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国小龙虾养殖概况及前沿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说今年什么水产养殖品种最火,那肯定非小龙虾莫属,大江南北吃虾热情、养殖热情都空前高涨,各地龙虾节举办得如火如荼,消费量上去了,需求增加了,于是养殖热情也被点燃了,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一股养殖小龙虾的热潮,很多原来没有从事小龙虾养殖的也纷纷转行,养起了小龙虾。但是,小龙虾养殖对技术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为了使养殖者少走弯路,本文将全国小龙虾养殖概括及主养区安徽小龙虾产业情况奉献给大家,并分享舒新亚、丁凤琴等专家的最新小龙虾养殖研究成果,希望能促进小龙虾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小龙虾养殖者的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2.
小龙虾营养很丰富、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很多地方大力养殖小龙虾,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各地养殖技术的差异,产生的经济效益有高有低。所以,为了高质量养殖小龙虾,在放养和饲喂管理过程中只要技术科学,就能获得很好的养殖效果。根据重庆万州区近些年来养殖小龙虾实践经验,现将小龙虾科学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国淡水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重要的淡水特种养殖产业之一,经济效益显著。然而,随着小龙虾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攀升,养殖小龙虾的病害问题日渐突出,其中,尤以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危害最为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一、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小龙虾白斑综合征近年来流行于我国湖北、江苏、安徽等小龙虾主要养殖区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小龙虾白斑综合征发病温度为20~25℃,每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近几年小龙虾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小龙虾养殖已经从原来的稻田套养模式、藕田套养模式、河蟹池套养模式等逐步发展为以小龙虾为主、种植水草、浅水生态的养殖模式,通过这种生态养殖技术,不但提高了小龙虾养殖的亩产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小龙虾的上市规格,同时提升了小龙虾的品质,增加了效益。现就高淳区桠溪镇9×667 m~2池塘的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小龙虾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民养殖小龙虾积极性空前高涨.但由于小龙虾人工养殖发展比较迟,有关小龙虾的繁殖、生长、发育等规律还未被人们所完全熟悉,养殖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还不完善、不成熟,尤其是小龙虾稻田养殖模式更是刚刚兴起,水稻用药不当往往造成小龙虾大量中毒死亡,给农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小龙虾,也称淡水龙虾,该虾近几年来逐步发展成为老百姓非常热衷的休闲食品,人工养殖如火如荼,主要集中在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养殖方式以稻田养殖为主,上海郊区在崇明、金山、青浦等区也开展了稻田养殖小龙虾,但池塘养殖模式较少。据统计,在小龙虾消费旺季,上海每天要消耗30吨小龙虾,但是目前上海没有小龙虾规模养殖基地,货源主要从江苏、湖北、安徽等地运输过来,价格较高,供不应求,小龙虾养殖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2016年起,上海嘉敏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小龙虾人工养殖发展很快,很多地区小龙虾都进行留种养殖,即让小龙虾自行繁殖,利用繁殖出的虾苗进行养殖,自繁自养。养殖户要清楚地了解小龙虾的繁殖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地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小龙虾的繁殖和养殖水平。一、小龙虾的繁殖习性同一时期小龙虾的个体大小差异较大,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可见到不同规格的小龙虾,许多人以为小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小龙虾养殖、销售和消费异常火爆,笔者从小龙虾养殖产量、面积、成虾价格走势、小龙虾供应和销售及消费情况三大方面进行分析以寻求其缘由。一、总体情况1.养殖产量增加小龙虾因其繁殖能力强、适应能力广,致使其一度过量繁殖而泛滥。近年来,随着小龙虾消费量剧增,野生小龙虾资源锐减,目前市场上供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餐桌上的美味,近年来小龙虾的市场销售一片火爆,凭借对野生小龙虾的捕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对小龙虾进行人工养殖是目前重要的市场供求调节措施。目前,我国对小龙虾的人工养殖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从最初的粗养、小规模的农户养殖发展到如今的池塘精养、产业化养殖,使这一淡水经济养殖品种创造出越来越大的市场价值。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小龙虾的养殖情况,将主要对小龙虾的池塘精养及种苗的繁育进行论述,希望能对广大的小龙虾养殖业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对小龙虾的需求的急速增长,小龙虾在市场上的水涨船高,养殖小龙虾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如何使得小龙虾养殖增产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小龙虾的养殖必需从传统的人工喂养升级至先进的科学设施设备喂养,但是由于传统小龙虾养殖户数目大、养殖技术转型困难,因此,本文以从小龙虾的特性出发,分析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辅助设施设备出现的问题,并根据现实条件提出改良小龙虾设施设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小龙虾原名克氏原鳌虾,属甲壳纲十足目螯龙虾科。近年来,随着盱眙小龙虾产业的不断壮大,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小龙虾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小龙虾也逐渐从最初的野生捕捞方式演变为人工养殖方式,从而催生了庞大的小龙虾养殖产业。受到网络媒体上小龙虾高产量高价格高效益的影响,嘉兴地区的小龙虾养殖迅速升温,很多从来没有从事过水产养殖的农民也纷纷搞起了小龙虾养殖。为了摸清嘉兴地区小龙虾的养殖现状,从而掌握小龙虾养殖实际情况,客观分析了养殖小龙虾的状况,更好地为广大龙虾养殖户服务,笔者专门对嘉兴市内小龙虾养殖情况做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12.
小龙虾属于淡水经济虾类,烹饪后味道鲜美可口,市场需求量大,是一项发家致富的好项目。池塘养殖作为小龙虾养殖的可行举措之一,掌握其养殖关键技术,在提高小龙虾存活率、增加养殖户收入中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实际,对淡水小龙虾养殖管理要点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小龙虾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大规格、高密度、规模化养殖已被广大小龙虾养殖者普遍采用,但在这样的养殖环境中,养殖投入品的使用量也随之增多,造成池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上升溶氧量下降,水质变坏,这样轻则可影响虾的的摄食生长,重则可导致虾发病死亡,不利于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持优良水质环境,是降低小龙虾发病率,提高饵料利用率,促进小龙虾健康快长,推动小龙虾业增效,提高虾民增收的一项关键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正是小龙虾生产的关键时期,为推动全市小龙虾养殖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日前,湖北应城市小龙虾养殖协会组织水产养殖技术专家及小龙虾养殖大户共40余人在市龙赛湖养殖场举办了一期小龙虾养殖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浙北地区小龙虾养殖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龙虾原名克氏原螯虾,属甲壳纲十足目螯龙虾科。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小龙虾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小龙虾也逐渐从最初的捕捞方式演变为养殖方式,从而催生了庞大的龙虾养殖产业。由于养殖小龙虾高产量高价格高效益,嘉兴地区的龙虾养殖迅速升温,很多从来没有从事过水产养殖的农民也纷纷搞起了小龙虾养殖。为了摸清嘉兴地区小龙虾的养殖现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国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迅猛,湖北省是国内小龙虾重要主产区,养殖规模居全国之首,但随着小龙虾养殖集约化水平和放养密度的提高,小龙虾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和严重,其中尤以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危害最为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一、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小龙虾白斑综合征近年来流行于湖北、江苏、安徽等小龙虾主要养殖区域,该病为一种传播迅速、蔓延广的病毒病,一般3~10天即可造成  相似文献   

17.
<正>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螯虾、淡水小龙虾等,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像龙虾的甲壳动物,是地区特色水产品养殖和生态套养模式中首选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精品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龙虾作为中国人的美食而广受青睐,目前小龙虾的养殖养殖规模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上升不断扩大,截止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已达1 129 700 t,但是在高产量、高效益的追求下,造成的是病害频发,品质下降,生态迫害等现象。因此,因地制宜发展小龙虾生态养殖已成为渔业生态健康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小龙虾与经济类水生农产品套养现已成为渔  相似文献   

18.
<正>小龙虾是一个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养殖新品种。近年来,小龙虾消费市场的火爆带动了小龙虾的养殖。而小龙虾养殖具有投资小、资金回笼快、养殖经济效益高特点,近年来开展小龙虾养殖的养殖户和企业越来越多,许多地区出现苗种供不应求、农户争相养殖的强劲发展势头。2017年,在有关政策的支持和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泗洪县小龙虾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于从外地购苗存在养殖成活率低等现象,泗洪县苗种供应短缺,严  相似文献   

19.
秋冬季小龙虾养殖作为新一轮养殖的开端,影响来年小龙虾养殖的节奏,所以做好冬季养殖管理尤为重要.笔者对稻虾秋冬季养殖技术进行浅析,以期为小龙虾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受小龙虾消费市场影响,小龙虾产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为满足百姓消费需求,提高养殖生产能力,芜湖县养殖户利用"小龙虾-稻"连作模式进行养殖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也辐射带动周边的养殖户。一、基本信息养殖户稻田养殖小龙虾(克氏绒鳌虾)模式,一般每口塘20亩~30亩左右。负责人从事水稻种植多年,曾在外地专门学习养殖小龙虾技术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