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个甜瓜种质资源糖酸含量的比较分析表明:鲜重总糖含量为61.07 ~ 106.13 g/kg,其中鲜重果糖含量为49.71 ~68.61 g/kg,鲜重葡萄糖含量为8.10 ~32.57g/kg,鲜重蔗糖含量为3.17 ~9.42 g/kg,不同资源在糖分组成上存在差异,7份材料的果糖∶葡萄糖∶蔗糖=4∶2∶1,2份材料的果糖∶葡萄糖∶蔗糖=16∶3∶1;鲜重总酸含量为0.40~1.68 g/kg;糖酸比为36.1 ~245.2.还原性糖、果糖、蔗糖与总糖、还原性糖与果糖、葡萄糖与蔗糖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柠檬酸、苹果酸、总酸相互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蓝果忍冬果实中主要糖酸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分析蓝果忍冬的食用价值,为高效利用优异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2个蓝果忍冬资源的果实中主要糖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2个蓝果忍冬资源果实中主要可溶性糖为葡萄糖,含量在1222~5582.6 mg/100 g,平均值为3412.5 mg/100 g,果糖含量为792.5~3324.7 mg/100g,平均值为2121.1 mg/100 g,还有少量的山梨醇,2种主要的可溶性糖,果糖和葡萄糖比为1:1.61;柠檬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62.2%,含量每100 g在1029.8~3215.6 mg之间,平均值为1959.6 mg/100 g,苹果酸次之,含量为434.3~1616.6 mg/100 g,平均值为828 mg/100 g,苹果酸占总酸26.2%,其他有机酸含量较低。蓝果忍冬品种间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为26.11%~106%,其中柠檬酸变异系数最小,草酸最大。  相似文献   

3.
10个不同系统梨品种的可溶性糖与有机酸组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分属不同栽培系统的10个梨品种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糖、酸各组分线性相关性良好,且重复性、回收率高.对不同品种的测定分析表明:梨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其中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含量次之,这两种糖占总糖含量的比例是72.17%,蔗糖含量最低,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酸组成主要包括苹果酸、柠檬酸、奎尼酸、莽草酸和草酸,其中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酸成分,这两种酸占总酸的比例是89.79%,并且与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中,白梨和砂梨的总糖和总酸含量都比较低,秋子梨的糖和酸含量都较高,新疆梨的糖含量相对较高,酸含量居中,西洋梨的糖含量较高,而酸含量最高;糖酸比变化较大(6.95 ~33.87),以白梨和砂梨糖酸比较高,秋子梨和新疆梨居中,西洋梨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李属主要种果实糖酸含量及构成特点,为李品种资源品质性状的科学评价、挖掘优异种质和育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李属8个主要种、3份新疆野生欧洲李和4份李杏杂交种等共57份代表品种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李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蔗糖含量在供试品种间差异显著,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 Enrhart)、美洲李(P.americana Marsh)、黑刺李(P.spinosa L.)和野生欧洲李(Wild type of P.domestica L.)不含蔗糖,欧洲李(P.domestica L.)、加拿大李(P.nigra Ait.)和李杏杂交种蔗糖含量居中(12.78—20.25 mg·g-1 FW),而杏李(P.simonii Carr)、中国李(P.salicina Lindl.)和乌苏里李(P.ussuriensis Kov.et Kost.)蔗糖含量较高(37.55—57.83 mg·g-1 FW);欧洲李、野生欧洲李和黑刺李果实糖组成共同特点是葡萄糖为主,山梨醇次之;供试种中,杏李总糖含量最高,其次是中国李、乌苏里李和欧洲李,樱桃李最低。(2)欧洲李果实中以奎宁酸和苹果酸为主,占总酸含量的93.12%,而其他种均以苹果酸为主,占总酸的比例在63.24%—96.05%,其中樱桃李、美洲李、加拿大李、黑刺李和野生欧洲李等果实中除苹果酸外还有较高含量的奎宁酸;供试种中樱桃李总酸含量最高,其次是野生欧洲李和黑刺李,乌苏里李最低。(3)供试李果实糖酸含量的前3个主成分(PCs)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1.26%,直观反映了各品种和类型果实糖酸含量的构成特点。【结论】供试李属栽培种类型(欧洲李除外)以蔗糖为主,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苹果酸是主要有机酸。野生种类型不含蔗糖,以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为主,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奎宁酸次之。主栽类型中欧洲李果实糖酸组成有别于其他种/类型,以葡萄糖和山梨醇为主,奎宁酸和苹果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而中国李糖组分以蔗糖为主,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苹果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由此形成二者不同的风味。  相似文献   

5.
[目的]热水漂烫是南酸枣果实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流程,其处理时间的长短会对南酸枣果肉品质造成影响,通过研究漂烫时间对南酸枣果实糖酸影响为其采后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成熟的南酸枣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时间(0,5,10,15,20,25和30 min)的100℃热水漂烫处理南酸枣果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果肉中糖组分(蔗糖、果糖、葡糖糖)、酸组分(柠檬酸、奎宁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抗坏血酸、草酸、富马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成熟的南酸枣果实3种糖组分中,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其次,蔗糖含量最低.柠檬酸为南酸枣果实主要有机酸,成熟南酸枣果实柠檬酸含量占总有机酸含量的46.46%,其次为琥珀酸和奎宁酸,苹果酸、酒石酸、抗坏血酸、草酸、富马酸含量相对较低,其中富马酸含量最低.热水漂烫处理会显著影响果实糖酸组分含量,且不同时间的漂烫处理对南酸枣果实各糖、酸组分含量影响各不相同:其中短时间的热水漂烫处理能够提高蔗糖、果糖、葡萄糖、柠檬酸、奎宁酸、苹果酸、酒石酸、草酸含量,进而提高果实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但长时间的热水漂烫处理通过降低各糖酸组分含量来减少果实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结论]综合分析认为,10 min的热水漂烫处理为南酸枣果实较适宜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越橘亲本对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性状遗传的影响,为科学选配亲本提供依据。【方法】以高糖高酸的南高丛越橘品种‘Sapphire’和中糖低酸的北高丛品种‘Berkeley’为亲本配置正反交组合,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果实中糖和酸的组分及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越橘果实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是主要的可溶性糖组分,柠檬酸和酒石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各糖酸组分及总糖和总酸含量在正反交组合中均表现出广泛的分离,其中糖组分及总糖的变异系数大于15%,酸组分及总酸的变异系数大于30%,酸的变异幅度大于糖的变异幅度,说明酸含量的选择潜力大;杂交后代糖和酸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呈衰退变异,正反交后代果糖、葡萄糖及总糖含量平均值倾向低糖亲本,而柠檬酸、酒石酸及总酸含量平均值倾向父本;糖含量在杂交后代中呈正态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酸含量在杂种后代中呈偏向低酸的偏态分布,可能有主效基因存在。杂交后代糖酸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存在明显差异,果糖、葡萄糖、总糖、柠檬酸和总酸的H2较高,为0.66-0.86,其中以果糖最高,正反交组合分别为0.84和0.86,表明这些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大,而酒石酸的H2最低,正反交组合分别为0.22和0.30,表明酒石酸的遗传效应小,易受环境影响。【结论】越橘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及总糖总酸含量广泛分离,后代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糖呈正态分布,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潜能大,含量趋近于低糖亲本,具有一定的母性遗传倾向;而酸呈偏态分布,含量趋向于父本,明显受父本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靖安椪柑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发育阶段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柑橘果实糖分以蔗糖为主,其次为果糖和葡萄糖。果实总糖和蔗糖含量均随发育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并在盛花后200 d(即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伴随着果实成熟呈现迅速上升转变为缓慢上升的态势,且在后期略有下降。靖安椪柑果实有机酸含量以柠檬酸为主,奎尼酸次之,苹果酸含量最低。总有机酸和柠檬酸含量均在发育阶段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盛花后第120天达到最大值,且与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奎宁酸和酒石酸含量随发育时间变化呈递减的趋势,而苹果酸含量在整个发育阶段含量均低于0.052 mg/g,变化不明显。此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靖安椪柑果实发育阶段的糖酸含量变化规律,为靖安椪柑糖酸代谢机制和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我国东北地区栽培的8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糖酸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供试8个葡萄品种成熟果实中总糖平均含量为182.74 mg/g FW, 其中北冰红含量最高(236.82 mg/g FW),红地球最低(139.82 mg/g FW)。葡萄糖和果糖是为主要的可溶性糖,含量约为1.1∶1,均随果实发育逐渐积累;供试品种有机酸平均含量7.64 mg/g FW,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占总酸含量87.79%以上, 其中双红含量最高(12.69 mg/g FW),维多利亚含量最低(3.96 mg/g FW)。欧美杂交种藤稔、高妻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分别占总酸含量52.60%、53.77%),其余6个品种以酒石酸为主(占比47.39%~66.16%)。【结论】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总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有机酸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总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品种果实进入糖分快速积累、有机酸迅速分解阶段的先后与其生育期的长短存在对应关系,而糖分快速积累及有机酸快速分解所需时间长短与各品种生长发育周期的长短并无正比例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珍稀地方名产珍珠油杏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果实的糖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珍珠油杏果实含有3种糖组分:果糖、葡萄糖、蔗糖;5种有机酸组分:草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糖组分以蔗糖含量最高,占糖总量的70.53%,其次为葡萄糖,果糖含量最低;有机酸组分以苹果酸较高,占酸总量的58.58%,柠檬酸次之,琥珀酸、乙酸、草酸含量较低。珍珠油杏属于苹果酸型杏品种。  相似文献   

10.
苹果等4种水果果实糖酸组成及风味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和测定了4种水果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成及含量,以了解水果果实各具独特风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光苹果果实糖组分以果糖为主,葡萄糖和蔗糖次之,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沙糖桔果实糖组分以蔗糖为主,以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水晶梨果实中糖组分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蔗糖含量最低,主要有机酸为苹果酸,其次为柠檬酸;巴西蕉果实中以蔗糖为主要糖分,有机酸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同时还含有较高的柠檬酸。果实的风味和品质是糖、酸等多种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糖酸比是影响水果果实甜酸风味的一个重要因素,总酸含量在影响果实风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系统研究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营养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以6个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为试材,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枣》(NY/T2326-2013)中的方法测定果实外观品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NaOH中和滴定法测定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糖组分和有机酸成分。【结果】6个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形指数差异明显。红螺脆枣的果个最大,果实纵径45.15mm,横径29.55mm,单果重最高,单果重18.94g。总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差异明显,蜂蜜罐枣的含糖量最高,总糖含量37.15%,糖酸比最高,糖酸比值464.38。鸡心脆枣和郎家园枣每100g果肉中Vc含量分别为618.43mg和604.36mg。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且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有机酸组分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对山桃和栽培桃品种杂交后代 10 7个个体 (分成 2 2个毛桃和 85个油桃 ,或 75个白肉桃和 3 2个黄肉桃 )的果实糖酸含量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桃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 ,分别占总可溶性糖的 65%左右和总酸含量的 50 %。油桃各基因型的蔗糖、果糖、山梨糖醇、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奎宁酸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毛桃 ,而毛桃和油桃基因型之间的苹果酸、柠檬酸、总酸平均含量及糖酸比没有显著差异。所有毛桃和油桃基因型的莽草酸含量都很低 ,为 0 .0 11~ 0 .0 46meq·10 0g- 1FW。果实内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呈正相关 (r =0 .63 ) ,蔗糖、葡萄糖、果糖分别与山梨糖醇呈显著或极显著直线正相关 ,且苹果酸与蔗糖、山梨糖醇、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呈显著正相关。毛桃的平均单果重显著大于油桃 ,且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与果实的大小呈显著直线负相关。此外 ,盛花后果实发育天数影响果实内糖酸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鲁星油桃和春雪桃为试材,采用果园覆膜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鲁星的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侧径、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覆膜处理对春雪果实的影响趋势与鲁星类似,但程度较小,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鲁星和春雪果实中分别检测到4种糖组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山梨醇;3种有机酸组分: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2个品种糖酸组分均以蔗糖和苹果酸含量最高。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较高是造成鲁星果实酸含量显著高于春雪果实的主要原因。覆膜鲁星和春雪果实蔗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苹果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不同柿种质资源成熟果实糖组分及构成比例,为柿资源的合理保存、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1份柿种质资源成熟果实及1份CO2脱涩处理的硬实期平核无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肉中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并采用离散特征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柿果实糖组分含量的多样性。【结果】41份柿种质资源均包含4种糖组分,其中山梨醇和蔗糖含量较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且各糖组分占总糖比例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总糖含量与4种糖组分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山梨醇与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甜度值与总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将41份柿种质在遗传距离为15处划分为Ⅰ、Ⅱ、Ⅲ 3个类群,在遗传距离为5处将第Ⅰ类群划分为Ⅰ-a和Ⅰ-b亚类,其中Ⅰ-b亚类为果糖积累型,其余类群柿种质均为己糖积累型。基于糖组分及含量的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了总糖含量较高的种质有休宁扁塌柿、暑黄柿和甜宝盖,甜度值较高种质有休宁扁塌柿和蛭干八月黄,并发现CO2脱涩处理的平核无果实中果糖、葡萄糖、总糖和甜度值均明显高于自然软熟的果实。【结论】柿种质资源糖含量及构成比例多样性丰富,筛选出的特异资源为以风味多样化为目标的新品种杂交育种提供了亲本。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取了酸枣、枣和中间类型的7份种质,采用国标法测定分析了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完熟期果实中糖和有机酸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不同种质类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枣、中间类型和酸枣;可滴定酸的含量在不同种质类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酸枣、中间类型和枣;果实不同发育期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都呈上升趋势。3个种质类型的果实中都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等3种糖组分和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琥珀酸、酒石酸和山楂酸等12种有机酸的组分。但不同种质类型间同一组分的含量差异显著。从酸枣到枣糖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含量增幅最大,糖的组分由单糖积累型过渡到蔗糖积累型;总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主要由柠檬酸和苹果酸的降低而引起;从酸枣到枣种质的有机酸组分由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转变成苹果酸和奎宁酸为主。  相似文献   

1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果实成熟时糖和有机酸的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枸杞果实中主要的糖为葡萄糖、果糖、蔗糖,成熟时葡萄糖含量为49.99mg/g、果糖为41.74 mg/g、蔗糖为7.50 mg/g。主要的有机酸为苹果酸、柠檬酸、草酸。果实成熟时苹果酸含量为0.60 mg/g、柠檬酸为4.23 mg/g、草酸为0.28 mg/g。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不同桃品种果实糖、酸、Vc特点,比较不同桃品种在糖酸组分及含量上的差异,对不同类型、不同成熟期的16 个桃品种果实的糖、酸、Vc含量和组分进行测定,研究和比较了不同种质间的差异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桃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组成,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78.81 mg/g,桃果实可划为蔗糖积累型。不同类型桃品种可滴定酸含量差异较大,油桃均显著高于毛桃,达到毛桃的1.6 倍。不同类型桃品种Vc含量差异不显著。由于不同品种果实糖组分、含量及酸含量的不同,使果实的风味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蟠桃果实生长期糖酸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果糖型蟠桃品种五月鲜扁干为材料,测定分析果实在生长期间的糖、酸含量变化规律。生长期间五月鲜扁干果实中存在的糖主要是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糖醇,成熟果实中糖主要以蔗糖的形式积累。五月鲜扁干在整个生长期间果糖含量都低于葡萄糖,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其他葡萄糖、果糖含量基本相等的种质材料大致相同,但其果糖含量的变化与这类种质材料有较大的差别。五月鲜扁干果实中存在的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和莽草酸,未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奎宁酸含量都很高,成熟时以苹果酸含量为最高。五月鲜扁干中含有柠檬酸,但在整个生长期间柠檬酸含量都不高,且成熟前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野生秋子梨果实形态、香气物质及糖酸组分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为野生秋子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迁地保存圃的35个野生秋子梨实生株系的果实为试材,以‘小香水’梨、‘京白’梨和‘南果’梨3个秋子梨栽培品种为对照,测量果实的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纵径/横径)及单果重,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定性、定量分析果实的糖酸组分和香气物质。【结果】 野生秋子梨各实生株系果实大小、香气成分总含量、各类香气成分种类数及其含量、主要香气成分分离比率与具体含量、各糖酸组分的含量、总糖以及总酸含量等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均在17%以上,各株系间差异明显,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与3个栽培品种比较发现,野生秋子梨的果实纵径、横径及单果重均小于3个栽培品种,但果形指数比较接近;野生秋子梨平均每个株系检测出41种香气成分,明显高于栽培品种的平均香气种类(25种);野生秋子梨平均香气成分含量为9.44 μg•g-1,显著高于3个栽培品种的平均含量(5.71 μg•g-1);野生秋子梨与栽培品种相比,含有酸类和烃衍生物类2类特有化合物,含有酯类等9类111种特有成分;野生秋子梨与3个栽培品种共检测出16种特征香气,其中1-己醇和己醛等8种化合物为野生秋子梨与3个栽培品种共有的特征香气,乙酸己酯和乙酸戊酯等8种特征香气为野生秋子梨特有;35个野生秋子梨实生株系和栽培品种中几乎均能检测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3种糖组分以及苹果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等6种酸组分,且均以果糖和苹果酸含量最高;野生秋子梨中酒石酸及蔗糖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品种,其他糖酸组分、总糖及总酸含量最大值均高于3个栽培品种。【结论】野生秋子梨在果实形态、糖酸组分及香气成分上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参试的35个实生株系间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并且含有酸类和烃衍生物类2类特有化合物和111种特有成分,进一步挖掘利用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负载量对其果实糖酸组分及果实风味的影响。采用人工疏果方式调控杏李新品种‘味帝’单株的果实负载量,设置4个不同负载水平的处理及一个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负载量下果实糖酸组分及其含量,并通过人工感官评价法对果实的风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降低负载量可以显著提高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单果质量并能显著降低果实硬度;2)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总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等不同类型糖的含量,其中总糖含量提升达40.94%。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类型的糖的含量变化呈极显著相关;3)降低负载量对几种酸的影响呈多元化趋势,其中苹果酸含量显著升高,琥珀酸含量变化不明显,柠檬酸、草酸和奎宁酸含量显著降低,T3水平下总酸含量最高,提高了26.70%;4)随着负载量的减小,T1负载水平的甜度值/总酸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T2负载水平时,甜度值/总酸显著提升,达到最大,继续减小负载量至T3水平甜度值/总酸变化不明显。T2、T3处理后的果实甜酸风味与对照相比发生显著变化,分别为甜、酸甜,CK与T1的风味均为酸。回归分析表明:减小负载量后,葡萄糖是对总糖含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果糖是对甜度影响最大的因素,苹果酸是对甜度值/总酸和总酸影响最大的因素。综合分析认为,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负载量可显著提升‘味帝’果实的外观品质,促进4种糖和部分种类酸的积累,从而改善果实甜酸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