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螟赤眼蜂生物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螟赤眼蜂为材料,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试验,考察了不同防治方式对水稻主要虫害、天敌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卵和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0.3%和57.1%;释放稻螟赤眼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0.8%和91.9%,其中单独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二化螟高。同时,释放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效与化学防治相当,赤眼蜂释放区的产量比对照增加26.5%,蜘蛛等天敌生物显著增多,达400只/百蔸以上,实现了天敌生物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持续防控。  相似文献   

2.
害虫天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害虫综合治理的实施过程中 ,如何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中天敌因素的自然控制效能是综合治理成败的关键。要运用好天敌因素 ,首先要对天敌资源进行调查 ,正确评价其作用 ,并提高保护利用意识 ,才能更好控制害虫。一、昆虫资源1 释放赤眼蜂1955年湖南省开始利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 ,此后 ,浙江、上海、广东利用啮小蜂防治三化螟。70年代初 ,广东、湖南、广西和湖北较大规模地利用赤眼蜂防治三化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1971年广东省有17个县、市在180hm2稻田中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 ,其卵寄生率达64 4 %以上 ,卷叶…  相似文献   

3.
康宽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英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6):93-93,150
于2009年进行了康宽和其它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防效对比试验。对比试验表明,20%康宽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防效高,防效时间长,约20d,对二化螟平均防效可达96.10%,对稻纵卷叶螟可达100%,且对水稻及其它有益生物安全。建议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或二化螟在卵孵盛期用药,用量为10ml/667m2,对水50kg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4.
水稻的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它包括利用微生物防治作物病虫、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捕食螨和蜘蛛治虫、有益脊椎动物除虫、信息素及农用抗生素的利用等。生物防治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人、畜和有益生物及作物较为安全,不污染环境,对病虫的发生有较长期的抑制作用等优点。因此,生物防治在水稻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一、以虫治虫以虫治虫包括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和蜘蛛治虫。1.利用寄生蜂防虫水稻害虫卵期的寄生蜂有稻螟赤眼蜂、螟黄黑卵蜂和稻虱缨小蜂等,…  相似文献   

5.
20%康宽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康宽悬浮剂田间药效对比示范试验结果表明,20%康宽悬浮剂是同时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较好药剂,其防效高,持效期长(约20 d);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6.10%、100.00%,且对水稻及其他生物安全。建议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或二化螟应在卵孵盛期用20%康宽悬浮剂150 mL/hm2,对水750 kg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赤眼蜂对齐齐哈尔地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齐齐哈尔地区优势赤眼蜂蜂种防治水稻二化螟,对齐齐哈尔地区不同种赤眼蜂寄生水稻二化螟的能力进行研究,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卵粒的寄生率最高,防治田虫伤株率最低、防效最高。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各项防治指标略低于稻螟赤眼蜂,但是数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螟黄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差。由此可见,稻螟赤眼蜂为寄生水稻二化螟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7.
氟虫双酰胺防治早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50 g.hm-2防治水稻稻纵卷螟的防效达95%以上,二化螟的防效达85%左右。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在1-2龄幼虫高峰期,二化螟防治适期在螟蛾前峰卵孵盛期;施药方法以喷雾或喷雨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彩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是创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可能影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彩色稻对水稻主要食叶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及其卵寄生蜂的影响,为创意农业稻田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稻纵卷叶螟在紫色稻、黄色稻和常规稻(对照)上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幼虫及蛹的历期、幼虫及蛹的存活率、蛹重和性比等;比较稻纵卷叶螟成虫在彩色稻和常规稻之间的产卵选择性;比较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对彩色稻和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并在大田条件下调查彩色稻稻田和用紫色稻写字的创意稻田中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趋向于在彩色稻上产卵,在彩色稻上的产卵百分比达6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同时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用紫色稻和黄色稻叶片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率和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彩色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发育历期、蛹重和性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赤眼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有差异,螟黄赤眼蜂偏向寄生紫色稻上的卵,对黄色稻的选择性最低,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而稻螟赤眼蜂偏向寄生绿色常规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卵,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3种水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稻螟赤眼蜂对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是紫色稻上的4.3倍,是黄色稻上的2.1倍。在大田情况下,紫色稻和黄色稻稻田中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紫色稻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最高,为15.3%,是常规稻的10.9倍,黄色稻的3倍;紫色稻和黄色稻的稻纵卷叶螟残虫率分别为4.5%和3.3%,也显著高于常规稻(1.1%)。以紫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时,紫色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均在6%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田(4%以下)。【结论】彩色稻相对于常规水稻更易于吸引稻纵卷叶螟危害,且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而稻螟赤眼蜂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不利于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控。在利用彩色稻进行创意农业稻田彩绘时应充分考虑其负面的生态影响,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丽娟  田景峰 《农技服务》2011,28(9):1307-1307
为了有效减少农药施用量及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并配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研究了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振式杀虫灯对水稻上的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飞虱控制效果较好,特别是对纵卷螟及二化螟的效果比较理想,灯控区稻纵卷叶螟的相对防效均达80%以上,对二代螟虫的相对防效达70%以上,基本上可以取代化学防治,且灯控不施药区与非灯控施药区在产量上无明显差异,还具有使用安全、对天敌影响较小、不污染环境、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可在无公害稻米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农药"科得拉"(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对水稻上常发生的害虫水稻二化螟与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最佳防治时间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科得拉"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达到80.5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到49.96%,用药时期应在二化螟卵孵始盛,同时刚好卷叶螟处于产卵盛期。从而达到安全适时用药确保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添加助剂对无人机喷雾技术防治水稻害虫的增效作用,于2018年在宁波市镇海区进行了无人机喷雾技术防治水稻害虫的田间防效试验,并对无人机飞防的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助剂对防治叶部害虫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其中用药量360 mL/hm~2+怀农特15 mL/hm~2+水15 L/hm~2的处理防效最好,药后19 d防效达到90.6%;采用添加助剂结合增加用水量的措施,防治稻纵卷叶螟时可达到减药15%的效果,但对于根部钻蛀型害虫二化螟则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总体来说,无人机无论从防效上还是提高效率上,均可以取代人工喷雾的施药方法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两种水稻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2.
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安全性好,对水稻中期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达30 d;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225 mL·hm-2 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平均防效分别达982%和991%,对二化螟平均防效可达966%和1000%;建议在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防治,推荐剂量为150 mL·hm-2,加水750~900 kg·hm-2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3.
稻螟赤眼蜂防控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在长沙县优质稻基地,开展了大面积释放稻螟赤眼蜂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害虫的防控效果较好,是一项发展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推行绿色防控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5%氟虫腈悬浮剂防治水稻主要害虫试验结果表明,5%氟虫腈悬浮剂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理想药剂。用量150~187.5g/hm2,对稻飞虱的防效可达96%以上;用量600~750g/h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可达94%以上;用量300~450g/hm2,对稻二化螟的防效可达96%以上,与锐劲特同等剂量的防效相当。用量900g/hm2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二化螟、纵卷叶螟是长江流域稻区近几年连续并发、重发的主要害虫。前几年广泛使用的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不仅对二化螟产生严重抗性,且对纵卷叶螟的防效有明显下降。生产上迫切需要筛选、寻找能兼治两虫且高效、环保的新药来控制其发生危害。为此,笔进行了三螟定等5种杀虫剂防治二化螟、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99~2003年连续的试验、示范及大面积应用表明,锐劲特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优秀杀虫剂之一。在稻纵卷叶螟低龄期使用450~600毫升/公顷,药后3天杀虫效果在77.52%~89.35%,药后7天杀虫效果在88.6%~100%;在水稻生育中后期使用,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较生育前期效果稳定,防效略优且持效期更长;同时锐劲特对水稻其他主要害虫如二化螟等防效也十分突出,在水稻多靶标害虫的总体防治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于2019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开展了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为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虫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次放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的校正寄生率分别达44.44%、55.00%、57.14%;放蜂区、药剂防治区的保叶率分别为65.67%、85.84%。赤眼蜂放蜂效果受环境的影响较大,需精准的测报数据为依托,同时短时间内不宜单独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是我国南方水稻上最主要的害虫。研究了20%氟苯虫酰胺(垄歌)等药剂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使用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150 g/hm2,药后3 d的防效分别为86.3%、92.2%,药后14 d的保苗(叶)效果分别为83.1%、93.8%,均略高于康宽和稻腾常规推荐剂量的防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绿色防控稻纵卷叶螟,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放蜂一区、放蜂二区,田间人工释放6000头/667m2、9600头/667m2两种不同螟黄赤眼蜂蜂量,并设对照区,各区试验期间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调查放蜂前后稻纵卷叶螟螟卵发生情况,计算防治效果。【结果】释放螟黄赤眼蜂6000头/667m2、9600头/667m2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螟卵寄生率分别为10.34%、38.60%、卷叶率控制在7.33%、4.92%,防治效果达77.26%、84.5%。对照区螟卵粒寄生率变化不大。【结论】放蜂后放蜂区稻纵卷叶螟卵粒寄生率明显提高,释放螟黄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防治效果,释放蜂量越大,效果越好;把握螟蛾始盛期的最佳放蜂时期,使蜂卵相遇,达到最好的寄生效果。  相似文献   

20.
螟纹杀克1050~1350g/hm^2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了天对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达93.7%以上和95.0%以上,药后20天的保苗率及保叶数果分别达89.0%以上和84.7%以上,可使水稻增产20.0%~2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