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香蕉枯萎病防控和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蕉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和一些热带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病害的发生严重制约了香蕉产业的发展,其中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香蕉产业全球毁灭性真菌病害,目前仍无有效、彻底的根治措施。随着该病害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香蕉枯萎病的防控目前已成为香蕉生产和研究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笔者重点对近年来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抗病育种以及香蕉抗病基因和枯萎病菌致病基因的挖掘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更加深入进行香蕉枯萎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研究进展,并对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将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有效结合,对实施香蕉枯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香蕉枯萎病菌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的香蕉毁灭性病害之一,也是国际植物病害检疫对象和我国广东省、福建省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为加大对该病的防治和检疫力度,控制其扩散、蔓延和危害,保护香蕉生产的安全,促进我国香蕉非疫区的建设,通过全面搜集香蕉枯萎病菌的...  相似文献   

4.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又称黄叶病、巴拿马病,是危害世界香蕉产业的严重植物性病害,是国际植物检疫对象。该病害已传入我国多年,在台湾,广东中山、番禺都造成了区域性香蕉毁灭性灾害。现在广西、福建、云南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疫区;海南的三亚市,乐东县,海口红旗镇;澄迈县大拉基地、福山镇、美亭乡等地都有蕉区发病;有的蕉区镰刀菌枯萎病与细菌性青枯假单胞菌枯萎病交互发生,严重地危害着蕉农的利益。有的蕉农种了2万多株香蕉,有50%的香蕉发病,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香蕉枯萎病防治措施,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铜、锌(EDTA-Cu、EDTA-Zn)对香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锌与拮抗菌21号(SQR21,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配合使用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用尖孢镰刀菌培养得到的粗毒素处理香蕉幼苗96 h后,对照植株萎蔫严重,呈枯死状,添加EDTA-Cu或EDTA-Zn,显著减轻了粗毒素对香蕉幼苗的伤害。(2)与对照相比,添加EDTA-Cu或EDTA-Zn均显著增加了香蕉尖孢镰刀菌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和真菌生物量,但显著降低了镰刀菌酸的产量,分别降低73%和96%。(3)盆栽试验中,加锌(ZnSO4 · 7H2O)处理显著降低了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其中锌与拮抗菌21号菌同时使用防治效果最好,处理75 d病情指数比直接接菌处理降低62%。(4)21号菌显著降低了香蕉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直接接菌处理相比降低了18%,锌与21号菌同时使用显著增加了尖孢镰刀菌数量,比直接接菌处理增加了30%。上述结果表明,锌离子可能通过降低香蕉尖孢镰刀菌镰刀菌酸的产量以及增强拮抗菌21号菌的生防活性来有效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苦瓜是江西省蔬菜产业的重要种类之一,但其产量和品质受到枯萎病的严重影响。该病害是由尖孢镰刀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维管束病害。目前,化学药剂防治是主要的防治方法,但化学防治易产生环境污染、农药抗性及农药残留等问题。笔者综述了苦瓜枯萎病的发病规律、抗性鉴定、致病机制、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苦瓜枯萎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成璐  欧阳寿强 《蔬菜》2021,(7):37-42
为了促进番茄抗枯萎病分子育种及提供绿色防控依据,围绕番茄枯萎病发病症状、病原菌致病机制、番茄抗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尖孢镰刀菌的定植机制和信号传导机制,并从寄主分泌抗真菌化合物、激发寄主信号传导途径及保卫反应、寄主抗性基因诱导表达等方面论述了番茄抗枯萎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最后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瓜菜》2019,(8):200-201
<正>目的与意义:西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寄生引起的一种真菌土传病害,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西瓜产量和品质降低的最严重病害。明确枯萎病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机制,揭示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为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和病害防治奠定理论基础。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标记,研究枯萎病菌在西瓜抗、感寄主根系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 sporumf.sp.niveum(E.F.Smith)snyd &Hans〕引致的西瓜枯萎病是世界性的土传病害,给各国西瓜生产带来了损失,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止这一病害经济而有效的重要途径。早在19世纪末,美国育种家 Orton 开创了西瓜抗枯萎病育种的研究,并在1911年培育出第一个抗病品种。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陆续培育出一些商品性好而抗枯萎病的品种,而且在尖孢镰刀菌的病理、抗病育种的程序和有关技术以及抗病遗传等诸多方面积累了可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黄瓜枯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萎病是危害黄瓜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上的防治方法以化学防控为主,易造成枯萎病菌产生抗药性、生态环境破坏、产品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深入了解黄瓜枯萎病的发病机制及植株的抗病机制,选择合理科学的防控措施可显著降低或抑制枯萎病的发生。分析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笔者对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特性、致病机制、抗病机制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总结,并概述了通过生物防治进行防控的机制及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黄瓜枯萎病的抗性育种及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香蕉枯萎病菌根据鉴别寄主的不同分为4个生理小种,其中4号生理小种(FOCRace4)几乎对所有香蕉栽培种均致病,严重威胁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在广东、海南等地相继出现由4号生理小种侵染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并有进一步扩展蔓延的趋势。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药剂可以有效防治该病,因此加强香蕉枯萎病的检验检疫工作,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该病的蔓延和危害迫在眉睫,而发展一种快速检测4号生理小种的技术方法将为检验检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生物防治也将成为控制该病害的一个新途径。概述了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生物学特性、DNA分子标记技术、特异引物PCR检测技术、生防菌株的筛选和植物提取物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为香蕉枯萎病的检测和防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香蕉抗枯萎病突变体的诱发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玉林  谢江辉  梁国鲁  陈佳瑛  王忠猛 《果树学报》2008,25(2):188-192,F0003
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是我国华南地区香蕉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几大病害之一,已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培育优质、高产的抗病香蕉品种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优质巴西蕉(Musa spp,AAA)茎尖进行离体诱变处理,并以5×106个/mL枯萎病菌race4孢子悬浮液为选择压,分别在室外和温室内,对2个月苗龄的诱变处理苗进行抗病性筛选。结果表明,最佳诱变处理组合为:0.4%EMS浸泡3 h,其变异率为36.7%;诱变后,产生5类比较明显的变异类型;经2种不同方式筛选分别得到3.1%和6.3%抗性植株;另外,还发现在矮化变异和窄叶型中获得抗病突变体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3.
杜玉宁  查仙芳 《北方园艺》2011,(13):145-146
在宁夏干旱风沙区塑料大棚对引进的10种厚皮甜瓜进行抗病性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应宁夏地区种植的抗病品种。结果表明:对白粉病、枯萎病都具有抗病性的品种是"银利斯"、"玉美人",它们表现为高抗,白粉病病情指数是24.4、27.8,枯萎病病情指数是20.0、25.0,具有推广价值,可在宁夏进行大面积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4.
番茄抗病育种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番茄在抗病育种中取得的进展,分别对抗黄化曲叶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及烟草花叶病毒病番茄育种现状进行总结,提出以常规杂交育种为主,同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生物技术手段的可行性育种方法及策略,并对今后番茄抗病育种及番茄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Fusarium wilt caused by the fungus, 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 is a major factor limiting commercial banana production in Malaysia. Field evaluation of banana plants for Fusarium wilt disease has not been effective as the infection period is slow and other variables such as distribution of inoculum concentration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refore,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develop a semi-qualitative bioassay for early and rapid susceptibility tests against Fusarium wilt disease in banana plantlets. The induction of sporulation and germination of Foc race 1 (VCG 01217) were firstly determined. Then, the effect of inoculum density of fungal spores on the magnitude of infection in Pisang Rastali (AAB) plantlets was carried out.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H2O2) and other enzyme activities such as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chitinase, glucanase, peroxidase (PER) and polyphenol oxidase (PPO) in infected roots of banana plants were determined to relate to the levels of tolerance or susceptibility to Fusarium wilt disease. Using similar conditions, transgenic Pisang Rastali (AAB) was tes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bioassay. Hydrogen peroxide and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is the most sensitive compound and enzyme detectable after inoculated with Fusarium spores. The chitinase, β-1,3-glucanases, peroxidase and polyphenol oxidase enzymes activity of transgenic plants were higher than untransformed plantlet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these biochemical parameters has the potential to predict the levels of tolerance or susceptibility to Fusarium wilt disease in other banana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6.
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土传性病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近年来,利用生物方法防治黄瓜枯萎病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防治该病害的重要且有效手段。本文从利用拮抗微生物和植物化感作用两方面对国内外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进行了总结,概述了各种生防因子的作用机制及主要研究成果,并提出应综合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利用植物化感作用及生防作用物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秋水仙素诱导GCTCV-119香蕉多倍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香蕉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FOC)已成为目前香蕉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且危害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培育高产、优质且具有高度抗性的香蕉品种。而倍性育种是一种有效、经济的育种方法。分别采用0.5、1、2和4g/L秋水仙素对GCTCV-119(Musa.sppAAAgroup)组培苗单个茎尖进行不同时间(1、2、3、4d)的诱导处理,并对诱变处理后再生植株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叶片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以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1d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率为33.3%。加倍后染色体数目为66(2n=6x=66),叶绿体数目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我国芹菜生产发展变化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我国芹菜生产面积、产量、产地分布、主要种植方式发展变化情况,对今后芹菜的生产规模,种植方式和品种、集约化程度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我国芹菜育种应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抗病品种的培育、生物技术在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开展专用新品种的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