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的分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建立的中国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进行分区设计,将其分为5个区,包括种质资源保育核心区、映山红类保护展示区、常绿杜鹃类保护展示区、杜鹃栽培品种保护展示区和马银花类保护展示区,并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湖南省杜鹃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利用野外调查结果和有关文献资料,分析了不同地理梯度上湖南杜鹃属植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湖南杜鹃属植物分布中心在湘西南地区;在海拔梯度上,该属植物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呈逐级增加的分布格局;其垂直分布中心在海拔800~1 500 m的范围内,水平分布中心在北纬27°~25°和东经108°~114°之间,其中映山红亚属的海拔跨度最大,为海拔50~2 000 m。  相似文献   

3.
《湖南林业》2011,(2):F0002-F0002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于1985年成立,是长沙市一块宝贵的绿地,面积1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园内现有引种驯化、迁地保育植物208科900属2328种,已建成樱花园、木兰园、杜鹃园、竹园、珍稀植物园等10个植物专类园,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是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4.
利用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对浙东四明山有野生分布的6种杜鹃花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为区域内野生杜鹃花的资源保护、种群恢复、种质创新提供科学依据。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6种野生杜鹃花遗传多样性差异明显,云锦杜鹃、马银花、羊踯躅遗传多样性高,映山红、满山红次之,珍稀濒危植物华顶杜鹃遗传多样性最低。6种杜鹃花遗传距离为0.203~2.173,亲缘关系为0.114~0.816,满山红和马银花的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和华顶杜鹃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数据显示6种杜鹃种群间遗传分化很大、基因交流受阻。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中,6种杜鹃花聚为4类,华顶杜鹃和映山红、满山红聚为1类,佐证了华顶杜鹃属于映山红亚属轮生叶杜鹃组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林业科学》2021,57(2)
【目的】准确界定物种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前提。鉴于叶绿体片段无法区分贵州百里杜鹃区域的杜鹃花属植物,本研究采用基于基因组水平的RAD-seq技术探讨该区域杜鹃花属的系统进化关系,以期为复杂植物类群的物种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百里杜鹃保护区的34种杜鹃花进行RAD-seq技术测序,统计测序深度、覆盖度及多态性位点等基本指标;用de novo方法获得高质量SNP位点,以Tajima’s D为指标筛选中性的SNPs,最后用中性SNPs通过fastStructure、PCA、GCTA及IQ-Tree软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聚类与系统树构建。【结果】共获得42 083个高质量SNP位点,其中28 983个为中性SNP位点。基于PCA、fastStructure及系统发生树的分析结果,支持目前34种杜鹃花在亚属水平的形态学分类处理,6个亚属中的常绿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羊踯躅亚属和映山红亚属能明显分开,而糙叶杜鹃亚属与杜鹃亚属不能区分开,表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近。物种水平能区分绝大部分的种,相比前期研究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一些形态特征极相似的种如繁花杜鹃与皱叶杜鹃无法区分。【结论】RAD-seq数据产生大量的中性SNP位点,可在亚属水平和物种水平区分百里杜鹃保护区杜鹃花属的大部分植物,同时证实RAD-seq技术在复杂植物类群的物种分类方面相比传统分子标记,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对湖南杜鹃属植物进行野外调查、资料收集、标本鉴定,确定湖南自然分布杜鹃属植物62种1变种,隶属5亚属8组16亚组,其中特有种有13种.湖南杜鹃属植物资源种类较多,珍稀特有植物丰富,表型性状多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AD-seq技术在中国杜鹃花复杂类群分类与物种界定方面的优势。[方法]本研究对杜鹃花属85个种进行了RAD-seq测序,评估了数据的基本特征;同时,以马缨杜鹃基因组作为参考,获得高质量SNP位点,并进一步通过ADMIXTURE、PCA、GCTA及FastTree软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聚类与系统树构建。[结果]本研究中85份材料比对至马缨杜鹃的平均比对率87.52%,在参考基因组上的平均覆盖度为5.21%,最终获得了620 371个SNP位点。基于PCA、Structure聚类及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结果,本研究支持目前在亚属水平(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羊踯躅亚属、映山红亚属和长蕊杜鹃亚属)的形态学分类处理,并突出了鳞片在杜鹃属植物分类中的重要作用。[结论]RAD-seq数据产生的大量SNP位点可区分杜鹃花亚属和组内的大部分物种,说明其在复杂类群分类与物种界定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对武汉植物园引种成功的樟科植物进行了统计,结合植物园近年的樟科引种记录,对中国樟科植物在武汉植物园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科植物中,在原产地分布范围广、分布密度大的物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引种成功率高;在各属中,樟属、黄肉楠属和山胡椒属引种成功率最高,琼楠属引种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9.
湖南杜鹃花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杜鹃属植物的分类、分布、演化及开发利用历史,着重探讨了湖南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其与杜鹃属植物分布繁衍的关系,分析了杜鹃属植物的利用前景.结果表明:杜鹃属植物是全球广布的木本植物,历经一千多年的繁衍,形成了种数达1000种的种群;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杜鹃花王国,约分布有570种,目前,仅新疆和青海两省未见野生杜鹃踪迹,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均有原生杜鹃生长,中国喜马拉雅地区,即以四川·西藏为核心的区域是中国杜鹃花的多度中心和多样化中心.经考证,湖南产野生杜鹃53种1亚种1变种,隶属于4个亚属,湘西南·湘南·湘西北是湖南杜鹃的主要分布区.同时,提出了开发利用野生杜鹃的思路,建议引种驯化先行,以杜鹃的种植创新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初,九江市林科所从庐山植物园引进抗寒性较强的18个品种杜鹃属植物进行实生苗驯化栽培;次年对其中表现良好的8种植物进行扦插繁殖,2010年精选出5个优良品系苗木进一步驯化栽培。通过连续3年的栽培繁育,筛选出适应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且抗寒性较强的杜鹃属优良品种,供今后大面积繁育推广,从而为丰富城市绿化植物品种,构建城市生态景观的配置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地栽杜鹃花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是地栽杜鹃花生产大省,2006年全省种植面积1600 hm2,年产苗木1.8亿株,年销售额1.2亿元,分别占全国种植面积、年产量及年销售额的50%、56%及46%。品种主要有春花杜鹃和夏花杜鹃两大类,产品主要是扦插苗和1~2年生移栽苗,90%以上苗木用于绿地密植、模纹花坛等,是目前我国亚热带地区园林绿化造景效果最为丰富的花灌木之一。为提高地栽杜鹃花苗木生产的技术水平,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湖南省林科院主持制订《地栽杜鹃花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省级地方标准,本文对地栽杜鹃花苗木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水胡黄天然次生林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两个地点所有物种的共有度为0.681;通过调查,标准地中共记录植物物种60种,分别隶属于39科、54属,其中乔木16种、灌木14种(藤本2种)、草本30种;茂林河林场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建设营林所,其丰富度指数为30,Shannon-Weiner指数达到2.602,均匀度指数为0.914,优势度指数为0.116;而且两个地点的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调研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林业厅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有关问题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考察结果认为:退耕还林是民心工程,生态工程,富民工程。文章还指出了退耕还林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4.
探讨湘西北石漠化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木丛4种典型植被类型各土层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及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C、全N和全P的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下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C和全P均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丛。2)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0~20 cm土壤有机C比灌木丛分别高出了158.98%和64.87%;土壤全N和全P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仅为0.26和0.21,属弱变异,在4中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层间,其值比较稳定。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和C/P均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丛>针叶林,其中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0~20cm土壤C/N显著高于针叶林和灌木丛,分别高出了132.98%和92.72%;土壤C/P和N/P的值较稳定,变异幅度较小,变异系数仅为0.23和0.25,属弱变异。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C和全P与土壤化学计量比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土壤C/N与有机C和全P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C/P与土壤有机C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N/P与土壤有机C和全P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5)主成分分析表明,阔叶林对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丽水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丽水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的10个主要乔木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及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大小顺序为:甜槠>木荷>褐叶青冈>青冈>苦槠>米槠>枫香树>石栎>虎皮楠>多花泡花树;(2)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于0.4的仅有36对,占80%,表明群落内物种对资源利用相似性程度较高;(3)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4的共有38对,占84.44%,说明生态位重叠的程度很高。  相似文献   

16.
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樟树幼苗进行光合指标的测定,探究樟树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自我调节与适应性,为苗期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1)在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重度胁迫(SS)的条件下,樟树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a/b均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胁迫结束时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且重度胁迫(SS)时叶绿素含量下降程度较大,叶绿素a下降幅度略高于叶绿素b,导致叶绿素a/b的比值下降;2)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浓度(C_i)在干旱条件下持续下降,在重度干旱(SS)条件下下降幅度最高,各组间差异性显著(P <0.05);3)轻度干旱(LS)与中度干旱(MS)下胁迫结束时水分利用效率(RWUE)高于对照组,重度干旱(SS)则略低于对照组;4)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一年生香樟幼苗可通过调节叶绿素含量与水分利用情况来适应干旱逆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外源亚精胺防御红椿干旱胁迫生理损伤的最佳浓度,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外源Spd多浓度预处理+干旱胁迫处理试验,并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6个生理指标的观测数据和最佳浓度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4种外源亚精胺溶液对6个生理指标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防御效果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 <0.01)。2)1 mmol/L和2 mmol/L外源Spd预处理对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4个生理指标的防御效果更好,且均遵守干旱胁迫程度越轻则生理损伤防御效果越好的规律;而不同浓度外源Spd预处理对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防御影响并未发现明显规律。3)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4种外源Spd浓度进行筛选,发现2 mmol/L外源Spd溶液的综合评价值最大,为4种参试浓度中的最优浓度。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云南松毛虫种群动态及其最佳诱集波长,利用8种不同波长范围的诱虫灯,在云南松毛虫虫口密度较高的湖南省武冈市开展了诱集试验,分析了云南松毛虫最佳诱集波长和种群动态及雌雄性比。研究结果显示:1)试验诱虫灯中5#效果较好,8#诱集效果较差;2)羽化初期(10月8日之前),诱集的云南松毛虫雄虫数量高于雌虫;3)10月9日开始,每日诱集云南松毛虫雌虫数量均高于雄虫(雌虫占总数量的50%以上,高峰时达到77.78%);4)试验所用诱虫灯除8#外,其余诱虫灯诱集数量与总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每种诱虫灯诱虫量都能够反映云南松毛虫种群动态变化。5)总体上,诱集的云南松毛虫雌性较多,从侧面表明云南松毛虫在林间雌虫占多数。本研究为利用频振式诱虫灯监测和防治云南松毛虫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采自贵州(梵净山)、黑龙江和辽宁的扁蜂科Pamphiliidae齿扁蜂属Onycholyda tukeuchi的两新种:梵净山齿扁蜂Onycholyda fanjingshanica sp.nov.和郝氏齿扁蜂Onycholyda haoi sp.nov.,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