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草履蚧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又名草鞋虫,树虱子,属同翅目绵蚧科。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均有发生,以若虫和雌成虫为害树木。主要为害杨树、柳树、槐树、胡桃、白蜡、杏树、柿树、桃树、梨树、苹果树、樱桃树等树木的枝、干、芽,  相似文献   

2.
岑定浩 《植物保护》1986,12(6):27-28
茶树链蚧Russellaspis pustulans(Ckll.)属链蚧科、链蚧属。国内在贵州曾发现为害绵槠。1982年在镇海县畜牧场茶园发现为害茶树。现将3年来的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柿绵蚧(EriococcuskakiKuwana)又称柿绒粉蚧、柿毡蚧、柿绒蚧。近2a,在陕西省延安市的柿树上大发生。据调查,一般柿园虫果率20%~30%,重者可达70%~80%,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柿绵蚧以雌成虫及若虫为害柿树的嫩枝、幼叶和果实。雌成虫及若虫最喜欢群集在果实下面及柿蒂与果实相接的缝隙处为害。被害处初呈黄绿色小点,逐渐扩大成黑斑,使果实提前软化脱落,降低产量和品质。笔者在调查研究了柿绵蚧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1发生规律柿绵蚧在本市1a发生3代。以第三代的二龄若虫分散固着在2~3a生枝…  相似文献   

4.
两种防治日本龟蜡蚧成虫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种防治日本龟蜡蚧成虫的方法薛怀清,杨云龙,周霁(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030801)(山西襄汾县林业局)日本龟蜡蚧对枣树、柿树为害严重,并有蔓延发展的趋势。在若虫孵出期选用内吸杀虫剂或强触杀性杀虫剂喷雾防治,效果较好。但也必须抓紧5月份成虫期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Kuwana)]属粉蚧科,又名梨粉蚧,是1种刺吸式害虫。该虫喜在阴暗处活动,梨果套袋内是其为害的最佳场所。随着套袋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康氏粉蚧发生呈上升趋势,为害程度不断加重,成为为害套袋梨果的重要害虫之一。据调查,在河北省晋州市,2008年康氏粉蚧  相似文献   

6.
柿绒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绒蚧(Eriococcus kaki Kuwana)又名柿绵蚧,俗称“柿虱”,属蚧总科刺粉蚧属,是柿树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分布地域很广,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广东、广西等省区均有发生。近年来该虫在我省有蔓延之势,危害逐年加重,常造成大量落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且虫体被覆蜡质蚧壳,防治困难,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唐志 《植物检疫》1991,5(2):109-113
1 松干蚧是专在松树上寄生为害的重要蚧虫自1909年对 Matsucoccus spp.开始报道以来,截止目前,世界松蚧属已知有20种,有的种分布地区较广,为害严重。分布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海岸松干蚧 M.feytaudi Duc.,从1935年起,在法、意等国为害猖獗。1964~1969年造成了法国东南部大面积死树毁林的重大损失。直到今天,海岸松干蚧仍然是法国为害最严重的森林害虫之一。分布于以色列的以色列松干蚧 M.josephi Bodenh.et.Harpaz 也是人工林中为害最严重的害  相似文献   

8.
棉绒蚧是柿树重要害虫,1996~1998年,作者在福建省永定县对柿城外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生了调查与研究。结果如下:柿绒蚧在永定1年发生4代.以若虫越冬,常年以7、8月份的第2、3代为害最重。柿林高温干旱气候和天敌种类及数量的减少是导致柿绒蚧猖镢的重要因素,提出以保护天敌和在3月份狠治越冬代若虫为关键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玉米耕葵粉蚧是玉米的新害虫 ,目前已在河北省邢台、保定、廊坊、唐山等地发生为害 ,并有逐年加重为害的趋势。 1 999年廊坊市的永清县、安次区、固安县、香河县发生为害严重 ,造成大面积夏玉米苗期叶片叶脉发黄 ,幼苗生长缓慢或枯萎 ,植株矮小细弱 ,甚至枯死。 2 0 0 0年 7月初部分夏玉米地块已出现被害 ,受害面积不断扩大。玉米耕葵粉蚧属粉蚧科粉蚧属。在廊坊市 1a发生 3代 ,以第二代为害夏玉米最为严重。第二代发生期为 6月下旬至 8月上旬。此时正值夏玉米幼苗期 ,耕葵粉蚧卵开始孵化 ,若虫聚集在夏玉米茎根基部和近地面叶鞘内吸取汁液…  相似文献   

10.
桑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又名桑白蚧、桃介壳虫、桃白蚧等.属盾蚧科,是杏树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咸阳的礼泉、泾阳等杏产区发生为害较为普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此,笔者于2005~2007年对其为害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