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方法]选用深圳某养殖场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测定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组成,分析主要营养成分。[结果]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长茎葡萄蕨藻中蛋白质含量为235.8 g/kg(以干重计)、氨基酸含量为204.7 g/kg(以干重计);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为呈味氨基酸Glu、Asp、Gly,氨基酸组成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谱,长茎葡萄蕨藻的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其SRC值为70.3。[结论]长茎葡萄蕨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良好的食用及相关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考察水温、光照强度和附着基质等因素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per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的合适生长温度为21~27℃,水温低于18℃或高于30℃均对其生长具有不利影响;其最适生长光照强度为8 000 lx左右,光照不足对藻体生长及形态特征产生显著影响;附着基质对长茎葡萄蕨藻的影响也较大,单面框网养殖效果总体要优于网格塑料筐。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应注重防治杂藻污染。本研究为海南产长茎葡萄蕨藻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材料与设施、养殖方法和采收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长茎葡萄蕨藻的室外水泥池养殖技术,以期为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氮磷营养及二氧化锗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的氮磷浓度及二氧化锗水平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的不同浓度氮对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在试验范围内(0~50 mg/kg)氮浓度升高至15 mg/kg组藻体生长情况最好;水体中的磷浓度对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的影响无明显区别,在所设梯度中(0~5 mg/kg)4 mg/kg组藻体生物量相对最高;不同浓度的二氧化锗(0~50 mg/kg)对藻体的附生硅藻的生长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同时对藻体无明显的毒理效应,尤以2 mg/kg组的试验效果最理想。研究结果将为长茎葡萄蕨藻引种后的大规模人工养殖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凯氏自动定氮仪法、索氏抽提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方法对三亚和陵水养殖的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矿物质和色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是长心卡帕藻2个养殖品系的主要成分,三亚和陵水品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67.17%和66.40%;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其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16%和3.09%,脂肪含量分别为0.48%和0.40%;三亚和陵水品系藻体内粗蛋白中氨基酸量分别为95.7%和90.4%,其中的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86%和38.72%;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7.2%和66.6%;矿物质特别是钙和钾元素含量丰富;三亚品系藻体中的色素水平明显比陵水品系高,陵水长心卡帕藻体中的卡拉胶含量是三亚长心卡帕藻的1.76倍.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海水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盐度22‰~41‰;光照强度0~5 000 lx),盐度36‰试验组中的藻体重量最高;光强3 000 lx试验组中的藻体重量最高。该研究为长茎葡萄蕨藻的引种培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羊驼肉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采集9头羊驼肉,用常规方法测定常量营养素,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矿物元素,氨基酸分析法测定氨基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维生素.结果显示,羊驼肉蛋白质含量高,占原样基础的25.6%;矿物质含量为1.9%、尤以钾、磷和钠含量最多,钙、镁、锌含量也较高;维生素含量丰富,其中VC含量最高,脂溶性VE含量也较高;羊驼肉中舍有17种氨基酸,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占肌肉(干样)总量的31.64%,4种鲜味氨基酸(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占肌肉(干样)总量的31.61%,谷氨酸含量高达13.12%,赖氨酸含量较高(7.47%),缺乏色氨酸,是一种优质的肉类资源.  相似文献   

8.
鹿角灵芝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对干鲜状态下鹿角灵芝的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总糖、粗纤维)、矿物质元素、氨基酸等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和质量的比较,为鹿角灵芝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除粗纤维含量外,干鹿角灵芝的蛋白质、脂肪、总糖含量略低于鲜鹿角灵芝;干鹿角灵芝矿物质元素(Cu、Zn、Fe、Mn、Ca)含量普遍高于鲜鹿角灵芝。干鹿角灵芝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64.0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值在1.78,更符合FAO/WHO对理想蛋白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海南沿岸采集到的团集刚毛藻(Cladophora glomerata)、细毛横丝藻(Acrochaete leptochaete)、石莼(Ulva reticulata)和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进行了形态学观察,采用18S rRNA通用引物,通过PCR技术,从这4种绿藻的基因组中扩增到各自的18S rRNA基因序列,并测序。与Genebank中已收录的6种绿藻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所得10种绿藻的18S rRNA基因长度为727 bp,变异位点为266个,保守位点为453个。刚毛藻目与蕨藻目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376;刚毛藻属内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10。采用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的拓扑结构显示:细毛横丝藻、葡枝横丝藻、石莼、礁膜、羽状尾孢藻和皱溪菜聚为一支;团集刚毛藻与扭曲刚毛藻单独聚为一支;长茎葡萄蕨藻与总状蕨藻聚为一支。说明18S rRNA序列可以作为大型绿藻系统发育研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马氏珠母贝与大型海藻的最佳混养体系,分别设置马氏珠母贝稚贝与针叶蕨藻、麒麟菜、长茎葡萄球藻混养实验组及马氏珠母贝稚贝对照组,记录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NH_4~+-N,NO_3~--N的浓度变化及马氏珠母贝稚贝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养殖过程中可保证较好的水质状况,稚贝存活率也高于对照组;长茎葡萄球藻混养实验组对养殖水体的NH_4~+-N,NO_3~--N处理效果最优,分别在第47天和第49天达最低值[(0.015±0.003)mg·L~(-1)和(0.266±0.002 mg·L~(-1)],该组的稚贝存活率和藻体日增体质量(0.86 g·d-1)均最高(93.33%);不同混养实验组的马氏珠母贝平均壳高日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对光叶楮茎皮进行了预试。结果表明,光叶楮茎皮含有酚性成分、氨基酸、蛋白质、多肽、糖、多糖及其苷类、皂苷、黄酮类及其苷类、植物甾醇和三萜等多种化学成分。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含量分析,其中,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分别为7.78%、1.73%、27.9%。其他营养成分中氨基酸总量为6.752%,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含量(μg/g干基)分别为:77.5、13.2、16.8和12.1;常量元素钾、钙、镁含量(mg/g干基)分别为11.1、8.90和1.81。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总黄酮含量为1.485%。表明光叶楮茎皮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产于湘西地区的蕨菜和菜蕨干制品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蕨菜的可溶性糖(0.81%)、粗蛋白(16.6%)、有机酸(1.65%)和粗脂肪(2.14%)含量高于菜蕨,而菜蕨的灰分(13.86%)、粗纤维(17.61%)和Vc((5.40mg/100g)含量高于蕨菜。蕨菜和菜蕨中的K元素含量均为最高,蕨菜中的Mn、Ni、Zn、Al、Ca和Mg的含量高于菜蕨中的相应元素的含量,而菜蕨中的Fe、Cd、Cu、K、P和S的含量高于蕨菜中相应元素的含量。湘西产蕨菜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绿色食品开发;菜蕨中镉含量达0.25μg/g,超标25%,开发利用中应选择无镉污染土地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测定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的肌肉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20尾体质量为(142.29±4.31)g的黄金鲈为检测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肌肉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黄金鲈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79.1g/kg,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86.2,12.1和12.6g/kg。氨基酸总量为84.07%(质量分数,干样,下同),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36.66%,占氨基酸总量的43.62%,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2.57,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量为42.06%,氨基酸中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33.14%。鱼肉中富含Ca、Mg、Zn等矿物质元素。【结论】黄金鲈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较丰富,粗脂肪含量较低,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经常食用有利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采集时间与排放配子前后硇洲岛海区礁膜(Monostroma nitidum)的营养组分及变化,对差异处理后的礁膜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礁膜的碳水化合物(41.88%~46.10%)和矿物质(28.68%~40.69%)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为5.10%~9.29%,粗纤维和脂肪含量较低,分别占藻体干质量的0.94%~4.94%和0.60%~1.82%。不同处理礁膜的总糖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而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均差异显著(P < 0.05);4月下旬采集的礁膜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与中旬采集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礁膜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46.16%~48.14%)。4月下旬采集的礁膜必需氨基酸组成基本符合FAO标准,氨基酸评分为72.63。排放配子后礁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分别减少45.10%、2.04%和4.95%,而总糖、粗纤维和灰分分别增加11.47%、72.34%和15.96%。礁膜的Na、P、Ca、Mg、K和Fe等矿质元素含量较高。礁膜富含膳食纤维,蛋白模式理想,矿物质含量丰富,各营养成分含量因采集时间不同及配子排放而变化的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应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和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贝加尔唐松草根和茎中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贝加尔唐松草根和茎中的钾、钙和镁含量非常高,铁、钠、锌和锰含量次之,铜、镍和钴含量较低,10种微量元素含量的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钾>钙>镁>铁>钠>锌>锰>铜>镍>钴;钾元素含量根部<茎部,其他9种微量元素含量均是根部>茎部。贝加尔唐松草根和茎中含有17种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为根部>茎部,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根和茎中7种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4.66%、41.83%。甘肃贝加尔唐松草可作为一种具有开发前景和应用价值的野生药材。  相似文献   

16.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与葡萄酒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方法】在酿酒品种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凯氏定氮法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分析各处理葡萄果皮、果肉、种子及葡萄酒中的总氮、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结果】除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外,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果皮、果肉及种子中的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果实中不同部位总氮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差异,种子中总氮含量最高,占葡萄果实总氮含量的41.6%,果肉与果皮分别占总氮含量的33.9%及24.5%;葡萄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占总氮含量的46.0%,种子、果肉及果皮中可溶性蛋白质分别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总含量的50.9%、33.9%及15.2%;葡萄酒中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高羊茅和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果实中氨基酸总含量升高,白三叶草处理使其降低,但均无显著差异,各处理葡萄果实中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5.9%—56.9%,其次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6.4%—24.2%。行间生草使葡萄酒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升高,其中高羊茅处理最高,其次是紫花苜蓿处理,这两种生草处理与清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葡萄酒中的氨基酸,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90.11%—92.45%。【结论】行间生草使葡萄果实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总体提高了葡萄与葡萄酒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有利于提高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河蚬软体部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三角洲流域分布的河蚬软体部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综合评定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河蚬软体部干样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分别为53.90%、8.90%和1.33%;共测到了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44%,大部分必需氨基酸分(AAS)在40分以上,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色氨酸得分最高为124.00分;共分析了10种主要脂肪酸,其中EPA、DHA含量分别占7.62%和8.61%.河蚬富含钙、钠、镁、钾、铁等11种无机元素,维生素A、B含量也较丰富.对紫彩血蛤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检测, 其中EPA、DHA含量分别占15.23%和6.4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面评价簇蕊金花茶叶片的营养价值,为簇蕊金花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簇蕊金花茶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簇蕊金花茶叶片中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18.0,43.7和76.2 g/kg,均高于毛瓣金花茶、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实生金花茶和嫁接金花茶;粗纤维含量较高,为188.0 g/kg。簇蕊金花茶叶片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0.3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61,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丝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1.63%;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甲硫氨酸+胱氨酸(Met+Cys)和缬氨酸(Val)。簇蕊金花茶叶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占脂肪酸总量的54.19%,其中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2.94%。此外,簇蕊金花茶叶片还富含K、Ca、Mg、Na、P等常量元素及Cu、Fe、Mn、Zn、Se等微量元素,尤其是K、Ca、Fe等的含量分别为11 200,34 000和106.33 mg/kg,高于大部分金花茶组植物;且Pb、As和Cd等限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0.66,0.16和0.02 mg/kg, Hg未检出,符合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同时,簇蕊金花茶还含有较为丰富的β-胡萝卜素、V_C、V_E和烟酸等维生素,含量分别达到11.8,300.3,92.9和64.8 mg/kg。【结论】簇蕊金花茶叶片是一种富含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的可食用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火炬松花粉的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的组分种类和含量,与其他植物花粉对比,探明火炬松花粉的保健功效。[方法]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火炬松花粉的矿物质元素组成及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火炬松、湿地松花粉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情况均为:Mg〉Ca〉Mn〉Zn〉Fe〉Cu〉Pb〉Cr〉Cd;火炬松花粉都含有20种天然氨基酸,氨基酸含量中,以精氨酸、谷氨酸最高,分别占总含量的14.81%、14.59%,其次是天门冬氨酸和赖氨酸,分别占总含量的8.80%、8.83%,再其次为脯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等。[结论]火炬松花粉为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花粉资源,具有协调营养平衡、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20.
西藏野生宽叶韭风味物质与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西藏野生宽叶韭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包括芳香物质组成及其相对含量,游离氨基酸、各类元素及维生素B族含量,为野生宽叶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法,分别测试宽叶韭茎和叶中的芳香物质、维生素B族及游离氨基酸的组分和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法测定其茎和叶混合样中的各类元素含量。【结果】在西藏野生宽叶韭中,检出芳香物质28种,其中叶中有17种,茎中有21种,茎、叶共有10种;二甲基二硫化物相对含量在茎叶中均最高,是影响茎、叶风味的主要芳香物质。茎中氨基酸总量为440.835mg/hg,叶中为322.315mg/hg;20种氨基酸含量在茎和叶中有一定差异,谷氨酰胺含量在茎和叶中均最高,分别达152.040和42.380mg/hg;其次为谷氨酸,在茎和叶中分别达50.110和27.660mg/hg;胱氨酸含量最低,在茎和叶中分别仅为1.205和2.210mg/hg;其他氨基酸含量在茎中为4.510~24.490mg/hg,在叶中为6.055~27.880mg/hg。维生素B族含量在茎和叶中V_(B_6)10μg/hg;V_(B_1)、V_(B_2)含量均是叶中高于茎中,且V_(B_2)高于V_(B_1);V_(B_1)含量在茎中仅14.570μg/hg,在叶中为16.150μg/hg;V_(B_2)含量在茎中仅47.780μg/hg,而叶中可达86.250μg/hg。生长环境对宽叶韭各类元素含量有一定影响;不同生境下Cd、Hg、As、Cr、Ni等均未超出国家标准,符合食用安全要求,其他元素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宽叶韭富含各类芳香物质,氨基酸含量总体一般,但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含量丰富,维生素B_2和人体必需矿质元素含量均较高,可能的有害元素含量低于国家限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