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降低花生收获后因未及时干燥而造成的霉变损失,本试验以天府9号新鲜花生为试验材料,采用热风、微波、微波热风联合干燥3种技术对花生进行干燥,对比了3种干燥方式对花生营养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微波及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将花生干燥至安全含水率耗时分别为24、14和10 h。微波热风联合干燥花生的氨基酸、脂肪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热风、微波2种干燥方式(P<0.05),而酸价及过氧化值显著低于热风、微波2种干燥方式(P<0.05),且其色泽与花生自然果色最为接近,颜色均匀一致,红衣完整无皱缩脱落,风味较好。本研究结果为花生机械化干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花生产地减损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无机盐稳定化脂肪酶的潜在机理,该文以小麦胚芽脂肪酶为研究对象,基于界面酶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添加浓度介于1.0×10-9~1.0×10-2 mol/L的Na~+、K+、Ca~(2+)、Mg~(2+)的氯化物对小麦胚芽脂肪酶存在的油-水界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小麦胚芽脂肪酶体系浓度为1.7×10-6 mol/L时,一价金属中Na~+更有利于抑制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P0.05),对麦胚脂肪酶存在时的油水界面特性影响也较大;二价金属离子Ca~(2+)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趋势与一价离子不同,在高浓度时反而增加界面张力;当油水界面上存在脂肪酶的催化底物(三油酸甘油酯)和产物(油酸)时,添加浓度分别为10-6、10-6、10-4和10-9mol/L的Na~+、K~+、Ca~(2+)、Mg~(2+)均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降低麦胚脂肪酶的作用效果,三油酸甘油酯存在时Mg~(2+)的作用效果最明显(P0.05),油酸存在时Na+的作用效果最明显(P0.05)。综上,无机盐金属离子主要通过影响麦胚脂肪酶在油水界面的聚集行为及底物结构状态起到钝化麦胚脂肪酶的作用,该结果可为麦胚脂肪酶存在时界面的活性调控及麦胚的稳定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板鸭干制的特性分析和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高板鸭干制质量为目的,采用自制小型气调干燥试验设备,对板鸭进行干制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热风温度、气流速度、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TBHQ)浓度对板鸭脂肪氧化程度、失水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干制温度和气流速度可提高脱水率,但温度升高,脂肪氧化程度增加;而提高TBHQ浓度可降低板鸭的脂肪氧化程度,提高板鸭品质。用回归分析程序拟合产品的酸价、硫代巴比妥酸(Sulfo-Barbitone Acid,TBA)值和失水速率随热风温度、气流速度和TBHQ浓度变化的回归方程,得到优化工艺参数为:热风温度为49℃,气流速度为1.84 m/s,TBHQ浓度为0.018%,在此工艺下板鸭质量指标值分别为酸价1.129 mg/g,TBA值0.168 mg/kg,失水速率3.862%/h。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结合辐照对鲈鱼冷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延长鲈鱼的货架期并维持其品质,以新鲜鲈鱼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条件下,0.3 g·kg~(-1)茶多酚、辐照及0.3 g·kg~(-1)茶多酚结合辐照处理对鲈鱼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测定鲈鱼肉的菌落总数(TVC)、剪切力、硫代巴比妥酸值(TBA)、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表面疏水性等指标筛选出最佳处理方式。结果表明,茶多酚结合辐照的保鲜效果优于0.3 g·kg~(-1)茶多酚和辐照单独处理。剪切力在0.3g·kg~(-1)茶多酚结合2 k Gy处理的鲈鱼中最好,其他各项指标均在0.3 g·kg~(-1)茶多酚结合4 k Gy处理组中最好。在0.3 g·kg~(-1)茶多酚结合4 k Gy的条件下冷藏10 d,鲈鱼肉菌落总数小于10 CFU·g~(-1),剪切力、TVB-N、TAB和表面疏水性的变化率分别为44.62%36.07%、5.63%和3.92%。本研究延长了鲈鱼的货架期,为鲈鱼的贮藏保鲜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吴艳歌  毕波  柴明良 《核农学报》2016,(7):1288-1295
为探究细胞分裂素对长期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细胞系分裂、增殖的影响,以及对梢和根的诱导作用,以继代10年的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0~0.20 mg·L~(-1)的6-苄基氨基嘌呤(BA)、激动素(KT)、玉米素(ZT)、反式玉米素核苷(ZR)、噻苯隆(TDZ)及正交设计组合对其生长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培养4周后,愈伤组织鲜重增长率最高的处理是0.10 mg·L~(-1)BA+0.20 mg·L~(-1)KT+0.15 mg·L~(-1)ZT+0.10 mg·L~(-1)TDZ,达到331.3%,略高于0.10 mg·L~(-1)KT(315.0%),但差异不显著。以1/2MS+30.0 g·L~(-1)蔗糖+3.0 g·L~(-1)Phytagel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5种细胞分裂素再生培养6周,再生率和再生梢总数最高的是含0.15 mg·L~(-1)ZT的培养基,再生率为60.3%,再生梢总数为142.0个,分别是对照的2.41倍和3.67倍。再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6.694~14.569U·g~(-1)FW·min-1)显著低于对照(20.802~32.303 U·g~(-1)FW·min-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峰值(382.353 U·g~(-1)FW·min-1)显著高于对照(326.760 U·g~(-1)FW·min-1),而第3周再生高峰期过氧化氢酶(CAT)活性(0.312 U·g~(-1)FW·min-1)显著高于对照(0.141 U·g~(-1)FW·min-1)。因此,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不仅显著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也明显影响抗氧化酶的活性。合理调控SOD和POD活性有助于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为沟叶结缕草现代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鲜食核桃冷藏期间呼吸强度及品质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探讨鲜食核桃冷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在(0±1)℃、相对湿度(RH)70%~80%的贮藏条件下,以辽河4号(L4)、西扶1号(X1)和西扶2 号(X2)核桃品种为试材,采用0.03 mm 厚聚乙烯(PE)袋包装,定期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贮藏初期(15 d)呼吸强度迅速下降,之后维持在低且平稳的水平;3个品种之间水分、脂肪、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均呈现极显著差异;贮藏期间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显著;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维生素E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氨基酸含量30 d 时最高,之后保持下降趋势;酸价及过氧化值呈现上升趋势;贮藏中后期(60 d后)酸价、过氧化值、好果率及感官品质急剧下降。结果表明:鲜食核桃贮藏品质受品种影响很大,60 d 为鲜食核桃适宜贮藏期,以L4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红毛丹"保研7号"为试验材料,分别置于1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的SNP溶液中,对褐变指数、果实硬度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筛选最适保鲜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浓度SNP对红毛丹生理指标变化均有明显影响,以浓度200μmol·L~(-1)的SNP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浓度200μmol·L~(-1)的SNP处理可有效延缓果实褐变指数上升,有效延缓果实变软过程,有效延缓果实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及可溶性蛋白质蛋白含量下降。其中,贮藏至第7 d时,200μmol·L~(-1)处理的红毛丹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25 mg·g~(-1),较对照高47.2%,而MDA含量活性值为2.18μmol·g~(-1),仅为对照的82.3%。实验表明:浓度200μmol·L~(-1)的SNP溶液处理能较好保持采后红毛丹的各项生理指标,可为红毛丹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假单胞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假单胞菌脂肪酶活性与超高温灭菌(UHT)乳脂肪上浮的关系,研究了控制UHT乳中假单胞菌脂肪酶活性和延缓脂肪上浮现象的措施。结果表明pH值对假单胞菌脂肪酶的活性有显著性影响(P<0.01),50、55、60℃(20min)的低温热处理能显著降低假单胞菌脂肪酶的活性(P<0.01)。贮藏试验表明低温热处理对控制UHT乳在贮存过程中的假单胞菌脂肪酶活性水平(P<0.01)和脂肪上浮现象(P<0.05)有明显的作用,而55℃和15min的低温热处理对缓解UHT乳在贮藏过程中的脂肪上浮现象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不同干燥方式对丰水梨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丰水梨脆片的干燥工艺,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55、65、75、85、95℃)下热风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和真空干燥对丰水梨片干燥特性的影响,并以色泽、硬度和脆度作为指标评价干燥条件对丰水梨片物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干燥温度下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干燥速率最快,干燥时间最短。对建立的5种干燥模型进行拟合对比,Page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丰水梨片的干燥过程。丰水梨片热风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和真空干燥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4.55×10-10~9.18×10-10、8.62×10-10~2.21×10-9和4.36×10-10~1.33×10-9m2·s-1,活化能分别为17.62、24.84和27.86 k J·mol-1。此外,65℃条件下中短波红外干燥后的丰水梨片具有更好的色泽、硬度和脆度(L值为62.70,ΔE值为7.10,硬度为973.14 g,脆度为4.67 mm)。本研究结果为丰水梨中不同干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苦杏仁去皮热风干燥适宜温度提高油脂品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索适宜的杏仁热风干燥温度,以热烫去皮处理后的湿杏仁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热风干燥不同温度对杏仁及其油脂的感官、理化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烫去皮、干燥处理后可以得到颜色较浅的杏仁油,有利于提高杏仁油的感官品质,但会造成杏仁油过氧化值显著升高(P0.05),油酸、亚油酸、十七碳烯酸、二十碳一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和甾醇含量降低,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十七碳烷酸、二十碳烷酸、二十碳一烯酸的比例和总生育酚含量升高,对杏仁油的理化特性和营养品质产生影响。但不同脂肪酸及其伴随物种类、不同温度处理变化幅度不同。随着干燥温度的提高,干燥速率逐渐加快,杏仁及杏仁油的颜色逐渐加深,杏仁油亮度下降,酸价略有升高,但不同干燥温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过氧化值呈上升趋势,且80℃以上干燥处理显著高于40℃和60℃干燥处理(P0.05);总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十七碳烯酸、二十碳烷酸的比例及β-生育酚、δ-生育酚及总生育酚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棕榈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比例和β-谷甾醇、总甾醇含量总体呈升高趋势。低温干燥有利于提高杏仁油中生育酚含量,而提高干燥温度则有利于杏仁油中植物甾醇含量的提高。尤其是干燥温度为80℃以上时,杏仁油的品质变化加快。因此,为提高杏仁油理化与营养品质,杏仁脱皮后的干燥宜在80℃以下的较低温度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可为杏仁干燥和高品质杏仁油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麦胚芽资源分布及深加工相关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加工副产物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是中国粮食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准确获得中国小麦资源总量、分布以及品质状况,在调查中国小麦胚芽资源分布基础上,从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大型面粉企业采集小麦胚芽样品,分析商用小麦胚芽的主要营养组成以及微生物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每年实际可利用小麦胚芽约20万t,资源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商用小麦胚芽的平均酸价(以KOH计)22.8mg/g,夏季最高达60.4mg/g;其平均含水率为12.1%、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3.70%(其中赖氨酸质量分数为2.10%)、油脂质量分数为11.12%(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为58.34%),α-生育酚质量分数为0.23%;其菌落总数平均为2.65×104cfu/g。小麦胚芽资源调查与品质评估结果,对中国粮食工业发展规划和粮食副产物深加工企业决策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干燥温度对花生营养品质和发芽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新收获的大粒形花生品种花育22 (HY22)、中粒形花生品种花育20 (HY20)和小粒形花生品种农花16 (NH16)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干燥温度处理下花生营养品质性状和发芽参数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HY22、HY20和NH16花生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HY22>NH16>HY20,但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和氨基酸等组分的含量变化不大。当干燥温度为40℃时,HY22、 HY20和NH16的电导率值分别是其对照的1.98、1.26和1.62倍(12 h),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和胚芽重均与其对照无显著差异。当干燥温度为50℃时,HY22、 HY20和NH16的电导率值分别是其对照的2.4、1.61和3.12倍(12 h),HY22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显著降低了24.30和6.25个百分点,胚芽长度和胚芽重分别显著降低了25.21%和24.62%;NH16的发芽势显著降低了16.25个百分点,胚芽重显著降低了22.14%,HY20无显著变化。当干燥温度高于50℃时,HY22、 HY20和NH16的发芽率均显著降低。可见,高温干燥降低了花生的营养品质和发芽性能。本研究结果可为花生收获后快速干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秸秆直接还田与炭化还田对潮土硝化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典型潮土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全量小麦秸秆还田(S)、全量秸秆炭化还田(B)、半量秸秆半量生物质炭还田(SB)和不进行秸秆或生物质炭还田的对照(CK),连续进行3 a田间试验。对小麦、玉米两个生长季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restriction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和克隆文库技术对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季,与S处理相比,B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pH、有机碳(SOC)和速效钾(AK)含量(P0.05),但并未显著影响土壤水分、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B和SB处理的硝化潜势(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PNR)分别为0.58、0.49μg·h~(-1)·g~(-1)(以NO_2~-计,下同),显著高于CK,与S处理(0.40μg·h~(-1)·g~(-1))差异不显著。玉米季,B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SOC和AK(P0.05),各处理玉米季的PNR整体低于小麦季,B处理最高(0.27μg·h~(-1)·g~(-1)),显著高于CK和S处理(P0.05)。小麦季PNR分别与AK、NH_4~+浓度和土壤容重显著相关(P0.05),与AOA和AOB群落组成均无显著关系;玉米季PNR仅与理化因子SOC显著相关,但该季节PNR与AOB群落结构显著相关。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SOC、容重、pH和AK是显著影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对AOA和AOB群落结构总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6.4%和75.5%。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AOA大部分属于土壤古菌Group1.1b,AOB多属于亚硝化螺菌Nitrosospira簇3。综上,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炭化还田提高土壤硝化活性,改善部分土壤理化性质,引起土壤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Ni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毒害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了不同浓度Ni(0、50、100、200、400μmol·L-1)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mol·L-1Ni处理小麦幼苗6 d对根系生长和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100~400μmol·L-1Ni处理时,随着Ni处理浓度增加,根系鲜重和长度逐渐降低,H2O2和MDA含量及O2-·产生速率则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转硫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逐渐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先上升后下降,100μmol·L-1Ni浓度时APX活性最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无显著变化。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抗氧化酶同工酶谱发现,100μmol·L-1Ni处理诱导新的同工酶带APX-3和APX-4;对照组SOD出现了2条同工酶带,G6PDH出现4条同工酶带;100和400μmol·L-1Ni处理增强SOD和G6PDH同工酶带活性。由此可见,过量Ni处理抑制小麦根系生长、诱导活性氧水平升高而导致氧化胁迫,而SOD、APX、GST和GPX等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可能是根系为抵御氧化胁迫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响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微波热处理对山核桃贮藏品质的影响,将新鲜山核桃(500 g)在微波(2 455 MHz,650 W)下分别进行1,2.5,3和5 min热处理,然后置于温度:(2±0.5)℃,相对湿度:70%~80%的环境中贮藏120 d。贮藏期间对山核桃营养成分,品质变化,感官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5 min的微波处理能够显著(P0.05)延缓蛋白质、脂肪的降低,对脂肪酸和维生素E有较好的保存效果,此外,2.5 min微波处理能够减慢贮藏期间山核桃水分和可溶性糖的流失速度,维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同时2.5 min微波处理对脂肪酸败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在贮藏120 d,山核桃保持了较好的品质。与2.5 min相比较,较短时间(1 min)和较长时间(3和5 min)微波处理没有提高山核桃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1 min的微波处理对贮藏期间山核桃脂肪、蛋白、脂肪酸、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生育酚等营养几乎贮藏无影响(P0.05),3和5 min处理显著(P0.05)加剧了各项营养指标的衰败速度,因此2.5 min为适宜的微波处理条件。该研究为微波保鲜山核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3份适合于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种植小黑麦品系的成株期抗旱性,本研究以石大1号和中饲1048小黑麦品种为对照,利用防雨棚控制水分,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5种供试小黑麦品系叶片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物酶(CAT)活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小黑麦品系成株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石大1号小黑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MDA含量最低,分别为14.15 mg·g~(-1)和42.86μmol·g~(-1),SOD(131.79 U·mg~(-1))、POD(86.77 U·mg~(-1)·min~(-1))和CAT(197.03 U·mg~(-1)·min~(-1))活性较高,小黑麦新品系J7和J9叶片的MDA含量较高,分别为3.05μmol·g~(-1)和2.96μmol·g~(-1),SOD、POD和CAT活性较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小黑麦叶片可溶糖含量以及SOD、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波浪型变化,MDA含量和POD活性逐渐增加;5份小黑麦品系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时抗旱性无显著差异,重度干旱胁迫时,出现抗旱性分离。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小黑麦种质成株期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石大1号P1J7J9中饲1048。本研究为筛选适合青藏高原较干旱区域种植的抗旱小黑麦品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氯气体处理对杭白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气体处理对杭白菜贮藏品质的影响,用0.14、0.57和1.00 mg·L~(-1)3种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密闭处理杭白菜30 min,以等量的蒸馏水喷洒处理作对照,处理结束后,置于2±1℃、湿度85%~95%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0.57 mg·L-1的二氧化氯处理是杭白菜的最佳处理组,该处理条件对杭白菜的失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有效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减轻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抑制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升高。此外,0.57 mg·L~(-1)的二氧化氯处理后,杭白菜可在2±1℃、湿度85%~95%冷库中贮藏20 d且仍保持较高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二氧化氯在绿叶菜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牛肉干降低能耗提高品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研究中红外-热风组合(combined mid-infrared and hot air,CMIHA)干燥工艺对牛肉干干燥效果的影响,根据红外辐射-对流组合换热控制方程,在风速和物料尺寸固定条件下,分析了干燥温度、辐射距离和辐射强度等因素对干燥性能效益及牛肉干品质的影响,优化了CMIHA干燥工艺参数,与中红外(mid-infrared,MI)干燥、热风(hot air,HA)干燥进行比较,分析了三者在干燥过程中耗时、耗能,及对牛肉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MIHA干燥牛肉干的最佳工艺为干燥温度70℃、辐射距离8 cm、辐射强度0.48 W/cm2,干燥耗时130 min,耗能0.95 (kW·h)/kg。此优化工艺的干燥耗时、耗能与MI干燥相比分别降低了30%和10%,与HA相比分别降低了60%和78%,耗时、耗能均显著降低(p<0.05);与MI、HA干燥相比,CMIHA干燥牛肉干的黏聚性、咀嚼性、剪切力、收缩率和亮度值L*等指标得到显著改善(p<0.05);红度值a*和黄度值b*与MI干燥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p<0.05)HA干燥;此工艺下牛肉干肉香味浓,质地均匀,色泽呈均匀的亮褐色,总体可接受度显著高于(p<0.05)MI干燥和HA干燥。与传统热风干燥相比,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牛肉干的品质,该研究为开发肉干新型干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甘氨酸甜菜碱(GB)处理对西葫芦果实贮藏期间冷害和品质的影响,以亚历山大西葫芦为材料,采用外源甜菜碱浸泡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类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0 mmol·L-1GB处理能有效抑制西葫芦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冷害的发生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总酚含量;同时,GB处理抑制了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促进了抗氧化相关的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减少了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从而使西葫芦果实保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综上所述,GB处理能有效减轻西葫芦果实的冷害症状,维持西葫芦果实在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本研究为西葫芦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即食杏鲍菇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了充分利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加工副产物(菇头),对其进行联合干燥开发成即食杏鲍菇休闲产品。选取干燥速率、感官评分、色泽明亮度和硬度的综合值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即食杏鲍菇生产中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工艺参数,同时与热风干燥(60℃)、真空干燥(-0.09 MPa,60℃)产品的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和真空干燥温度对即食杏鲍菇干燥过程影响极显著(P0.01),热风时间影响显著(P0.05),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真空干燥温度、热风干燥温度和时间,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先热风干燥(60℃,20 min)(转换点湿基含水率≤78%),后真空干燥(55℃,-0.09 MPa);联合干燥即食杏鲍菇休闲产品的品质优于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产品的品质,能耗比真空干燥减少57%,但高于热风干燥。研究为实现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