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水产生物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水产生物对重金属吸收途径以及重金属在不同种生物体和生物体不同部位的污染差异;同时介绍了两类水产生物重金属脱除技术,为了解水产生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减小重金属对水产生物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贝类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与累积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含重金属农药的施用、含重金属煤炭、石油的燃烧以及含重金属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重金属对环境特别是水生生物的污染愈来愈严重,形势十分严峻。重金属的危害很大,通过食物链及生物的富集作用产生蓄积,人类食用了这些含重金属超标的鱼贝类等生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1-  相似文献   

3.
连云港近海沉积物重金属历史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连云港近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探讨不同功能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演变规律、来源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合理规划用海提供科学依据。选择连云港海域临洪河口河心浅滩、西连岛潮下带和灌河口北岸潮滩这3种不同的功能区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在每个功能区各采集了1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测年和重金属Cd、Cr、Cu、Mn、Ni、Pb、Zn含量测定来分析重金属污染历史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累积指数和主成分分析说明了连云港近海不同功能区重金属污染水平和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柱状样重金属污染水平出现明显的波动。2005年之后,临洪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灌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则呈波动上升趋势。2)根据地累积指数,连云港近海沉积物多数重金属污染水平处于轻度-中等污染水平,少数处于无污染状态或中等污染水平。3)重金属富集系数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临洪河口重金属来源较为多样,其次为连岛,灌河口重金属来源则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4.
<正>重金属对鱼类的致毒效应取决于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及存在形式、金属的化学本质、环境的理化因素、生物的生长条件以及鱼类对重金属的适应过程等。有关学者已经就重金属对鱼类的毒性机理和致毒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常元勋认为,重金属的毒性与其进入生物体内的金属剂量、溶解度、氧化态等相关。在水体中,鱼对重金属的  相似文献   

5.
洋口港水产品重金属含量状况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南通洋口港水产品中重金属铬、铜、铅、砷、汞、镉的含量,结果显示:同一水产品对不同的重金属的富集程度是有差异的,同一重金属在不同的水产品中含量水平也各不相同。其中,铬、铜、铅、汞在水产品中的含量均远低于我国水产品重金属质量相关限量标准,砷在各种水产品中含量普遍较高,镉在贝类中超标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在黑鲷5种组织器官中的积累、分布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废水被排入海中,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已严重威胁着海洋环境。重金属是一类典型的积累性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逐渐传递富集,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过高的重金属浓度对植物及鱼类影响显著,尤其对近海水产养殖造成的危害更大。近几年来,国内外对海洋重金属在毛蚶、贝类等海洋生物体中的富集情况作了较多的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生物体对重金属的富集具有较大差别,同一生物体中不同部位重金属的分布差异性很大,最新研究还发现,一种生长于矿业区的水生蜗牛能在高浓度的锌和镉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7.
以2000年采得的珠江河口新鲜河鱼和河虾的肉为调查对象,测定其肉内重金属(砷、总铬、铜、锌、铅、镉、镍)残留量。调查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在鱼、虾肉中富集能力有所有不同,在不同食性的鱼类中不同重金属的残留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大连沿海虾夷扇贝体内重金属含量研究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波消解对大连沿海虾夷扇贝样品进行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虾夷扇贝不同组织中重金属Pd、Cd、Hg、Cr、Cu、Zn的含量,同时对重金属含量进行质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Pd、Cd、Hg、Cr、Cu、Zn在不同海域虾夷扇贝中的含量相差较大,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88、2.924、0.047、1.394、2.152、36.08mg/kg,即ZnCdCuCrPbHg。虾夷扇贝不同组织蓄积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闭壳肌中重金属Cd、Cu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织,Zn的含量却高于内脏团,不同组织对Cr的蓄积程度差异较小。调查发现,虾夷扇贝中重金属Cd的含量较高,尤其内脏部分远超过我国无公害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建议食用虾夷扇贝时去除内脏团。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沿黄地区不同养殖鱼类重金属残留特征,利用ICP-MS和AFS方法测定获得沿黄地区4种养殖鱼类中5种重金属含量,统计重金属残留指标,分析评价残留水平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沿黄地区养殖鱼类体内Pb、Cr、Cd、Cu、As 5种重金属元素的残留存在较大差异,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27,0.45,0.05,1.29,0.07 mg·kg~(-1),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CuCrPbAsCd;不同鱼类重金属残留差异明显,整体上表现为上层鱼类重金属残留低于下层鱼类。与《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污染物限量标准相比,沿黄地区养殖鱼类重金属残留水平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10.
以鲈鱼和大黄鱼为例,通过测定各组织器官中铜、锌、铅、镉的含量,探讨这四种重金属元素在鱼体内吸收、转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在脑、眼、皮、肉、鳔和性腺等可食用部位中,脑和性腺是重金属的主要靶器官,肌肉组织中重金属含量最低;2.重金属在鳃、消化道和皮的单位质量含量的差异与对应的三种吸收途径的不同贡献有关;3.血液循环系统和代谢系统各脏器分别在重金属的转移和解毒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但不同重金属的响应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南海北部海域经济鱼类的重金属含量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南海北部海域经济鱼类的重金属Cu、Pb、Zn、Cd、Cr和Ni等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重金属在鱼体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最低;底层鱼类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肉食性鱼类的Cd含量较高,但其余5种金属含量与鱼类食性的关系不明显;近海鱼类的重金属含量与河口咸淡水鱼类的重金属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经济鱼类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不明显,其食用价值尚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闽南沿海牡蛎、花蛤、缢蛏体内重金属的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1998-1999年福建闽南沿海养殖贝类体的重金属检测资料,分析了3种主要养殖贝类体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厦门杏林宝珠屿、马銮湾海域养殖的褶牡蛎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养殖区。不同养殖区之间养殖贝类的Cu、Pb、Cd、Zn、Hg含量,以及这些元素在各种贝类中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文中还根据全国海岸带污染综合调查专业组制定的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对养殖贝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闽南沿海的养殖贝类基本未受重金属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3.
以阳宗海不同湖岸湖滨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含量,评价不同湖岸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探讨在不同干扰方式下湖滨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污染特征,为阳宗海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阳宗海湖滨湿地不同湖岸7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存在差异,表现为:东岸北岸南岸西岸。As、Cd、Cr、Zn、Mn的最高值出现在东岸,Co、Cu、Ni的最高值出现在北岸,Pb的最高值出现在南岸。(2)不同区域湿地沉积物中,东岸(Cu、Ni、As、Cd)、南岸(Cu、Cd)、西岸(Cd)、北岸(Cu、Ni、Cd)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是主要污染因子,Cu、Ni、As、Cd的含量分别为43.41~111.15、41.64~57.23、10.28~65.31、1.02~1.99 mg/kg;(3)阳宗海流域上游的铝厂、电厂等高污染企业产生的工业"三废"未经有效净化直接排放,流域周围生活污水、化肥和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湖泊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4)湖滨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与有机质、全磷之间相互影响,Cu、Ni、As和Cd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4、0.790、0.357和0.626(P0.01),增加磷的含量,会增加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Cu、Ni、As和Cd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3、0.451、0.406和0.497(P0.01)。有机质的降解促进金属离子的释放,使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重金属污染对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在长江口水域采集了日本沼虾(Macrobraohium nipponense)、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狼牙鳗虾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等5种中华鲟幼鱼重要饵料生物,研究了Cu、Cd、Hg3种重金属元素在这些饵料生物体内的积累特征,评价了饵料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结果显示,虾类Cu的单项污染指数(Pi)均大于0.5,鱼类Cu的Pi均小于0.5;5种饵料生物Cd和Hg的Pi均大于1。表明它们均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污染,虾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比鱼类严重。与历史资料比较发现,长江口鱼虾的重金属污染存在加重趋势,重金属污染已对洄游入海的中华鲟幼鱼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5.
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阳宗海不同湖岸湖滨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含量,评价不同湖岸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探讨在不同干扰方式下湖滨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污染特征,为阳宗海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阳宗海湖滨湿地不同湖岸7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存在差异,表现为:东岸>北岸>南岸>西岸。As、Cd、Cr、Zn、Mn的最高值出现在东岸,Co、Cu、Ni的最高值出现在北岸,Pb的最高值出现在南岸。(2)不同区域湿地沉积物中,东岸(Cu、Ni、As、Cd)、南岸(Cu、Cd)、西岸(Cd)、北岸(Cu、Ni、Cd)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Cu、Ni、As、Cd的含量分别为43.41~111.15、41.64~57.23、10.28~65.31、1.02~1.99 mg/kg;(3)阳宗海流域上游的铝厂、电厂等高污染企业产生的工业“三废”未经有效净化直接排放,流域周围生活污水、化肥和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湖泊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4)湖滨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与有机质、全磷之间相互影响,Cu、Ni、As和Cd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4、0.790、0.357和0.626(P<0.01),增加磷的含量,会增加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Cu、Ni、As和Cd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3、0.451、0.406和0.497(P<0.01)。有机质的降解促进金属离子的释放,使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椒江口围塘混合养殖环境中重金属在水、生物体和底泥间的富集分布,以及该环境中重金属在鲈鱼、鲻鱼、鲶鱼3种鱼样各组织中的分布积累情况。结果表明,与其他海域相比,围塘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铜的平均含量偏高;3种鱼样中铜的积累规律相同的是皮>鳍>肌肉,镉、锌、铅在鱼体中的相同积累规律是鳍>皮>肉,不同鱼体各组织中重金属的含量为鲻鱼>鲶鱼>鲈鱼,鱼样各组织中重金属的分布积累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校正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长期变化及其背景值,对采自黄海中部泥质区A03站位沉积剖面的年代学测定、比表面积和重金属(Cu、Pb、Cd和Zn)进行了测定,并在假定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的沉积环境基本未受污染的前提下,建立了其比表面积与重金属背景值的函数模型,进而反推出单位比表面积下重金属的长期变化特征。将重金属含量实测值和校正后单位比表面积下重金属含量长期变化比较发现,前者毫无规律可言,后者则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本处于重金属含量背景值的合理波动范围之内,此后,逐渐背离背景值至今。可以推断,A03站位所代表的黄海中部泥质区受到外源重金属污染的起始年份约为1950年,4种重金属Cu、Pb、Cd、Zn单位比表面积下的背景值分别为26.31、22.11、0.20、63.21mg/kg。许多研究表明,沉积环境的外源性污染、沉积颗粒的表面活性和粒度是重金属含量偏离背景值的3个主要原因。本研究应用相同沉积剖面,建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的比表面积与重金属背景值的函数模型,并对重金属含量的实测值进行了有效校正,无疑是能够同时满足上述3个主要条件的。研究表明,实际操作中,采取不同沉积类型区域,建立相应的重金属背景校正值,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校正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长期变化及其背景值,对采自黄海中部泥质区A03站位沉积剖面的年代学测定、比表面积和重金属(Cu、Pb、Cd和Zn)进行了测定,并在假定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的沉积环境基本未受污染的前提下,建立了其比表面积与重金属背景值的函数模型,进而反推出单位比表面积下重金属的长期变化特征。将重金属含量实测值和校正后单位比表面积下重金属含量长期变化比较发现,前者毫无规律可言,后者则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本处于重金属含量背景值的合理波动范围之内,此后,逐渐背离背景值至今。可以推断,A03站位所代表的黄海中部泥质区受到外源重金属污染的起始年份约为1950年,4种重金属Cu、Pb、Cd、Zn单位比表面积下的背景值分别为26.31、22.11、0.20、63.21 mg/kg。许多研究表明,沉积环境的外源性污染、沉积颗粒的表面活性和粒度是重金属含量偏离背景值的3个主要原因。本研究应用相同沉积剖面,建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的比表面积与重金属背景值的函数模型,并对重金属含量的实测值进行了有效校正,无疑是能够同时满足上述3个主要条件的。研究表明,实际操作中,采取不同沉积类型区域,建立相应的重金属背景校正值,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龙岗河不同湿地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利用植物修复受污染的区域具有经济有效、操作简便等优点。选取深圳龙岗河上游爱联嶂背工业区附近优势物种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鬼针草(Bidens pilosa)以及绵毛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var.salicifolium)为研究材料,测定土壤及植物不同组分间镉(Cd)、铅(Pb)、锌(Zn)、铜(Cu)、铬(Cr)、砷(As)、镍(Ni)的含量,比较不同植物间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组分间重金属含量的差异,计算重金属的转移和富集系数,以分析深圳河支流附近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株对7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其吸附能力依次是:CdAsPbNiCrZnCu。3个物种对As和Cd的吸附作用较大,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V类水标准的2800倍和2900倍。物种间吸附能力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物种整株对重金属吸附的差异不明显,但组分间吸附数据表明,根是3个物种吸附重金属的关键区域。对富集系数与转移系数的研究可见,3种优势物种对Cd、Pb、Ni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表明该区域优势物种对此3类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强,可以维护和适当扩大其种群规模以利于该区域的重金属防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重金属对对虾的毒性效应;重金属在对虾体内的积累、分布和排出规律,重金属在对虾体内的致毒和解毒机理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展开述评。认为重金属对对虾的毒性研究须区分其存在形态及其形式,进行毒性实验的同时亦须重视重金属在对虾体内的生长效应的研究。有关重金属在对虾体内的积累、分布和排出规律的研究较多,但食物链的迁移和生物学放大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重金属在对虾体内的致毒和解毒机制也少见文献报道,尚待深入探讨,并需加强对虾体内不同重金属之间的协同和拮抗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