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凡 《河北农机》2009,(3):31-32
燃料在发动机气缸中的燃烧过程.就是燃料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氧化并产生大量热的过程。为了使燃料能够充分燃烧.必须要有足够的空气。理论上.1kg柴油完全燃烧需要空气14.3kg.故对柴油机而言,空燃比为14.3的可燃混合气可称为理论混合气。若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小于14.3.  相似文献   

2.
燃料在发动机气缸中的燃烧过程,就是燃料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并产生大量热的过程。为了使燃料能够充分燃烧,必须要有足够的空气。理论上讲,1公斤柴油完全燃烧需要空气14.3公斤,故柴油机空燃比为14.3的可燃混合气为理论混合气,若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小于14.3,则意味着其中柴油含量  相似文献   

3.
甲醇缸内直喷发动机均质燃烧特性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一台四缸柴油机改造的火花点火甲醇缸内直喷发动机上,高负荷时,在进气冲程将燃油喷入缸内,形成近化学计量比的混合气来实现均质燃烧.通过对典型工况的气缸压力的测量和分析,探讨了不同参数对甲醇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缸内直喷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比原机分别提高5.88%和20.90%,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可达35.3%,远高于普通汽油机水平.甲醇缸内直喷发动机的滞燃期和急燃期随负荷的增加而变小.全负荷时,甲醇发动机的燃烧放热始点随转速的增大而推迟,滞燃期和急燃期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加.发动机循环变动随工况的变化规律与滞燃期一致.  相似文献   

4.
小型柴油机燃烧系统的试验研究省农机研究所徐亦勤在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中,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量转换效率的大小,对于柴油机的性能指标影响最大。特别是对于高速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时间很短,更加希望组织好柴油与空气充分混合,达到完...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的工作状况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喷油泵的供油情况,在喷油器工作正常的情况下,喷油泵的供油规律、供油特性以及供油时刻和供油延续时间将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有关性能,如:起动性能、动力性Ne、经济性Ge、排气烟度等。在柴油机中供油量随时间变化的供油规律(供油规律控制喷油规律)直接影响着混合气的燃烧情况,对于柴油机完善的燃烧过程应当是滞燃期短,燃烧速率高,粗暴度小,并且在混合气浓度a值近于1的情况下缓燃期短,后燃少,烟度轻。最高放热率do/dt应当出现在上止点后5”~8”曲轴转角处,由此柴油机才能获得高的功率和低的…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柴油机气缸内的混合气着火燃烧,不是如汽油机那样由火花塞点火,而是依靠高压缩比,使混合气达到高温和高压而自行燃烧的(即所谓“压燃式”)。因此,气缸压缩良好是柴油机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气缸压缩力小于标准值10%以上,气缸内的混合气便难以达到要求的温度,将使喷人气缸的燃油混合和燃烧过程变慢,燃料燃烧不完全,进而引起启动困难、油耗增加、功率下降以及排气管冒黑烟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柴油机的气缸压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台柴油机技术状态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在单缸水冷四冲程柴油机上针对不同的小油桐油料进行了标定工况试验,测录了多循环的瞬时气缸压力与高压油管燃油压力,对比分析了喷油与燃烧过程中各参数的循环波动。结果发现,小油桐油的喷油始点比柴油迟1°CA,喷油持续期相当,最高喷油压力要高出近5 MPa;滞燃期比柴油缩短约3°CA,燃烧始点早于柴油约2°CA,燃烧压力升高率明显比燃用柴油时低,最高燃烧压力也低于柴油。在循环波动上,柴油的滞燃期、燃烧始点均较稳定。燃用加热后的小油桐油平均指示压力的波动率较低,其燃烧过程,特别是后燃期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秦朝举  原彦鹏  宋立业 《中国农机化》2013,34(1):98-101,111
为研究燃烧室几何形状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及排放水平的影响,运用Fire软件对三种不同几何形状的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燃烧室的形状会影响缸内的速度场和混合气的形成,从而影响混合气的燃烧和NO、碳烟等排放物的生成,计算结果为柴油机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1.供油提前角的基本原理众所周知,柴油机属于压燃式发动机,其可燃混合气是在气缸内形成的。柴油喷人气缸以后,需要与气缸内的压缩空气混合,并且经过物理和化学准备阶段才能着火,着火后燃烧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燃烧室内喷雾的空间分布,增强气流运动,促进油气混合,基于前期研究提出的新型直喷柴油机涡流室燃烧系统,对146°、150°、154°喷孔夹角的3种不同喷油嘴在燃烧室内的喷雾、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燃空当量比总体分布来看,采用146°喷孔夹角时混合气最均匀.燃烧涡流和逆挤流对速燃期的燃烧室内温度分布有较大的影响.154°喷孔夹角的NO排放量最低,而146°喷孔夹角的碳烟排放量最低.综合来看,150°喷孔夹角有较好的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1.
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葵花籽油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葵花籽油具有与柴油相近的物理特性和燃烧特性,因此柴油机可以在不改变其结构的前提下直接燃烧葵花籽油。然而,葵花籽油的黏度高、热值低和挥发性差会使柴油机直接燃用葵花籽油时动力性下降。本文通过增加每循环供油量在保证柴油机动力性不变的前提下对比研究柴油机燃用葵花籽油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葵花籽油时着火晚、滞燃期长,大负荷时放热峰值高,燃油消耗率和NOx排放浓度增加,HC,CO和碳烟的排放有明显降低,但排气温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燃烧过程三维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桐子油在常温下的黏度比柴油大10倍以上,因此研究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燃烧过程,对于小桐子油作为燃料的实际应用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了柴油机三维燃烧模型,对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所得的气缸压力与试验测试结果较为吻合。通过三维燃烧模拟对缸内的流场、温度场及平均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燃用小桐子油时柴油机的喷油时刻比燃用柴油时略有提前。燃烧始点较早,预混燃烧峰值提前,燃烧持续期较大。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三维CFD软件AVL FIRE,对1台3105柴油机的喷雾与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缸内流场分析和浓度分析,研究了喷孔夹角、喷孔数对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喷孔夹角和喷孔数将影响到燃烧室内的气流运动、燃油的分布和混合,进而影响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14.
稀燃技术在车用内燃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油机稀薄燃烧的进气道喷射稀燃系统、直接喷射稀燃系统和均质混合气压燃系统,分析了各稀燃系统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直接喷射稀燃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均质混合气压燃燃烧是汽油机稀燃系统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运用试验和模拟计算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N485柴油机配装两种不同喷油泵的喷油系统时,喷油系统性能、柴油机工作过程以及整机噪声的变化。研究表明,装配BQ喷油泵,喷油系统的喷油压力较高,供油速率较大和供油持续时间缩短,使得滞燃期的喷油量增加,滞燃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较多,预混燃烧剧烈,导致整机噪声声功率级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燃烧室几何形状对柴油机缸内混合气形成状况及燃烧质量的影响。应用CFD软件F ire对三种不同几何形状的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比较了燃烧室内速度场、燃油浓度场和温度场在不同曲轴转角时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燃烧室几何形状会影响缸内的速度场和燃油分布,从而影响混合气的形成、燃烧的进行、温度场的分布和NO的生成。计算结果为柴油机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改动柴油机结构的前提下,在4100QBZL增压中冷柴油机上分别燃用国标0#柴油和W/O型乳化柴油,对比分析两种油品在多工况下的燃烧过程、燃烧特性以及动力经济性,分析乳化柴油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乳化柴油的燃烧性能与0#柴油有所不同,其特点在燃烧过程中表现为滞燃期较长,燃烧持续期较短以及后燃期较短,预混合燃烧放热较多,扩散燃烧放热较少,压力升高率较大等;在保证动力性降低不大的前提下,能够达到明显的节油效果。乳化柴油作为一种代用燃料,适合推广应用为我国的一种能源燃料,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石油燃料的消耗。  相似文献   

18.
不同掺氢比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排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控喷射、火花点火的增压发动机上进行了掺氢比(氢气占混合气的体积分数)为0~50%HCNG混合气的固定工况试验.又通过改变点火提前角和当量空燃比,找出不同掺氢比混合燃料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和稀燃极限.试验结果表明:HCNG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随掺氢比的增加而减小,指示热效率则随掺氢比的增加而增加;稀燃极限随掺氢比的增加而增加;燃烧持续期随掺氢比的增加而减少,着火延迟期随掺氢比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掺氢比的增加,Nox和CO排放量升高,CH4排放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喷射与燃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2135型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日寸的喷射与燃烧特性。测试了嘴端油管压力、针阀升程、缸内压力、氮氧化物排放等参数,计算了燃烧率和累计燃烧率。试验结果表明,该燃料的喷射与燃烧过程明显不同于柴油。二甲醚的油管压力升高率和压力峰值低,喷射滞后期及其负荷依赖性很大;相应地,其着火点迟后,着火点的负荷依赖性也很大;滞燃期短;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低;扩散燃烧快速。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可大幅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并实现无烟、低噪声燃烧。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排气管冒黑烟是一种常见的故障现象,其实质是柴油在气缸内燃烧不完全,是柴油机技术状态恶化的具体体现。 柴油机排放黑烟的危害,一是增加柴油的消耗,提高成本;二是柴油机乏力,输出功率减少;三是在气缸内形成大量积炭,不仅加速零件的损坏,而且在燃烧室内形成许多炽热点,导致早燃,早燃又促使柴油的不完全燃烧,如此恶性循环;四是增加有害物的排放,污染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