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失水处理对采后烟叶淀粉代谢的影响,本试验以烤烟品种秦烟96为材料,设置正常水分(CK)、失水10%(T1)和失水20%(T2)三个处理,对采后烟叶烘烤特性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失水处理缩短了烟叶变黄时间,影响烟叶变褐时间。采后烟叶直链淀粉降解主要集中在失水处理前期(0~18 h),而支链淀粉降解主要集中在失水处理后期(18 h后),失水处理后烟叶淀粉总含量降低。由于淀粉去分支酶(DBE)活性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相应酶基因表达量降低(SBE除外),因此抑制了采后烟叶淀粉的合成;而淀粉分解酶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且相应酶基因表达量升高,促进了采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综上所述,失水处理改善烟叶烘烤特性,增强采后烟叶淀粉降解能力,促进采后烟叶糖含量的增加,以失水10%处理效果最优。烟叶在采后前期(0~18 h)以降解直链淀粉为主,后期(18~36 h)以降解支链淀粉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不同失水处理对采后烟叶蔗糖代谢的影响,为优质烤烟形成奠定基础。【方法】以烤烟品种"秦烟96"为材料,选取适熟中部烟叶(10~12叶位),设置正常处理(CK)、失水10%处理(T1)和失水20%处理(T2)3个失水梯度,在处理后不同时间测定烟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研究采后烟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和转化酶(INV)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处理(CK)相比,失水处理总体上增加了采后烟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失水10%处理烟叶的SPS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SPS基因表达量降低,而SS和INV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SS和INV基因表达量增加;失水20%处理烟叶的SPS、SS和INV活性及基因表达量则与失水10%处理呈相反变化规律。【结论】失水处理促进了采后烟叶糖含量增加,且失水10%处理烟叶在采后以蔗糖分解代谢为主,而失水20%处理则抑制了蔗糖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3.
以K326上部叶为材料,电加热密集烤箱烘烤,分别于变黄前期(0~20 h)和变黄中期(20~44 h)对烟叶进行失水15%~20%处理,研究烘烤过程烟叶水分、淀粉代谢、细胞壁物质、形态收缩及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变黄前期和中期失水处理,烟叶的失水速率较常规烘烤(对照)降低30%~45%,变黄前期失水处理,烟叶淀粉酶活性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对照降低31%、纤维素含量降低30%,而变黄中期失水处理烟叶较对照整体相差明显;变黄前期失水处理,烟叶横向收缩率、纵向收缩、横向卷曲度和纵向卷曲度显著大于对照。变黄前期失水处理烤后烟叶平衡含水率、拉力、填充值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采后离体烟叶内淀粉和糖代谢变化规律,及其与采后烟叶软化的关系,以烤烟品种豫烟12号为材料,测定采后烟叶硬度、呼吸强度、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变化,并对淀粉和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后烟叶硬度逐渐下降,且与淀粉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27*),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4**、-0.958**)。离体烟叶内淀粉合成代谢相关酶基因NtAGPS、NtGBSS、NtSS、NtSBE和NtISO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烟叶支链淀粉合成酶基因NtSS、NtSBE和NtISO表达量在烟叶离体18 h内仍维持较高水平,24 h后急速下降;淀粉水解酶基因Ntα-amylase和Ntβ-amylase,以及糖代谢相关酶基因NtSPS、NtSuS和NtVIN表达量呈先上调后下降趋势;即采后烟叶淀粉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加强,同时糖代谢逐渐旺盛,当糖代谢底物消耗殆尽或叶片衰老至一定程度,糖代谢又减弱。  相似文献   

5.
烤烟成熟期淀粉代谢关键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烤烟成熟期淀粉积累状况与淀粉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明确烤烟成熟期淀粉代谢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淀粉积累型烤烟品种秦烟96和豫烟6号为材料,测定成熟期烟叶淀粉含量及比例(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淀粉代谢关键酶活性,并对其关键酶基因(NtAGPase、NtGBSSⅠ、NtSSS、NtSBE、NtDBE、Ntα-amylase和Ntβ-amylase)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在烤烟发育成熟期,烟叶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烟叶生理成熟期(移栽后85 d)其含量最高;随着烟叶的成熟,烟叶中支链淀粉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烤烟成熟期AGPase、GBSSⅠ、SSS、SBE和DBE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烟叶淀粉酶活性则随着烟叶的成熟先降低后升高,烟叶过熟时其活性显著升高;与烟叶淀粉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其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差异较大。烟叶打顶至适熟阶段,AGPase和GBSSⅠ活性与烟叶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显著,对烟叶直链淀粉的积累贡献最大,NtGBSSⅠ对直链淀粉代谢起主要调控作用;SSS、SBE和DBE活性对烟叶支链淀粉积累起重要作用,NtSBE和NtDBE对烟叶支链淀粉代谢起主要调控作用。当烟叶由适熟至过熟时,淀粉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主要参与烟叶的淀粉代谢活动。同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秦烟96淀粉积累较多,具有较高的支链淀粉比例。【结论】烤烟碳水化合物积累以淀粉为主,AGPase和GBSSⅠ是影响直链淀粉积累的关键酶,SSS、SBE和DBE对支链淀粉积累有重要作用,SBE和DBE活性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烟叶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半晾半烤对上部烟叶淀粉降解和相关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上部叶为材料,研究不同晾黄时间(48、60、72 h)对烟叶烘烤过程中淀粉降解及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规烘烤)相比,晾制处理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提前12 h达到第1次高峰,适当延长了淀粉酶的有效活性时间;与对照相比,烘烤前期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有所降低,在烘烤后期下降不明显,其中,晾黄60 h后烘烤烟叶的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淀粉降解量均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低,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各种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上部烟叶的可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乙烯利对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降低烤后烟叶淀粉含量的技术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自制电热式烟叶烤箱(80cm×60cm×100cm),初步研究了不同乙烯利用量〔0(CK)、10.4、20.8、41.7mL/m3〕对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CK的烟叶淀粉酶活性有2个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烘烤36h和72h,淀粉酶活性均为2.2U;而乙烯利处理的烟叶淀粉酶活性则呈单峰曲线,活性高峰出现在烘烤12~24h,淀粉酶活性为3.8~4.1U,乙烯利显著提高了烘烤前期烟叶淀粉酶活性。乙烯利处理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峰值出现在烘烤0h和36h,2个峰值均比CK提前24h出现。乙烯利处理的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为2.8%~3.2%,显著低于CK(4.4%),因此,在烟叶烘烤过程中使用乙烯利可以显著降低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但乙烯利的最佳用量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盖栽培糜子籽粒灌浆期淀粉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糜子开花后籽粒灌浆期间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淀粉积累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探寻糜子在干旱地区的最佳覆盖栽培模式。以粳性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材料,采用秸秆覆盖、起垄覆膜、双沟覆膜和全膜覆盖处理,并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测定籽粒灌浆期间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淀粉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覆盖栽培糜子籽粒灌浆前、中期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水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及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P0.05),且籽粒淀粉积累速率较快,最终淀粉含量高于露地栽培,其中全膜覆盖效果最佳,其籽粒中支链淀粉积累量的增加率达16.62%(P0.05),直链淀粉增加率9.08%,千粒质量增加率6.16%(P0.05)。但覆盖栽培没有改变AGPP、SSS、GBSS和Q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单峰曲线),没有影响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AGPP和GBSS峰值出现在花后20d左右,SSS和Q酶峰值出现在花后15d左右。相关分析表明,糜子籽粒支链淀粉与SSS和Q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GPP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与GBSS和AGPP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积累速率与AGPP、GBSS、SSS和Q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对供试烟叶进行烘烤,设置不同的变黄温度、变黄时间和凋萎时间,研究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结果】随着烘烤的进行,淀粉酶活性迅速升高,变黄时间延长比正常烘烤处理淀粉酶活性达到高峰的时间推迟了12 h,且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低于正常烘烤处理;较高的变黄温度能促使烟叶中的淀粉在烘烤前期快速降解,但后期淀粉降解停滞的时间较早,最终淀粉含量较高;在42℃延长凋萎时间,烤后烟叶淀粉残留量低。淀粉同工酶电泳胶板上明显可见有3条酶带,分别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R-淀粉酶,其中β-淀粉酶活性最高。电泳图谱显示,各同工酶活性0 h时没有差异,24 h时高温处理的活性稍高于低温,36 h时高温变黄比低温变黄酶活性稍低。【结论】烘烤过程中在35~38℃变黄,并在烟叶变黄后延长12 h和在42℃条件下凋萎12 h,有利于淀粉降解和烟叶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10.
烘烤方式对烤烟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常规挂竿、"两炖一停"和散叶装筐3种密集烘烤方式对烘烤过程中云烟87烟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烘烤过程中两种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双峰曲线",但不同烘烤方式两种酶活性高低存在一定差异,以T2处理("两炖一停")酶活性最高,蛋白酶的峰值分别为258.2 U/mg、263.3 U/mg蛋白,淀粉酶的峰值分别为26.79 U/mg、25.45 U/mg,分别较其他处理高出30.92 U/mg~59.31 U/mg、5.41 U/mg~9.13 U/mg;不同烘烤方式两种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也存在一定差异,T2处理蛋白酶和淀粉酶峰值分别出现在42 h、78 h和42 h、84 h,较其他处理晚6 h~12 h;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在烘烤变黄期快速下降,但在变黄前期下降速率T3T1T2,变黄后期T2T1T3,约90 h时达到稳定。烘烤结束后淀粉和蛋白质含量T3T1T2。因此,"两炖一停"密集烘烤方式最有利于提高烟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有利于淀粉和蛋白质分解和烟叶化学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和淀粉代谢及其基因表达与京白梨果实软化的关系,为果实贮藏保鲜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京白梨’果实为试材,经低温和1-MCP处理,测定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硬度、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并对其关键酶基因(AM、SPS、SS和AI)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采后‘京白梨’果实淀粉快速降解,与硬度下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低温和1-MCP处理极显著抑制了淀粉含量的下降,降低了其与硬度间的相关水平。同时,淀粉酶(AM)活性快速增加,与硬度和淀粉含量变化极显著相关,且AM的表达量也迅速积累,淀粉酶活性和AM表达量的增加均显著受到低温和1-MCP处理的抑制。常温下,可溶性糖中唯有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果糖和蔗糖含量则有所增加,低温和1-MCP处理则显著抑制了葡萄糖含量的下降以及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蔗糖代谢酶中仅酸性转化酶(AI)活性与果实软化显著相关,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增加时期主要表现在呼吸跃变后期,滞后于AM。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硬度变化相关性不显著,但随果实软化均表现较高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与蔗糖和果糖间相关性显著,受到低温和1-MCP处理的显著调节。【结论】淀粉降解与‘京白梨’果实软化的关系较为密切,AM是果实软化初期的重要酶;蔗糖代谢参与了‘京白梨’果实后熟软化,AI主要作用于果实后熟软化的后期阶段,SPS和SS能通过调控可溶性糖分的组成和含量来参与果实软化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部位烤烟烟叶打顶时以及打顶后10 d、20 d、30 d的硝酸还原酶、淀粉酶和转化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打顶时到打顶后20 d上部烟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中、下部烟叶,中、下部烟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从打顶时到打顶后10 d迅速升高.(2)三个部位烟叶中淀粉酶活性总体都呈上升趋势,打顶时淀粉酶活性都很低并基本相同,中部和上部烟叶淀粉酶活性分别在打顶后10 d和打顶后20 d有一个峰值.(3)整个时期内上部烟叶中转化酶活性始终大于中、下部烟叶,中、下部烟叶中转化酶活性呈一直下降趋势,下部烟叶的下降速率大于中部烟叶.(4)上部烟叶中淀粉酶活性与硝酸还原酶、转化酶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中部烟叶和下部烟叶中淀粉酶活性与转化酶活性达显著负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其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小麦籽粒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动态、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2个供试品种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量随灌浆的进行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积累速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花后21~28 d.2个品种小麦花后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ADPG)焦磷酸化酶(AGPP)、游离态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花后28 d前呈上升趋势,28 d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AGPP活性与SSS、GB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AGPP、SSS、GBSS活性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分支酶活性变化呈三次曲线的关系,前期活性较高,支链淀粉合成能力强,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对小麦籽粒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动态、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2个供试品种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量随灌浆的进行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积累速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花后21~28d。2个品种小麦花后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ADPG)焦磷酸化酶(AGPP)、游离态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花后28d前呈上升趋势,28d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AGPP活性与SSS、GB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AGPP、SSS、GBSS活性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分支酶活性变化呈三次曲线的关系,前期活性较高,支链淀粉合成能力强,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采用2个千粒重超过40g的水稻大粒种质与2个一般水稻品种进行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AG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Q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酶活性粒位间有差异:AGP活性强势粒弱势粒,SSS活性灌浆后期强势粒弱势粒,Q酶活性灌浆前期强势粒弱势粒;2)强势粒的AGP酶活性大粒种质居中,SSS和Q酶活性灌浆前期大粒种质低于一般水稻品种;弱势粒的规律不明显;3)强势粒的AGP和SSS酶活性峰值的出现大粒种质早于一般水稻品种,Q酶活性峰值大粒种质晚于一般水稻品种;供试材料弱势粒3种酶的活性峰值出现在花后15~25d;4)3种酶的平均活性和最大活性与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平均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施氮量及基追比对烤烟碳代谢产物含量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氮肥、提高烟叶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进行不同施氮量(6,8,10 kg/667 m2)及基追比(5∶5,6∶4,7∶3)的两因素田间试验,以烤烟云烟87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打顶期、脚叶成熟期测定烤烟还原糖、总糖含量及碳代谢关键酶[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ADPG焦磷酸化酶(AGP)、蔗糖转化酶(INV)、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α淀粉酶(α-amylase)]的酶活性。【结果】随着烟叶的成熟,烟叶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的趋势;烟叶中INV、SS、α-amylase、AGP、FBPase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SPS活性呈双峰波动的变化趋势,SSS活性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烟叶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下降趋势,SS活性整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INV、SSS、FBPase活性整体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α-amylase、SPS、AGP活性整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马铃薯块茎中确定能够促进淀粉合成基因表达的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蔗糖处理体系。【方法】利用不同的溶液和条件,对马铃薯幼嫩块茎进行ABA、蔗糖和ABA+蔗糖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处理块茎中直链淀粉合成关键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Ⅰ,GBSSⅠ)基因、支链淀粉合成关键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Ⅲ,SBE3)基因和淀粉合成限速酶大亚基(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large subunit 3,APL3)基因的表达,确定处理体系能否诱导基因表达;确定处理体系后,进一步检测其他9个淀粉合成基因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当处理溶液中包含氯化钙、琥珀酸钠和氯霉素等试剂,且马铃薯块茎置于处理溶液中28℃黑暗处理36 h时,与对照相比,ABA或蔗糖处理可明显升高GBSSⅠ和APL3的表达。对其他9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合成基因正向响应ABA或蔗糖处理。【结论】本研究利用马铃薯块茎确定了能够促进淀粉合成基因表达的ABA和蔗糖处理...  相似文献   

18.
黄花梨果实采后软化生理基础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研究了 2 0℃、相对湿度 80 %~ 90 %条件下黄花梨果实采后软化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 ,黄花梨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 ,采后果肉硬度逐渐下降而出汁率逐渐增加。采后 5d内淀粉酶活性增加 2 .9倍而淀粉含量下降 72 .80 % ,之后淀粉酶活性和淀粉含量逐渐下降。采后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下降而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 ,且果肉硬度同原果胶含量和纤维素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采后 5d内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和纤维素酶活性变化不大 ,之后迅速上升 ,到采后 15d达到酶活性高峰 ,分别为采收时的 3.0倍和 7.9倍 ,之后酶活性逐渐下降。因而认为 ,黄花梨采后 5d内果肉软化 ,主要是淀粉酶活性的快速上升催化淀粉的快速水解造成的 ,并为呼吸跃变准备能源物质 ;之后果肉软化是由PG、纤维素酶作用引起果胶质、纤维素等细胞壁组分降解所致。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淀粉型木薯品种采后块根变质的生理特性,以淀粉含量较高的木薯品种‘辐选01’(RS01)和淀粉含量较低的木薯品种‘华南124’(SC124)为试材,测定采后贮藏0、5、10、15和20d的块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块根褐化程度逐渐加深,干物质含量和CAT酶活性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淀粉含量为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和SOD酶活性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POD酶活性则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RS01贮藏过程中块根褐化程度较严重,贮藏第5天褐化面积达30%,而SC124贮藏第20天才开始出现褐化。淀粉含量较高的木薯品种块根干物质含量较高且变化大,失水速率较快,MDA含量较高,SOD、POD和CAT酶活性均较高。可见,块根采后抗变质能力与淀粉含量有密切关系,淀粉含量越高的木薯品种采后块根越容易发生变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模拟全球气候变暖对水稻灌浆期淀粉代谢关键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大穗型粳稻品系CJ03和中穗型粳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在水稻抽穗期进行开放式增温处理,测定强、弱势粒的千粒质量、灌浆速率、总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及花后10 d和20 d淀粉代谢关键酶的主要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灌浆前期,与对照弱势粒相比,开放式增温明显促进弱势粒的灌浆进程,主要表现在弱势粒灌浆速率及其峰值均有增加,灌浆启动提前;在灌浆后期,随着增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强、弱势粒灌浆活跃期均缩短。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测定结果表明,参与籽粒淀粉代谢的关键酶,如蔗糖合成酶(Su Sase)、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它们的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处理和不同部位均有差异。在花后10 d的增温处理下,强、弱势粒中Su Sase、AGPase、SSS和SBE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而GBSS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花后20 d,相对于强势粒,各处理弱势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结论]增温处理下,弱势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是其灌浆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