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种皮预处理滇牡丹种子的吸水特性及萌发情况。[方法]测定4种不同种皮预处理滇牡丹种子萌发过程的物理吸水曲线并拟合曲线回归方程,进一步观测该批种子在15℃温箱中的萌发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滇牡丹种子吸水到饱和所需的时间为144~216 h,浸泡时间与吸水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对数曲线;萌发情况以50℃热水处理的滇牡丹生根率最高,达93.33%,其平均根长、平均侧根数、平均芽长、侧根率、萌发率均在各处理中最高;平均根长与平均侧根数、侧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萌芽率与平均侧根数、平均芽长、侧根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种皮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吸水率,减少种子浸泡时间;种子播前通过较长时间(144~216 h)的水浸泡可提高滇牡丹种子的生根率,宜采用50℃热水处理滇牡丹种子。  相似文献   

2.
以棉团铁线莲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子的吸水特性以及种子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土壤含水量和赤霉素浓度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吸水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棉团铁线莲种子萌发最低吸水量为种子原质量的83.66%;20℃是棉团铁线莲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萌芽率为89%;当土壤含水量达到20%时,棉团铁线莲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83.55%;赤霉素为200 mg·L-1时,棉团铁线莲种子发芽率最高,为78%。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蒙农红豆草花瓣转录组微卫星SSR特征进行分析,为开发新的分子标记及探明各类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蒙农红豆草突变群体中浅色花瓣和紫红色花瓣(对照)为试验材料,通过Illumina HiSeqTM 2000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组装,利用MISA软件对其所有Unigene进行SSR搜索,并对SSR分布及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蒙农红豆草转录组数据中共获得53 009条Unigene,其中6 202条Unigene上分布了8 175个SSR位点,每5.86 kb就有1个SSR位点;重复基元数量以三核苷酸为主(49.13%),二核苷酸次之(22.07%);在284种重复基元中以AG/CT类型最高(16.16%),其次为AAG/CTT(14.30%);三核苷酸基元重复次数种类最多(11种),二核苷酸次之(10种)。随着基元重复次数的增加,核苷酸数量减少。蒙农红豆草SSR长度为12~441 bp,主要集中在12~24 bp,其中具有高度多态性潜能的SSR(长度≥20 bp)有3 130条(38.29%)。【结论】蒙农红豆草SSR位点出现频率高、基元类型丰富、分布密度大、多态性潜能高,在红豆草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文冠果种子对盐碱生境的适应能力。[方法]对文冠果种子进行12组(盐分含量,分为0.2%、0.5%、0.8%3种梯度)不同盐、碱浓度的胁迫处理,分析文冠果种子的吸水和萌发特征。[结果]研究表明:种子萌发0~6h期间吸水速率最快,12~42h较稳定,54~114h吸水速率放缓,在盐胁迫和重度盐碱混合胁迫下,吸水速率明显受到抑制,其他条件下均大于对照组。在轻度胁迫和碱胁迫下,种子萌发率高于对照,其他胁迫条件下,发芽率降低明显,其中0.8%浓度(NaCl∶Na_2SO_4=9∶1)胁迫下种子发芽率最低,仅为对照的14.63%,差异极显著(P0.01)。轻度胁迫和碱胁迫对文冠果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混合胁迫和高浓度胁迫对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本试验通过研究文冠果种子的吸水和萌发特,为采用外源措施提高种子吸水能力,促进种子萌发和出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成熟时间对光萼女娄菜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的影响,测定了种子大小、吸水特性以及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以阐释种子成熟时间格局对植物在温带内陆环境中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种子大小随着种子成熟时间延后而逐渐增加;种皮具有透水性,08-03和09-30成熟的种子在吸水后48 h开始萌发,其它时期成熟的种子在吸水60 h后开始萌发.种子萌发率随种子成熟时间的延后而降低;种子最适萌发温度范围在10~30℃,完全黑暗条件抑制萌发.种子具有生理休眠特性,种皮划破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但是赤霉素处理对萌发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麻花秦艽种子吸水和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温度(4、20℃)下麻花秦艽种子吸水规律和不同浓度赤霉素、硫酸、双氧水和高锰酸钾处理的种子在光照、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供试种子在4℃和20℃时吸水规律均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分为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在20℃的最大吸水速率是4℃的1.99倍,为23.90g/h.高浓度的硫酸(4、8mol/L)和双氧水(3%、5%)可抑制供试种子的萌发,而其他浓度处理均可打破供试种子的休眠.种子发芽质量最佳条件为1.5%高锰酸钾处理10min,光照培养.在此条件下,麻花秦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6.90%、521.43%、266.71%、709.66%(P<0.01).不同处理下供试种子萌发对光的响应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以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不同萌发阶段的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含水量及CAT、SOD、POD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栀子种子含水量的变化符合一般种子变化规律,可分为快速吸水阶段、缓慢吸水阶段及重新迅速吸水阶段,在长叶阶段含水量达到最高,为86.13%。在不同萌发阶段,3种抗氧化酶活性从吸胀期开始升高,较干种子均有明显变化,变化趋势不尽相同,POD活性最先出现明显的升高趋势,SOD活性在露白阶段急剧升高之后变化趋势较平缓,CAT活性变化较大。种子萌发之后对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大大增强,3种酶的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和关联性,说明CAT、SOD和POD活性能够较好地指示栀子种子萌发后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8.
药用保护植物黄连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植物黄连(Coptis chinesis)为国家三级渐危保护植物, 通过对黄连种子萌发的多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揭示了黄连种子萌发生理与其致危机理的关系. TTC(四氮唑)染色法测得的黄连种子的生活力低, 仅为56%, 空粒和无生活力的种子占44%, 其中空粒种子占28%. 种子的吸水实验表明黄连种皮透水性较好, 完全吸水时间仅为24 h, 从而可以判断, 种皮不可能是萌发率过低的制约因素. 萌发实验显示: 22 ℃是种子较为适宜的萌发温度, 发芽率可达到52.9%. 5.0 mg/L的GA3处理后的萌发率提高最为显著, 可达71.2%, 但是过高浓度(7.5 mg/L)的GA3则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通过以上实验, 可以得出适度的温度(22 ℃)和GA3浓度(5.0 mg/L)可以显著提高发芽率. 黄连的种子生活力低, 且种子长期处于休眠, 可能是导致黄连致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软荚红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软荚红豆种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浸种方式、消毒方式、种子破皮后处理方式及育苗基质对软荚红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75℃热水浸种及破种皮后砂藏处理能极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高锰酸钾消毒及火烧土∶黄心土=1∶2的培养基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结论]该研究为软荚红豆种子播种繁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夏雪片莲(Leucojum aestivum)种子萌发的适宜环境条件,研究了夏雪片莲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不同温度处理、层积处理、超声波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雪片莲种子千粒重为58.45 g;吸水达到饱和吸胀需168 h(7 d);夏雪片莲种子具有休眠特性;随采随播和湿沙层积均有利于种子完成后熟;黑暗环境下25℃有利于种子萌发。随采随播和常温层积是夏雪片莲繁殖的关键技术措施;播种前浸种7 d后播种,有利于其种子吸涨和萌发。  相似文献   

11.
观察分析了湖南洞庭湖区南荻变种“突节荻”的染色体核型.结果如下:2n=38=22m+8Sm(4SAT)+2St+6T,x=19;1,2,3,4,6,7,9,10,11,12,13号染色体为m;5,8,14,18号染色体为Sm;15号染色体为St;16,17,19号染色体为T;5号和8号两对染色体为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绝对长度平均4.63μm,相对长度平均5.36%.最大与最小臂比值分别为8.43和1.00,平均2.66.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3.00,臂指数在50%~89.39%之间,平均64.67%,其核型属于Stebbin的2B类型  相似文献   

12.
用草原3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cv.CaoYuanNo.3)在直播和催芽条件下对受体牧草缘毛雀麦(Bromus ciliatus L.)、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的化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原3号杂花苜蓿不同发芽条件下对3种牧草存在化感效应。直播条件下对3种牧草的化感效应大小顺序为新麦草>缘毛雀麦>蒙古冰草,催芽条件下对3种牧草的化感效应大小顺序为缘毛雀麦>新麦草>蒙古冰草;草原3号杂花苜蓿发芽期和发芽后生长期对3种牧草的化感效应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西芹根水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西芹根水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西芹根水浸提液在较高浓度下(从100%到20%)对黄瓜枯萎病菌有化感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达38.07%,最低为5.25%;除了20%浓度的处理在作用时间为132h、144h时菌落直径与对照ck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浓度处理在不同作用时间里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抑制作用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并且抑制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逐渐减弱的趋势。当在10%和1%浓度下,西芹根水浸提液的处理对黄瓜枯萎病菌有化感促进作用,并且促进作用随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各浓度间的化感作用的差异性随作用时间的不同而无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腐霉对姜根茎腐烂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姜根茎腐烂的三种症状类型:青枯型、黄腐型及黄枯型;分别由青枯细菌、腐霉菌及青桔细菌和腐霉苗引起,鉴定出4种致病腐霉:P(?)(?)P.(?)P.(?)和P.(?).通过接种试验,证明腐霉对姜有较强的致病力;与青枯细菌共同为害,病将更严重,故姜的根茎腐烂不完全是细菌青枯病。  相似文献   

15.
用生长解析的方法研究了矮生菜豆生长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矮生菜豆的比生长率在整个生育期呈下降趋势。比生长率的极大值是在播种后的第2~3周,在果实发育盛期出现第二个峰值,在花芽分化期和现蕾开花期出现低谷。表示单位叶重同化能力的ULWR及全氮、全碳比吸收率的变化趋势与比生长率的变化相似。各器官的碳、氮比在花芽分化前的第3周均出现一个高峰。对生长解析的发展做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6.
瓜类枯萎病菌专化型研究简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国内外葫芦科瓜类上镰刀菌枯萎病菌各专化型的致病性,着重介绍了冬瓜专化型。并指出在我国,当前对葫芦科瓜类专化型的研究中,ArmstrongG.M&ArmstrongJ.K.1975年提出的5点注意仍然值得重视,特别是“适当的寄主年龄”。最后对采用瓜类专化型表达了作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栽培大豆幼苗期的酯酶同工酶共出现了17条酶带。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既有共同的酶带,又有各自独特的酶带,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两个种。半野生大豆有类似野生大豆的酶谱,表现了野生种的特点.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酯酶同工酶有明显不同。随着进化程度增高,酶带数目有增多的趋势.研究表明,大豆幼苗酯酶同工酶酶谱比较稳定,酶带明确,具有较为明显的种的专一性,可以做为大豆分类学和研究大豆进化关系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Using polyaerylamide gel clectrophoresis. the zymogram pattern of esterase isozymes for R. tsukushiensis var. transiens. H. vulgare and their hybrid F_1 in young routs. young spikes and flag leaves was analy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zymogram pattern of esterase isozymes displayed diversity in different organs of R. tsukushiensis var. transiens and H. vulgare. The zymogram activity and position of esterase isozyme of them at same orga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t sugges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 tsukushiensis var. transiens and H. vulgare were remote. The isozymic pattern of the hybrid F_1 mainly displayed complementary pattern of two parents and a tendency to the maternal type.  相似文献   

19.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 Schw.)的一个单芽管菌株FH_(22-1)在单孢分离的后代中出现与亲本性状明显不同的变异菌株。经鉴定,变异菌株与锐顶镰刀菌(F.acuminalum Ell.&Ev)相似。经三次连续分离证明,只能从亲本型菌株中分离出变异型菌株,其变异率为3.3-11.5%。  相似文献   

20.
滇白珠叶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井冈山产的滇白珠Gaultheria leucocarpa Bl.var crenulata(KurZ.)T.Z.Hus.鲜叶经常压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精油 Dy(沉水油)和Gx(萃取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别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从精油Dy中鉴定出7个化学成分,占该精油含量的99.96%;从精油Gx中鉴定出38个化学成分,占该精油含量的99.75%。精油Dy和Gx都含主要化学成分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前者为99.51%,后者95.93%,几乎为一纯品。同时该植物精油的总得油率最高可达3.22%。经评香、调香认为精油甜润、香气留长,适宜配成口香糖香精和牙膏香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