB001经优化发酵条件后,测定其蛋白酶活力可高达371.66U/mL。该试验结果为无害化生物处理罐的优化设计等后续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及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4#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筛选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该枯草芽孢杆菌4#的优化培养基为0.5 %葡萄糖、0.3 %淀粉、3 %豆粕、3.08 %硫酸锰0.2 mL、0.3 %磷酸氢二钾、0.15 %磷酸二氢钾、0.05 %硫酸镁、0.02 %酵母膏、0.01 %氯化铁和0.01 %碳酸钙.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2,发酵温度30 ℃,摇床转速220 r/min,接种量10 %.进行发酵罐放大培养,最佳放罐时间18~20 h,获得的菌体数量约128亿个/mL.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豆粕为原料,采用枯草茅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对豆粕进行液态发酵,以接种量、发酵时间、初始pH、温度为因素,水解率为指标,利用L9(3^4)正交试验对不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O%,pH值为5,40℃培养48h,豆粕的水解率达78.80%。  相似文献   

9.
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培养基组成、pH值、接种时间、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因素的研究,优化了发酵法制备大豆多肽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在葡萄糖含量为2%,豆粕含量为12%,初始pH值为6.5,接入4%的菌龄为15h的液体种子,发酵时间为48h的条件下,豆粕蛋白的水解度达60%。  相似文献   

10.
王诚刚  郭芸  赵雯 《饲料研究》2023,(3):102-105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发酵豆粕工艺参数优化及其对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乳酸菌粉接种量、液料比对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工艺参数,比较最优工艺条件下发酵前后豆粕中各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影响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因素排序为发酵时间>乳酸菌粉接种量>发酵温度>液料比,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2℃、乳酸菌粉接种量1.5%、发酵时间72 h和液料比0.8 L/kg。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含量达49.64%。与发酵前相比,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发酵前(P<0.05),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降解率达97.32%(P<0.05)。研究表明,利用乳酸菌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可进一步有效改善豆粕营养价值,提高豆粕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和酿酒酵母混合菌株固态发酵法生产大豆多肽饲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分泌蛋白酶降解基料中的蛋白质,使其分解成小肽;利用米曲霉将淀粉和纤维素降解为简单糖类物质;利用酿酒酵母分解糖类,产生醇香味,增加多肽饲料的适口性。以高温豆粕为原料,研究了发酵培养基组成、接种菌配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发酵豆粕中多肽得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豆麸比为8:1(m:m),加蜜量为2%,混菌菌种比(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酿酒酵母)为5:1:1(V:V:V),加水量为120%,接种量为25%,发酵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96 h。最终发酵物中多肽得率达54.89%,发酵产物中多肽含量为21.47%(干基)。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3种发酵增效剂对发酵豆粕肽含量的影响。在复合菌剂接种量为0.5%,无氧发酵48 h后有氧发酵24 h条件下,以正交试验的方式对发酵增效剂在发酵豆粕基质中添加量、发酵温度、料水比进行优化。分别得到3种发酵增效剂最适宜的添加条件。发酵豆粕肽含量随3种发酵增效剂添加量增大而提高(P<0.01)。发酵增效剂Ⅰ组中,发酵温度为41℃时最佳,料水比4:6最适宜,最优条件组合发酵豆粕肽含量观测值为18.99%;发酵增效剂Ⅱ组中,发酵温度39℃或41℃时最佳,料水比3:7最适宜,优化后发酵豆粕产肽量观测值为17.57%;发酵增效剂Ⅲ组中,料水比3.5:6.5或3:7时最适宜,优化后发酵豆粕肽含量观测值为19.67%。通过抗原蛋白抽提及SDS-PAGE分析可知,在发酵基质中添加发酵增效剂可以改善豆粕中抗原蛋白降解程度。比较最适宜添加条件下3种发酵增效剂对肽含量的提高效果可知,发酵增效剂Ⅲ对发酵豆粕肽含量提高效果最佳,在39℃、3:7料水比、5kg/t添加量条件下可使发酵豆粕肽含量提高208.31%。  相似文献   

13.
青年猪空肠粘膜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YZ-11。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无机盐、碳源等对菌株发酵豆粕产大豆多肽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玉米粉2.0%,大豆粕35%,KH2PO4 0.8%,含水量40%,接种量8%,发酵温度37℃,培养时间72h。发酵产大豆多肽含量为23.04%,提高了1.71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青鱼生长激素基因工程菌在豆粕中的发酵工艺,试验采用L25(56)正交设计探讨温度、pH、培养时间、豆粕质量浓度、接种量和诱导剂质量浓度等6个因素对青鱼生长激素基因工程菌的生长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明显,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发酵时间pH接种量发酵温度诱导剂质量浓度豆粕质量浓度,最优发酵组合条件为发酵时间96h、pH7、接种量5%、发酵温度30℃、诱导剂质量浓度1%及豆粕质量浓度6%。确立发酵工艺后进行10L发酵罐发酵,活菌数达到79.6亿CFU/mL,青鱼生长激素表达量占总蛋白的28.4%。  相似文献   

15.
拟利用前期筛选的分离于斜带石斑鱼肠道的短小芽孢杆菌SE5、分离于小丑鱼肠道的乳酸乳球菌17和分离于酒曲的酿酒酵母菌Sa,开发一种水产专用发酵豆粕。先通过控制因素,确定复合菌株的配伍比例、接种顺序、最适接种量、温度、料液比和发酵时间,然后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结果显示:以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为指标,最佳发酵工艺为:短小芽孢杆菌SE5:酿酒酵母菌Sa:乳酸乳球菌17比例为2:2:1;分别在0 h接入短小芽孢杆菌SE5,12 h接入酿酒酵母菌Sa,24 h接入乳酸乳球菌17;发酵温度30℃,总接种量10%,发酵时间为48 h,料液比1:1。在最优工艺下,发酵豆粕中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率分别为71.48%和73.29%。  相似文献   

16.
菌种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单一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混合菌种分别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时间、pH、温度、接种量和菌种比例进行优化,比较研究菌种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混合菌种发酵豆粕比用单一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更有利于提高发酵豆粕营养水平,发酵豆粕最优的方案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混合菌种比例为2∶1,初始pH为7.5,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17.
《饲料工业》2017,(14):52-55
试验优化得到了降解豆粕芽孢杆菌Z-1生长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对发酵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进行了测定。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在摇床培养的基础上对β-葡萄糖苷酶芽孢杆菌的生长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其中包括发酵培养基的C源、N源、无机盐、p H值、接种量、发酵时间等。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对各因素的浓度和组合以及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该菌株产酶的最适条件为:糊精5.0%、蛋白胨1.0%、Cu SO4·5H2O 0.1%、Fe SO4·7H2O 0.01%、接种量3%、p H值为7、培养时间72 h。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发酵,在产酶活性上比优化前提高了35.5%,抗营养因子数量下降了61.6%。  相似文献   

18.
以脱脂米糠粕为原料,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米糠多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3 d,接种量12%,米糠粕质量分数8%,各因素对水解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接种量米糠粕质量分数发酵温度。优化后,该菌株发酵米糠粕后的多肽溶液水解度为23.16%。  相似文献   

19.
刘金萍  王士长 《饲料工业》2006,27(16):34-36
采用正交试验L1(645)筛选出植物乳杆菌N3发酵断奶仔猪料的最佳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pH值和湿度。试验结果显示,5因素对乳酸产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接种量>温度>湿度>时间>pH值;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108CFU/ml)、温度37℃、湿度65%、时间48h、pH值6.5。  相似文献   

20.
对猪源益生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Z-27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芽孢产率和生物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玉米粉1%、豆饼粉1.5%、MnSO40.03%、NaH2PO4.2H2O 0.2%、Na2HPO4.2H2O 0.4%,初始pH值7.0,250 ml三角瓶装量50 ml,接种量2%,摇床转速220 r/min,发酵温度37℃。优化后发酵液的生物量为2.33×1010 cfu/ml,芽孢产率达96.0%,为该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