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明Cry1Ab蛋白通过培养基-果蝇-拟环纹豹蛛这一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在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体内的富集情况以及毒蛋白随食物链的传递在各营养级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测定Cry1Ab蛋白在拟环纹豹蛛和果蝇中的含量。[结果]Cry1Ab蛋白对不同龄期拟环纹豹蛛的体长、背甲宽、中眼域宽、腿长等生长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体重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其体重略有下降的趋势。在0~10 d Cry1Ab蛋白在拟环纹豹蛛体内不断累积,但10 d后拟环纹豹蛛体内Cry1Ab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结论]Cry1Ab蛋白在拟环纹豹蛛体内具有富集效应。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不同温度(25、30和35℃)对拟环纹豹蛛的捕食功能及寻找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模型,其中在30℃下,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控制效果最好,雌、雄成蛛对褐飞虱的捕食上限分别为100头和166.67头。在不同温度下捕食量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龄期拟环纹豹蛛随着褐飞虱密度增加寻找效应呈下降趋势。3龄、5龄幼蛛随着猎物的增多搜寻效应值呈急剧下降趋势,而雌、雄成蛛下降相对平缓。研究表明,雌雄成蛛的寻找效应比幼株的搜寻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以拟环纹豹蛛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拟环纹豹蛛体内镉的生物积累特征,进而定量分析实际土壤镉含量与其上活动的拟环纹豹蛛体内镉含量间的关系.在为期70天的田间试验中,前42天拟环纹豹蛛体内镉的积累变化与染镉喂食量显著相关(P0.01);后28天的饱和期内,其体内镉的积累量既不因停止摄取镉而减少,也不因继续摄取镉而增加,说明拟环纹豹蛛体内镉含量的富集饱和期为42天.通过实际受污染生境调查得到与田间试验一致的结论,即处于未饱和期的拟环纹豹蛛体内镉含量与其生境土壤镉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狼蛛科豹蛛属动物,为了探究游猎型蜘蛛接收外界信号的机制,通过对拟环纹豹蛛体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拟环纹豹蛛体表感受器的类型、分布及特征。结果显示,拟环纹豹蛛的单个裂缝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肢的跗节与胫节,数量较少,在整个触肢只能发现1~2个单个裂缝感受器;竖琴器在拟环纹豹蛛体表分布广泛,螯肢、触肢、步足均有发现,且胫节分布较多;而跗节器则见于触肢端部的前跗节上,其形态似水滴状小孔,为圆形或椭圆形空洞。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拟环纹豹蛛热休克蛋白20基因(HSP20),并分析其在镉胁迫下的表达情况,为揭示蜘蛛抵御重金属胁迫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拟环纹豹蛛雌蛛为试验材料,在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RT-P CR克隆拟环纹豹蛛HSP20基因(PpHSP20),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镉胁迫下PpHSP2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获得的PpHSP20基因编码区长525 bp,编码174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分子量20.08 kD,等电点5.97,具有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家族典型的α-晶状体蛋白结构域,与温室拟肥腹蛛(Parasteatoda tepidario-rum)α-晶体蛋白A有较高的相似性(58%).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镉胁迫下PpHSP2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拟环纹豹蛛HSP20基因在抵御镉胁迫中发挥调控作用,可作为研究蜘蛛抵御镉胁迫的重要候选基因和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南亚实蝇成虫肠道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和16S r DNA(V6-V8)高变区测序相结合的方法,从室内人工饲养的性成熟南亚实蝇雌虫肠道中分离、鉴定出21株细菌,均属于γ-变形菌门,分别为肠杆菌属(7株)、拉乌尔菌属(3株)、沙雷氏菌属(2株)、普罗维登斯菌属(2株)、不动杆菌属(1株)、柠檬酸杆菌属(1株)、西地西菌属(1株)和不可培养的细菌(4株);从性成熟的南亚实蝇雄虫肠道内分离得到20株细菌,分别为细菌(7株)、克雷伯氏菌属(4株)、肠杆菌属(3株)、普罗维登斯菌属(2株)、沙雷氏菌属(1株)、摩根菌属(1株)、假单胞菌属(1株)和γ-变形杆菌(1株),也均属于γ-变形菌门.由上可知,性成熟的南亚实蝇雌、雄成虫肠道共有细菌为肠杆菌属、普罗维登斯菌属和沙雷氏菌属,均属于肠杆菌科,表明肠杆菌科是南亚雌、雄成虫肠道细菌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野外采集的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 kikuchii)成虫的肠道细菌多样性,为思茅松毛虫的防治和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等树木的保护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提取思茅松毛虫雄蛾和雌蛾的肠道总DNA,基于Illumina NovaSeq(PE250)平台运用高通量技术对肠道细菌16S rD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和分析,分析雄虫和雌虫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多样性。【结果】 从思茅松毛虫成虫中共获得1 278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涵盖28个门75个纲173个目296个科550个属。在门水平上,雄蛾和雌蛾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雌81.27%/雄81.17%);在科水平上,雄蛾的优势菌科是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49.16%)和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19.09%),雌蛾的优势菌科是欧文氏菌科(Erwiniaceae,34.09%)和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16.68%);在属水平上,雄蛾的优势菌属是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48.09%),雌蛾的优势菌属是泛生菌属(Pantoea,31.58%)。思茅松毛虫雌蛾肠道细菌的物种多样性比雄蛾丰富。雄蛾肠道中丰度差异显著性最高的菌群为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雌蛾肠道中丰度差异显著性最高的菌群为γ-变形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结论】 思茅松毛虫成虫肠道具有丰富的细菌资源。  相似文献   

8.
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是稻田害虫重要的自然天敌,在绿色防控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拟环纹豹蛛转录组数据,使用微卫星鉴定工具软件(MISA)挖掘和分析其简单序列重复(SSR)位点。结果表明:拟环纹豹蛛转录组Unigene序列中共检测到6474个SSR位点,平均长度为12.36 bp,分布于4411条Unigene上。单核苷酸重复类型为拟环纹豹蛛转录组SSR位点的主导基序类型,共5025个,占总SSR位点的77.62%;在拟环纹豹蛛转录组序列识别的6474个SSR中共发现了53种重复基元,从单核苷酸到五核苷酸重复基元分别有2种、6种、27种、15种和3种,其中(A/T)基元类型占明显优势,占总SSR的74.44%。拟环纹豹蛛转录组SSR位点丰富,有较高的多态性潜能,可作为开发SSR标记的有效来源,为拟环纹豹蛛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功能基因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Roche 454GSFLX+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了肉牛垫料养殖床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从发酵床样品中共获得17 772条有效序列,其中优质序列有13 301条,在97%相似水平上聚为1 603个OTU分类单元;目水平上,细菌优势种群集中在芽孢杆菌目(21.70%)、红螺菌目(18.20%)、乳杆菌目(14.90%)、梭菌目(14.10%)、黄杆菌目(10.50%)、伯克氏菌目(5.50%)、黄单胞菌目(3.00%)、放线菌目(2.10%)和根瘤菌目(1.80%);属水平上,细菌的优势种群主要集中于醋酸杆菌属(15.17%)、金黄杆菌属(9.50%)、乳杆菌属(6.90%)、芽孢杆菌属(6.30%)、乳球菌属(6.0%)、高温放线菌属(3.50%)、类芽孢杆菌属(2.40%)、梭菌目(2.10%)、伯克氏菌属(2.10%)和葡萄糖醋杆菌属(1.80%)。  相似文献   

10.
该文研究了温度对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乙酰胆碱酯酶(AChE)体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下拟环纹豹蛛身体各部分的AehE活性[包括头胸部2.826nmol/(mg·min)、腹部2.564nmol/(mg·min)、附肢1.054nmol/(mg·min)]低于在常温下拟环纹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玉米青贮过程中细菌的多样性,为玉米青贮菌剂的优化和有害菌的抑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ARDRA(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等方法.[结果]采用ARDRA方法将289个阳性克隆子归类为35个OTU,克隆文库覆盖率达到98.62;,其中细菌有11个属,包括明串珠菌属(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ATCC 8293、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R-31687)、魏斯氏菌属(Weissella sp.MVP03)、片球菌属(Pediococcus pentosaceus MY-800)、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plantarum IMAU70023)、乳球菌属(Lactococcus lactis HDDMM12、Lactococcus lactis KLDS、Lactococcus lactis SL3、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MR17)、拉恩氏菌属(RahneUa sp.N2-2)、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coli strain NBRI1707)、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pneumoniae strain K30)、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kloosii strainIv8)、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mahophilia IdR)、芽孢杆菌属(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中明串珠菌属所占比例最高26.6;,其次是乳球菌属23.5;,再者是克雷伯氏菌属22.5;,乳杆菌属8.6;,片球菌属4.2;,拉恩氏菌属2.4;,葡萄球菌属2.0;,芽孢杆菌属2;,魏斯氏菌属1.7;,寡养单胞菌属1.7;,埃希氏菌属0.3;,除此之外还有4.1;的不可培养细菌.[结论]建立的青贮玉米细菌文库中70;的转化子属于乳酸菌类,但在文库中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致病或有害菌,因此开展发酵助剂或者有害菌抑制剂的研究及应用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认识入侵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肠道微生物, 2019年7月该课题组再次在重庆江津地区高粱地采集了草地贪夜蛾幼虫,通过分离培养结合16S rDNA测序鉴定,从江津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得到38个细菌分离株,归为9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鞘脂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新分离到了6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微球菌属(Mic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鞘脂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同时还对入侵重庆地区采食高粱和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细菌分离株进行了比较分析,只在采食高粱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中发现了欧文氏菌属(Erwinia)、微球菌属(Mic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的菌株,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和类香味菌属(Myroides)则只在采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中分离得到.通过对同一片江津高粱地的草地贪夜蛾和玉米黏虫(Mythimna separata)的肠道细菌分离株进行比较分析,只在草地贪夜蛾肠道中发现了微球菌属(Micrococcus)、欧文氏菌属(Erwin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鞘脂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只发现于玉米黏虫肠道中.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阐明不同发酵时期大麦青贮发酵品质及细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试验分别在青贮第2 d、青贮第14 d、青贮第60 d和有氧暴露第5 d采样,对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等进行测定,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的多样性和组成。结果表明,与青贮第2 d相比,大麦青贮第60 d的pH值显著下降(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青贮第2 d的细菌优势菌群是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分别为45.960%、30.680%。青贮第14 d的细菌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为74.720%,其次是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相对丰度为13.170%。青贮第60 d的细菌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为96.740%。有氧暴露第5 d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为0.710%,有氧暴露后滋生了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等有害菌。综上所述,青贮第2~60 d大麦青贮的优势菌群是乳杆菌属,而有氧暴露后菌群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动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褐飞虱抗原检测最佳ELISA条件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褐飞虱单克隆抗体3B2和4B8比较了直接、间接和多种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表明:当拟环纹豹蛛稀释512倍(含拟环纹豹蛛0.04 mg/mL)时,直接和间接ELISA的OD值比阳性对照仍降低5%以上.而当捕食者稀释100倍时,对同种单抗、异种单抗和两种单抗混合夹心ELISA检测OD值的影响均小于5%.在加入100倍豹蛛稀释液时,3种抗体夹心ELISA检测灵敏度均为16.90 ng/mL(1/17509头褐飞虱雌成虫),直接和间接ELISA分别为:67.59 ng/mL (1/4378头)和135.18 ng/mL (1/2189头).建立了4B8稀释1000倍(28.13 μg/mL),捕食者匀浆液定容至1 mL/头后再稀释100倍,HRP-4B8稀释4000倍(1.04 μg/mL)的夹心ELISA用于检测捕食者肠道中的褐飞虱抗原.在此系统下,检测灵敏度为每头拟环纹豹蛛含1.69 μg猎物蛋白(1/175头褐飞虱雌成虫),非目标抗原的影响小于5%.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桉蝙蛾(Endoclita signifer)幼虫肠道细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桉蝙蛾幼虫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同时利用传统可培养法筛选可培养优势菌群,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桉蝙蛾幼虫肠道细菌归属于30个门80个纲125个目225个科336个属,其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菌属为鞘脂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桉蝙蛾幼虫肠道细菌的Chao1指数、Ace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分别为994、 991.4、0.013 4、5.604 5。在可培养法中,共分离出9种细菌,经鉴定归属于3个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 6个属(芽胞杆菌属、肠球菌属、戈登氏菌属、链霉菌属、短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其中,芽胞杆菌属和戈登氏菌属为优势菌属。这一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肠道细菌与桉蝙蛾的生物学关系,以及利用共生菌对桉蝙蛾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河道水体黑臭前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为河道水体黑臭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河道水体黑臭前、黑臭中、黑臭后的水质进行高通量测序,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确定水中引起黑臭变化的硫酸盐还原菌优势属种为狭义梭菌属严格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甲苯单胞菌属、伯克氏菌属、马赛菌属等优势种群,并得出关键致黑致臭微生物种群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这一菌种在黑臭水体中的数量约20 000 cell/mL以上,占比64.09%,为黑臭核心微生物种,致黑臭微生物种群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为狭义梭菌属严格芽孢杆菌属类,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是主要的硫酸盐还原菌种群。[结论]硫酸盐还原菌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在河道黑臭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稻褐飞虱肠道细菌16S rRNA文库的方法,分析了褐飞虱肠道内细菌的种类与多样性.通过对16S rRNA序列分析,从褐飞虱室内种群肠道中鉴定了13种细菌,这些细菌分属于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 sp.)、定氮螺旋菌属(Azospirillum sp.)、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 sp.)、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白色杆菌(Leucobater sp.)、Cardinium及暂定类群TM7.其中以不动杆菌、窄食单胞菌、苍白杆菌属与TM7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3种杀菌剂对小白菜内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陶  王振中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1):153-159
应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比较了3种杀菌剂代森锌、恶霉灵、农用链霉素分别对小白菜喷雾处理后,其根、茎、叶内生细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小白菜根部内生细菌较丰富,茎部较少;杀菌剂处理后叶片内细生菌多样性变化最复杂,先刺激后抑制内生细菌多样性;恶霉灵对小白菜茎的影响最大,其内生细菌多样性明显增加,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有所增加,叶部内生细菌多样性先增加后降低;农用链霉素处理后可使小白菜根、茎内内生细菌多样性明显降低,叶片处理后内生细菌多样性先增加后降低,之后趋于平缓;代森锌对小白菜根、茎内生细菌也有抑制作用,对叶片内内生细菌多样性有先增加后降低作用;根、茎、叶内的优势种群主要为Clostridium(梭菌属)、Fusobacterium(梭菌属)、Halobacillus(喜盐芽孢杆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Nostoc(念珠蓝细菌属)、Sphing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ynechocystis(集胞蓝细菌属)。处理后14 d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明显,种群结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日本龟蜡蚧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抗生素处理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日本龟蜡蚧肠道优势菌门分别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共占到总菌门数的85%以上;优势菌属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用抗生素处理后,寄主为柿树的日本龟蜡蚧肠道微生物优势菌占总菌比例显著下降,其中,拟杆菌属由15.07%下降至10.08%,韦荣氏球菌属由10.32%下降至5.61%。  相似文献   

20.
大弹涂鱼肠道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霞  李福后  李信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45-3545,3549
对大弹涂鱼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组成进行了分析.从其肠道中分离出102株细菌,它们分别属于哈夫尼亚菌属(Hafnia)、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致病杆菌属(Xenorbabdus)、柠檬酸菌属(Citrobater)、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拉恩氏菌属(Rahnella)、弧菌属(Vibrio)、葡萄球菌属(Staphyolcoccus)和链球菌属(Strooptococus);其中哈夫尼亚菌属、发光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