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了使实验室药敏结果更符合临床实际,供临床用药时参考。方法:对6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同时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33.8%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最高,依次为50%、45.5%和14.3%。对产酶组与非产酶组耐药性进行比较:发现产超广谱酶组除对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噻吩、头孢胺噻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组外,对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乙基西梭霉素、培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亦高于非产酶组,差异有显著性。此外,还发现头孢派酮作为酶底物是本院ESBL的最佳指示剂。结论:常规药敏试验未能完全反映细菌耐药情况,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可以补充常规药敏检测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菌谱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法国ATB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结果;392例87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株684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5株,28.51%)居首位,铜绿假单胞菌(160株.23.39%)和不动杆菌(133株.19.44%)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19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程度最低(耐药率为0).其次是利福平(耐药率为13.85%),对青霉素的耐药程度最高(耐药率为98.97%).对其他常用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细菌的耐药性目渐严重.随时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正确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控制感染和延缓细菌耐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应用Kirby-bauer法对临床分离的张家口市38株禽源性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判定耐药性。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安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青霉素G、强力霉素、红霉素、氟哌酸、土霉素呈现较高的耐药性,其耐药率分别高达93.7%-71.2%;对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呈现中度的耐药性,其耐药率分别为50%--37.1%;但所试菌株对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先锋VI,先锋V等耐药性较低,其耐药率仅为13.2%--5.2%。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在标本中的分布及药敏试验梁陶,冯欣,陈光远(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湛江524001)铜绿假单胞菌通常寄居于人体的肠腔、皮肤等处,外环境也可存活,属重要的机会致病菌。目前,由于多种抗生素、激素、抗癌药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人体的免疫系统受...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貂源铜绿假单胞菌流行株基本特性,对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血清型鉴定、ToxA基因检测、强毒株筛选及绝对致死量(LD_(100))测定。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和四环素不敏感,对妥布霉素敏感率为95%;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血清型为G型和B型,分别占85%和15%;20株铜绿假单胞菌均能检测出毒素基因ToxA;小鼠致死性试验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之间毒力差异很大,少数菌株如ZHDL9、ZHDL6等均表现出较强的毒力。以菌株ZHDL9为代表株建立小鼠鼻腔感染模型,采用建立的感染模型测定得菌株ZHDL9对小鼠的LD_(100)为5×10~7 cfu。由此可见,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对妥布霉素的敏感率为95%,提示该种抗生素可用于临床治疗水貂出血性肺炎,而菌株ZHDL9可作为生物制品研发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制剂中常用乳酸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微生态制剂生产选育无耐药因子的菌株提供参考,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为质控菌.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粪肠球菌为试验菌,研究了其对8大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头孢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及其他类)共3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1)长双孢杆菌对大环内酯类、头孢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及氯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抗生素均敏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耐药,对糖肽类、四环素类抗生素表现不同的药敏性。2)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对大环内酯类多数、四环素类及氯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抗生素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多数表现出耐药,对头孢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糖肽类抗生素有不同的药敏性。3)粪肠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氯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抗生素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头孢素类抗生素有不同的药敏性。  相似文献   

7.
从陕西镇坪、四川宝兴两个林麝养殖中心共采集124份样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耐药情况。结果显示,共分离出6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镇坪34株,宝兴26株。两个养殖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伤口脓汁>死亡林麝组织器官>伤皮>鼻拭子>土壤>粪便>尿液>空气,且镇坪比宝兴的总检出率高。所分离的60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趋于一致,都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亚胺培南中等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磺胺异恶唑严重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6年至2018年湖南省脑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耐药情况以及耐药菌株Ⅰ类整合子基因。方法 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出795株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分析对象,就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统计分析,2018年ICU分离的13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PCR扩增检测Ⅰ类整合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科室主要为神经外科(24.53%),其次为呼吸内科(22.26%)和重症医学科(13.21%);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20种抗生素耐药率和敏感率0-100%不等,多重耐药呈上升趋势;13株多重耐药菌株6株Ⅰ类整合子阳性。结论 及时统计细菌分布情况、药物的耐药率、敏感率,并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感染糖尿病足(DF)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琼脂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情况,分析浅部与深部溃疡的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及耐药性.结果 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3株(41.25%)是多重耐药菌,30株(37.50%)是产ESBLs,在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中90.0%(27/30)为多重耐药菌.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在多重耐药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耐药组(P<0.05);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在ESBLs阳性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组(P<0.05);深部溃疡的多重耐药菌比率、产ESBLs比率和既是产ESBLs菌又是多重耐药菌比率均明显高于浅部溃疡(P<0.05).结论 感染DF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不容乐观,其中产ESBLs和来源于深部溃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甘肃省某奶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并选择治疗用敏感药物,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采集的子宫内膜分泌物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采用K-B法测定这些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10份样本分离得到12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7株、芽孢杆菌3株、链球菌1株、假单胞菌1株。大肠杆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均不耐药;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为14.29%,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28.57%,对红霉素耐药率为57.14%。芽孢杆菌对卡那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四环素均不耐药,而对头孢噻肟、红霉素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33.33%。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对青霉素均完全耐药(100%)。链球菌对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敏感,对青霉素中度敏感,对其他6种抗菌药物耐药。假单胞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1.
从江苏北部某牛场共采集26头经四环素治疗1周的患乳房炎奶牛的奶样31份,从生牛乳中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2株,其中大肠杆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停乳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松鼠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大肠杆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林可霉素均显示出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菌株W_9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表现出多重耐药;产色葡萄球菌菌株W_(12)对林可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多重耐药;松鼠葡萄球菌菌株W_(11)对林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耐药。在9种常用的兽用抗生素中,12株分离菌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3.3%(10/12);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均仅为8.3%(1/12)。  相似文献   

12.
从江苏北部某牛场共采集26头经四环素治疗1周的患乳房炎奶牛的奶样31份,从生牛乳中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2株,其中大肠杆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停乳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松鼠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大肠杆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林可霉素均显示出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菌株W_9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表现出多重耐药;产色葡萄球菌菌株W_(12)对林可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多重耐药;松鼠葡萄球菌菌株W_(11)对林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喹肟均耐药。在9种常用的兽用抗生素中,12株分离菌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3.3%(10/12);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均仅为8.3%(1/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耐药性细菌对其他抗生素是否会产生交叉耐药性及附属敏感性。[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并选择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为目标菌株进行人工诱导,研究单一抗生素耐药菌株对其他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同时用产生附属敏感性的抗生素进行二次诱导,观察其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对ATCC 27853进行单一抗生素人工诱导试验30 d后,菌株对所诱导的药物除多肽类外均产生耐药性,对多肽类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也有所增加。对耐药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耐药菌株对同类抗生素中的其他抗生素会产生交叉耐药性,同时可能会对其他类型的抗生素产生附属敏感性,但附属敏感性的规律与交叉耐药性相比并不明显。用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二次诱导,发现有7株耐药菌株对原耐药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强,耐药性降低。[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应用抗生素期间易产生耐药性,且同时会伴随交叉耐药性和附属敏感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对有关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及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对策。方法;对确诊败血症的新生儿。入院24h内,严格无菌操作取血作血液培养,用改良K—B纸片扩做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56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菌62株。病原菌为:出生3d内发病的16例中排序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葡萄球菌属;出生3d以后发病的40例中前3位是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抗生素总敏感率:环丙沙星92.4%、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泰能)85.2%、万古霉素82.8%及头孢类抗生素70.4%。结论:出生3d内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出生3d以后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环丙沙星、亚脓培南 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中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是比较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临床标本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析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地选用抗菌素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ESBLs测定。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43.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19.4%;2种产ESBLs菌对氢苄西林、头孢唑林等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8种抗生素耐药率为54.5%~85.7%,而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出现耐药现象。结论:临床标本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应限制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了解某牛场犊牛群发腹泻后继发胸膜炎、腹膜炎并造成犊牛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采集病死犊牛肺、腹膜和肠系膜等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引起此次犊牛腹泻及胸膜炎、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E.coli O157:H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等12种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等8种抗生素敏感,表现为多重耐药。该分离菌同时携带tetB、strB、aadB、aphA、floR和TEM等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型和耐药表型不完全相同。研究可为E.coli O157:H7的防治和耐药性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98例慢性重症住院病人有关病原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8例慢性重症病人共检出127株细菌。其中真菌28株(22.0%),革兰氏阴性杆菌72株(56.7%),革兰氏阳性球菌27株(21.3%)。真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相对较高,对其余4种抗真菌药物比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3种常见病原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在92.9%~100%。常见的阳性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三者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均为100%,结论:慢性重症患者由于病情重,住院时间长,易发生医院感染,在应用抗生素时,临床医生应该关注分离菌的变迁及敏感性的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子宫内膜炎母猪子宫内细菌感染的情况及其致病性,试验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ATB自动细菌鉴定及ATB自动药敏测试法,对40头子宫内膜炎淘汰母猪和15头无子宫内膜炎母猪的子宫体和子宫角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40头子宫内膜炎母猪样品共分离到70株细菌,分离率100%,其中从子宫体共分离到47株,子宫角分离到23株;从15头无子宫内膜炎母猪中1份子宫体样品分离到2株菌,其余均未分离到细菌,分离率6.67%。72株分离菌,经鉴定主要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16种。分离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对小白鼠有较强致病力,并对28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生产母猪高淘汰率与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有关;环境中常在的条件性致病菌是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主要感染菌,并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细菌感染及时药情况,对比机械通气前后的菌群变化。方法:采集慢性阻塞性肺痰病236例的痰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皮标本细菌构成是:G^-菌78.5%,霉菌16.7%,G^ 菌4.8%。机械通气前后痰培养结果分别为G^ 菌4.6%和5.7%,G^-菌83.1%和68.7%(P<0.05),霉菌13.0%和25.7%(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致病菌以G^-菌为主,机械通气后霉菌培养阳性率增高,药敏试验显示大多数G^-菌对氨基酸甙类和三代头孢耐药情况严重,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时药率较低。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细菌下呼吸道感染和耐药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某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集68份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其中,主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菌;分别选取15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致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喹诺酮类药物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